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星期一
國中時期我就讀資優班,經歷了三年永生難忘的資優教育。
如果人生像是疊疊樂積木一樣可以抽走其中一段時間,我毫無疑問抽走的就是那僅有讀書的三年。
偶然翻看到當時家教老師最近的貼文,我很心痛這樣的體系隔了十幾年了依然存在。
根深蒂固的家長觀念加上補教業者浮誇似威脅的口號,造就了一代代的「不幸資優生」。
資優是一種天賦,但不該成為負擔,更不該被貼上標籤、擁有不平等的資源。
一個孩子的考試成績優異,他將來就必須進入第一志願、考入頂大、最好再去國外名校留學。
成績好的孩子,道路已經被老師、家長、社會價值侷限了。
記得曾經在西門町看街頭藝人自彈自唱,我聽到身後兩個人對話
「他是我國中同學欸,成績很好,第一名考上X一中,後來又從X大畢業。」
「那現在怎麼這麼慘?」
「後來有聽說要考研究所,可能是沒上所以一蹶不振吧🤷♂️」
看著台上人陶醉的演出,台下的對話是如此對比與諷刺。
更悲哀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自動把資優與成功連結。
「龍」與「鳳」都是神話之獸,
只能靠幻想出牠們的樣貌,成功亦然。
對於每個人心中的龍鳳形象都各有差異,成功的定義更是如此。
然而,掌握孩童資源的大人(老師、家長都是)都自私的把自己認為的「成功」套到孩童身上。
國英數才是本體課,其他術科都是廢課、
手機就是用來查資料,有利成績進步才是對的,拿來玩傳說對決就是錯的,會造成「失敗」、
成績好的孩子就是要靠學業往上爬,如果從事興趣性的工作就是「浪費」…。
回到那位街頭藝人,我感覺到他很快樂、很有歌唱才華。
曾經成績優異的他,可能在家人、同學眼裡是沒有藉由考試走向學術領域的失敗者,但在我眼裡他是相當成功的。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閱部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其實我看完《亞斯伯格的孩子們》之後, 裡面的故事讓我覺得跟現在的「網路霸凌」很類似。 鍵盤魔人就像是亞斯伯格精神醫生一樣, 明明知道我們做的這些事,鍵盤魔人是謾罵; 而亞斯伯格精神醫生是寫下一些人格缺陷的評論, 縱使不一定會造成這個人或是當時的孩童死亡, 但我們都知道這樣會間接將者些人推入死亡深...
資 優生 憂鬱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為孩子守護數字以外的美好】
開學不久,又傳出讓人痛心的學生墜樓消息。一名國一新生,剛就讀數理資優班,生前曾向父母表示自己不想上學,昨日向父母說再見後,便從自家頂樓墜樓,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
成績至上的菁英主義、升學導向的價值觀,讓全數學生都同等辛苦,也讓所有人感受到更深沉的孤獨。雖然資優生平時成績傑出、表現優異,客觀看來,沒有心情不好的理由,但其實他們所擔心、焦慮以及憂鬱的...⬇⬇
資 優生 憂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都需要一點幹捨離】#贈書🎉
是的,我沒打錯字,就是幹捨離!
有時候,人生卡就卡在 #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又怕「管他去死」後會變成自私自利的王八蛋…但小孩子才做選擇,你可以既尊重自己,也禮遇他人。
在榮格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做「#人格面具」(Persona),它是我們渴望這世界看見的那一面,它協助我們融入社會、適應制度與禮俗、建立親密關係、追求成就與目標…
通常我們會竭盡全力地讓這一面發揚光大,而這一面即使讓你活地很辛苦,你也不會輕易將之改變。
但,如果我們誤以為面具就是完整的我,那鐵定會出大問題。
當你過度認同勤奮努力,你就可能對享樂放鬆感到罪惡;當你過度認同無私奉獻,你就可能對自我照顧感到不安;當你過度認同耀眼迷人,你就可能對卸下光環的自己無法容忍;當你過度認同意志堅定,你就可能對徬徨無助的自己深惡痛絕……。
紐約資深編輯──曾就讀哈佛大學的莎拉.奈特(Sarah Knight)是眾人眼中的資優生,父母、親友給的幾乎都是讚美、誇獎,這卻差點摧毀她前半輩子的人生。
為了達到這些讚美的標準,莎拉不容許自己犯錯、不容許自己偷懶,畢業後在競爭激烈的紐約出版界打拚十五年,無論薪水、職位、名聲都相當過人,但在得到一切的此刻卻迎來人生最憂鬱的低谷時期,無論待在家、去工作、或是上班途中的一分一秒,都令她痛苦到難以呼吸。
最後,莎拉決定離職,拒絕繼續活出別人期待的樣子,開始活出自己。這些巨變也使她發現,#我們都需要一些管它去死的精神,#才有心靈的餘裕感受快樂、#體驗生命。
我認識不少像莎拉這樣成就非凡、極度努力的個案,總是憤憤不平地問:「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就是不快樂?」很多人都曾在某些時刻出現這個聲音,但其實,對於「過度努力的完美主義者」而言,這份「不快樂」真是來得恰到好處!
我常笑說,我總是一邊痛苦、一邊感謝自己的感冒時刻,如果沒有感冒,我不知道還要繼續逼迫我的身體到哪裡去,一旦感冒,就只能乖乖就範,躺下來,和身體在一起。
同理可證,當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感到幸福,這份憂鬱正在盡責地提醒:#親愛的,#是時候卸下人格面具,#好好喘息一番吧😌
相信《管他去死是人生最大的自由》這本書能幫助各位有系統地釐清生命,哪些人事物早該被你幹捨離,而且你不需要Say Sorry!
----------抽書三步驟🎁-----------
1.追蹤本粉絲頁、及按讚此貼文
2.tag一位好友,並留言:「@___,一起來做幹捨離,而且我不需要say sorry!」
3.公開分享此篇貼文
8/19(四)晚上7點截止,
9點左右公告一位得獎昕粉名單
(另一個名額在Instagram: @the.original.you,
可以兩邊同時參加喔)
感謝 遠流粉絲團
-----------------------------
想聆聽昕理師的線上課程
《#人類內在揚升的關鍵時刻》💜
https://www.bcccourse.com/online/CoursePage.aspx?cid=20210111509
-----------------------------
想閱讀《#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博客來|https://reurl.cc/4gkbqR
資 優生 憂鬱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其實我看完《亞斯伯格的孩子們》之後,
裡面的故事讓我覺得跟現在的「網路霸凌」很類似。
鍵盤魔人就像是亞斯伯格精神醫生一樣,
明明知道我們做的這些事,鍵盤魔人是謾罵;
而亞斯伯格精神醫生是寫下一些人格缺陷的評論,
縱使不一定會造成這個人或是當時的孩童死亡,
但我們都知道這樣會間接將者些人推入死亡深淵,
卻還是這樣做。
book們看到這邊或許會覺得很沈重,
雖然想幫助,但又不知如何幫。
這邊跟book們分享一個方法:
想要消除這種事情發生,就必須從自己出發,
當我們不再標籤別人、不再霸凌別人、不再互相比較,
當我們都可以尊重彼此是獨立的個體,
那這件事才會真真正正地從我們的社會消失。
▶️《亞斯伯格的孩子們》博客來書籍介紹:https://bit.ly/3eS9ecB
👉🏻將於6/11,在YouTube抽出1位幸運兒送出《亞斯伯格的孩子們》~~~
💬抽書資格:只要BOOK們「留言」此次觀看心得、「分享」影片連結,並「訂閱頻道」❤️
💬註:10號截止於隔天11號公布得獎人,僅限台澎地區
#霸凌 #亞斯伯格 #安樂死
刀刀的解憂信箱✉️: [email protected]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上一集!:::::::
Podcast製作過程大公開,重磅邀請Podcast最權威的軍火商!|刀刀忙什麼 #4
https://youtu.be/I3Cs9L0Vclk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我們關注「人生x學習」,並樂於分享知識、傳遞價值,
希望讓生活更聰明、生命更精彩!
閱部客靈魂人物: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有趣的學習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ONAHCeYrPY/hqdefault.jpg)
資 優生 憂鬱 在 觀點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生活同樂會
主持人:蕭彤雯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 - 11:00
#男女大不同
主題:微笑憂鬱
來賓:養心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卓別林、「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羅賓威廉斯、金凱瑞……
他們都是喜劇演員,但他們,也是憂鬱症患者。
英國喜劇演員史蒂芬‧佛萊則是在受訪時說:
「有時我笑著說『哈哈!對,對!』,
心裡卻是一邊想著,『我真想死。』」
在國外已被大量討論的「微笑憂鬱」,
儼然成為當代人最容易纏身,
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資優生、明星網紅、老闆、同志、不擅表達情感的男性,
乃至長照家庭及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
期待我們都能鬆綁「高情商」束縛、解放不合理的期待。
-----
按讚【觀點】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生活同樂會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ufopartylife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聯播網 APP下載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9phtcSQbaE/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AzeNoKM7N7yAPqmHjo_SQLtvZEw)
資 優生 憂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介紹
訪問作者: 洪培芸
內容簡介:
▎全台第一本,探討現代人禁錮自我的牢籠:微笑憂鬱 ▎
他的嘴角只能上揚,不能向下;只能微笑,不能流淚。
他看起來那麼快樂,嘴上掛著哈哈哈,
心裡卻想著:「我好想死……」
他幽默風趣,是人見人愛的萬人迷;
她經濟獨立,是公認的女強人。
他/她家庭美滿,萬事俱足,
應該不會有憂鬱的情緒……
你也這樣認為嗎?
或者,你也是別人眼裡的開心果,只能獨自把淚吞?
▎愈是樂觀開朗、正向堅強的人,
▎愈可能是用陽光的一面,覆蓋內心的陰影
卓別林、「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羅賓威廉斯、金凱瑞……他們都是喜劇演員,但他們,也是憂鬱症患者。英國喜劇演員史蒂芬‧佛萊則是在受訪時說:「有時我笑著說『哈哈!對,對!』,心裡卻是一邊想著,『我真想死。』」
這些螢光幕上的喜劇演員、團體裡的幽默大師,都有著不被允許的脆弱及憂鬱。甚至我們的生活周遭,有些人悄悄殞落了,我們卻事後才知道,原來那個看起來很完美的他,那個你以為很了解的他,平時的開朗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掩蓋憂鬱、佯裝堅強的面具。因為我們常常這麼想:
˙要是突然不笑或表現出心情不好,會嚇到人。而且,我不想麻煩別人……
˙雖然工作穩定、經濟無虞,但我還是不開心。這樣的煩惱讓人知道了,會被討厭吧?
˙身為老闆,我不能有半點軟弱遲疑;遇到壞客戶得忍氣吞聲,員工態度不佳也要容忍,否則會被起底,發文抹黑。
˙身為偶像,他不可能有半點不完美,也不能談戀愛,違背我們的期待和想像。
▎「沒想到他也會憂鬱啊!」
對於美好的形象,外人總是存有夢幻的想像,以致這樣的批判,隨處可見:
˙沒想到她身為教養專家,親子關係卻這麼惡劣,虧她還在節目上大談教養理論,可信度高嗎?
˙沒想到他身為最專業的醫生,也會罹患癌症,還寫健康及養生書籍,會不會誤人一生啊!
˙沒想到她身為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也會情緒低落,甚至重度憂鬱,還在身心科掛號,她的專業可不可靠啊?
社群媒體盛行的年代,標榜正向思考、積極生活的文化裡,我們爭相在網路上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彷彿生命裡僅只美好,沒有悲傷與黑暗。這樣的文化,加之人們對他人美好形象的不實際想像,使得愈來愈多人內在的憂鬱問題一再被壓抑,只能笑著流淚,甚至連自己都對自己偽裝,不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美好笑容的背後,是與內在真實自我的隔離
與一般認知的憂鬱症不同,微笑憂鬱者能維持工作與日常生活的運轉,甚至表現優異;擁有活躍的社交生活,甚至還是別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但對自己,卻有著強烈的自我厭惡,內心有苦,卻不能,也不敢說出。
在國外已被大量討論的「微笑憂鬱」,儼然成為當代人最容易纏身,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洪培芸心理師針對此現象,以親切好懂的文字,從社會環境、角色期待與心理狀態切入,探討對象涵蓋資優生、明星網紅、老闆、同志、不擅表達情感的男性,乃至長照家庭及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為我們打造一帖鬆綁「高情商」束縛、解放不合理期待的良方。
▎特別收錄:關於微笑憂鬱的6個問題
˙什麼是微笑憂鬱?
˙微笑憂鬱跟憂鬱症有什麼差別?
˙微笑憂鬱的徵兆與症狀?
˙哪些族群容易有微笑憂鬱?
˙如果發現自己有微笑憂鬱,該怎麼做?
˙若身邊的人有微笑憂鬱,該如何協助?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也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曾應邀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也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寶瓶文化)。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
作者粉絲頁: 洪培芸 Matilda 的心理觀察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YRCF0EAsA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