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經濟部離岸風電國產化面臨跳票狀況,國民黨團8月26日揭露世紀鋼生產鋼材有問題,今(3)上午再度召開記者會,進一步揭露離岸風電海事工程部分,未能依約完成國產化。承接國內離岸風電建設的丹麥CIP海事基礎建設公司,搭配廠商--伯威海事,伯威海事為了要「化粧」為本土台資過半的海事公司,由荷商Boskalis和從事水面海事工程的「樺棋營造」組成,樺棋營造資本額306萬元,還是向新加坡商SMIT借貸而來。
國民黨團質疑疑樺棋營造所扮演的腳色,經濟部知不知情?樺棋營造在今年初改組,現任董事長是前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董事長蔡憲浩,是不是該出來向國人說明?經濟部在國產化破功之後,到底是用5.8元、5.5元還是2.2元躉購每度電?國民黨團要求經濟部說請楚、講明白,同時國民黨團具體主張:一、立即檢討未完成國產化項目。二、立即提出完成國產化解決方案。三、無法達成國產化應依比例檢討躉售電價。
總召費鴻泰表示,經濟部承諾台灣離岸風電將逐步完成國產化,離岸風電包括了風機本機、塔架、套管式水下基礎和水下基樁,2018年投標離岸風電分有2部分,外海離岸風電其中2/3發電量部分屬於遴選標,經濟部承諾一年將購買4千多小時,每度價格5.8元,後因有爭議降到5.5元;另外1/3收購價格比照世界市場行情2.2元。遴選標5.8元有附帶條件,必須落實國產化、落地化,包括人力、技術、生產等,在遴選審查中,廠商國產化、落地化的項目越多,積分點數越高,被遴選的機會也越大。
費鴻泰指出,離岸風電海事工程部分,本國籍與外國及工作船的要求不同,在課稅部分,本國籍要繳稅,外國籍不用;雇用本國籍船員部分,本國籍必須大於1//2,外國籍僅需大於1/3;勞健保負擔上,本國籍高於外國籍;工作船攤提時間,本國籍新船成本較高,外國籍大都為舊船成本較低。因此,在套管式水下基礎部分,當初遴選到丹麥CIP海事基礎建設公司,搭配廠商為伯威海事,伯威海事為了要「化粧」為本國海事公司,由荷商Boskalis和從事水面船舶工程的樺棋營造組成。
費鴻泰進一步指出,伯威海事股權佔比中,樺棋營造佔有51%股份,荷商Boskalis佔有49%股份。但荷商Boskalis有表決權、管理權,樺棋營造持有的51%是特別股,卻完全沒有表決權,董事長和高階主官都不屬樺棋營造。伯威海事資本額在經濟部工商登記資本額僅有600萬,而樺棋營造入股的306萬元,還是向新加坡商SMIT借貸而來,調查局目前正在調查有無洗錢之嫌。費鴻泰表示,新加坡商SMIT早在10年前就被荷商Boskalis收購為子公司。換言之,荷商Boskalis透過新加坡SMIT子公司借錢給樺棋營造,以持股51%成立伯威海事,參與台灣離岸風電工程遴選標。
費鴻泰表示,遴選標發電每度以5.5元台電保證收購,一年政府要多拿出近500億元,20年要多花9100億元,精確費用還會依發電量多寡而機動調整。國民黨團質疑樺棋營造所扮演的腳色,經濟部知不知情?樺棋營造在今年初改組,現任董事長就是前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董事長蔡憲浩,是不是該出來向國人說明?立法院開議後,國民黨團也會請教行政院、經濟部,在國產化破功之後,到底是用5.8元、5.5元還是2.2元躉購每度電?
國民黨團高度質疑經濟部有圖利廠商之嫌,不但世紀鋼國產化跳票,樺棋營造海事工程國產化跳票,更進一步的資訊顯示,除了伯威海事,興達海基必須在今年7月完成第一座離岸風電機組,經濟部必須告訴國人,是否已經如期完成?負責海纜工程的大亞公司已經確定停止海纜工程,經濟部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已經完全跳票。因此國民黨團具體主張:一、立即檢討未完成國產化項目。二、立即提出完成國產化解決方案。三、無法達成國產化依比例檢討躉售電價。
副書記長洪孟楷表示,2018年承諾離岸風電國產化是民進黨政府,2021年離岸風電面臨跳票也是民進黨政府,難道現在我們還要用當初簽約的躉購價格,支付給廠商嗎?國民黨團要求民進黨政府必須向國人交代清楚。洪孟楷指出,2020年預計完成的風場108支,但是到了今年8月底只完成31支,只有30%完成率;2021年應該要完成161支離岸風電,現在進度全部落後。簡言之,現在離岸風電工程進度,經濟部當初向國人保證,現在卻完全落後,甚至當初要求水下基礎工程必須國產化的部分,都陸續改為國外進口原材料,國民黨團要經濟部告訴國人,當初承諾離岸風電國產化,到底在哪裡?
洪孟楷進一步指出,經濟部當初承諾離岸風電國產化的部分,包括有「單樁式」和「套管式」水下基礎工程,也就是離岸風電在海平面以下25公尺地基工程,目前「單樁式」國內有能力生產,但是海平面25公尺以下的套管式,工程專業和工程技術並沒有達到國產化要求。此外,在離岸風電施工使用船舶部分,根據財團法人中國驗船中心資料顯示,本國籍參與工作船中專業船舶僅占6%(7艘),當初經濟部制定躉購價格高於市場,目的在於扶植國產能力,外國籍工作船中專業船舶佔37%(21艘),兩者相差3倍之多,洪孟楷質疑經濟部,國外專業工程技術、專業船舶技術看來並沒有按計劃回饋給國內廠商,承諾國產化根本就跳票,難道還要用2018年所簽訂躉購每度電5.5元高價?繼續漠視下去嗎?是不是應該要檢討、修正、改進?經濟部必須向國人說清楚、講明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0的網紅吳秉叡 BRAY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財團法人以公益為成立目的,政府為保護這些功能性團體,讓其享有免稅條件,很遺憾有單位卻藉此鑽漏洞! 政府為鼓勵民間多行公益、讓公益財團能夠擴大,立法政策上讓公益財團免稅。考量部分公益財團對國家社會影響深遠,要求採用財團法人形式,如學校、醫院等。只不過現今的財團法人卻淪為集團控股中心,有心人士利用財團...
財團法人成立條件 在 呂翊榮的財經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財政部國稅局19日表示,部分過世親屬生前指定將遺產捐贈給慈善團體,依遺贈稅法規定,只要慈善團體為親屬過世前已成立的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創設目的、董監事限制、組織章程等條件,繼承人將遺產捐贈給慈善團體免課遺產稅。
財團法人成立條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下雜誌】
國產疫苗能快速上市嗎?
獨家文件揭露,食藥署去年做一個大膽決定
高端解盲之後,
#台灣最快可望7月開打這個全球第一款未經三期臨床試驗,而是以「免疫橋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許可(EUA)的新冠疫苗。《天下》取得關鍵文件,獨家專訪訂出EUA條件的負責人,一位擁有哈佛學位的醫師,揭露引起重大爭議的決策內幕。
醫護正在施打莫德納,急需疫苗的台灣,不久後國產疫苗即可能支應。急需疫苗的台灣,不久後國產疫苗即可能支應。
2021-06-10
6月10日,
國產疫苗進度最快的高端疫苗,在紛擾中,端出二期臨床試驗期間分析解盲結果「達標」的好消息。
近4000名受試者在3個月內接種兩劑後,所有安全性與免疫相關數據均達標,將立即送件食藥署,由食藥署根據免疫橋接研究(Immuno-Bridging Study)結果進行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高端總經理陳燦堅更表示,今年已經準備好1000萬劑的產能。
「大家一起打疫苗,把疫情控制住,」高端主管在記者會中興奮地高喊。
高端開記者會宣布解盲達標,記者會中也提到,最高齡的受試者為89歲,「就是我媽,」剛卸任的前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說。
基於支持國產疫苗的理念,他本人及母親,都是高端疫苗二期的自願受試者。解盲之後,高端會告知,他母親注射的是疫苗,還是屬於隨機抽樣,佔總數七分之一的對照組,注射的是無害的生理食鹽水。
如果是疫苗,高端會通知他,母親血液裡的中和抗體濃度。
「一個89歲的老媽媽,能不能產生(中和)抗體?」醫師出身,擁有耶魯大學衛生政策博士的郭旭崧表示,這點很有科學意義。
「她有抗體,我就很開心,」他說,這代表母親對新冠病毒已有相當程度的免疫力,不然,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台北,他依舊得要求身為高危險群的母親不能外出,並設下重重保護措施。
他這段話,其實充分說明了當前國產疫苗的爭議。
「中和抗體」當依據,全球首創
#中和抗體是什麼?
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透過表面的抗原進入人體細胞,複製自己的遺傳訊息,因而製造出成千上百的病毒攻陷人體。而中和抗體可以堵住抗原、讓病毒無法入侵細胞。
理論上,可依受試者體內中和抗體的「效價」,也就是血清裡中和抗體的濃度,來合理預測疫苗的療效。但過去,仍須執行大規模的三期臨床試驗,來驗證疫苗的療效,也就是讓上萬名受試者施打疫苗,檢視實際面對病毒的保護力。
然而,高端二期期中分析解盲達標,最快可望在7月得到政府的緊急使用授權,在台灣施打,直接跳過傳統的三期臨床。
#我們應該是世界第一個(這樣做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新藥科技組組長詹明曉對《天下》坦承。
事情的起源,是2020年10月下旬,衛福部食藥署對高端、聯亞與國光三家國產疫苗廠商,發出EUA的查核表,並明確告知三家廠商……
#三期臨床試驗不是必要的東西。」
根據《天下》獨家取得,食藥署2020年10月19日訂正版「COVID 19 Vaccine EUA應檢附之技術性文件」,包括臨床、毒性與生產三部份規範。
文件中最關鍵的「風險效益評估報告」部份,備註寫著,「初步療效得以免疫原性做科學上合理的連結與推估。」
這段簡短、有點含糊的文字,代表食藥署做了一個大膽決定,要以科學方法,確認沒有經過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仍有相當的保護力,並可核發EUA。
美國還在觀望,台灣已實戰
協助食藥署做出該EUA決策的CDE,成立於1998年,是食藥署背後的專業幕僚單位,提供審查法規建議。
這份台灣EUA說明指引
#出自集結了20幾名專科醫師的CDE新藥科技組。
身為小兒科專科醫師、擁有哈佛公衛碩士的詹明曉解釋,療效評估未寫明具體做法,是為了「保留一個科學上未來推估的空間。」
參考的是,2020年6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預防新冠肺炎疫苗之開發與許可的產業指引(Development and Licensure of Vaccines to Prevent COVID-19-Guidance for Industry)」的一段:
「一旦科學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機制有進一步了解,能合理預測疫苗接種後人體的免疫反應及保護力,就有可能以替代指標來加快批准過程。」
只不過,美國這段指引還停留在「未來式」,台灣的食藥署已經拿來實戰。
擴大「二期人數」的統計意義
事實上,去年至今,過去常被批評為保守的台灣藥政單位,在本次疫苗的EUA規範上,卻是大步躍進,幾乎樣樣「超英趕美」。
例如,去年10月6日,美國FDA因應嚴峻疫情修改傳統的藥證審核流程,針對新冠疫苗首度發布EUA指引。最大的改動在於,允許藥廠申請EUA當下,持續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而且不要求三期臨床受試者像傳統須數萬人規模,但必須至少3000名。
台灣食藥署緊接著在10月14日首度召開專家會議,訂出台灣的新冠疫苗EUA指引,直接比照美國EUA,將受試者人數從原先的數百人,大幅提高至3000名,只不過是放在臨床二期(編按:再加上15%的對照組,總共受試者為3500~4000人)。
詹明曉表示,設計出「大規模的二期」,目的是要確保疫苗的安全性,「達到國際EUA(核准)一個新疫苗的標準。」
他表示,臨床3000人的統計意義,是有95%的機會,觀察到千分之一的不良事件。以疫苗而言,發生機率小於千分之一的事,很難在臨床試驗觀察到,要靠上市後的監測。例如,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便在上市後才發現。
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是提供食藥署審查法規建議的單位,新藥科技組組長詹明曉(前排左2)表示,即使國產疫苗跳過三期臨床,審核的嚴謹度仍超過美國標準。(詹明曉提供)
等不到國際數據,改用熟悉方法
確定了安全性,這時候就是最大重點——疫苗療效的評估。
台灣CDE原本期待,到2021年,歐美第一波接種的疫苗,可能產出一個「魔術數字」,也就
#保護力關聯指標(CoP,Correlates of Protection)。
一旦輝瑞、AZ公布其疫苗的保護力關聯指標,台灣疫苗廠便可依此比對出自家產品的性能,不須三期臨床試驗。
但CDE後來發現,要等大廠公布,甚至WHO訂出新冠疫苗保護力關聯性的全球標準,還有好長一段路。
「完整的具體指標要用非常複雜的方法學去驗證,」詹明曉指出,WHO光是解釋CoP的指引,就有6、70頁。
眼見CoP的產出遙遙無期,台灣不能被動等待,所以食藥署才當機立斷……
#在3月就決定,換以「免疫橋接研究」作為審核通過EUA的標準。
對詹明曉而言,這是很【熟悉】的方法。
例如,CDE
#每年審查藥廠應對季節性流感不同病毒株開發的「新疫苗」,便是透過免疫橋接,加速核可流程。
只不過,要做「免疫橋接研究」,就必須自己找已上市的疫苗,做對照實驗,而且條件相當嚴謹,必須使用同一個實驗室、同一種測量方法。
免疫橋接的研究對象,便是今年1月爆發院內群聚感染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以下簡稱部桃)。
3月,台灣採購首批AZ疫苗開始施打,部桃醫護是台灣第一批接種AZ疫苗的人員。
當時,CDE立刻建議政府,應該在部桃醫護施打兩劑28天後抽取血清,測量其中的中和抗體濃度,與國產疫苗擴大二期的結果比對,用實驗室數據取代三期臨床數據。
疫情壓境,審核會放低標準?
詹明曉直陳,台灣EUA擴大二期是疫情發展、國外採購疫苗狀況無法掌握等綜合條件下,考量法規必須與病毒傳播速度賽跑,所做出的決定。
「作戰就是不能沒有(自己的)武器,」詹明曉指出,從海外疫情爆發之始,政府就決心要發展國產疫苗。
但也理解,若要依照傳統做法,
#針對有感染風險者做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去年一整年幾乎沒有本土疫情的台灣,若持續到今年也仍無大規模疫情,就不可能執行;若到海外招募受試者,不僅費時,也要耗資數十億起跳。
#時效性和選擇性都不站在我們這邊,詹明曉說,CDE每週與疫苗廠商開會,了解就台灣新藥產業的有限量能,必須做出取捨。
然而,當前台灣疫情空前嚴峻的考驗下,CDE會因此放低標準,讓國產疫苗快速通關嗎?
「沒有,我們很嚴謹,」他笑著說。
「我們用的方法,其實就是你做出來的結果,幾乎要跟AZ差不多好,或是更好,才過得了我們的統計檢定。」
也就是說,儘管美國FDA的EUA準則明訂的是,疫苗整體保護力只要有50%就可通過。但根據5月份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公告,施打兩劑AZ疫苗,保護力可達85%至90%,用AZ作為國產疫苗的標竿,某個程度來說,比美國標準嚴格。
「沒有辦法,我們(當時)也只能拿到AZ,」詹明曉說。
一篇論文給了「科學界共識」
但並不是所有學者都認同詹明曉與食藥署的做法。
今年3月,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在個人臉書發表「台灣疫苗進度落後沒面子?國產疫苗不要急著上路」一文,便引起廣大迴響。
他認為,中和抗體作為療效替代指標,學界尚無共識,不必急著在此時放寬技術標準,讓國產疫苗匆匆上路。
然而,5月17日,一篇刊登在《Nature Medicine》期刊的論文,
#讓國產疫苗的支持者士氣大振。
該論文把包括輝瑞、莫德納等所有已拿到EUA的疫苗接種者與新冠康復者體內中和抗體濃度比較,發現有保護力的正相關。
這形同為食藥署的EUA指引,提供進一步的科學基礎。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他本來也對中和抗體能否作為新冠疫苗保護力的替代指標,存有疑慮,但5月這篇《Nature Medicine》論文,說服了他,「現在比較像是科學界的共識了。」
#WHO也著急了?
5月26日,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與WHO組成的COVAX舉辦工作坊,熱烈討論了5個多小時,只在一個重點:如果決定疫苗保護力的人體試驗不可行或不符合倫理,要如何用免疫學上的指標替代,來緊急通過疫苗許可?
即使最後仍未訂出具體國際標準,但來自各國的科學家都指出,在人體所有抗體與非抗體的免疫機制中,血清的中和抗體濃度與疫苗保護力的關聯性最強,也最好測定。
工作坊主持人
#在全球疫苗界地位尊崇,高齡89歲的德國麻疹疫苗發明人普洛特金(Stanley Plotkin)接受《天下》電郵訪問。當記者問普洛特金,儘管新冠疫苗中和抗體的國際標準還未出爐,台灣若以此通過疫苗審查,合適嗎?
他回覆《天下》,「現在既然已經知道有關聯,我個人認為
#根據保護力關聯性通過疫苗就是可行的。」
這代表,中和抗體極有潛力當作疫苗保護力替代指標,可以加速臨床流程。這個發現為什麼關鍵?因為全球疫苗還是不夠。
5月底,WHO秘書長譚德塞就指出,全球疫苗市場已經嚴重不均到近乎可恥,「少數有能力開發和購買全球大部份疫苗的先進國家,掌控了其他國家的命運。」
不僅不夠多,更不夠應付實際需求——不是每個國家都能負擔AZ、莫德納以及輝瑞疫苗背後的冷鏈運輸成本。
例如,高端所用次單位蛋白疫苗技術,
#成品可保存在攝氏2度以上,便很適合缺乏冷凍設備的發展中國家。
高端疫苗如果如期7月開打,將是全球第一款以緊急核准方法通過的疫苗。圖為高端生醫園區。(王建棟攝)
台灣是第一個,但不是唯一
如果有了替代指標,就能加速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苗的開發與製造。WHO期待全球通過的疫苗愈快、愈多、愈好,最好能常溫保存甚至有噴鼻等更利接種的新劑型問世。
如果高端、聯亞拿到EUA,台灣會是全球第一個以免疫橋接通過緊急授權的國家。但台灣並不是唯一一個。
除了台灣,法國Valneva藥廠在英國執行的4000人三期臨床試驗,就應主管機關要求,展開與AZ疫苗比對免疫原性的研究;韓國、泰國藥政單位也都已在考慮把免疫橋接取代三期,作為EUA要件。
疫苗與病毒賽跑,若利大於弊又有基本的科學數據支持,法規並非不可變通。
【美國經驗】提醒
#疫苗要能自己量產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只要疫苗帶來的可能副作用,不要比傳染病帶來的危險還高,有迫切的需求,
#她支持讓國產疫苗快速上市。
事實上,她在今年3月聯亞疫苗徵求65歲以上志願者時,還帶了一群親朋好友去施打。
今年2、3月,高端、聯亞傳出年長受試者不足時,不少公衛大老都呼朋引伴去打,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台大獸醫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郭旭崧則帶著高齡的母親。
賴秀穗告訴《天下》,他自願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國產疫苗做的都是穩定安全的次單位蛋白技術,而且「為了讓國產疫苗趕快上市。」
郭旭崧更表示,支持國產疫苗「已經成為我的信仰,」他2002年擔任疾管局長時,曾在訪美時正巧遇到小布希總統下令,萬一禽流感變成人傳人的大流行,禁止美國疫苗出口。
當時白宮首席公衛幕僚、世界知名公衛學者韓德生(Donald A. Henderson)告訴他,
#台灣一定要有量產疫苗的能力
#否則危急時刻,
#美國也救不了台灣。
這個警告,已在今天靈驗。
印度、泰國等國,因國內疫情嚴重,限制新冠疫苗代工廠出口,已經造成國際疫苗市場大亂,也是台灣雖然簽約2000萬劑的進口疫苗,至今拿不到100萬劑的主因之一。
「疫苗是戰略物資,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郭旭崧說。(責任編輯:王儷華)
Copyright © 2021天下雜誌
財團法人成立條件 在 吳秉叡 BRAY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財團法人以公益為成立目的,政府為保護這些功能性團體,讓其享有免稅條件,很遺憾有單位卻藉此鑽漏洞!
政府為鼓勵民間多行公益、讓公益財團能夠擴大,立法政策上讓公益財團免稅。考量部分公益財團對國家社會影響深遠,要求採用財團法人形式,如學校、醫院等。只不過現今的財團法人卻淪為集團控股中心,有心人士利用財團法人免稅規定,變相逃漏稅金甚至持有大筆股票成為企業集團中樞,實在令人詬病。雖然在現行法制下沒有違法,卻十分沒有道理!
假設一個醫療財團法人,變成集團上市公司的母體,卻因為採用財團法人形式而免繳稅,這完全辜負民眾的期待,也不符合公平正義,主管機關除了溝通外理應重新分析檢討制度。
◆訂閱吳秉叡Youtube頻道:https://goo.gl/yN4LCH
◆吳秉叡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ubray
◆加Line好友:http://line.me/ti/p/%40ubt7534c
財團法人成立條件 在 申請設立(或變更)全國性宗教財團法人規定 - 內政部 的相關結果
1、以捐助不動產及現金方式設立者,應於7個以上直轄市或縣(市)行政區域,各具1筆非屬監督寺廟條例規範之不動產,並有現金新臺幣500萬元以上。不動產及現金財產總額達 ... ... <看更多>
財團法人成立條件 在 財團法人法逐條說明 的相關結果
二、財團法人一經法院依法登記於法人登. 記簿,即行成立而取得法人資格,得. 為權利義務主體,捐助人即負有依捐. 助章程所載財產目錄移轉所捐財產. 為財團法人所有之義務, ... ... <看更多>
財團法人成立條件 在 財團法人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的相關結果
本法所稱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指財團法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由政府機關(構)、公法人、公營事業捐助成立,且其捐助財產合計超過該財團法人基金總額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