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降溫冷颼颼,換上羽絨寢具前一定要搞懂得事!怎麼挑選才不致過敏?醫生教你檢測身邊過敏原】
一名男子使用羽絨寢具後出現疲憊、喘不過氣的症狀,時間長達3個月。經抽血發現血液中有羽毛灰塵的抗體,而胸部X光顯示肺部有輕微纖維化現象,診斷後是「過敏性肺炎」
過敏性肺炎是一種間質性肺炎,當吸入過敏原後,白血球會聚集在肺部釋放發炎物質對抗過敏原,約6~8小時後產生急性症狀。常見症狀包括咳嗽、喘不過氣、胸悶,還可能出現輕微發燒、體重下降、盜汗。該如何治療?
-------------------------------------------
🌴來登樂活島玩測驗、挑戰任務>>https://bit.ly/3leYZmJ
輕微氣胸症狀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
「如魚逆河上流」的故事
➡️ 潛水夫病⬅️
(復健科醫師繪畫小故事)
🐟一位42歲潛水教練,
育有兩個小孩,家庭美滿,
從事潛水教學及船艙工作20年,
🐟 3年前因一次潛水意外,
在菲律賓外海遇到食人魚攻擊,
從海平面下深度35米處,
緊急救學生上岸時,
🐟 因來不及做好減壓平衡(緩和從海深處慢慢上至海平面),
帶完六位學生上岸後,
在陸地上2小時後開始出現「胸悶、頭暈、全身虛弱疼痛」等情形,
緊急送醫。
🐟 因海邊距離醫院要3小時車程,
病人在送醫途中出現下肢完全無力,
甚至失去知覺(感覺)。
🐟 至當地醫院緊急治療,
因該醫院無再壓艙或高壓氧艙,
給予高濃度之氧氣,
胸悶及關節痛情形有些微改善,
但雙腳還是完全無力。
✈️ 兩日後坐飛機回台灣接受高壓氧治療,
核磁共振檢查為脊椎多節血管被小氣泡堵塞,
往下肢的血管不通缺氧,
導致「胸椎第7節下之脊椎中風」,
位置以下所控制的運動和感覺完全喪失,
大小便失禁,
從肚臍之上皮膚感覺異常。
🐟 病人表示非常沮喪,
對於自己失能,
一輩子恐怕無法再工作,
無法養活一家四口。
看著自己無法移動又沒知覺的雙腳,
包裹成人紙尿布,
連移動到輪椅上、洗澡都需要人幫忙,
每天復健時間長,
進展又慢,
太太為了養家又回去上班,
在醫院則由年邁的父母輪流照顧、換尿布、洗大便、搬上搬下。
🐟 三個月時候病人有了自殺念頭,
常常拒絕復健治療、拒絕吃藥。
即便派出他兩個可愛的小孩幫忙勸說也沒有幫助,
社工及心理師介入後效益仍不大。
🐟 半年後我們邀請他到脊髓損傷協會病友會,
受到其他病友之鼓勵,
看到其他雙腳完全無力病人也可以獨立生活,
🐟甚至更高位更嚴重的女孩
穿戴下肢行走機器腳(re-walk)步入禮堂結婚,
其他病友有人穿戴機器人去旅行或跑馬拉松。
他終於燃起希望,
開始接受下肢機器人之復健。
🐟 住院期間,
病人學習如何自我導尿、自我塞肛門軟便塞劑,
🐟 一年內,
從毫無任何運動的下肢
恢復至膝蓋輕微伸直,
雖還無法獨立站立、行走,
但可扶著助行器跟牆壁站立,
手撐著稍微水平移動10公尺。
🐟 三年後,
他可靠著助行器獨自行走,
雖時間跟距離不長,
但從無到有的過程有,
如登陸月球得讓人鼓舞,
雖出遠門大部分時間仍還是要靠輪椅代步,
已脫離全輪椅生活,
並重新當起海中學生,
下到海中潛水當復健。
🐟 我最後一次遇到他是在墾丁的海邊,
那最特別的潛將,
身上有一條繩子和太太繫在一起,
❤️
他說這條繩子也繫住他們堅毅的婚姻。
回岸上我們要背著鉛塊爬過難走的礁岩,
潛水衣帶著重重海水不易行走,
他用粗壯的雙手臂用腋下拐杖,
在極不平穩的大塊高低起伏岩石上如跳耀般前進。
🐟 他說:
這三年一次次站起來、跌倒、再站起來過程,
是他兩個寶貝他旁邊加油吶喊,
是他父母跟妻子一遍遍攙扶和陪伴,
一切都是那麼得來不易,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但走過了就看到生命及寶貴又強韌。
雖然未來還有很多未知數,
但不怕了!
🐟🐟🐟🐟
這是我遇過這麼多潛水夫病最嚴重的一個,
也是我遇過脊椎受傷後最感動的一個,
原以為不可能的,
都在努力及信仰中突破。
🌟🌟🌟🌟🌟🌟
潛水夫病指人體因周遭環境壓力急速降低時造成的疾病。
當快速壓力下降時,
氮氣會被釋放到離開身體的氣體中,
若氮氣被逼離體液的速度太快時,
氣泡會在身體內形成,
造成潛水夫病,
造成症狀有皮膚皮疹、虛脫、關節痛、視覺障礙、平衡障礙、呼吸困難、乏力、痲痺、癱瘓、人事不省及死亡,
而中央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就顯示有嚴重的創傷。
🌟 雖然我也熱愛潛水,
但還是要冷不防提醒所有極限運動愛好者,
要隨時小心安全,
當發生任何不適時,
請儘速就醫,
小心終身之憾!
🌟 而我更祝福
所有因潛水夫病所苦的病人,
期待康復的那一天!
輕微氣胸症狀 在 Mina's makeup notes & thing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蔡醫師的潛水小教室>
最近越來越多的朋友詢問蔡凱喻醫師,關於潛水過後出現的身體不適,以及潛水的注意事項
蔡醫師在此把潛友們常見的問題列出來,提供可能的原因給大家參考喔
對於不懂潛水的朋友,潛水其實包含常見的3種方式: 分別為浮潛(snorkeling),背氣筒的水肺潛水(SCUBA diving),跟不背氣筒的自由潛水(free diving)
應該要知道的幾個物理原理:
1. 水壓的變化: 一般來說是每下潛10公尺,壓力會增加一大氣壓,算是滿急遽的壓力改變喔。
2. 波以爾定律: 在固定的溫度下對氣體施加壓力,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這就造成身體的空腔在下潛的過程中容易造成擠壓傷(barotrauma),身體有哪些空腔呢? 包括中耳,內耳,鼻竇,牙周,喉與氣管,肺部,以及腸胃等等。
3. 亨利定律: 氣體在液體裡面的溶解度跟氣體的壓力成正比,因此在水肺潛水的朋友會遇到潛越深,各種氣體的溶解度都會增加,包括氧氣,氮氣,氦氣等等。這會造成氧中毒,氮迷醉,跟上升時未做適當的減壓停留而造成減壓病(潛水夫病)等等問題。
接下來就依各種常見的問題來做解答
潛水後耳朵痛: 這大概是初學者最常遇到的問題,甚至某些老手都偶爾可能碰到
我們耳膜以內的空腔叫做中耳,中耳的壓力是經由鼻腔最後方的鼻咽部側邊的耳咽管開口與它相連調節。如果因為長期的鼻過敏,鼻中膈彎曲,感冒,鼻竇炎,鼻息肉,鼻咽部的腺樣體肥大,都可能使得耳咽管功能不佳,而在下潛水壓上升的過程,無法有效打開耳咽管使氣體進入中耳平壓,進而造成中耳擠壓傷。中耳擠壓傷依程度可以從輕微的耳膜紅腫,到中耳積水,出血,中耳炎,甚至耳膜破裂等等。會出現這種狀況也可能跟本身平壓技巧不熟練,像是水肺潛水常用的閥式平壓(Valsalva maneuver)跟自由潛水的法蘭左平壓(Frenzel Maneuver)技巧不對。出現中耳擠壓傷或是平壓困難,建議給耳鼻喉科醫師內視鏡評估鼻腔以及耳咽管的狀況,並且接受耳壓檢查來確認嚴重程度。與中耳擠壓傷不同,更嚴重的內耳擠壓傷則會造成聽力喪失以及耳鳴,頭暈的狀況,這是急症,必須盡快交給耳鼻喉科醫師處理。與其相似的狀況則為內耳減壓病,這兩者治療的方式截然不同,必須交由有經驗的醫師判別。
潛水後流鼻血: 這也是很常碰到的問題,有的教練會跟學員說是因為捏鼻子太大力所造成,其實不然,除非你的鼻中膈前方黏膜很脆弱或血管很粗。不然多數還是來自於鼻竇擠壓傷造成的出血,或中耳擠壓傷之後血液從耳朵經由耳咽管流至鼻腔居多。
潛水過後頭痛: 有幾個常見原因1. 鼻竇擠壓傷造成的頭痛,依不同部位的鼻竇而不同,例如額竇痛在前額,上頷竇痛在臉頰,篩竇痛在眼窩,以及蝶竇痛在後腦等。2.壓力性頭痛: 是一種源於肌肉的痛,常見於在水中過於緊張,用力咬嘴出力所造成。3. 二氧化碳在血中濃度過高,引起腦部血管擴張而引發的頭痛,類似偏頭痛。4.減壓病引起的頭痛,多會合併減壓病的其它症狀。
潛水過後頭暈:
常見的原因包括冷水造成的內耳溫差反應(caloric response),雙耳耳壓不平衡造成的頭暈,內耳擠壓傷或外淋巴瘻管,氧中毒(1.5-2個大氣壓以上的純氧就可能發生),氮迷醉(水下30公尺時,氮醉程度相當於喝一杯馬丁尼,每多10公尺相當於多喝一杯馬丁尼),減壓病等等
潛水過後吐血: 可能的原因有喉及氣管擠壓傷,或肺部的擠壓傷造成血胸。建議要去耳鼻喉科以及胸腔科檢查。
潛水過後胸痛以及呼吸困難: 通常是肺部擠壓傷造成氣胸或是肺泡破裂造成的血胸,這是急症,須立即送急診治療。
減壓病: 根據亨利定律,當一種在液體上的氣體的壓力下降時,該氣體溶於液體的量亦會下降。氮氣是一種溶解於人體組織及體液內的氣體。當身體暴露於壓力下降的環境時,氮氣會被釋放離開血液進入組織。若氮氣被逼離體液的速度太快時,氣泡會在身體內形成,造成減壓症的症狀,如皮膚發癢及皮疹、關節痛、感覺器衰弱、麻痺及死亡。因此必須注意適當的減壓停留,並且潛水過後當天不搭飛機(因為等於第二次減壓)。治療的方式為進入高壓艙中再加壓並吸純氧的高壓氧治療。
淺水昏迷: 發生在自由潛水的時候,下潛時因為氧氣分壓增加而不自覺消耗過度氧氣,而在快速上升時因為氧分壓突然掉下來,造成腦部缺氧而暫時昏迷,算是一種黑視症(black out)
蔡凱喻醫師
耳鼻喉暨頭頸外科專科醫師
高壓氧暨海底醫學專科醫師
新店李亭鋒耳鼻喉科診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6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