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活出你的原廠設定:正視內在渴望,完整接納最初始的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蘇予昕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與其做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 ──心理學家.榮格 真正的自信,不是自我感覺良好, 而是當我感覺不好,我依然「完整」! 我們總是汲汲營營地想讓「自己...
責怪別人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篇整理得很好,如果可以再加些什麼的話:
希望你不要跟他說「你看有人一年就好起來了,你也要努力」。這個疾病很複雜,每個人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請不要用別人的康復去責怪他的不康復,他們已經很努力了。
責怪別人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苗下的側翼
1
台灣缺疫苗,於是雖然只是疫苗中的次貨。
但AZ也立刻成了稀缺物資。
當局各種權勢人物,爭先恐後插隊搶打。
無法在官方權力排序裡打疫苗的,就各自以自身人脈,爭取打疫苗的機會。
民進黨為了轉移焦點,讓老百姓遺忘民進黨大官的特權醜態。
如網軍作手丁怡銘,讓他去開個會,就變成防疫要員了,可以大搖大擺打疫苗。
民進黨逮到台北市有診所,偷偷把珍貴的疫苗,打到自己的權貴名流,親朋好友身上。
民進黨太興奮了,開始痛駡診所。
但診所施打的對象,有藍有綠,還有媒體大老闆、主播,,,政論主持人。
嘻嘻。
2
民進黨只好鎖定,只駡診所。
打特權疫苗的診所有兩間,好心肝跟禾馨。
但是民進黨罵來罵去,卻只駡好心肝。
這就怪了。
3
禾馨是婦產科連鎖,老闆蘇怡寧,有錢又是醫生,好高大上。
5月23日在台灣疫情大爆發後,他在臉書上回應網友。
網友因為母親確診後,缺醫少藥,而向他求助。
他的回答非常奇葩。
主旨是不要怪別人。只要把口罩戴起來,勤洗手。
醫療崩潰就是這樣。
說會疫情爆發,是因為大家都鬆懈了。
4
當時我看他的回答,就覺得怪異。
網友反應的,是當政者無能救助人民。
醫界不斷呼籲要建方艙醫院,要普篩,要儲備足夠疫苗,要下放醫療藥品物資。
指揮中心卻一切都沒有佈署,只專心扶持高端跟黑水疫苗。
5
鬆懈的並不是人民,而是當局。
是當局不入境篩檢,縮短飛機師隔離,又讓檢疫旅館混住。
結果在蘇怡寧醫生的專業轉移焦點下,變成是老百姓的錯。
他說不要怪別人。
意思是不得責怪當權者。
是老百姓自己的錯。
6
因為他就是當權者的一部份。
柯文哲證實,民進黨高嘉瑜幫他施壓衛生局,讓他的診所體系,拿到了特權疫苗。
求助蘇怡寧的網友在哀哀無告,蘇怡寧在快樂拿疫苗。
所以他教訓人民,“不要怪別人”!
百姓被他教訓一番,恍然大悟。
原來是自己的錯,休怪執政的人。
7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民進黨可以牢牢掌控台灣人民,讓台灣人民成了呆蛙?
除了教科書洗腦以外,更有權錢網路。
你幫我說話,我給你疫苗。
更有網路跟媒體的收買與控制。
8
權力是靠選舉征戰拿到的。
選舉除了金錢跟組織以外,網路跟媒體,更是重要戰場。
戰場除了主軍,更要有側翼。
側翼可以助攻,可以混淆視聽,可以迷惑百姓。
9
側翼長各種不同的樣子。
可以是民代、主播,也可以是醫生、律師。
可以是作家,也可以是明星。
大家都有好處可以分。
百姓乖乖的跟著喊,台灣南波萬。
有疫苗,你先打。
高端黑水沒有三期實驗的垃圾疫苗,才是分配給百姓,逼百姓做白老鼠的計劃。
側翼們,已經開始製作感人肺腑的,鼓勵人民為台灣犧牲的文宣了。
10
民進黨甩鍋,也才剛要開始。
郭台銘5/24左右出手要捐疫苗。
6月1日申請。
然後,一路被民進黨玩,卑微的懇求。
6/10台積電竟然祕密申請也要買疫苗,顯然跟蔡英文套好了招。
民進黨的側翼與疫苗,水太深。
責怪別人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活出你的原廠設定:正視內在渴望,完整接納最初始的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蘇予昕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與其做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
──心理學家.榮格
真正的自信,不是自我感覺良好,
而是當我感覺不好,我依然「完整」!
我們總是汲汲營營地想讓「自己」變成「更完美的人」,但你有想過嗎?
為什麼我們都「已經這麼努力」了,還是沒有變得完美?
其實
你尚未改變的原因並非不夠努力,反而還可能是因為太努力了,
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關鍵──自己原本就擁有的天賦與能力
「自我接納」並非一種固定、永恆不變的狀態,而是一趟旅程。
「自我接納」也絕非要你被動、消極的認命,
「自我接納」是過度賣力的現代人最忽視的「軟性力量」,你得學會放鬆、放過、放下,才能真正「完整」。
▍不須證明給誰看,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
你是否也陷入,越想獲得肯定就越努力,然而即使再努力,最後還是無法達成標的,接著只能更加責怪自己無能的惡循環呢?
某些我們認為「好」的目標,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們的生命中出現,只可惜我們總是一次次的失敗收場,沒有達標的一天。
屢戰屢敗最終總讓我們不得不自怨自艾,覺得自己也許就是這樣了……
但你知道嗎?有時候阻礙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當你在追求一個你認為「好」的信念、一個你認為「對」的目標時,若總讓你感到痛苦焦慮,那就是不太對、不太好,那表示「成為自己」的渴望正在吶喊,強烈的情緒正在邀請你暫停下來,你可以試著問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1.這些信念與目標從何而來?有誰說過?
2.這些信念與目標背後有沒有故事?
3.我是為了感到幸福而達成它,還是為了逃避痛苦、證明自己是好的而達成它?
其實,感到幸福毋須向誰證明,所以如果你的信念與目標有「想證明給某人看」的意味,這裡頭肯定與外界立下的標準有關。只要勇敢接納自己,你也可以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培養對自己的覺察,檢測你的接納力 ▍
「接納力」不是一場比賽,沒有輸贏,也不代表你的價值是好是壞。書中用二十道題來測試你的接納力(在此摘錄五道題目),邀請大家單純以好奇的眼光關懷自己,好好運用這本書,一起朝著更「完整」的方向前進!
目前我的生活環境裡(職場、家庭、人際)有讓我很討厭的人。
臉書等社群平台讓我壓力很大,不管是看別人或自己PO文,都會引發不舒服的感覺。
當被別人讚美的時候,會覺得不自在,心裡也不太踏實。
我很會觀察其他人的臉色,並做出合乎對方需求的言行舉止,即使跟我的需求違背也是如此。
我獨處的時候有點慌,試圖會去找人陪伴自己。
「接納力指數說明」,將反映出你「目前」的身心狀態,接納力並非永恆不變,你的心情、人生境遇、人際關係等都會隨時影響著我們。接納力是為了讓我們帶著清楚的意識,看見自己現在發生什麼,讓我們可以更積極、主動地提升對自己的接納,無須再耗費大量心力來討厭自己、抗拒命運!
▍正視內在渴望,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
全球最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曾說:「你敢去渴望什麼,生命就會給你什麼。」曾歷經坎坷童年的歐普拉用他的血淚鍛造出這段金玉良言;但更重要的是,必須在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前提之下,才不會苦於追求不適合的目標,進而感到挫折、痛苦。
活得「完整」比活得「完美」更重要,只要能意識到自己是否有順應本性,「活出原廠設定」的與生俱來的特質、愛好與天賦……你將會更遊刃有餘、更安心自在、更身心快樂。
跟著昕理師一起回到你的原廠設定
與身體開啟對話視窗→療癒過去受外在評價的創傷。
NLP迪士尼策略→探索自己的渴望,檢視渴望是否符合自己的原廠設定。
繪製生命走勢圖→回顧人生,將不適合的元素斷捨離。
▍要完全不在乎外界眼光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試著練習 ▍
所有成功的光輝璀璨,都是燃燒著失敗所積累的殘骸。是時候讓我們拿回主導權,當自己人生的主人。全書共18個完整自己的接納練習與1分鐘自我接納力檢測。跟著昕理師一起探索,你將逐漸發現接納的神奇:咬緊牙關的「努力」減少了,放鬆流暢的「投入」增加了;因為你不再需要逼迫自己成為別人期許的你,可以享受於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
作者簡介:諮商心理師 蘇予昕
宇聯心理治療所心理師/講師
呂旭立文教基金會EAP合作講師
新竹生命線EAPC合作講師
雙語主持人十餘年經歷(各式中/英文活動、記者會)
富邦證券行銷公關五年資歷
從一位主持人、金融業公關,跨入心理領域,
現為企業、政府、大專院校擔任講師,
廣受知名企業、政府機關、大專院校好評盛邀(麥當勞、聯電、資生堂、安侯會計師事務所KPMG等知名企業),
也提供個人及伴侶的深度諮商服務。
喜歡用風趣、易懂又有系統的風格,
讓每一個人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原廠設定!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諮商心理碩士
國家高等考試諮商心理師執照(諮心字003836號)
作者粉絲頁: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出版社粉絲頁: 方舟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責怪別人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進入心理學的領域之前,我曾經是一個業務主管,在20多歲那個時候,成為一個業務主管,其實為我的人生帶來很特別,而且也很豐富的經驗,等於說是我透過業務的工作,還有在帶領業務員的過程當中,我直接的對人性、對於一個人的行為,跟他的思維是怎麼互動影響的,有一個最具體的認識。
簡單來說呢,我是先從Street Smart開始的,那於是呢,在工作的過程當中,不斷的進行自我探索,一直到最後我下定決心回學校念研究所,也就是跨領域的去讀心理學的研究所。
所以呢,一直到回學校念研究所,於是呢,我才在心理學的這個部分,有了一個在學術跟理論架構上面的認識。在這樣的背景底下,很多人就會覺得上我的課,往往除了聽到有系統、有架構的東西之外,又可以在此同時很快的運用到自己的真實情境面,不會有那種理論上聽起來很對,但事實上不知道怎麼樣去使用的狀況。
我想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喔,也因為這樣的一個歷程,我把真實的工作經驗包含之後的創業經驗,結合到心理學的一個理論架構,把「理論」跟「實際」結合起來。
於是呢,在我成立『啟點文化』的時候,啟點文化的課程,還有它在市場上的口碑,才有今天的狀況。當然這個部分更要感謝長期支持我們的朋友,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們也走不到今天。
今天做這樣的開場,其實主要想要跟你分享的就是,我過往在還沒有學心理學之前,我在業務工作裡面的一些小小經驗,那個時候身為一個業務主管,總是要帶領一些業務同仁。
從現在的角度回想當年的經驗,就會發現哦,不管在任何團隊裡面可能都會有兩種人,一種人就是你不管怎麼「推他」都「推不動」的人;而另外一種人就是你不管怎麼「踹他」都「踹不走」的人。
當年呢,我在業務工作裡面,我就遇過很多那種怎麼推都推不動的,他總是有很多的藉口,我說很會找藉口的,這叫做顯性的典型。然而呢,還有一種推不動的叫做你跟他說什麼,他都「是是是」、「好好好」、「對對隊」,甚至於會跟你說「謝謝,他收到了你的心意」…等等之類的。
但是呢,它在實際的結果跟具體的行為上,並沒有「本質」上的改變。我說喔這種類型也是推不動的,那麼這樣的類型,我說他是隱性的。他不像是那種找藉口的這麼張牙舞爪。可是事實上、在本質上,他們這兩者並沒有什麼不同,就是怎麼推都「推不動」的類型。
然而另外一種類型,叫做怎麼踹都「踹不走」。這樣的成員往往對團隊有一個打自內心的認同,但是當你深入的去思考,難道他只有對團隊有認同嗎?其實不是,他更核心的部分是在於,他對於自己的角色身份,跟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有一個深刻的相信。
於是呢,不管外面刮風下雨,不管這個市場是在走上坡、還是走下坡,他都會堅持下去,因為他很清楚,他為什麼在這裡,還有他在這裡要得到的是什麼?那這樣的人呢,我說怎麼踹都踹不走,其實是有一點言重了。
因為我身為一個業務主管,遇到這樣的同仁,他們通常都自動自發,而且都能夠定期的產出結果,在這樣的情況底下,如果你是我,你又有什麼理由要去踹他呢?
只是呢當你聽到這邊,如果你想起你的團隊裡面,有那種喔你都很生氣的踹他,你都跟他講很難聽的話,他依然不走,可是事實上,他在動作的本質裡並沒有前進、也沒有創造出具體的結果。那我就會說其實這種人叫做「既推不動、又踹不走」,這是剛剛沒有說的第三種人。
那麼我今天其實真的想跟你分享的,倒不是說怎麼樣去推的動那個「推不動」的人,或者是怎麼樣去對付那些「既推不動、又踹不走」的人,我倒沒這個企圖。因為時至今日,我對於這樣的人,我也是無解。
那既然無解,我是怎麼樣一步一步的去建立我的事業,跟我的品牌呢?既然我跟你一樣,都有可能遇到這樣的人,所以談到這裡,其實我今天真的要跟你分享的,就是如果你是一個團隊領導人,那麼你何不去深思,你把你的時間都放在誰的身上?
你會發現我們經常會花時間,在那個「推不動」的人身上,或者是花很大的力氣,去跟那個「推不動、又踹不走」的人溝通,然而那個真正「踹不走又有生產力」的人,往往因為他的穩定,我們卻沒有真的花很多心力在他們身上。
更吊詭的是,久而久之你可能會把那個踹不走的人,他的好表現當成是理所當然,所以你可能在思考加薪,或者思考獎勵的部分,往往會忽略這樣的人;可是卻對那些「推不動」的人,好不容易「動」的那麼一咪咪,你就給他很大的鼓勵,不管在實質還是非實質。
或者是對於那個「既推不動、又踹不走」的人,你總是對他抱持著很大的希望,以導致於其實你在客觀時間的安排上,你真正重要事情並沒有前進,因為你把你的時間跟盼望都放在這個人身上。
那我說如果是這樣子,你卻不自知的話,很快的你的事業一定會遇到困境,這個困境就是你覺得你很忙、你覺得你很累、你覺得你對你的部屬很用心,但是為什麼你的事業沒有前進?
到了這個地步之後,你再去責怪你的部屬、你再去罵那些「推不動」的人,或者是「推不動、又踹不走」的人,我說它的意義到底何在呢?
其實當我回想今天,如果『啟點文化』得到大家那麼一點點的注意和很肯定的話,我想或許可能是在我這幾年的時間裡,我把時間多數都放在那些「踹不走」的人。
而且給他們具體實際的獎勵,讓他們很實際的感覺到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忠誠,它是很有價值的,不管在實質的、還是非實質的。所以今天跟你分享自己的一些小小的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做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都有相關的連結,凱宇很期待有一天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責怪別人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常常說我們面對溝通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滿頭滿腦的在想「自己想說的話」,而不是「對方聽到的」是什麼?或者是對方理解的可能會是什麼?
甚至於當對方在第一時間,沒有掌握到我們的意思的時候,我們還會很意外的去責怪對方說,你怎麼可能不懂我的意思?!
可是你仔細想一想,沒有人是你肚子裡面的蛔蟲,他沒有義務要真的懂你的意思,可是我們卻每一次在遇到這樣的狀況的時候,很容易會有這樣的直覺反應,這樣的直覺反應呢,在心理學裡面叫做「投射偏見」。
它是一種我們自動化、一種習慣的一個呈現方式。我們會「以為」所有人看世界的方法都跟我們一樣,那另外呢有些科學家還說「投射偏見」會帶來知識的詛咒,什麼是知識的詛咒?
我用一個我們文化裡面經常說的話,叫「知識障」。就是一方面我們覺得自己知道的事情,別人也一定知道,所以我們會假設大家懂,可是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自以為自己知道,所以呢我們會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去判斷世界。
可是當你知道了這些標籤,就像我每次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遇到很多同學,他可能在外面上過很多課,所以他開口閉口的都是那些,他在外面學過的那些名詞跟標籤。
可是當他在說著這些標籤的語言的時候,比如說他甚至會跟我賣弄很多心理學的語言,就像是今天的「投射偏見」。
當他在操作使用這些語彙的時候,我有時候都會懷疑,他真的懂那個意思嗎?再者,當他說著「投射偏見」的同時,他有沒有正活在「投射偏見」裡面呢?
我想你可能聽到這邊頭有點暈哦,我就講一個很實際的職場上面,可能有的狀況,我們可能會責怪我們的部屬說:「我確定我告訴你這件事情星期五要做好,但你怎麼可能不知道是哪個星期五?」
你看喔,這句話裡面有多麼強烈的「投射偏見」。當你說星期五的時候,你其實沒有說是「這個星期五」,還是「下個星期五」,我們並沒有為這星期五去做明確的標的的時候。
其實我們已經是「假設」對方應該要知道,是哪個星期五,好!談到這就牽扯到兩個層次了。
第一個層次是,你有沒有把你的訊息真正清楚明白的傳遞出去,你有沒有去意識到自己的投射偏見,讓你的話成為別人聽得懂的部分,而不是自己想說的話?
然而第二個層次是在於,只要你在職場上,別人一定會用「投射偏見」來投影你,這個時候你與其怪別人沒有講清楚,那你是不是也可以進一步的問清楚,如果對方沒有講清楚的話?
我常常說喔,「詢問」跟「確認」它是一個習慣,而且它是一個好習慣。別人會以為我們一定知道,那反過來說,當你以為自己一定懂別人,不就是同樣一個邏輯的不同面相嗎?
所以希望你聽到這邊的時候,對於「投射偏見」不再只是一昧的去怪別人,怎麼沒有把話說清楚、怎麼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是要從另外一個角度,當人就是有「投射偏見」的時候,你如何去重建好你應該知道的訊息?
如果你不這樣想,也不這樣做的話,那麼你不也活在「投射偏見」裡嗎?
那麼至於當我們在蒐集到一些資訊的時候,我們怎麼去判斷這些資訊,並且運用好的問句去澄清問題?
關於這方面的學習,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7月21號我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我相信會對你很有幫助,無論如何,今天談到最後,其實阻礙我們生命的,通常不是因為我們不懂一些需要懂得,而是我們「以為自己懂了」。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前面所提到的7月21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我們在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6月份也有相關的講座,凱宇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