「優質音樂會推薦」 posted by 維若妮卡 Veronica Yen
薛巴柯夫2013年鋼琴獨奏會(鵬博藝術)
Konstantin Scherbakov 2013 Piano Recital
「薛巴柯夫演奏時悠然自若,又展現出高貴的不凡氣質。……他的音色變化幅度和他的琴藝一樣,令人目眩神迷,」《獨立報》
「我們這個年代琴藝最佳、最勇於挑戰,彈琴最有興味的音樂家之一」──《薩爾茲堡日報》樂評彼得•柯塞(Peter Cossé)
1983年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大賽首獎得主、被《美國唱片指南》譽為「鋼琴家之中的阿爾卑斯山」的俄羅斯鋼琴家薛巴柯夫,將在10月22日第三度抵台,於國家音樂廳舉行鋼琴獨奏會。
薛巴柯夫在台灣進行的貝多芬計劃,在預定的九年之內,以一年一首交響曲的進度,以鋼琴彈奏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今年將再次以鋼琴獨奏,獨挑貝多芬的第二號交響曲。
薛巴柯夫今年剛邁入知天命的50歲,向來以超技聞名的他,認為自己終於夠成熟去駕馭與詮釋貝多芬的作品。「年輕的時候,要『演奏出』貝多芬的作品絕非難事,但要『演奏好』貝多芬的作品,除了要有想法,也要有歷練,等待時機到來,靈感與情感的融合,一切水到渠成,我覺得自己終於到了那個時刻。」10月22日,薛巴柯夫將帶來全場貝多芬,等待您的共鳴!
2012年10月22日(星期二)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貝多芬:G大調第十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4之2
貝多芬:E大調第九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4之1
貝多芬: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作品13
----中場休息----
貝多芬/李斯特: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作品36(鋼琴獨奏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Ct17uiJzS4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樂評」的推薦目錄: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樂評 在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終樂章《快樂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1 第十一屆春的聲田園風情臺中國家歌劇院】傳愛行動慈善音樂會地點:臺中歌劇院大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Taiwan ) 錄影錄音: LOUIS 錄 ... ... <看更多>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樂評 在 采樂音樂教室- 快樂週末來了~ 來首愉快的『歡樂頌』 源自貝多 ... 的推薦與評價
快樂週末來了~ 來首愉快的『歡樂頌』 源自 貝多芬 的 第九號 合唱 交響曲 的中片段,是段耳熟的旋律! 祝大家週末快樂:) #小提琴#個別課招生中#體驗課#新莊#采樂音樂 ... ... <看更多>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樂評 在 [閒聊] 貝姆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終樂章(1970) - 看板clmusic 的推薦與評價
: 推 madduxplay:大家反應好熱烈喔 感覺每一個都不錯 錢存夠就一片一片 08/18 22:5
: → madduxplay:聽吧 感謝大家阿 貝姆的貝多芬第九 我覺得不夠high耶 08/18 22:5
: → madduxplay:可能是我只有跟卡拉揚紙盒版的第九比較吧... 08/18 22:5
那就趁颱風剛走的空檔,改個標題,閒聊一下貝姆的貝多芬第九吧
可能要先聲明一下,以下純屬感想文,單純說說我對這個演出的喜愛(及偏見)
並非嚴肅的探討。
首先,是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這個曲子相信大家都太熟悉了
說不定大家對他的瞭解都遠勝於我,所以也不多補充了。
在此只說一個我之前道聽途說的說法:
某位音樂家說他在魔笛、以及貝多芬第九號中找到了最崇高的宗教情懷。
很抱歉我忘了是誰說的這句話,不過我覺得滿有意思的,似乎確實是如此。
至少他用的歌詞是充滿著宗教情懷,讚頌一種類似於得道的大喜悅
這個說法也多少左右了我的欣賞情緒,
我常常覺得,這首交響曲沒事就不要隨便拿出來聽了,
因為沒有那種虔誠的心境,聽了反而格格不入,反而糟蹋了這首作品的意義。
其次,再談一下貝姆這個人吧。
他是一個極其嚴肅的人,相信這點對他稍有認識的愛樂者都會知道
在一次訪談中貝姆曾經提到過,甚至是莫札特的大調作品也是極其哀傷的,
他在指揮這些作品時總能感受到它們背後的重量。
他對樂團的整齊非常非常要求,看他排練過程可略見一二
常常會把樂團停下來「這裡稍稍慢了一點、稍稍慢了一點……對,太慢了。」
而我幾乎完全聽不出來。
為人如此,多少也反應在他的演奏中:整齊、清楚而嚴肅。
除了在他晚年(可能因年紀與疾病的影響)以外,
80歲以前的演出,都多少可以聽見這個特點
這一份1970年的貝多芬「第九」,正是一個例子,
從頭到尾,都可以依稀聽到指揮家的陰影籠罩著整個節奏,
單就樂團來講,每個音乾淨到甚至近於冷酷
甚至難以想像,這竟然是溫暖的維也納愛樂的演出。
那麼,這般嚴肅的貝多芬第九號,適合嗎?我卻覺得非常適合。
也許我覺得,只有用最嚴肅的態度來對待,才能展現最崇高的情懷。
的確,這樣的演出聽起來乍聽之下可能會覺得不夠high,
也許是那種全神貫注的莊嚴感,一時不容易被察覺吧?
相較之下,有時我常常會覺得很多演出(特別是中樂章)太過over,
過於強調戲劇性,反而失去了感動的震顫,因而難以令人喜極而泣。
這其中甚至包含了貝姆在1980年的演出,都缺少了這份情懷。
貝姆1970年演出的終樂章,我聽到的感想是這樣的:
(以下標記以DG日版唱片(POCG-2297)第五軌的時間為準,
依播放器,可能會有一點點誤差。歌詞引自楓橋精華區。)
0:00-0:51
"啊!朋友,拋卻那些悲苦的旋律,讓我們來高唱快樂的歌吧!"
在這裡整個交響曲出現了一個極大的情緒轉折。
在此之前,即使包括第三樂章,都是一種極其壓抑的表現。
甚至在這段之前,已經出現過一次「快樂頌」的旋律,
而即使是那一段,儘管越來越燦爛,也是極其節制的,且最後又轉為悲苦
若非男低音這裡這個轉折,很有可能變成持續的輪迴。
(一段快樂、一段悲苦)這種loop
0:51-1:45
歡樂女神聖潔美麗,燦爛光芒照大地,
我們充滿火樣熱情,來到你的聖殿裡。
你的威力,能把人類重新團結在一起,
在你溫柔的羽翼下,人們和睦如兄弟。
1:45-2:35
誰能得到高貴友誼,誰能得到幸福愛情,
都和大家來歡聚,分享你的喜悅之情。
只要能夠在世界上找到一個知己!
找不到朋友的,只好讓他去哭泣!
2:35-3:46
一切生靈同享歡樂,在這美麗的大地上,
人類都要尋求幸福,無論醜惡與善良。
上天賜我們美酒,及同生共死的朋友。
它讓眾生共歡樂,也和天使同歡唱。
這幾段一起構成了這個樂章第一段的高潮。
從這裡大概可以聽出貝姆對整個樂團的控制能力,
所有的情緒醞釀,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從一開始男低音處略顯冷靜的表現,
到第二段略顯歡樂之情,第三段的重唱以逼近忘我
而在3:19秒處左右,在將近達最高潮處有一個漸慢
事實上也就是做了一個反高潮,硬生生把情緒吊住
然後在接下來3:46-4:37是樂團演奏,
有多種管弦樂與三角鐵的對話
4:37-5:42
歡樂就像天上的太陽,運行在遼闊的天空;
就像英雄的戰士,走向勝利的戰場。
在前面的樂團間彼此的對話醞釀的氣氛當中,男高音開始唱起這段
這段非常精彩,充滿了力度。
貝姆曾經很自豪自己對人聲的掌握,在此可略聽出一二:
幾乎是做到聽起來像是讓歌手的歌聲指揮著樂團一般,偏偏節奏沒有一點紊亂
這段其實有點... 像是要出征的樣子?
(突然想到一個很漫畫的用語:像是「聖者進行曲」一般XD)
5:42-7:15
在「聖者進行曲」結束之後,接下來是一段漫長的管弦樂。
不知當時貝多芬是否因為歌詞的影響,
所以把這段配的像是在戰爭一樣
然後在7:15-7:36這邊準備揭曉勝負
接下來是全取最光輝燦爛的一段大合唱。
7:36-8:36
歡樂女神聖潔美麗,燦爛光芒照大地,
我們充滿火樣熱情,來到你的聖殿裡。
你的威力,能把人類重新團結在一起,
在你溫柔的羽翼下,人們和睦如兄弟。
以貝姆的演出來講,全曲最high的地方,就是這一段了。
換言之,如果想要追尋很high的第九號,
而聽這段還無法得到這種感覺,
那也代表這張不是你的菜。
這張就只到此為止,接下來情緒又是一個轉折,
開始進入「整理」的階段
也是最感人的一段,事實上我覺得這段才是真正真正的高潮所在。
高潮處不在眼花撩亂的high,而在心弦的振顫。
8:36-9:46
我擁抱著你們啊,同袍們!
這吻是給全世界的!
9:46-11:17
兄弟們,在那閃閃的蒼穹之上,
慈愛的天父必在那兒。
11:17-13:11
你們已經心動了嗎?同袍們!
可知你們的造物主嗎?
就在穹蒼之中尋找吧!
祂必在萬點星辰之上
這一段開始就很像宗教音樂了,
樂風一轉變成類似聖詠之類的曲調。
其實從歌詞多少也看得出,前面儘管有提到一些神話,
但沒有那像這段這般虔誠。
這一段貝姆營造得相當感人,
把極樂(前面的快樂頌旋律)之後那種悵然若失的感覺鋪陳出來了
(亂比喻一下,像是「飛龍在天」之後的「亢龍有悔」...XDXD)
這種情緒無法解決,故只好皈依於宗教,
是一種類似高興過後的誠心的禱告。
13:11-15:00
這一段則是最令人感動的部分,
歌詞同前,只是改以賦格唱出。
事實上,我覺得,這一段是理所當然全曲最高潮的部分,
如果把這首詩翻譯成「歡樂頌」,這一段大概就是「喜極而泣」的階段了。
至於接下來的部分則是一個收尾,
這種情緒太強烈,嘎然而止會造成太大的情緒上的斷裂,
接下來的段落是讓這種激情緩緩釋放,然後在適當的喜樂之中結束。
(很遺憾我不懂德文,這段又唱得太多「啊~啊~啊~」之類,
所以我找不到歌詞是哪一段 >_<)
這就是貝姆1970年錄製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終樂章部分,
也是我喜歡的詮釋方式,
或者說,是這個演出「教」了我欣賞這個樂章的另一個方式。
在此之前,我也是很信服於越來越high的演出方式,不過現在多少有點轉變..
以上算是我的一點推薦吧,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種演出,
至少我是這樣理解這首交響曲的。
-----------------------------------------------------------------
至於卡拉揚...我沒聽過著名的「紙盒版」,
只有看過他1970年代的錄影(UNITEL DVD)
說實話,卡拉揚演這場也很讚了,
雖然他的管弦樂聽起來仍有些...過頭?(因此很high~)
但是他對於歌手歌唱的掌控,實在也令人讚嘆。
以終樂章來講,算是非常感人了。
不過他的那段類似聖詠的旋律聽來...不夠虔誠(?)
加上後面的賦格聽來...有點糊(?)
因而讓我感動之餘並沒有心弦振顫,也別提喜極而泣之類了。
不過算是非常好聽了。
同時還可以看到卡拉揚指揮管弦樂團時,他是閉著眼睛的;
一旦歌手開始歌唱,他不但「開眼」,
嘴巴甚至跟著動,(有沒有出聲就不知道了)
也許他真的很喜歡人聲,故而青眼有加。
(或者說,他平常閉著眼睛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這點倒也滿有趣的。
--
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ose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g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I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g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133.16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