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在信義學堂演講時,我談了狐狸與刺蝟的故事。問大家,你是狐狸還是刺蝟?這個變動不確定的時代,該如何自處?要先當狐狸,還是刺蝟?
現場沒講的故事,也是我當時為什麼想寫《機會效應》的原因之一。
多年前,我出版了《旅人的食材曆》,中場人生還在摸索嘗試。
在一個會議場合,結識薰衣草森林執行長村煌,他看完這本書,意外地邀請我幫忙設計緩慢民宿的菜單。我以為他誤會我會做菜,急著澄清,他卻希望我幫忙讓菜單更有故事、在地意義。
我還是風土食材的門外漢,當時只會採訪與觀察,根本沒有太多實務經驗。
我接下這個任務,自我摸索,透過長時間的田野調查,從白天到深夜,跟廚師阿仁孤單的在花蓮、台東各地穿梭。
沒人要求我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我完全不是交差了事,而當成一個創新實驗。
我重新設計菜單,寫好腳本,設計說故事的現場體驗流程,讓這個自由發揮的任務越搞越大,越弄越深,我連說菜流程都大幅調整,等於設計一場說菜秀。
最後連三天兩夜的小旅行都跑出來了,改變了我,也改變很多人。
隔年,出版了《樂活國民曆》,過一陣子,幾米的墨色國際總經理雨珊,透過朋友智維認識我,希望我能協助她做點事。
後來,我們推出了華山的幾米概念店(餐飲與文創),在台東比西里岸協助部落餐飲、遊程與經營管理,甚至一起跟幾米去日本新潟考察,讓火車站成為大地藝術季的作品,我也帶團去參與大地藝術季的吃喝玩樂。
這些過程,都是跳脫框架與舒適圈的挑戰,沒有人要求我KPI,反而都是自找的,越做越難,但是學習更多,專業連結更深。
一面當不斷延伸觸角的狐狸,同時找到連結的新專業,得鑽研學習更深,變成一個專業的刺蝟。
先當狐狸,找出學習與改變的機會,改變視野,再成為刺蝟,學習吸收與實踐,形成新專業。
這是我的經驗,也是這個世界需要的專業與態度,才能創造屬於你的機會效應。
#機會效應沒說的故事
#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有詳述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