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與遊戲的 love hate relationship | 盧斯達 on Patreon】
兒童青少年陸續收到通知,電子遊戲只在假日開放,遊玩時間不可超過三小時。
全人類和電子遊戲都發展出一段 love hate relationship。「家長」一向討厭小朋友打機,但近年手提裝置可以玩的遊戲越來越多,很多中老年人在街上捉小精靈或者爆 candy crush。但問到很多平常家長,子女打機對他們就好像吸毒,一吸人就廢了,會馬上上癮繼而喪失所有生產力。你打機,肯定上不了大學,一生都毀了。
一些經典遊戲重製再推出,要賣情懷,總會提醒你在中學時和朋友去網吧打機的日子。回憶有美好的,也有黑暗的。我記得當時很多人都在網吧過活,對入迷的人們來說,不在乎每一餐吃杯麵,不在乎網吧充滿煙味。甚至當 03 年沙士來襲時,我會照去玩,只有那時才不怕死。當時香港有人在香港打到暴斃,無聊的傳媒還會找風水師評論為何隻遊戲咁邪?
後來買斷制遊戲慢慢被月費制、時費制甚至免費課金制基本取代,但為了一把武器而自殺的事情還是很多遊戲都有。人長大之中要考慮的事越來越多,自然不覺得那件虛擬武器是甚麼,但對一些十幾歲的人來說,那是第一次「耕耘」的成果,可能是他在朋友圈裡地位突然躍升的憑據。最地獄的是,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人生第一次努力地「工作」通常是為了打機。自己看攻略、跟朋友交換情報和物資、形成一個互助的圈子、分黨分派以及互相鬥爭,可以說很多少年的智能、博弈和社會能力,最初是弔詭地通過遊戲來培養發展。
電子遊戲是有癮頭的,但特別上癮嗎?其實所謂成年人世界都有很多東西沉迷,在別人眼中都是看不明白的狂熱。賭搏就很上癮,所以很多遊戲都設計得很像賭搏,抽卡轉蛋會配合特殊震動、聲效、光效,去構成大腦的快感回饋機制,而且那種遊戲一律以「頻繁通知,確保玩家經常登入」的思路去設計,外層套甚麼 IP 根本無關痛癮,機制就是這一種,廠商可以用心做遊戲,但也可以疊埋心水做賭場莊家,更加和味。
就像人類對「毒品」有剿撫兩派。剿滅派基本認定電子遊戲是一種禍害,能不碰就不碰,好像血管裡的脂肪。遊戲帶來快樂,帶來體驗,有學者認為是第九種藝術,優秀的遊戲也具備文學性。審美需求在生存需求和自我實現之間,但仍然是很難消滅的人性。據說美國政權在越戰前後發動的禁毒運動,最後演變成特別針對低下層和黑人用藥,而社會賢達有可卡因。這個背後的思想是把用藥者視為一種社會問題。因此政策而引發很多災難發生之後,他們自我反省去想補救方法時,通常會向北歐取經,主張鬆綁、治療、協助,而不是一味懲治,認為這可以為社會帶來很多好處,也可以節省很多資源。正如你或許可以用電擊和監禁來治療一個少年的嚴重網癮,但你的成本可能是毀了一個人的人生。
然而這只會是一個紛爭不斷的議程,因為這涉及「甚麼是毒品、甚麼是異常」的形而上問題。遊玩時間不可超過三小時,就是認為玩遊戲是可以的,在三小時之內屬於「正常」。然而這極少量的供應,面對龐大需求,之後人們會如何扭盡六壬,又會發生甚麼劇烈的戒斷症狀,簡直不可想像。
雖然遊戲有這樣黑暗的一面,但所有戰略家都不敢輕看電子遊戲業。今日富可敵國的 Apple 曾經與遊戲業保持距離,到現在還要苦苦追趕——沒人會買蘋果電腦玩遊戲。
遊戲只是一連串技術之下的終端產品,在上游是一堆因為遊戲需求和資源湧入而受惠因而進步的技術產業,這些技術產業最終就成為某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大部份。遊戲機越做越小,終於到了今日的微型,當中有一部份是家用機市場都飽和之後,日本人去了開闢手提機市場。據說地球上有一億台 Gameboy,當你做完一億台之後,你的製造工藝又可以去做一些更難的事情,做更小的電子組件,繼續升級下去。然後在那裡亮相的寵物小精靈,現在成為全球最值錢 IP,晉身代表全日本的文化軟實力。然後台灣也有了她的科技神山,是一個政治上很重要的東西。
例如 NVIDIA 或者 AMD 的顯示卡究竟是誰人買的?應該主要是有強烈遊戲繪圖需求的人,而近年入場的還有很多礦老闆。還有一堆人是用來剪片,為甚麼有那麼多人要剪片?因為大家都要做 youtube。你用來剪甚麼,都是付了錢,理論上都有份推動技術進步。
一些看來很純娛樂的東西,上面都是一套最終會促進生產力和累積知識的東西。現在你可以說智能手機統治了世界,iPhone 的原型機其實有一些 walkman 的靈感,是日本將東西越做越小;為了生產某一款家用遊戲機,他們和東芝、IBM 合作設計和製造晶片,即當時很多國家傾舉國之力都無法通過的技術門檻,他們能通過,都是因為要生產一台「不事生產」的遊戲機。這應該是電子製造業的進步。
家長會投訴,那他們的孩子怎麼辦呢?所以他們不會在遊戲這一塊上癮,但明天也會在別的事情上癮。你的孩子,問我們怎麼辦?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阿宅爸爸,桐心協力過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阿宅爸爸的影片 https://tinyurl.com/y9w99rf6 =========================== 在5~6年前吧, 常常需要帶著開發中的app作品參加遊戲展會, 當時用的是2013年的Macbook Pro, 後來遊戲發售後就不常往外跑, 就把它賣了,換成Mac ...
買蘋果電腦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們與遊戲的 love hate relationship | 盧斯達 on Patreon】
兒童青少年陸續收到通知,電子遊戲只在假日開放,遊玩時間不可超過三小時。
全人類和電子遊戲都發展出一段 love hate relationship。「家長」一向討厭小朋友打機,但近年手提裝置可以玩的遊戲越來越多,很多中老年人在街上捉小精靈或者爆 candy crush。但問到很多平常家長,子女打機對他們就好像吸毒,一吸人就廢了,會馬上上癮繼而喪失所有生產力。你打機,肯定上不了大學,一生都毀了。
一些經典遊戲重製再推出,要賣情懷,總會提醒你在中學時和朋友去網吧打機的日子。回憶有美好的,也有黑暗的。我記得當時很多人都在網吧過活,對入迷的人們來說,不在乎每一餐吃杯麵,不在乎網吧充滿煙味。甚至當 03 年沙士來襲時,我會照去玩,只有那時才不怕死。當時香港有人在香港打到暴斃,無聊的傳媒還會找風水師評論為何隻遊戲咁邪?
後來買斷制遊戲慢慢被月費制、時費制甚至免費課金制基本取代,但為了一把武器而自殺的事情還是很多遊戲都有。人長大之中要考慮的事越來越多,自然不覺得那件虛擬武器是甚麼,但對一些十幾歲的人來說,那是第一次「耕耘」的成果,可能是他在朋友圈裡地位突然躍升的憑據。最地獄的是,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人生第一次努力地「工作」通常是為了打機。自己看攻略、跟朋友交換情報和物資、形成一個互助的圈子、分黨分派以及互相鬥爭,可以說很多少年的智能、博弈和社會能力,最初是弔詭地通過遊戲來培養發展。
電子遊戲是有癮頭的,但特別上癮嗎?其實所謂成年人世界都有很多東西沉迷,在別人眼中都是看不明白的狂熱。賭搏就很上癮,所以很多遊戲都設計得很像賭搏,抽卡轉蛋會配合特殊震動、聲效、光效,去構成大腦的快感回饋機制,而且那種遊戲一律以「頻繁通知,確保玩家經常登入」的思路去設計,外層套甚麼 IP 根本無關痛癮,機制就是這一種,廠商可以用心做遊戲,但也可以疊埋心水做賭場莊家,更加和味。
就像人類對「毒品」有剿撫兩派。剿滅派基本認定電子遊戲是一種禍害,能不碰就不碰,好像血管裡的脂肪。遊戲帶來快樂,帶來體驗,有學者認為是第九種藝術,優秀的遊戲也具備文學性。審美需求在生存需求和自我實現之間,但仍然是很難消滅的人性。據說美國政權在越戰前後發動的禁毒運動,最後演變成特別針對低下層和黑人用藥,而社會賢達有可卡因。這個背後的思想是把用藥者視為一種社會問題。因此政策而引發很多災難發生之後,他們自我反省去想補救方法時,通常會向北歐取經,主張鬆綁、治療、協助,而不是一味懲治,認為這可以為社會帶來很多好處,也可以節省很多資源。正如你或許可以用電擊和監禁來治療一個少年的嚴重網癮,但你的成本可能是毀了一個人的人生。
然而這只會是一個紛爭不斷的議程,因為這涉及「甚麼是毒品、甚麼是異常」的形而上問題。遊玩時間不可超過三小時,就是認為玩遊戲是可以的,在三小時之內屬於「正常」。然而這極少量的供應,面對龐大需求,之後人們會如何扭盡六壬,又會發生甚麼劇烈的戒斷症狀,簡直不可想像。
雖然遊戲有這樣黑暗的一面,但所有戰略家都不敢輕看電子遊戲業。今日富可敵國的 Apple 曾經與遊戲業保持距離,到現在還要苦苦追趕——沒人會買蘋果電腦玩遊戲。
遊戲只是一連串技術之下的終端產品,在上游是一堆因為遊戲需求和資源湧入而受惠因而進步的技術產業,這些技術產業最終就成為某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大部份。遊戲機越做越小,終於到了今日的微型,當中有一部份是家用機市場都飽和之後,日本人去了開闢手提機市場。據說地球上有一億台 Gameboy,當你做完一億台之後,你的製造工藝又可以去做一些更難的事情,做更小的電子組件,繼續升級下去。然後在那裡亮相的寵物小精靈,現在成為全球最值錢 IP,晉身代表全日本的文化軟實力。然後台灣也有了她的科技神山,是一個政治上很重要的東西。
例如 NVIDIA 或者 AMD 的顯示卡究竟是誰人買的?應該主要是有強烈遊戲繪圖需求的人,而近年入場的還有很多礦老闆。還有一堆人是用來剪片,為甚麼有那麼多人要剪片?因為大家都要做 youtube。你用來剪甚麼,都是付了錢,理論上都有份推動技術進步。
一些看來很純娛樂的東西,上面都是一套最終會促進生產力和累積知識的東西。現在你可以說智能手機統治了世界,iPhone 的原型機其實有一些 walkman 的靈感,是日本將東西越做越小;為了生產某一款家用遊戲機,他們和東芝、IBM 合作設計和製造晶片,即當時很多國家傾舉國之力都無法通過的技術門檻,他們能通過,都是因為要生產一台「不事生產」的遊戲機。這應該是電子製造業的進步。
家長會投訴,那他們的孩子怎麼辦呢?所以他們不會在遊戲這一塊上癮,但明天也會在別的事情上癮。你的孩子,問我們怎麼辦?
買蘋果電腦 在 阿尼尛 Anim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尛
----------------------------
Siri-ously?
----------------------------
1991年出生的Siri Hafso曾經很享受看到眾人因為不確定她的名字怎麼發音而露出苦惱的表情。大家總說Siri這個名字取得真好,既漂亮又特別。
她在寫給蘋果執行長庫克( Tim Cook)的信*中表示,2011年在他們推出語音助理Siri後,她的名字瞬間變得全球皆知、一點也不特別了。
更慘的是,她必須不斷忍受她的名字被拿來開玩笑。大家剛得知她叫Siri,總會接著說點什麼:不論是追問她爸媽是不是用iPhone幫她命名的、還是說出跟Siri有關的爛笑話。
她在TikTok上拍片介紹自己的故事,並希望蘋果公司能在她30歲生日時送她一台電腦,完成她「唯一的生日願望」,這支短片立刻獲得大量關注。
TikTok用戶SuperJake:「老實說,這補償是妳應得的。想像一下聽到人們大聲呼喊妳的名字,然後開始下達指令。」
另一位TikTok用戶Alexa則心有戚戚焉:「我叫Alexa,完全能明白妳的痛苦。『Alexa開燈』、『Alexa今天天氣如何』,真的沒完沒了。」
網友:「想像一下在路上聽到『Hey Siri』,轉頭剛準備問好,發現他們只是在跟手機講話。」
不過也有網友指出,Siri在北歐是個相當常見的女性名字。
#世上第一個雅婷也有這種複雜的心情吧 #還好沒有人叫Google #尛編
*
----Siri Hafso寫給庫克的信件全文----
嗨Tim!
我就開門見山地說了吧。我想拜託你一件事。
是這樣的,我的名字是Siri。對... Siri。截至2011年為止,我是個小時候從來沒在紀念品商店見過印有我名字的鑰匙圈的人。我是個求學時可以從護士臉上的困惑表情(不確定名字要怎麼發音)、知道下一個要被叫到號的就是我的人。我是個出社會後總被旁人稱讚「天啊妳的名字取得真好、好特別喔!」的人。我想你應該已經猜到我接下來要說什麼了。
曾經,人們會問:「妳名字的由來是什麼?我從來沒聽過這個名字。」如今我收到的回應大多是「Siri?iPhone的那個Siri?」對此我總回答:不,是iPhone學我的!有時候人們會說:「妳叫Siri?天阿好好笑!」這時我會回對方:「你跟我說你叫羅伯特時,我也沒笑阿。」
我年輕的學生們總問我:「妳爸媽當初是用iPhone替妳命名的嗎?」我回答他們,想當年我們的手機連鏡頭都沒有,在使用T9輸入法時,總要暗自祈禱大拇指不會把duck給拼錯。
每當我向人介紹我叫Siri時,每一次都會得到對方的回饋。每一次耶!我曾因此將工作名牌上的名字換成Sierra(有經過老闆同意)這樣話題才不會在我的名字上打轉。我必須說這個方法真的很管用,常客們也更認識我這個人。
基於同樣的原因,我在訂購食物時總會提供另一個別名(你可以想像每次都需要臨時想個常見名字的我得有多慌亂)。別誤會,我覺得這個撞名巧合很幽默,也認為它是個很好的破冰話題,但你能想像年復一年、大家在聽到你的名字後總是給出上述那些反應嗎?或是在對方跟你打招呼後,聽到他的手機傳出語音助理被啟動的聲音?
我從初代iPod nano開始就是蘋果的忠實消費者。為慶祝我高中畢業,父母在2009年時買了台Macbook送我當禮物。我把賣掉安卓手機的錢拿來買iPhone。我的Macbook一路陪伴在我左右,直到它在2014年嚥下最後一口氣。在蘋果的Genius跟我說它已回天乏術後,我很難過地回家了。
補充一點:當時工作人員還要我出示ID,因為他不相信我的名字真的叫Siri。
我沒有錢買蘋果電腦,所以我買了台iPad。我是個演員,需要能讓我編輯履歷、剪輯影片作品與上網求職的工具。
我的iPad Air 2已經跟了我兩年了,我連它的預設桌布都沒有換掉!我想讓它自在活出最真實的自己。我時不時會使用家傳的Macbook(我爸傳給我媽、我媽再傳給我),那是個只有連上電源線才能運作的寶貝,能用101.5分貝撥放歌曲Stayin' Alive。既然是由我們三人共有的,它能被視作家族遺產嗎?我是不是該把它連同我深愛的2009年Macbook一起列入我的遺囑裡?
我在這波COVID-19疫情中失去了我的工作。我參與的作品只差臨門一腳就能進行公開演出。即使我經常上網找工作、投履歷,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業中的狀態。我很高興能在iPad上遠端進行舞蹈教學,然而它最近的運轉效能明顯越來越慢(哪怕我總是對它進行口頭鼓勵並小心翼翼地對代它)。
這就是為什麼我需要請你幫我這個忙。
我即將在6/29正式進入30歲,想問問看你們手邊有沒有多的Macbook。它可以是你們倉庫裡的存貨,或是有缺字的瑕疵品,或是鍵盤曾數次被翻倒的咖啡潑灑過的翻新機(被瑪格麗特潑過也可以)。
我只是需要一個能讓我上網找職缺、跟學生進行Zoom視訊且有個足夠大螢幕的工具(這對老了就不太好使的眼睛...我就說我要30了唄)。這將足以補償這些年來我不斷忍受那些Siri爛笑話。真的!好幾年!
我說不定會改口:「喔對,是iPhone的那個Siri」如果我能收到這份禮物。
我之所以聯繫你們,是想說沒試過就永遠不會知道結果,你說對吧?不論你最終的決定為何,我會繼續當個忠實的果粉,因為我很信任你們的產品。
謝謝你花時間閱讀並思忖這封信件,我祈禱未來不會有人推出名為Banana的競爭品牌跟你們打對台,即使他們真的這麼做了,我祈禱他們不會將品牌的語音助理命名為Tim。如果上述情況都發生了... 我發誓這一切跟我無關。
Siri Hafso 謹上
(註:...這封信是在iPhone 12上編輯的!)
-------------------------------------------
Source: Siri Hafso, Mirror
➤ 我們的IG https://reurl.cc/A848rK
➤ 你知道尛? https://reurl.cc/4mjkGD
➤ 我們的MeWe https://mewe.com/p/ani3small/
➤ 我們的YT https://www.youtube.com/c/Ani3small
買蘋果電腦 在 阿宅爸爸,桐心協力過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阿宅爸爸的影片 https://tinyurl.com/y9w99rf6
===========================
在5~6年前吧,
常常需要帶著開發中的app作品參加遊戲展會,
當時用的是2013年的Macbook Pro,
後來遊戲發售後就不常往外跑,
就把它賣了,換成Mac mini在家用.
現在桐桐慢慢大了,
又變成愈來愈難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好好坐在電腦前做事,
只能利用零碎的時間,
比如帶他參加夏令營,我坐在旁邊有1~2個小時空檔,
划手機划掉實在很浪費,
加上之後不管是全家出去玩,回娘家,
或是老婆坐月子時,我都可以帶著Macbook做事,
就還是決定忍痛買一台了..
其實早在前幾年就一直想買了,
但是之前鍵盤改款成蝶式的,去實體店面體驗過,
手感真的不好,
等啊等..終於等到改回了剪刀式鍵盤,
就趁這次教育價入手了,
拖的太久,開箱完桐的夏令營都上完了.
紀錄開箱過程,也分享一下自己買蘋果電腦的3個理由.
===========================
拍攝工具:
Samung S10+
GoPro Hero 8
SONY RX100M5A
===========================
剪輯工具:
iMovie
final cut pro
===========================
合作邀約:
kirafu@gmail.com
===========================
幸福有沒有在我身邊,怎麼一直看不見~
爸爸說幸福就在鏡子裡,那就是我快樂的臉~
買蘋果電腦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陳寗嚴選保貼請見: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家電團購:http://bit.ly/ninghome
陳寗嚴選耳機/音響在此:http://bit.ly/ningstere
--
*本影片不談教育價與「返回校園專案」這種身份限定的優惠方案
選完想買的型號與規格之後,最後要注意什麼?
不是錢夠不夠買,而是「應該去哪裡買」。雖然多數人問我時,我都會說直接去 Apple Store 或蘋果官網買就好(因為我自己也都是這樣),但實際上如果你有特殊的付款、優惠需求,那麼直接在蘋果官方購買顯然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那麼到底該怎麼選通路呢?很多人會覺得「只要店家有賣蘋果就可以直接買」,但實際上卻非如此。
我自己人生第一台蘋果,就度過了非常不愉快的購物行程,在那家網路上惡名昭彰的蘋果通路商裡,「後天就可取機喔」這句話我聽了差不多快十次,直接拖了快一個月之後,搞得大家都不愉快之後才讓我退款。其他還有像是什麼新品故障不得退換(蘋果政策)之類的問題,使得我後來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一律都在蘋果官網直接購買。
因此你說慎選通路是否重要?我說,實在太重要了。而且如果你真的很在乎價格且時間多多的話,其實還有一些更省錢的買法,我遇過最高價差,差不多折了 20% 左右,以我電腦通常都是直接規格攻頂的買法來說,一次都是省一萬多塊,根本超划算啊!
到底該怎麼買才好呢?今天的影片直接講給你聽!
#AppleStore #Mac #Mac選購
──────
喜歡這支影片嗎?
本影片採用 AI 字幕,目前已開啟社群字幕,邀請你一起來讓字幕更趨完美:
http://bit.ly/SubtitleNing
感謝你的協力!
──────
本頻道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00 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買蘋果電腦 在 Aotter Girls: Girl's Tech Tal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蘋果電腦主要分成三種:
一、主機跟螢幕做在一起的2-in-1電腦,也就是iMac系列
二、走在路上最常看到的筆記型電腦MacBook系列
三、主機Mac系列
好我知道大家開始有點混亂了,趕快聽電獺少女詩伊的整理解釋
聽完之後就知道要怎麼買蘋果電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