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型肥胖症】:肌少成疾 —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住在隔壁已邁入68歲的楊婆婆自從有糖尿病後,這 10 多年來,飲食都吃的很清淡,因為牙齒不好,所以肉都不太吃,四肢很瘦,走路蹣跚緩慢,年紀大了,也不敢到處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因為走一小段路,腳就會酸,更別說走有樓梯的步道了。
最近走路越來越緩慢,回診時聽醫師講解,才知道自己患了肌少症,因為肌肉量太少,才會導致走不動。為了不要跟楊婆婆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肌少症和學習如何預防吧!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機會需要舉超過兩公斤的重量,例如週末去菜市場買一週的菜並提回家,或是腳一拐卻能平衡回來沒有摔倒,這些都需要肌力。
肌力還能幫助你保持自主獨立,能夠上市場買菜,能到社區花園和老鄰居聊天,能抱起朝你衝來的孫子,這是每個人活到生命最終,都不想失去的生命品質。
相反地,萬一肌力退化,連上下樓梯、上廁所、穿衣等日常生活都變成考驗,活動能力退化造成生活處處不便,甚至危險,萬一跌倒,陷入失能臥床,需要花一筆錢找照護,從此人生變黑白。
更糟的是,許多人肌力愈來愈弱,並不是去運動強化肌力,而是逐漸減少活動或尋求省力的方式,例如二樓就不爬了,遠一點的地方也懶得去了,形成惡性循環[1]。
■肌少成疾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約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占15.5%)[2],也就是說,每六個老人就有一人有跌倒經驗,同一份調查中更顯示,在他們跌倒後,竟然有六成的老人不採取任何的措施來防止下一次的跌倒。
對於青年或是壯年人口來說,跌倒對於他們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與傷害,重新站起來,拍一拍灰塵就能繼續往前走下去,就算發現身體有異狀,我們也能迅速發現並且迅速就醫。但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嚴重跌到可能會造成老人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或出現骨折、頭部受傷等情形,而且曾經跌倒的長者可能會因為害怕再度跌倒而更加依賴家人,家庭往往也會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與時間陪伴他們。
試想,如果這樣的情形不斷發生,在少子與高齡化趨勢難以逆轉的台灣,如何對抗衰老,讓家中的年長者遠離「失能」,是我們將會面臨的難關與挑戰。
■什麼是肌少症?與跌倒有何關聯?
肌少症是一種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增加,各項生理器官功能都會逐漸降低,而肌肉的質量更是如此,當肌肉量與其強度、功能都呈現衰退,就是所謂的「肌少症」。
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就必須多加注意,例如:相較於過去,走路時是否比較不穩,容易腿軟無力?從椅子上起身是否變得吃力,需要依靠手的幫助?無法一口氣走樓梯上樓?
醫師表示,老人家常常說跌到骨頭斷掉是因為骨質疏鬆,其實原因常常是肌肉不夠,他沒有辦法平衡自己。人之所以能活動,是依靠著肌肉、骨骼與關節,而肌肉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如果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也能夠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所以「肌少症」的確牽動著年長者是否會跌倒的主因之一。
老年人如果同時擁有肥胖以及肌肉量不足時,稱為「肌少型肥胖症」。對於年長者健康的影響,比單純肥胖症或是肌少症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症狀,接著可能會讓老年人的面臨失能的困境,死亡率也會上升[3]。
■肌少型肥胖
肥胖會影響健康已是社會大眾普遍知道的常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甚至癌症等的機率也就愈高。
近年來,骨骼肌肉量對健康的影響逐漸意識抬頭。骨骼肌肉質與量的下降,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則為肌少症(sarcopenia),會增加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特別是在老人族群,自然老化過程身體組成會逐漸改變,肌肉質量減少伴隨脂肪組織增加。肌少症被認為是老年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表現,若同時併有肥胖則為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對健康更是有加成負面的影響。老年人肌少性肥胖為近年重視及討論度高的議題。
同時符合肥胖及肌少症定義者,為肌少性肥胖患者。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共識,最常使用的標準為使用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高或體重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肉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body height squared in meters,
ASM/ht2 或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weight, ASM/wt) [4]。
■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型肥胖症,屬於老年症候群的一種,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也逐漸提升,增加疾病與失能風險。
當肌少症 (sarcopenia) 與肥胖症(obesity)同時存在時,便稱為SO。目前尚無SO的統一診斷標準。
肥胖指的是身體脂肪過多,常用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腰圍、脂肪質量(fat mass)百分比。WHO將肥胖定義為BMI>30,老人因為身高減少,BMI會高估老人肥胖的情形,特別是≧85歲的女性。老人可能同時有體脂肪比例增加及肌肉減少,但BMI無變化的情形[5]。
■研究顯示,肌少症造成老人健康之影響可分為三方面:
(1)肌少症對功能障礙和身體失能的影響: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
(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6]。
■肌少型肥胖四項自我檢測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院長荒井秀典在日本NHK健康頻道上提出若有以下徵兆,提高警覺:
•走路比別人慢
•曾經有過無法在交通號誌轉變前過馬路
•曾經無法打開寶特瓶
•無法單腳穿襪子[7]
■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
銀髮族罹患肌少症 (sarcopenia)者,外觀上體弱多病、步履蹣跚、齒危髮禿、行動遲緩、搖晃不穩等,這些外觀常被認為是年老後的必然後果,一般人認為年邁體衰只是想當然而的老年無奈,對於肌肉無力的抱怨,常常給予平淡的回應,令病患徒呼負負;近年來許多專家期望從多方面改善銀髮族的體適能和生理機能,以防治肌少症。
臨床上除檢測肌肉量及肌力、步行速度外,目前並無明確的生化檢查指標可供評估肌少症,肌肉量檢測可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oele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肌力測定可採用手握力 (男性<26kg;女性<18kg),身體機能可評估行走速度(<0.8m/s)或起立速度,用以評量病患的肌少症程度;但各團隊定義肌少症程度的標準不同,且前述檢測項目未能完全反應出療效,因此治療難有共識,唯有及早預防保健,落實保健養生觀念,才是根本防治之道。
原則上防治須增加病患的活動量和改善營養,但應考量個別病患的最佳劑量需求;防治上需同時注意針對潛在病因和併發症的防治。最好諮詢相關醫事人員和營養師,共同從增加身體活動量、攝取適量蛋白質和營養著手。
可是高齡病患較難安全地完成足量運動,且其代謝和消化系統已較退化,平日食量較小,食慾減退,如果為了要提高肌肉量而要求他們去攝取大量蛋白質,是否會使老年人的腎臟超載,都是很大的挑戰。近年來雖然有些特殊營養品或藥物被開發出來,但在驗證療效的實證醫學得到證實之前,仍應先諮詢,才能安全[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從走路痛到穿高跟鞋參加健美!76歲阿嬤4招打敗肌少症、練出好肌力」: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3168
[2]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五」功秘笈學起來 防跌大師就是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141&pid=13090
[3] (小世界新聞)「肌少成疾 肌少症與重訓迷思」:https://bit.ly/3CCIzgG
[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五卷 第九期)「肌少性肥胖診斷及治療建議」: 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viewDocument?documentId=324cce8c973e4834b8c519d52e769cd2
[5]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二卷第二期):https://bit.ly/37tDTeH
[6]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八期 110年8月1日發刊)「肌少症」: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903012
[7] (天下雜誌)比肥胖還恐怖的「肌少型肥胖」:40歲後身體充滿霜降牛肉油花: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453
[8]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4778
➤➤照片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高齡醫學中心)「失能及衰弱之預防」-黃安君醫師 An-chun Hwang M.D.:https://www.slideshare.net/tchang101/201708-0819-for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症 #失能 #老年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安妞Alin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linalo0407/ 好久沒買 #淘寶 啦 這次找了好多小辣質感好的單品 希望你們會喜歡這次的搭配! 這些 #質感辣穿搭技巧 有實際訪問過男性友人 是有被認證過的小辣穿搭喔 大家可以放心穿~ 這次搭配的下半身通通都是顯瘦...
身高腰圍男性 在 唐安麒 Angel T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肥胖增加失智症風險🧠>
俗稱「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令人心碎💔的疾病,今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安東尼霍普金斯,就是在<爸爸可否不要老>一片中完美演繹失智老人👨🏻🦳。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神經退化症,患者會逐漸忘記生活瑣碎事,最終甚至遺忘身邊的人事物。
要預防腦退化,要保持體重適中,上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證實,中央肥胖與腦退化症存在因果關係。
-------------------
日前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研究證實,中央肥胖與腦退化症存在因果關係。
研究於6月23日刊於《國際流行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研究人員針對超過1.1萬名年齡超過50歲的男女,測量他們的BMI、身高、體重、腰圍等狀況,追蹤調查長達15年,最後共有885位參與者患有失智症🧠。
分析數據後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參與者之中,有60%病患的內臟脂肪值超過標準;而50歲以上的參與者,腹部脂肪🐷過多的,患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28%。若分析對象限縮在女性,腹部肥胖與失智症之間的關聯性會更加顯著,女性中央肥胖者患腦退化症的風險較常人高近四成。😨
腹部越大,大腦🧠的記憶中心會隨之縮小,腦皮層較快變薄。這是由於內臟脂肪分泌的物質,會讓可以殺死神經細胞的「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堆積在大腦,同時讓能保護腦細胞的胰島素運作效果變差,久而久之,影響記憶力與功能執行力。
中央肥胖無論對身體或是腦部健康,都有直接影響。根據世衞定義,男性腰圍超過九十厘米及女性腰圍超過八十厘米,便屬中央肥胖。
常坐少運動、嗜食高油脂加工食品、煙酒過多,又或是中年男士和停經婦女,脂肪特別易積聚在腹部和內臟。內臟脂肪屬「感覺唔到、搣唔到的脂肪」,所衍生的健康危機,比肥胖、拜拜肉等所積聚的皮下脂肪高得多。內臟脂肪過高除了加快腦退化,更會加重臟腑工作量,擾亂代謝,增加對胰島素抵抗性,容易引發皮下脂肪增多;同時釋放毒素,破壞血管健康,引致許多慢性疾病。中央肥胖人士患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腎臟問題風險比全身肥胖者更高,患大腸病變風險較常人多六成!😱😱
要針對減腩,健康飲食和運動不可缺。現代人習慣多肉🍖少菜、嗜吃濃味食物,其實只要懂得選擇,健康餐一樣可以有肉吃又濃味。我設計的宇宙飲食沒限制味道和食量,只要用的是天然材料和調味,每餐堅持三成主食、七成蔬菜的黃金比例,多攝取酵素,這種飲食配搭能令腸道該消化的消化、該吸收的吸收,沒用的廢物全排走💩💩,讓身體有營兼健康。
運動方面,研究指出,每週四次,每次半小時「強而有力」的帶氧運動🏃🏻♂️🏃🏻♂️,有助減內臟脂肪。不過現代人工作繁忙,難以抽出時間運動,而且坦白說,深層的內臟脂肪,單靠運動是很難減去;倘若要減,非得做「大量」帶氧運動,但這類帶氧運動只能全身瘦,無法「針對」減腩,成效非常緩慢。若想更有效針對減內臟脂肪,最好配搭做能加速代謝內臟脂肪及燃燒皮下脂肪的高科技儀器療程。我每星期必做「臟脂燃燒療程」,因為我現在這個年紀很容易積聚內臟脂肪,做這療程不單止是為了瘦身,最重要還是為了健康。做三十分鐘「臟脂燃燒療程」,靜靜躺著就等於體內汗蒸幕4小時,能持續提升體溫,減走內臟脂肪、提升代謝、消除水腫💦。
內臟脂肪肥厚每一刻也在危害健康,好好的跟飲食和運動,自然能減走肚腩,醒腦提神。
📽️更多健康資訊🎞️:
我的天然療法路:https://youtu.be/Nu1f9-nACDA
勿讓小朋友濫吃西藥:https://youtu.be/dMSn5CqnNto
#內臟脂肪 #失智症 #腦退化 #阿茲海默症 #補腦 #中央肥胖 #健康 #唐安麒
------------------------------
大家記得like我的各個channel啦😁
Mewe:https://bit.ly/39KEGs6
IG 名:DR.ANGELTONG
YouTube:https://bit.ly/3ic4LDT
Blog:http://blog.angeltong.com.hk
KK Box:bit.ly/3r6x6Q3
Sound Cloud:bit.ly/3q8iI8x
SoundOn:bit.ly/2MFFiIg
Spotify:spoti.fi/3q57KB1
Listen Notes:bit.ly/3q61tom
------------------------------
身高腰圍男性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研究指出「癌症的年輕化」,與「肥胖」有密切的關係:肥胖會影響生物體對各種癌症的腫瘤免疫力】
肥胖是現代人最常見的文明病,除了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代謝疾病風險,也被認為與癌症有關。國際權威期刊《Cell》近期一篇研究指出[1],肥胖動物體內的癌細胞,更容易在與免疫細胞爭奪能量的過程中佔上風,進而使免疫細胞的毒殺T細胞活性下降,導致癌腫瘤生長速度加快。
哈佛大學HMS Blavatnik研究所細胞生物學教授Marcia Haigis表示,從小鼠實驗中發現,處在肥胖環境中的癌細胞,會根據微環境中的脂肪量調節新陳代謝,使其更易從脂肪分子中獲取能量。
與一般正常飲食相比,高脂肪飲食下的腫瘤生長得更快速。該研究認為,肥胖會影響生物體對各種癌症的腫瘤免疫力,將是未來改善免疫治療、組合治療對癌症效果的線索。
■肥胖增加癌症發生率,子宮內膜癌食道癌最典型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醫師受訪表示,肥胖確實會增加癌症風險,有幾種癌別與肥胖關係較密切,以女性子宮內膜癌最典型。
此外,食道腺癌或稱為賁門癌者,與慢性胃酸逆流有關係,而肥胖是增加胃酸逆流的重要因素。總體而言,肥胖影響肝癌、腎癌、胰臟癌、大腸癌、乳癌的發生率,平均約增加近1.5倍至2倍風險,也會增加癌症死亡率。
季匡華醫師指出,造成肥胖的一大原因,與不健康的飲食有關,例如長期攝取高溫烹調的紅肉或牛油類油脂,這些不健康的飲食方式,會促進體內發炎、增加肥胖風險與癌症發生率。
■肥胖恐增心腦血管病變,男女皆應控制腰圍
肥胖對健康的傷害遠不只限於癌症,也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腦中風等疾病有關。
國健署建議,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已屬於「腹部肥胖」,平日應注意飲食、運動、體重控制,必要時諮詢醫療健康照護人員[2]。
■肥胖環境會抑制T細胞功能,讓癌細胞搶走身體養分
「人體免疫是抗癌最大的工具之一,其中免疫細胞(如T細胞)更是主力部隊。像是近年來熱門的CAR-T療法,就是從患者體內取出免疫細胞後,改造成可攻擊特定癌細胞的免疫細胞,再將這些免疫細胞注射回患者體內治療疾病。」陽明生化所博士張薏雯分析,如果體內的免疫細胞數量、活性不足,就無法牽制腫瘤細胞的發展。
張薏雯指出,小鼠實驗中發現這些肥胖小鼠的腫瘤長得快,不只是因為腫瘤細胞有源源不絕的養分,而是肥胖的環境會幫助腫瘤細胞打壓體內的T細胞。以白話來說「壞人(癌細胞)得到充足的資源,好人(T細胞)卻越來愈虛弱,這兩方面的影響,導致體內的癌細胞越長越快。」
高熱量環境中的癌細胞對脂肪酸的攝入明顯增加了,這極有可能影響到T細胞對脂質的攝取。也就是說,在高熱量條件下,物質極大豐富,癌細胞立刻適應了富裕的生活,大肆吃喝,結果很可能搞得T細胞沒得吃了!
張薏雯博士解釋,這項研究非常特別的發現是,肥胖帶來的影響並不只是直接促進腫瘤的生長,而是抑制了免疫的功能。這些腫瘤周圍的免疫T細胞數量不僅少,活化的程度也較低,自然無法幫助身體消滅癌細胞[3]。
■健康體位關鍵密碼:「BMI 1824」僅17.6%民眾知道如何正確計算BMI
BMI為簡易又省錢的體位判定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以身高與體重計算出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 是最常用於評估體位的一項簡易測量指標,並建議以BMI來界定體重過輕、健康體重、體重過重或是肥胖。
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或是「肥胖」(BMI數值過高)的人,罹患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比健康體重的人要高。近年,國民健康局積極宣導如何正確計算BMI,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簡易地評估自己的體位,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
➨如何計算BMI?它的算法是:體重(公斤)/(身高x身高)(公尺x公尺)。
例如:一個52公斤的人,如果身高155公分,則他的BMI為52/(1.55x1.55)=21.6。BMI的好處是和身高一起考量,而非只看重體重。
➨如何判讀BMI?健康體位關鍵密碼:「BMI 1824」
▶體重過輕:BMI<18.5
▶正常範圍:18.5≦BMI<24
▶異常範圍:過重24≦BMI<27
▶▶輕度肥胖27≦BMI<30
▶▶中度肥胖30≦BMI<35
▶▶重度肥胖BMI≧35
➨量量你的腰圍
雖然BMI介於正常範圍內,但如果:
▶男性腰圍≧90公分(約35.5吋)
▶女性腰圍≧80公分(約31.6吋)
也算是肥胖[4]。
張薏雯建議第一步還是先控制自己的體重。「從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數據庫中獲得的數據集顯示,BMI在30以上的肥胖患者中,T細胞浸潤顯著減少的情況更嚴重。」張薏雯建議,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不僅有利於抗癌,對於慢性疾病的控制也有較好的效果。[3]
■如何對抗肥胖這個新興的危機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針對肥胖這個新興的危機,提供腫瘤臨床工作者一個指引[5],其開宗明義說,並不是要讓每個腫瘤科醫師成為體重控制專家,而是期望腫瘤科醫師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幫助病人理解肥胖與癌症的關連,並引導病人往正確的方向努力。
以下三個步驟,為腫瘤科醫師必備的基本能力:
▶第一
能夠利用BMI來評估(assess)一個病人是否過重或肥胖,並告知病人這個問題。
▶第二
若確定病人為過重或肥胖,則建議(advise)他藉由增加身體活動、減少卡路里攝取等健康生活型態,當然並不是要腫瘤科醫師花很多時間,甚至是建立一個詳細的計畫,只要向病人提出這樣的概念即可。
▶最後
腫瘤科醫師必須要在適當的時間轉介(refer)病人到專家處做進一步諮詢。[6]
年輕人罹患癌症的案例越來越多,這種原本我們以為是40歲以後才需要擔心的疾病,現在似乎有漸漸年輕化的趨勢。這也成了許多科研團隊研究的議題,近期,一項發表在國際期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的研究指出,癌症的年輕化,與「肥胖」有密切的關係[7]。
■我們如何達到減少過重或肥胖的目標呢?
▶以個人的層次來看,可以減少攝入脂肪和糖,限制熱量的攝取;增加蔬果、豆科食物、堅果穀物等的攝取;規律的運動(成人每週需達150分鐘)。
▶但是以社會的層次來看,除了需要政府與相關社會團體的支持,社會也必須提供可獲得、可負擔或可近性的運動環境與健康食物選擇。藉由個人與整個社會的配合,減重、健康的生活將不是夢![6]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1]
Baker, Gregory & Gassaway, Brandon. (2020). Obesity Shapes Metabolism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o Suppress Anti-Tumor Immunity. Cell. 10.1016/j.cell.2020.11.009.
∎[2]
(今健康) 肥胖不只致癌?研究:腫瘤搶脂肪當燃料、免疫細胞變殘廢:https://bit.ly/2O0eZNq
∎[3]
(Heho健康)胖子的癌細胞會和免疫細胞搶養分!《Cell》:抑制T細胞功能讓腫瘤長更快
https://bit.ly/3sDP2lO
∎[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體位關鍵密碼 BMI 1824 僅17.6%民眾知道如何正確計算BMI:https://bit.ly/3rv3Lhz
∎[5]
Obesity & Cancer | ASCO
https://bit.ly/2Ob2KOk
肥胖與癌症:腫瘤學提供者指南(Obesity and Cancer: A Guide for Oncology Providers)
https://bit.ly/31xveoy
∎[6]
(乳癌防治基金會) 「肥胖與癌症」:https://bit.ly/3tZpHmG
∎[7]
(Heho健康) 「癌症年輕化 20年權威數據:跟「它」關係最大!」:https://bit.ly/3we2LSS
➤➤照片
∎發現得癌症的年輕人愈來愈多,為什麼?:https://bit.ly/2PGtXIO
∎[2]
肥胖增加癌症發生率-子宮內膜癌、食道癌最典型
∎(蘋果新聞網)哈佛研究指高脂飲食會餓死免疫細胞 激活腫瘤生長:https://bit.ly/2PHfWLe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康體位 #肥胖 #癌症 #腫瘤免疫力 #脂肪 #BMI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Shin Kong Wu Ho-Su Memorial Hospital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身高腰圍男性 在 安妞Alin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linalo0407/
好久沒買 #淘寶 啦
這次找了好多小辣質感好的單品
希望你們會喜歡這次的搭配!
這些 #質感辣穿搭技巧 有實際訪問過男性友人
是有被認證過的小辣穿搭喔
大家可以放心穿~
這次搭配的下半身通通都是顯瘦路線
不怕還沒準備好 只要挑對衣服就好啦
愛你們~~
//我的身高165cm/體重54
通常上身穿S或M,下身穿M
胸圍:82.5cm
腰圍:67.5cm
臀圍:87.5cm
大腿圍:50cm
肩寬:41.5cm
——
// #Emma1997
https://lihi1.com/BsIFC
追求白的我在還沒有白回來之前
擦上 #身體勻嫩霜 對我來說好重要!
如果跟我一樣不喜歡身上有色差或曬痕太明顯
真的可以試試看~
我曬這麼黑擦上後的提亮也很自然,保濕乳液也很清爽水感
*勻嫩霜不用卸妝,可以睡前使用天天保養
*珍珠粉的修飾膚色效果隨著洗澡就會洗掉囉
*兩款都通過SGS認證(不含重金屬、西藥、賀爾蒙、螢光反應)
——
🍒LOOK1
4Real藍色V領針織上衣
剩下5件庫存,蝦皮半價便宜賣
https://shopee.tw/product/473676/6344891396?smtt=0.0.9
Mercci22 優雅細褶設計短褲 M
https://www.mercci22.com/market/n/3430?c=6301
🍒LOOK2
AMISSA杏色針織小外套 上個月連線
淘寶 HEYGIRL黑哥 韩版宽松开叉阔腿短裤女 高腰显瘦薄款休闲裤2020夏 M/白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9.2.0.0.7b562e8dJoQFP8&id=619993460339&_u=s2ghkco665fa
🍒LOOK3
淘寶 剩饭cellchok露背针织T恤上衣女短款2020年新款韩版修身ins潮短袖 M/灰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9.2.0.0.7b562e8dJoQFP8&id=621992741835&_u=s2ghkco6df48
Mercci22 優雅細褶設計短褲 M
https://www.mercci22.com/market/n/3430?c=6301
🍒LOOK4
淘寶 HEYGIRL黑哥 设计感露背长袖薄款T恤女 韩版心机防晒上衣2020夏 M/白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9.2.0.0.7b562e8dJoQFP8&id=619554578690&_u=s2ghkco698d0
Chenn Chenn 蛇紋抽繩短褲 M
https://www.chennchenn.com/zh-tw/market/n/10244?c=10364
🍒LOOK5
淘寶 剩饭cellchok时髦洋气挂脖小吊带背心外穿内搭夏2020新款小衫上衣 M/已下架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9.2.0.0.7b562e8dJoQFP8&id=617490261509&_u=s2ghkco699b2
Mercci22 優雅細褶設計短褲 M
https://www.mercci22.com/market/n/3430?c=6301
🍒LOOK6
Mercci22 削肩針織背心洋裝 M/黑
https://www.mercci22.com/market/n/3242?c=5966
🍒LOOK7
Mercci22 飄逸感交疊細肩上衣 M/白
https://www.mercci22.com/market/n/3088?c=5681
Mercci22 優雅細褶設計短褲 M
https://www.mercci22.com/market/n/3430?c=6301
——
More Information /
🍒 固定美甲師
光療: https://www.instagram.com/imake_nail/
🍒 固定髮型師:https://www.instagram.com/genic_demi/
🍒 拍攝相機: Canon M6 II. Canon G7X markII. iPhone 11pro
🍒 剪輯軟體: Final Cut Pro
FTC: This video is part sponsored by EMMA1997.
*部分置入影片
(之後若有合作影片,我都會在影片標題前加*號,方便大家辨別)
合作相關請聯繫 ::Contact
alinalo040722@gmail.com
身高腰圍男性 在 Grand Beauty 大醫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對、也不對。BMI中文稱為「身體質量指數」,公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舉例來說,如果你體重50公斤,身高1.6米,則BMI是50除以1.6再除以1.6= 19.5 。以前醫學研究肥胖相關問題都是以BMI最依據。但是最近幾年發現,腰圍才是預測健康最好的依據。為什麼?健美先生和肌肉鍛鍊得很好的人,體重很重,BMI都超標,但是健康反而很好,反之,BMI正常的人,如果腰圍過粗,死亡率反而是一般人的兩倍,所以,腰圍才是評估肥胖、預測健康的好指標,當然現在還有腰臀圍比,不過這個稍複雜,只要記住,男性腰圍沒超過90公分,女相腰圍沒超過80公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