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兆美元基礎建設法案過關
拜登的 #一兆美元基礎建設法案,獲得參議院跨黨派議員支持,以69比30的票數,得以快速通過。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共和黨參議院領袖 Mitch McConnell 也投下贊成票,顯示了提升美國基礎建設,並且透過公共建設振興美國經濟,已經成為跨黨派的共識(美國的基礎建設,實在是……)。
在這個斥資一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之後,拜登另外還提出了三兆六千億美元的社會福利法案,主要在於提升幼兒、老人照護。此一法案是否能再度獲得共和黨議員支持,值得關注。
---
With a robust vote after weeks of fits and starts, the Senate approved a $1 trillion infrastructure plan for states coast to coast on Tuesday, as a rare coalition of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joined together to overcome skeptics and deliver a cornerstone of President Joe Biden’s agenda.
“Today, we proved that democracy can still work,” Biden declared at the White House, noting that the 69-30 vote included even Senate Republican leader Mitch McConnell.
“We can still come together to do big things, important things,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Biden said.
The overwhelming tally provided fresh momentum for the first phase of Biden’s “Build Back Better” priorities, now heading to the House. A sizable number of lawmakers showed they were willing to set aside partisan pressures, at least for a moment, eager to send billions to their states for rebuilding roads, broadband internet, water pipes and the public works systems that underpin much of American life.
The vote also set the stage for a much more contentious fight over Biden’s bigger $3.5 trillion package that is next up in the Senate — a more liberal undertaking of child care, elder care and other programs that is much more partisan and expected to draw only Democratic support. That debate is expected to extend into the fall.
https://apnews.com/article/senate-infrastructure-bill-politics-joe-biden-a431f8c9f3f113b661cb3526512fc4e0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前參議員陶德率領的資深訪問團,結束三天行程在上午搭機離開台灣,昨天訪問團拜會行政院與蘇揆談及經貿重啟TIFA談判議題,更邀請六位跨黨派立委會面,據轉述受邀的國民黨立委沒有提及萊豬議題,美國則主動關切國民黨對於九二共識的態度。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
跨黨派的共識 在 謝佩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 #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及副處長 #谷立言(Raymond Greene)即將離任,感謝他們為台美關係的付出!🇺🇸🇺🇸🇺🇸
讓我們一起回顧,在過去三年多來,台美關係的進展:
✅ 美國國會在朝野的支持下,通過多項法案,包括《#台灣保證法》、《#台北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等,充分顯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是跨黨派的共識。
✅ 在2018年《#台灣旅行法》通過後,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同年「同慶之旅」過境美國休士頓期間,也公開造訪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等單位,成為首位進入美國聯邦機構的我國現任總統。隨著台美關係持續深化,蔡英文出訪過境美國期間的行程規劃與媒體採訪也在雙方互信基礎上持續正常化。另外, 賴清德 副總統也於2020年以候任副總統的身分赴美參加一年一度的「國家祈禱早餐會」,顯示台美之間近年所累積的堅實互信基礎。
✅ 美國時任衛生部長 #阿薩爾(Alex Azar)、美國時任國務院次卿 #克拉克(Keith Krach)、前參議員 #陶德(Chris Dodd)、前副國務卿 #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前副國務卿 #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現任參議員 #達克沃絲(Ladda Tammy Duckworth)、現任參議員 #蘇利文(Daniel Scott Sullivan)及現任參議員 #昆斯(Christopher Andrew Coons)等相繼訪台,顯示台灣與美國間在各個層面更深的合作與進展。
✅ 美國國務院今年也修訂台美官員交往限制,新的交往準則更鼓勵台美官員往來。今年初,蕭美琴大使更成為1979年以來,台灣首位受到正式邀請、代表台灣政府出席拜登總統就職典禮的官員。同時,我國多位駐外代表,也與當地的美國大使密切往來。而「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也正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讓台美之間的往來更加密切。
✅ G7峰會、美日峰會、美韓峰會及歐美峰會,都相當重視台海議題,因此「#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出現在各大峰會的聲明中。
✅ 台灣與美國簽署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合作瞭解備忘錄」、「美台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AIT-TECRO衛生合作備忘錄」、「5G安全共同宣言」及「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等,讓台灣與美國為區域繁榮及和平共盡一份心力。
✅ 在全球疫情嚴峻的時刻,#美國捐贈250萬劑疫苗,讓台灣人倍感溫暖,正是患難見真情、台美真友情的最具體展現。
回顧酈英傑、谷立言任內的台美關係全方面進展,我更加相信,「#真朋友真進展」不僅是一句口號,更真實地反映了台美之間的友好情誼,誠摯地感謝兩位傑出外交官的貢獻!🇺🇸🇺🇸🇺🇸
* * *
💟 追蹤佩芬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peifen_hsieh/
💚 成為佩芬的Line好友:
https://line.me/R/ti/p/%40896dvscg
跨黨派的共識 在 民主進步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AIT酈英傑處長的付出
台美關係十大正面進展!帶你一次看!
美國在台協會 AI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及副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即將離任,我們誠摯地感謝兩位外交官的付出,協助台美關係更上層樓。
在酈英傑處長、谷立言副處長任內,台美友誼更加堅定。我們看到駐美大使 蕭美琴 Bi-khim Hsiao 首次受邀參加美國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美國也取消台美官員交往限制,前陣子美國還提供台灣250萬劑的疫苗。
不僅如此,美國也通過多項法案,包括《台灣保證法》、《台北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等,證明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是跨黨派的共識。
我們也都記得,美國時任衛生部長阿薩爾(Alex Azar)、時任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來訪表達對台灣的支持。另外,我們也進行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簽署備忘錄。
今年,拜登總統在與各國領袖高峰會的聲明,皆提到台海穩定和平的重要性,前參議院議員陶德也率團來台,重申拜登對台美關係承諾。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與民進黨一向致力於深化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的關係,美國更是台灣重要的好朋友。我們要謝謝酈英傑處長及谷立言副處長的積極協助。
#真朋友真進展 這幾年台美關係的實質突破,都充分反映了兩國的友好情誼,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努力,深化台美關係的發展。
跨黨派的共識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國前參議員陶德率領的資深訪問團,結束三天行程在上午搭機離開台灣,昨天訪問團拜會行政院與蘇揆談及經貿重啟TIFA談判議題,更邀請六位跨黨派立委會面,據轉述受邀的國民黨立委沒有提及萊豬議題,美國則主動關切國民黨對於九二共識的態度。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97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跨黨派的共識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跨黨派的共識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寰宇漫遊的團隊是在兩個星期前,接到總統府的邀請,想要做一個對談。府方的重點,是希望在蔡英文總統下星期出訪前,藉這個機會把蔡英文總統在外交上的理念,透過我們的節目跟大家做說明。
#蔡英文 #范琪斐 #外交政策 #出訪邦交國 #友邦 #動眼神經 #張嘉玲 #台美關係 #美中台關係 #中美貿易戰 #拚經濟 #國際新聞 #軍售 #國民外交 #民主自由 #台灣關係法 #台灣保證法
由於官方版本的出訪主要目的地是加勒比海友邦,但過境美國時間來回相加長達四天,我相信不是只有我而己,很多人很多很多人都會認為美國部分比友邦的部分更重要。所以這次我們在準備訪談時,我就確定了幾個主軸。
🔎第一:是蔡政府目前是否對美國太過傾斜?美國可信任嗎?川普可信任嗎?政黨輪替之後,美國的態度會不會改變?
🔎第二:是對中國,蔡英文上台之後,與中國關係倒退是事實,不管是那一邊造成的,蔡英文將來會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第三:是經濟,台灣在堅持民主體制與經濟發展中,一定要擇一嗎?🔎第四個主軸是如何看待我們與邦交國的關係。
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主軸蔡政府目前是否對美國太過傾斜?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目前台灣跟美國川普政府的關係有多好,我在節目中以星等來評,現在是四顆星,馬英九時期是兩到三顆,改變的關鍵不在蔡英文,是在川普。是因為川普將美國與中國的夥伴關係轉成了對手的關係,刻意拉攏台灣。那這次蔡英文訪美,就是要看看台美關係是不是還是四顆星?
美方讓台灣總統來過境,一定會被中國抗議。美方會讓這位台灣總統來過境,多少有點背書的味道在,但又不能做得太明顯,把中國惹到翻臉。所以如果能過境美國本土,而且地緣上越接近華府,能見到的華府高級官員及國會高階議員的機會就更多,這是為什麼這次過境紐約是個big deal!
見到什麼人當然很關鍵,我的經驗是去之前,是一定不會講的,省得被中國知道了從中作梗。果然不管我怎麼問,她就講了些五四三,她還說了這個。
蔡英文:這幾年我們過境美國,在很多方面的待遇是有改善,那尤其是媒體新聞的同仁的採訪,也放寬了很多。
美方讓這位台灣總統過境多少有背書的味道,台灣媒體大幅報導台灣總統在美活動狀況,有助"外銷轉內銷",這對選舉造勢是有幫助的。所以不要小看這個記者發稿的放寬程度。再加上之前的軍售正常化及眾多友台政策,所以目前看起來台美關係是好,但可以延續嗎?川普下台之後怎麼辦?這是為什麼小英會一直強調台美友好是兩黨共識。
蔡英文:美國其實對台灣的友善,跟對台灣安全的關心,它是跨黨派的,換句話說它的兩黨,還有它的國會議員,還有它的行政部門,其實對台灣的友善是蠻一致的。
這就是在說川普即使下台,換了民主黨上台,美國目前的友台政策是有機會會延續的。另一 個問題是美國會不會只拿台灣去當壓制中國的棋子或籌碼,大家擔憂的是美國把台灣用完就扔,這個問題我們用不同方式問了二次。
范琪斐:那時候就有很多民眾會講說,你看…美國就是拿我們台灣當籌碼,可是我想這個棋子說,我想在台灣民眾的心目裡面,我覺得這個是很難揮之不去的一個陰影。
動眼神經:美中貿易戰結束的話,妳覺得對台灣的角色,會不會有什麼改變?
蔡英文:台灣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因為它就是一個民主自由的標竿,從威權社會走出來的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而且它從過去的經濟相對融合的情況,在幾十年間,它變成是一個蠻成熟的自由經濟體嘛!那對很多的國家的發展來講,這都是一個很好的典範,這種典範的存在,對這個區域的穩定是有意義的,對很多的國家,它有一個示範的作用,台灣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如果你本身的存在是有意義的,而且是重要的一件事情,為什麼擔心自己變成棋子呢?
這是在說台灣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你找到自己的價值,就不用擔心凡事沒有話語權,不用擔心會被人家用完就扔。在蔡英文的想法,台灣的定位與價值,就是…
范琪斐:我們最大的價值是抗中嗎?
蔡英文:我們最大的價值是證明,再大的外來壓力,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是撐得住的。
我拿在台灣很多人在講的以色列模式來做例子。以色列在中東站得住腳的起源,不是因為幫美國在中東做代理人,1973年的十月戰爭,以色列同時遭到埃及跟敘利亞南北夾攻,當時全世界以為這下子以色列被滅國滅定了,結果以色列竟然打贏了這場戰爭,把這些阿拉伯國家打得稀哩呼嚕,以色列為自己在中東的地位卡下來了,第二個關鍵是以色列總理納塔亞胡在2003-2005年當經濟部長的時候,發展出以色列國防工業領軍的經濟政策,這讓以色列能兼顧國防及經濟濟發展。以色列模式最厲害的地方是將它的危機轉變成它的優勢。這個模式有沒有問題?有!有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中東危機降低時,賣武器的以色列經濟是不是就不好了呢?
但在台灣目前的狀況我們還不用去想這個藥丸副作用,先把藥丸做出來再講,這是為什麼蔡政府最近一直在強調潛艦國造的重要性,這是想要兼具國防跟經濟發展。
我另一個問題是民進黨一直強調民主自由,國民黨強調經濟發展,台灣選民似乎被強迫只能在民主跟經濟中選一個,我們真的不可能兩個兼顧嗎?
蔡英文:這個邏輯再重新轉一下,你如果沒有民主自由,你荷包守得住嗎?
范琪斐:可是沒有荷包的時候,也沒有民主自由。
蔡英文:任何的一個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定會面臨到公平正義分配的問題,也一定會發生環境保護的問題,勞工的問題。
蔡英文這是自由派思維的說法。民主跟經濟如果無法兼顧時,那個要放在前面?蔡英文是堅持民主要放在前面,不是將重點放在如何創造財富,而是放在如何公平分配財富。這個說法現在在美國在歐洲都有很多人主張。全球化是創造了很多財富,但這財富卻是極度集中,所以很多人都說一定要改,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裡像桑德斯,華倫都是這一派。這一派說法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但這個說法也被保守派批評,餅都還沒做出來,只會吵著如何分餅。
另一個是有關全球產業鏈轉移對台灣是不是有利?我有這個問題很久了,川普要的是製造業回到美國,也就是美國這麼大市場,最好都是美國公司自己來做自己來賺。所以任何政府只要跟美國是出超關係的,他都看不順眼,這次G20之後,跟中國貿易戰只不過停下來喘口氣,他馬上回頭就說要懲罰越南。
蔡英文:兩個面向,第一個面向是貿易的平衡問題,事實上我們跟美國的貿易或經濟的互補性其實滿高的,換句話說我們賣很多,其實我們也可以買很多回來,所以這個互補性是存在的,所以這種雙邊貿易的平衡這件事情,我覺得應該不是最困難的課題。
這個說法我還是覺得還是有些問題,川普主張的是單邊主義跟功利主義。他的重點是對美國有利,不是互利。所以在川普的心中,有任何國家跟美國的關係是所謂的互補關係,我還滿懷疑的,將來要跟美國買很多我想不是問題,但要賣很多的部分是我有問號的部分。
至於跟中國的闗係,我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習近平上台之後,基本上是拒絕與蔡政府對話,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處理跟中國的關係?
蔡英文:一方我們不挑釁,第二方面呢?我們要讓它不要有誤判,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為什麼當習近平講,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講清楚,另外我們當然也要對國際社會講清楚。
最後一個問題是我自己臨時加上去的,現在民主這個觀念,在全世界都受到挑戰,川普總統在美國國慶日才舉行了一個法西斯味道很重的閱兵,俄羅斯總統普丁才說自由派思維己死,我常常在想,像我這種把自由民主的價值觀看得這麼重的是不是在歷史站錯邊了,蔡英文是這麼說的,我以她這段話來作為我們今天整個節目的結論。
蔡英文:每個時代的民主都會接受挑戰,因為你會開始質疑,這個民主是不是一個好的民主,你這個民主是不是跟我的經濟利益是衝突的,可是我們都忘了一件事,民主也是需要進步,民主要接受挑戰,當你經過挑戰,再進化過的民主跟自由,其實它跟經濟,你要的那個經濟利益是不衝突的。民主自由不是就是這樣自然存在的,它是每一天我們都要去守護它、強化它,讓它能夠接受不同時代跟各種樣態的那種挑戰,如果你把民主當做是一個靜態的存在,沒有錯!民主自由有時候會撐不住。
范琪斐:那我撐得住嗎?
蔡英文:我們應該撐得住,因為以台灣社會,雖然我們常常會有一時的情緒的集結等等,但是它總是有一種集體的理性的存在,所以妳問我對台灣的民主,我還是抱持一個比較樂觀的態度。
跨黨派的共識 在 民團跨黨派集結力挺賴參選與拚台派國會過半-民視台語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即時新聞】今天一早,近20個台派團體,和 跨黨派 集結,力挺副總統賴清德參 ... 賴清德「台灣無統獨問題民主是最大 共識 」【一刀未剪看新聞】. ... <看更多>
跨黨派的共識 在 跨黨派共識-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