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眾神:Stephen Fry 和他的 Twitter 宇宙】#葉郎電影徵信社
英國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過世的新聞再度引發一波關於「現代英國人是否真的需要一個世襲君主制」的討論。有趣的是泰晤士報隨後刊登了一個民調新聞,向英國人調查「如果世襲君主制立刻取消,你會選哪一個英國人出來擔任國家元首」一題。調查結果扣除掉回答「我」的人之外,最多人選的前五個答案中威廉王子和現任女王分別居一、三名,而第一順位繼承人查爾斯王子則落在前五名之外。
這個民調結果除了顯示英國人仍然很願意讓女王的溫莎家族代表自己的國家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是衝進排行榜前五名的兩位影視名人——他們分別是BBC科普節目主持人 David Attenborough 以及另外一名喜劇演員 Stephen Fry。
Attenborough 的權威與睿智還容易理解。我們心中的最大疑問是「為什麼是 Stephen Fry?」,或者對於其實根本不熟悉這個喜劇演員的人來說則是「誰是 Stephen Fry?」
▉ 威利汪卡的金彩券
Stephen Fry 是台灣觀眾多半見過但不一定叫得出名字的英國演員。他在電影《V for Vendetta V怪客》中扮演收容 Natalie Portman 的未出櫃電視台主管,也曾因為1997年的《Wilde 王爾德和他的情人》中同性戀詩人王爾德的角色入圍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同時他也擔任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有聲書說書人,成為小朋友最熟悉的聲音。
在比電影事業更活躍的電視表演生涯之外,Stephen Fry 真正征服英國人(並讓英國人甘願選他擔任國家元首)的事業是寫作。他的散文、小說還有粉絲數量驚人的 Twitter 寫作是他無遠弗屆的影響力真正源頭。
最好的例子是 2012年 Stephen Fry 只是在 Twitter 上轉貼了一名英國吉他樂手 Jon Gomm 的演出影片,並加上簡短的"WOW"一詞作為評論,就瞬間替該 YouTube 帳號帶來超過200萬人次的流量。樂手因而得到了無數電視節目和表演場館的要約,並隨即開始巡迴各國演出,一躍成為全球知名表演者。
「這真的太瘋狂了」Jon Gomm 後來受訪時回顧這個神奇的經驗。
對 Stephen Fry 來說這樣的影響力也像奇蹟一樣難以置信。他曾在訪談中被 CNN 記者問到如果小時候的自己被提前告知未來會變成這麼有影響力的明星會有什麼感想。小時候曾被多所學校退學甚至一度入獄的他說當時的自己絕對不會相信這種預言:
「這就好像有人告訴一個孩子說他獲得了和巧克力大王 Willy Wonka 威利汪卡見面的機會,他心裡一定會想『這話一定是騙人的吧,其實是我快死掉了(才會這麼跟我說)吧!』」
▉ 被表演擔誤的作家
改變 Stephen Fry 年少荒唐歲月的轉折點是他成功考取劍橋大學,並在劍橋校園裡頭加入了一個名聲顯赫的學生喜劇社團——Cambride Footlights。
雖說名聲顯赫,大家大概不一定聽過這個社團的名字。不過你肯定看過該社團社員們的表演作品:他們包含了奧斯卡得主 Emma Thompson、豆豆先生 Rowan Atkinson、《House, M.D. 怪醫豪斯》的 Hugh Laurie 和《The Crown 王冠》的 Olivia Colman。
Stephen Fry 的表演事業就是和他的大學社團好友 Hugh Laurie 搭配演出的電視節目起家,兩人很快就變成英國家喻戶曉的喜劇人物。雖然某種程度上來說喜劇表演耽誤了他取得劍橋英國文學學位之後可能的文學生涯,但他的影視名氣很快就替他扳回一城,創造了無數寫作出版的機會,讓他的筆終於得以一展身手。
Stephen Fry 的個人魅力來自於他那種繼承老派英國紳士的風度,可是又比老派紳士再往前進一點的信仰。他出身名校,出口成章。淵博的學識既反應在他的演出上,同時也反應在他的寫作之中。他一方面是個支持工黨的酷兒,另一方面卻又是個跟王室關係非常友善的保皇派(深信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仍扮演某些作用)。種種矛盾身份讓他成為現代英國人的一種集體背景噪音,因為每個人身上都貢獻了一點 Stephen Fry 元素在這個巨背景噪音裡頭。
這就是為什麼無論他寫什麼題材,英國人全都買單的理由。
除了自傳和小說創作之外,Stephen Fry 出過關於英詩、古典樂和希臘羅馬神話等等領域的書,而且每一本都廣受歡迎。 他妙語如珠的寫作風格為他搏得了有如「 David Attenborough 之於生態專業」的權威地位,成為讀者在各門知識的當然引路人。
然而他寫作生涯最重要的轉折點,還是2008年10月9日他在網路社群平台 Twitter 上發出的第一則貼文:
"Hello Twitters."
▉ 人肉 DOS 阻斷服務攻擊
Stephen Fry 是著名的 Technophile 戀科者,並且長年批判各政府機關因為患有 Technophobe 恐科症,寧願假裝沒有看到這些新科技工具,任其自由發展並衍生各種危害。
這種對於新科技大膽嘗試、想新求證的精神,使他成為網路社群史上第一個網紅。
他2008年才註冊的 Twitter 帳號花不到一年就成為整個平台上最早突破10萬追蹤者的帳號,並一度和美國總統歐巴馬成為整個 Twitter 宇宙中最多人追蹤的兩個帳號。前文提到那個英國人票選國家元首人選的名單裡頭,也擠進前五名的現任英國首相 Boris Johnson 目前在網路上的聲量是343萬人追蹤,而英國王室的官方 Twitter 帳號則有452萬人追蹤。然而廣受喜愛的 Stephen Fry 此時此刻竟有遠遠超前王室和首相的 1263 萬粉絲,扮演網路輿論市場上的真正國家元首。
Stephen Fry 借助 Twitter 獲得的網路影響力不僅超出 Twitter 經營者的想像,還衍生了各種專門用在 Fry 身上的新單字,比如:Twitterverse(推特宇宙)、Twillionaire (百萬推戶)和 Twitticide (推特自殺)。
他的發文每秒可以觸及數千人,並動輒引來潮水一般擋都擋不住的轉貼討論熱潮。瞬間流量之高,讓媒體戲稱為「人肉版 DOS 阻斷服務攻擊」。然而在社群網路上有如神明一般的存在也使 Stephen Fry 遭受到極大的精神壓力,並成為很可能第一個網路霸凌受害者。
原本就有躁鬱症的 Stephen Fry 兩度在網友圍攻聲浪中怒而刪除自己的帳號(即所謂「Twitticide 推特自殺」),但每次都隔幾個月就會復活。其中一次是他發文嘲弄自己的設計師好友出席頒獎典禮的服裝有如乞丐,被嘲弄者本人不以為意,反而是成千上萬鄉民高舉火把來圍攻 Stephen Fry。弄得他每次打開任何刊載有自己的貼文或寫作內容的網頁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個失手滑過頭就會到文章底下的留言評論。
於是這個網路大神其實更可能像是希臘神話中那些帶有世俗情緒來回擺盪的數位眾神。心思細膩、多愁善感的他這一秒嘲弄庶民的同時,下一秒很可能隨即墮入憂鬱或是憤怒的地獄中。
美妙的是幾年後 Stephen Fry 終於以神明般的慧黠神通,想到了一個對付口不擇言的鄉民的錦囊妙計:開分身。
一個名為 Mrs. Stephen Fry 的 Twitter 帳號在2011年前後現身,並且號稱自己是(公開出櫃多年的)喜劇演員 Stephen Fry 的妻子,同時還是他五、六(有時候是七)個孩子的媽。Stephen Fry 太太稍後還出版了好幾本書,並持續在 Twitter 少提供火力不輸給丈夫的各種知時事評論、冷僻知識和生活偏方。如果有任何人發言膽敢質疑 Stephen Fry 太太是丈夫假扮的(雖然她的帳號大頭貼確實用上了先前因節目需求戴上假髮扮成女性的 Stephen Fry 的照片),驍勇好戰 Fry 太太就會立刻發動自己的粉絲高舉火把包圍,甚至逼得英國電報 Telegraph 為此發出更正啟事並公開道歉。
Stephen Fry 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此:他就像我們或是每個網路鄉民一樣迷戀口舌之快,總有一肚子想說的話,任誰也攔不住。他因此曾說如果自己有一天離開人世,他的遺願就是希望大家替他挖兩個墓穴,一個是普通尺寸,另一個是特大號。然後墓誌銘上必須要記載:
「我,和我的超級大嘴巴」。
————————————————————
【工商服務】
#麻瓜也通的詳細解說×#神也開口的戲劇技巧×#冷到發噱的英式幽默
#一套宇宙誕生以來最吵雜、#最歡樂、#最性感的希臘神話故事!
《#眾神的遊戲:#喜劇大師寫給現代人的希臘神話故事(卷一)》
聯 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84643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84643
誠 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84643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84643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感謝【黃昏賓果:一戰文化研究俱樂部】提供專業諮詢: https://www.facebook.com/%E9%BB%83%E6%98%8F%E8%B3%93%E6%9E%9C%E4%B8%80%E6%88%B0%E6%96%87%E5%8C%96%E7%A0%94%E7%A9%B6%E4%BF...
超級金球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沒有發現,7月5日,剛好是艾咪(Amy)的失蹤日。今天就來複習一下《控制》(Gone Girl, 2014),由大衛·芬奇導演,班·艾佛列克和羅莎蒙·派克主演的電影,根據美國作家吉莉安·弗琳在2012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劇本則是由作者弗琳親自改編。
《控制》真是部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電影,正如同男主角尼克(Nick, 艾佛列克飾演)所言,「真想剖開她的腦袋,看看裡面到底裝了些什麼。」
#從才子佳人到驚世夫妻
尼克與艾咪(派克飾演)是對在紐約文藝圈的才子佳人,機智幽默的兩人游刃於紐約藝文社交圈,都是高學歷又有才華的紐約客,這樣的組合真是羨煞一般人,尤其是可以娶到艾咪這種由哈佛畢業、曾經出版過繪本、父母也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紐約人,真是宛若尋獲至寶。
只是,故事急轉直下,沒多久,艾咪不見了,狼狽的現場讓人不禁擔憂艾咪的生死。失蹤案一發生,艾咪的父母馬上辦場提供豐盛宴會的大型記者會,昭告世人重要人物艾咪失蹤,需要大家的協尋。
相對於艾咪父母的積極慎重,尼克則顯得不知所措又漫不經心,只有到警察局簡單報案,在記者會上也支支吾吾不知所言,外加失蹤現場有清潔過的不明血跡,使得尼克宛若是最直接的嫌疑人,只是還沒被找到證據證明罷了。
.
#以下有雷
。。。。。。。。。。
.
#婚姻醜聞連環爆
因為艾咪父母都是博士,也是創造神奇艾咪的繪畫者,於是艾咪具有公眾形象,也具有八卦消息的熱度,媒體於是開始挖掘這對才子佳人的婚姻內情,不久之後,婚外情、家暴男等等醜聞爆發,尼克的形象岌岌可危。
《控制》以媒體熱衷一對夫妻的婚姻醜聞,揭露觀眾熱衷八卦的瘋狂,以及媒體虛構故事的荒謬。甚至,尼克還被邀請到熱門節目現場談心,親自解危自己的婚外情,同時祈求觀眾的憐憫。
不過,大衛芬奇永遠不讓人失望,真正的驚悚與燒腦之處,是在故事的後半段。因為艾咪根本沒有失蹤,而是自己逃走,還成功地自導自演兩場極度荒謬卻自圓其說的戲碼,不只讓自己的失蹤變得理所當然,也讓已經成為眾矢之的的尼克,順利安全下莊。
只是,尼克在艾咪的回歸與圓謊之後,真的就再也逃脫不了艾咪的「控制」,警察律師也都下不了手、幫不了忙。
.
#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悲劇
仔細觀察會發現,艾咪與尼克最大的婚姻暴點,是「金錢」,兩家的文化不同,金錢地位也不一樣。在夫妻兩人都保有工作且經濟尚可的時候,這段婚姻看似完美,但是,在經濟崩潰而一一失業之際,沒有金錢的維護,兩人原型畢露,爭端於是不止。
艾咪的父母不僅有文化,也曾經相當富有,艾咪一家人有很高的生活品味與品質要求。但是尼克是鄉下人,母親已經過世而父親住在療養院。倘若不是因為尼克曾經在求學階段,努力往上攀爬,可能也只會與他的父母一樣,淪為工人階級。
兩個家庭在文化背景有極大差距,同時又剛好經濟都陷入困境,於是,生活現實的一一浮現,爭吵誤會,也溝通不良,兩人都有各自對於對方的厭惡、反感、與理由。
.
#各有各的劇本
《控制》幾乎可以切成兩半,分別代表尼克與艾咪的所見的視角與所認定的事實。前半部可以當成是尼克的視角,但也不完全是尼克的看法,而是同時包含有艾咪父母的想法、媒體的介入、以及公眾的想像。在故事的前半部,尼克幾乎是個懦弱且被動的受害者,他的故事,是被艾咪父母、媒體壓力、與公眾的好奇心驅使下,共同杜撰而成的。
到了電影下半場,艾咪的出現之後,瞬間改觀我們對於艾咪的想法——根本就是個活在自己精心規劃劇本下的神經病控制狂。
.
#真正的謀殺者
艾咪非常地細緻地規劃著自己的故事,而且完完整整地紀錄在月曆與記事本;她的人生,幾乎都是種預先的設計與杜撰。只是,這位紐約來的嬌嬌女,原本以為自己可以順利地帶著錢逃到南方,從此以後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
偏偏一離開舒適圈的艾咪,一路不順,只好暫時重回前男友的懷抱,因為他已經是位超級有錢人,投靠他可以改變缺錢的現狀。
只是,艾咪是個神經病,前男友更是,兩個熱衷控制他人的策劃者相遇,看來只能看看誰是箇中佼佼者,才能逃出對方的手掌心。
.
#女主角原本不是派克
《控制》最一剛開始的計畫,派克並非女主角,而是瑞絲薇斯朋 (Reese Witherspoon) ,她極為欣賞故事中在夫妻之間的矛盾辯證關係,而買下電影改編權,並且打算自己主演愛咪。
但是,導演芬奇有自己的主張,特別屬意由派克來飾演艾咪,因為芬奇想要找位尚未成名的演技派演員,以其「未成名的銀幕陌生人」,加乘創造女主角的神秘感,讓觀眾無從由她演技的慣性與表情神情,察覺出艾咪這角色在故事中的離奇盤算與驚悚計策。
.
#讓你猜不出眼神底下的鬼點子
果然,派克是位厚底子的演技派,當時雖然在英國劇場已經小有名氣,但是在世界的大銀幕舞台上,尚未闖出一片天,於是,比起薇斯朋隨便一個眼神,就能讓我們揣測出角色的詭計,派克冷峻到幾乎面無表情的演出,的確會讓觀眾完全無從預先揣摩。
尤其是在電影後半段的急轉直下,故事走向完全始料未及,而為觀眾創造驚恐連連的特殊感受。果然,如芬奇所料,「銀幕陌生人」能帶來更強烈的神秘衝擊。最後,派克的精彩演讓她隔年以《控制》,獲得奧斯卡、金球獎等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
#姓氏的暗示
艾咪與尼克的姓氏,已經暗示門不當戶不對的悲劇。
電影一開始,尼克來到孿生姊姊的小酒吧,姊姊招呼他為「我們的愛爾蘭王子」。尼克家的姓氏是Dunne,是個傳統的愛爾蘭姓氏。至於艾咪的姓氏Elliot,則是個英國的姓氏。
英國與愛爾蘭,自古彼此有偏見,英格蘭人瞧不起愛爾蘭人,因為愛爾蘭,窮。於是,在《控制》裡的英格蘭公主與愛爾蘭王子,怎會有個好結局呢?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52
#第39部電影
#2021年7月5日
#控制
#GoneGirl2014
#大衛芬奇
#婚姻應當門當戶對
#神奇的艾咪
#2014年最好看電影之一
超級金球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哈樂黛的愛與死》 :#傳奇的平權歌手,唱出兩首「你不可不知道的 #殿堂級歌曲」】
雖然這是金球獎影后的作品,不過我知道很多人對於黑人電影沒什麼興趣。但是,比莉哈樂黛是公認「#20世紀最重要的爵士樂歌手」,當時粉絲是不分膚色都愛戴她,而且她有兩首殿堂級的歌,一首被葛萊美放入 #名人堂,一首是傳說中的 #自殺魔曲《黑色星期天》,如此傳奇的歌手,你怎麼能不認識一下?
〖比莉哈樂黛,到底能多傳奇?〗
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其實童年真的是「悲慘世界」來的,遭遇有夠慘! 拍成電影也不意外,但是電影《#哈樂黛的愛與死》直接跳過了這一段,從她成名之後的事情開始說,因為就算從這邊開始,她的人生也是夠曲折的了。
以下講的內容,都是我自己研究的,跟電影本身敘述無關啦! 所以不會影響你們看這部電影的樂趣,反而還 #讓你的電影更好看。 (這我的招牌啊,左撇子讓你的電影更好看 😂)
先講一下她成名時有多強,她的歌在當時最主流的電台排行榜,常常拿到第二名! 為什麼第二名也能拿來說嘴? 因為當時 #第一名是保留給白人歌手的 😂
評論家 John Bush 說她:「#永遠改變了美國流行歌唱的藝術」(changed the art of American pop vocals forever.)
在她成名多時之後,她演唱了《奇異的果實》這首被葛萊美放入名人堂,同時也是被 FBI 盯上的一首「禁歌」。
〖《#奇異的果實》這首歌,在說什麼?〗
《奇異的果實》(Strange Fruit)會被FBI 盯上,到底歌詞講了什麼?
簡單來說,歌詞在說美國的南方土地,白楊樹上掛滿了奇異的果實,這果實會流血、會腐臭,烏鴉會啄食,被陽光曬到腐敗,一個奇異又苦澀的作物。
這是什麼奇異果? 地球有這種作物?
答案是,當時被白人至上主義給掛起來的黑人屍體。
不光說當時的社會氛圍,就是歧視黑人之外,可怕的是,當時的FBI 是由 #胡佛 執政啊!
胡佛就是一個拿著執法權力,無限上綱,自己狂違法,用著各種非法手段打壓民權人士與政敵的傢伙。
胡佛執政的 FBI 當時盯上了比莉哈樂黛,因為不分膚色的人都在聽她的歌,而她又硬是要唱《奇異的果實》,認定她是「挑起民族分裂」的危險份子。
但是憲法保障她有唱歌的自由啊~
怎麼辦?
那就從名聲上摧毀她。
FBI知道比莉哈樂黛有食用毒品,但是他們不一定抓得到,所以連栽贓的手段都用出來了。
不只是這樣,各種垃圾手段都使出來了,就是不想讓比莉哈樂黛再站上舞台。
那真的是一個FBI 可以隨意亂搞的年代。
李奧納多有演過胡佛傳,片名是《#強艾德格》,有興趣可以參考。
這場哈樂黛的這場戰役,怎麼打的?
《哈樂黛的愛與死》(The United States vs. Billie Holiday)講得很詳細了,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原文片名就是 美國聯邦 對決 哈樂黛 啊!)
先不說最終哈樂黛的結局如何,1978年時,葛萊美將這首《奇異的果實》列入了名人堂,時代雜誌評這首歌為「世紀之歌」,這地位之高,你不能不知道。
〖傳說中的自殺魔曲《黑色星期天》?〗
如果你對神秘學很有興趣,你一定聽過傳說中聽了會自殺的《黑色星期天》(Gloomy Sunday,或譯《#憂鬱的星期天》)
這首超級悲觀的歌曲,在 1933年由兩位匈牙利音樂家所創作,之後在世界各地,包括 羅馬、比利時、柏林、紐約 都有自殺災情傳出,這些傳說故事,例如:
在年輕人在酒吧聽完樂隊演出的《黑色星期天》,在現場歇斯底里的大叫,然後飲彈自盡。
騎著腳踏車的報童聽到乞丐哼的《黑色星期天》,停下車把錢都交給乞丐後,投河自盡...
很多很多的離奇案件發生,連創作這首歌的音樂家後來也自殺了。
《紐約時報》當時也有一篇文章記載這件事情,有興趣可以翻 1968年 1月 14日第84頁的內容。
這首歌其實在各地都有不同版本的歌詞,最有名的就是比莉哈樂黛在1941年唱的版本。有興趣的可以去 Youtube聽,很多人在底下留言「我還活著啊!!!」
恩,我聽完了也沒事。
後來,我們台灣的國片《#樓下的房客》也用《黑色星期天》改編成主題音樂。我也覺得,《獵人》裡面讓角色「旋律」提到的「#魔鬼的樂章」,也是致敬《黑色星期天》。
這也是你不可不知道的神秘魔曲。
〖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最佳原創歌曲〗
這兩首「殿堂級」的歌曲,都是你不可不知道比莉哈樂黛的代表歌曲。
要先老實說,整部《哈樂黛的愛與死》的靈魂音樂,以及電影的敘事剪接,不知道是時代還是口味偏好的關係,我個人是沒有特別喜歡。(膚淺的我,可能先重聽一次皮克斯的《靈魂急轉彎》)
但是,在片中的《奇異的果實》這段我是很推薦的!不光說唱歌之前的一小段,有像是舞台劇一樣的精心運鏡安排,先快速交待她的遭遇,理解她為什麼執著要唱出《奇異的果實》。
搭配她低沈悲戚的嗓音,唱出《奇異的果實》富有血淚傷痕的記憶,這個渲染度是很大的。
這短短的幾分鐘可以說是這部電影的超級精華。
所以,《哈樂黛的愛與死》得到了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的提名,女主角也直接拿下了「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同年也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入圍肯定。
以「#看電影長知識」的角度來說,我是推薦看《哈樂黛的愛與死》,來看看這兩首你不可不知道的殿堂級歌曲。
〖電影哪邊看得到?線上看?〗
這部電影,本來在台灣是要院線上映,但是你們也知道疫情關係...這應該是無法上映了。
所以,觀看的平台我也幫你們找好了。
自6月25日起,在「中華電信MOD」、「中華電信 Hami Video」、「台灣大哥大myVideo」三大平台觀賞得到。
如果看完這篇還想了解更多Billie Holiday,就可以看! 起碼我自己看完是馬上去研究這位歌手,才寫了一篇我自己都覺得開心,也覺得很重要的文章。
這週的每週一推很充實! 希望大家都有長知識,也希望左撇子有讓你的電影更好看。
超級金球獎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影片感謝【黃昏賓果:一戰文化研究俱樂部】提供專業諮詢:
https://www.facebook.com/%E9%BB%83%E6%98%8F%E8%B3%93%E6%9E%9C%E4%B8%80%E6%88%B0%E6%96%87%E5%8C%96%E7%A0%94%E7%A9%B6%E4%BF%B1%E6%A8%82%E9%83%A8-Bingo-cr%C3%A9puscule-the-Great-War-Cultural-Studies-Club-123767219023334/
感謝【電玩之夜】的Matt,一同協助拍攝
【電影包場活動】:
不邊緣電影院《1917》特別放映場 | XXY 梗你看電影 × 喜滿客影城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1061432171139308797
2020-01-31 FRI 1900 @台北喜滿客絕色影城
歡迎各位踴躍報名參加!
超級難得的體驗!
這次來到非常專業的【黃昏賓果:一戰文化研究俱樂部】,實際體驗在電影《1917》這部電影中,出現的一戰英軍制服與裝備;光是著裝就這麼麻煩,你還要我去打仗?好難想像啊!
你也有看過《1917》了嗎?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別忘了隨時關注XXY的影評和活動動態喔!
▶️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XYanimalofvision/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以行動贊助我們持續創作: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vlog #1917
超級金球獎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超級巨星茱蒂嘉蘭的感人傳記,人生最後一年真實還原!
🔥『彩虹之上』是影史最佳電影主題曲,捧紅茱蒂卻也摧毀了她!
🔥她是超級富婆卻無家可歸?一生都在尋找真愛?十歲就被餵食毒品?母女都是同志偶像?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留言抽全期電影兌換券,辦法在影片最後!
或許對於年輕一點的觀眾來說,茱蒂嘉蘭Judy Garland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她不僅唱紅了影史最佳電影歌曲『彩虹之上』,還年僅17歲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青少年演員獎。
不過從她幼年童星時期就被迫養成的用藥習慣,加上後來的酗酒以及情緒和財務管理問題,讓她璀璨的一生被蒙上了許多陰影,後來更直接導致了她在1969年時年僅47歲就英年早逝。作為她的傳記電影,《茱蒂》敘述了她人生最後一年的時光,並藉由回顧她童年時期的成長來呼應她成年之後的苦痛。
飾演Judy Garland的是實力派演員Renée Zellweger,我們後來在做這支影片的時候看了許多當年Judy的影片,發現不只在扮相上十分相似,就連舉手投足、講話的神情、甚至是情緒不穩時的臉部抽動都非常傳神,因此我們也十分看好能在接下來的頒獎季受到許多肯定。
今天的節目我們會先藉由討論劇情來分享這部電影教了我們的事,接著會根據查到的資料告訴你七個Judy Garland的相關知識,相信會讓你更加認識這位不朽的巨星喔!
🎁留言抽《茱蒂全期電影兌換券》活動辦法🎁
1. 訂閱我們的頻道(要記得按小鈴鐺喔)
2. 幫這支影片按個讚,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看
3. 在12/29(日)23:59之前,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對《茱蒂》的感想或期待
4. 我們會在12/30(一)抽出3位觀眾,中獎者可獲得《茱蒂全期電影兌換券》兩張!
5. 得獎者將公布在此,恕不另行公告
6. 贈品限寄台澎金馬
7. 中獎名單:
Riley Huang
曾女晏
judy chen
--------------------------------------------------------------------------------
上一支影片《獵魔士劇評》 ⇨
https://youtu.be/32zvMPfKW3s
《波希米亞狂想曲》 ⇨ https://youtu.be/gXVbR5_QRVI
【最新院線影評】
《葉問4》 ⇨ https://youtu.be/K7LMtBm4wVU
《葉問:全系列回顧》 ⇨ https://youtu.be/rjncniuQWDI
《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 ⇨ https://youtu.be/pio0Z5fut8U
《星際大戰 系列解析》 ⇨ https://youtu.be/Wf6TErBqH3w
《婚姻故事》 ⇨ https://youtu.be/lKKnz1T2ApE
《鋒迴路轉》 ⇨ https://youtu.be/NDbOXPFRS6Q
《賽道狂人》 ⇨ https://youtu.be/L937X1PASM0
《雪寶10大金句》 ⇨ https://youtu.be/yDZ0tET6D6Q
《冰雪奇緣2》 ⇨ https://youtu.be/3NQO9CHwgus
【人生遺片清單】
Vol. 20《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雙子殺手前必看神作 ⇨
https://youtu.be/QTjAsfX2p_w
Vol. 22《冰雪奇緣》:艾莎暴走的真正原因 ⇨
https://youtu.be/XgEtxQ8kfx4
Vol. 21《鬼店》:影史最恐怖電影 ⇨
https://youtu.be/9ZMpt3htx5Y
超級金球獎 在 粒方不插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第76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本片取材自DC最著名的反派人物「小丑」,DC小丑起源電影。《醉後大丈夫》導演陶德菲利普斯擔任製片、編劇與導演;繼傑克尼克遜、希斯萊傑與傑瑞德雷托之後,瓦昆菲尼克斯成為在大銀幕上第四位接下「小丑」這個角色的演員,看他如何從一個失敗的喜劇演員,一步一步成為高譚市最邪惡、最頂尖的超級罪犯。
在電影中,瓦昆菲尼克斯飾演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亞瑟佛萊克,一個從小被母親暱稱為「快樂」的人,他因此立志為世界帶來歡樂,他想演出脫口秀,費心地觀察別的喜劇演員,捕捉他們的特性與幽默,但可惜的是,亞瑟一點都模仿不來。無論亞瑟多想讓別人快樂,他回家的路是一條漫長的階梯。在他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後,他一點一點地將內在的自我顯露出來。
小丑。
第76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導演陶德菲利普斯,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社會邊緣人亞瑟佛萊克,他如何從一個失敗的喜劇演員,一步一步成為高譚市最邪惡、最頂尖的超級罪犯。
陶德菲利普斯與瓦昆菲尼克斯兩人聯手,深刻地探索了社會邊緣人亞瑟佛萊克的性格,瓦昆菲尼克斯說:「這不只是一場寫實的角色研究,也將會是一部深入人性的警世預言。」
#跟我一起 #宅在家
#跟我一起宅在家
距離 2005 年的《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 已上映 15 年,「黑暗騎士三部曲」仍在影史中有著難以撼動的經典地位,而導演諾蘭一直以來就是大銀幕和傳統影院的忠實擁護者,為了貫策導演的堅定信念,華納兄弟正式宣佈,「黑暗騎士三部曲」將於 5 月 29 日重返大銀幕,影迷們尖叫吧!
「黑暗騎士三部曲」劇照
無庸置疑的經典之作
在全球影迷票選電影排行榜 IMDb Top 250 名單中,《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仍穩居第三名位置,爛蕃茄 94%、《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爛蕃茄 87 %、《蝙蝠俠:開戰時刻》爛蕃茄 84%,諾蘭不只讓超級英雄「踏入了影史神話的王國」,更締造全台 6.5 億票房佳績,全球近 25 億美金票房的優異成績,成功擴大漫畫改編電影的觀眾群,讓蝙蝠俠成為當代大眾文化的一部分。
除了影評和票房叫好又叫座之外,《黑暗騎士》還在第 81 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八項提名榮耀,希斯萊傑更幾乎橫掃當年多個獎項,包括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配角、金球獎最佳電影男配角及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男配角等。
《黑暗騎士》劇照
克里斯多夫諾蘭力挺影院
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是電影圈中知名的傳統影業擁護者,他熱衷於使用傳統膠捲拍攝電影,也採用 IMAX 技術製作高品質的觀影體驗,在疫情蔓延之際,全球電影院遭受空前的重大打擊,諾蘭投書《華盛頓郵報》文章曾提到:
「身為一位電影工作者,如果沒有在電影院裡工作的員工和來看電影的觀眾,我的作品永遠不可能完整。」
他以此呼籲大家重視電影院存在的重要性。這般熱情讓 IMAX 執行長Richard Gelfond 也直呼:
「諾蘭真的很希望他的電影能重新恢復電影院的生機,我不知道還有誰比諾蘭更努力的推動,就是為了讓電影院能重新營業!」
如果有一部電影能在此刻讓觀眾真正體會進戲院以大銀幕觀影的必要性,肯定沒有比克里斯多夫諾蘭電影更好的選擇,而此次的「黑暗騎士三部曲」,除了一般數位形式,IMAX 版本將同步回歸,《黑暗騎士》也會有雷射版IMAX 在大直美麗華映演。在近期疫情逐漸緩解時,以大銀幕放映效果重溫經典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就是我們走入影廳,一起凝聚情感的最佳理由。
克里斯多夫諾蘭執導黑暗騎士三部曲
「黑暗騎士三部曲」改編自 DC 經典漫畫角色蝙蝠俠,三部曲包含 2005 年的《蝙蝠俠:開戰時刻》、2008 年的《黑暗騎士》,以及 2012 年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三部電影。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以冷靜、寫實的風格,帶領觀眾探索傳奇人物蝙蝠俠的起源,布魯斯韋恩以血肉之軀踏進高譚市最黑暗的街區,面對邪惡勢力打擊犯罪的同時,也一步步戰勝自己的恐懼。諾蘭表示:
「雖然蝙蝠俠是超級英雄,但他卻集恐懼、罪惡等多種負面情緒於一身;布魯斯韋恩除了有錢,他沒有任何超能力,他就是一個比我們更常做伏地挺身的人,但他平凡和貼近現實的人性卻是我們被他吸引且產生共鳴的原因。」
「黑暗騎士三部曲」不只集結了克利斯汀貝爾、「阿福」米高肯恩、「高登局長」蓋瑞歐德曼、「福克斯」摩根費里曼 、「貓女」安海瑟威等演技派巨星,更造就了眾多讓人又愛又恨的超級反派:「小丑」希斯萊傑、「稻草人」席尼墨菲、「忍者大師」連恩尼遜 、「班恩」湯姆哈迪 ,每一個絕對都是觀眾心目中獨具魅力也難以忘懷的存在。
「黑暗騎士三部曲」海報
《蝙蝠俠:開戰時刻》、《黑暗騎士》、《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三部電影將於 5 月 29 日同步大銀幕經典重現,全台將有超過 60 家戲院加入重映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