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本高質量穿書言情小說推薦
1《一覺醒來蘇遍全世界》作者:安碧蓮
2《七零反派小媳婦》作者:紅芹酥酒
3《女配的分手日常[穿書]》作者:da青蛙
4《反派媽媽奮鬥史[穿書]》作者:da青蛙【現代+破鏡重圓+穿越+小包子】
5《成了偏執反派的情人[反穿書]》作者:景蘿
6《我生了反派的兒子》作者:離九兒
7《我兒子是古穿今太子》作者:林綿綿【古穿今+破鏡重圓+小包子太子找媽媽】
8《我救了命裡無子的皇帝(穿書)》作者:天行有道
9《男主越養越歪了》作者:翳兮
10《忽如一夜病嬌來》作者:風流書呆
11《穿成男主極品未婚妻》作者:趙史覺
12《穿成陰鬱大佬的戲精妻》作者:七夕是大頭喵
13《穿到大佬黑化前》作者:錦橙
14《六零嫁海歸/六零之公派丈夫》作者:浣若君【年代文+穿書+相親+農村女孩X海外歸國博士】
15《在年代文裡當極品》作者:翟佰里
16《妖皇每天都想與我結契》作者:一江聽月【古代+穿書+仙俠修真+女配+爽文】
17《女配沒有求生欲》作者:藤蘿為枝【重生爽文+穿書+女主作】
18《反派他過分陰陽怪氣[穿書]》作者:從南而生【穿書反派女主】
19《我有霸總光環[穿書]》作者:江月年年
20《穿成瞎子男主的短命白月光》作者:田園泡
#蒼野之鷹看小說,#蒼野之鷹,#言情小說
含短評、文案、心得文連結推薦網址
https://bit.ly/2LnTjJW
農女穿越在田園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現代生活裡,幾乎不可能一日無音樂,音樂出現在各種用途,或怡情養性,或抒發心情.
在近乎太平盛世的台灣,總有人高喊:「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然而在人類音樂史上,將音樂用在砥礪人心、凝聚意識進而抵抗暴政的歷史由來已久,以宣揚政治理念為意圖的「抗議歌曲」,遠比想像中頻仍.近來最受矚目的,自然是香港運動的《願榮光歸香港》,這些宣揚自由、平等、人權與勇敢不屈的抗議歌曲,往往比單純娛樂的音樂,更能流傳後世.
在十九世紀的摩洛哥,曾有一位女子,以音樂嘲諷暴政,凝聚族人意識,群起抗暴,並為此獻出生命.
標題:《Kharboucha,以庶民音樂抗暴的奇女子》
十九世紀時,在摩洛哥的Doukkala-Abda平原上,出現一位以民謠音樂作為抵抗暴政的奇女子,Kharboucha,在歌詞中譴責法國殖民者與地方首領Aissa Ben Omar的專制殘暴,並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一、〈貧困出身的歌者〉
Kharboucha是農民起義的象徵,對抗殖民與地方政府的暴政,而她的武器就是她的歌聲與文字.
Kharboucha生平不詳,約出生於1895年,本名Hadda Al Ghaîtia,據信應無姣好面容,由於臉上有天花疤痕或雀斑,而被稱為Hwida 或Kharboucha(被刮傷的人),有時也稱為 Zerouala(藍眼睛的女孩),因頭髮非常捲曲,也被稱為Krida。
Kharboucha生活在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Abda區最貧困的Oulad Zayd部落,一生在極度貧困中渡過,因其天生的音樂與民間詩歌(zajal)才華而備受矚目,迅速成為純音樂傳統Aïta的象徵人物.
Kharboucha性格堅強勇敢,有才智與奉獻精神,雖不識字,卻將每一曲牢記在心裡,在混亂的無政府時代(稱為 ssiba),以歌聲讓人民意識到自己正遭受苦難與不公平對待,激勵人民起身抗暴,反抗壓迫和一切形式的不公不義,她的歌成為庶民音樂與農村進行政治抵抗的代表之一.
二、〈極權暴政下的反叛歌聲〉
若要了解Kharboucha的故事,必得先說說她所生存的時代背景.
十九世紀的摩洛哥被劃分為兩個大區,一是服從中央政權的Bled Makhzen,但僅限於主要城市及其周邊地區,另一個是由龐大的反叛領土組成的Bled Siba,這些擁有軍事力量的部落首領往往依據自身利益,選擇對抗或服從Makhzen的權力,歷來蘇丹忙於征討或綏靖這些部落首領.
蘇丹Moulay Hassan Ier (1873 – 1894)駕崩,Abda區開始動盪不安,地方caids欺瞞拐騙部族平民,Doukkala和R'hamna等幾個部落開始反抗這些有勢力的caids。
Abda區域遼闊,從Safi一直延展到Marrakech,南到El Jadida,北到Casablanca,由幾個重要部落佔據,在這些首領裡,權力最大的Caïd,名叫Aïssa Ben Omar,出生於1841年,與Makhzen關係親密,是個出色的騎士,精通武器並訓練獵鷹,非常富有,後來擔任法國殖民政府的大臣,與殖民者合作.
Aïssa Ben Omar生性殘暴嗜血,他的兄長Mohamed ben Omar於1879年逝世,他繼承了Caïd頭銜,剛開始只是Caïd des Bhatra,爾後經由襲擊並搶劫其他部落,大大拓展權力範圍.
為了與Makhzen和睦相處,Aïssa Ben Omar按時繳稅給Makhzen,卻向人民徵收雙倍以上的稅收以中飽私囊,迅速累積大量個人財富,搞得民不聊生.隨著對權力與財富的胃口愈來愈大,Aïssa Ben Omar將所有最好的牧場權全保留給自己,辦了一個小型蘇丹式法院.由於他的妻子Fatna是已故蘇丹的後裔,讓他與Makhzen有姻親關係,更強化他的威望與權勢.
民不聊生中,1895年, Ouled Zaid部族起義,反抗Aïssa Ben Omar濫權與徵收過多稅收,幾場戰役後,即使Makhzen 派兵增援,Aïssa Ben Omar仍損失過多兵馬,由於Safi是當時極為重要的貿易港口,眾人擔心會落入反叛軍手裡.
Ouled Zaid的戰鬥精神讓人吃驚,Aïssa Ben Omar派人去打探,得知部落軍隊由一位名叫Kharboucha的婦女領導,她創作Aïta詩歌,在節日與露天市集歌唱,頌揚Ouled Zaid的榮耀,譴責Aïssa Ben Omar的專制殘暴,表達她的仇恨與憤怒,以富有詩意的言語,充滿力道地嘲諷他,毫不畏懼地向他挑戰,甚至在歌曲裡,稱呼他為:「吃腐肉的人,害我兄弟喪命的殺手.」
Kharboucha在部族的每一場慶典聚會裡吟唱,激發部族與暴政對抗的勇氣與決心,Aïssa Ben Omar完全無法忍受被一個女人嘲笑,決定使用詭計,邀請鄰近部落的名人士紳與叛軍在薩菲進行調解會議, Ouled Zaid同意了,他決定在城內一個中立地帶進行調解會議,由於雙方對彼此不信任,會議在一個大型棚子裡進行,該棚子屬於一個名叫Jorge的西班牙商人,棚裡空間寬敞,可以容納眾多戰士.
1895年11月,雙方代表團依約前來,經過漫長談判,開始起草合約,停止敵對狀態.
忽然,Caïd Aïssa Ben Omar走了進來,一語不發,以堅定腳步與平靜態度,穿越整個空間,停在部落首領Ould Charfa面前,突然舉起大軍刀,將他的頭切成兩半.Caïd Aïssa Ben Omar的人馬隨之響應,興高采烈地血洗這群被背叛的Ouled Zaid部族勇士.Aïssa Ben Omar下令把城門關上,防止任何活口逃逸.
Safi居民原本滿心期待談判結束,眾人可回歸平靜生活,不料卻被突如其來的屠殺哭聲給嚇傻了還以為是總督Benhima死了,所有人都將被屠殺,是而驚慌失措地想逃出城外,不料卻發現城門已經關上,現場一片混亂,發生踩死人的不幸,數百人受傷,卻得不到必要的協助.僥倖逃出城的Ouled Zaid勇士想躲到marabout du Saint Bou Mohamed Saleh,然而卻因Aïssa Ben Omar爪牙的追捕而在陵寢裡迷路,最後無人逃過大屠殺.
在悲傷的1895年,Marrakech、Tetouan、Rabat、Essaouira 以及Aïssa Ben Omar實質掌管的Berdouz 監獄裡,共囚禁了八百多名倖存的Ouled Zaid戰士,待Aïssa死於1924年,他的古堡被掠奪並在一段時間後被徹底摧毀。
在陷害Ouled Zaid戰士後,Aissa Ben Omar趕盡殺絕,沒收Oulad Zayid部族的土地、馬匹與武器,洗劫村莊,殘忍地殺害許多族人.這場血腥鎮壓幾乎殺光Kharboucha所有家人與族人,部落領導人被處決.
當下,Kharboucha成功逃跑,但很快被Aissa Ben Omar的爪牙逮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Aissa Ben Omar認為Kharboucha每一首歌都有顛覆性,為了報仇與羞辱她,Aissa Ben Omar要求她在他籌辦的每一場慶典裡,吟唱她為族人演唱的每一首曲子.
晚會裡,Kharboucha再度以音樂挑戰Aissa Ben Omar,以歌聲宣告她永遠不會屈服於暴政,將永遠捍衛自己的人民與故鄉,指責他焚燒祖先的土地,殺害她的兄弟.在一些曲子裡,她描述自己如何承受Aissa Ben Omar的殘忍酷刑.
Aissa Ben Omar被徹底激怒了,將她關在閣樓裡,一把火燒了.
然而藝術不死,Kharboucha啟發了後世aïta音樂創作,這些音樂家從她遺留下來的作品裡,汲取靈感,豐富aïta音樂.
Kharboucha生前有些知名詞曲為後來的摩洛哥音樂家所沿用,如:「你來自何方?我來自何方?」這些詞句是她用來提醒Aissa Ben Omar,Doukkala-Abda是同一塊也是唯一的土地,所有人難道不是從相同的地方來的嗎?到了最後,什麼都不會留下.
另一種說法是,雖然Kharboucha痛恨Aissa Ben Omar這個暴君,永遠不會屈服在暴政之下,亦不受其財富誘惑,然而她卻與他的兒子陷入情網,並以嘲諷的方式承認這一點.
Kharboucha傳奇的一生與悲慘結局,隨著時光流逝,漸化作一則神話,成為許多摩洛哥創作者的靈感來源。
三、〈Aïta,痛苦與希望並存的自由歌聲〉
Aïta一詞為複數,同時具有呼喚、哭泣、眼淚、歌聲與承諾等含意,歌曲用來召喚他人一同分享幸福或痛苦時光,抑或團結以對抗社會不公,對生活多變與人類命運多舛的哀嘆與反思.
Kharboucha非常擅長使用zajal這個極富詩意的語言,被視為是aïta音樂藝術創始人之一,有些史學家認為是Kharboucha創造了這種特殊的音樂形式,該音樂的特殊性在於號召並動員人民,通常是由女性來吟唱,或者是由裝扮成女性的男性來吟唱.
Aïta音樂的口述文字相當豐富,包含婚禮歌曲、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故事,或是婦女的家庭生活,以及反殖民抗爭、對國家獨立的渴望以及對政治權力的追求等較政治性且嚴肅的議題.
「自由」是aïta另一個特色,歌者可放任自己的語調自由,將激盪情感化作具體樂音,以個人化方式,表現人們的苦難與希望.
每一曲aïta都是由神秘性的爆炸開始,召喚阿拉與聖徒,哭喊逐漸轉變成歌謠,證實痛苦的存在並要求從中自我超越,既體現了痛苦與承諾,又體現了情感的深度,表達了同情在歡樂與痛苦中不變的號召,最重要的是圍繞cause進行交流。在Kharboucha一首作品中,她甚至以一種動人的方式,期待自己的死亡.
Aïta藝術源於東方的Beni Hilal阿拉伯人與當地的柏柏爾人口之間的歷史及文化交流,於大西洋平原上發展,不同地區的aïta有所不同,累積成豐富的口頭音樂遺產,例如卡薩布蘭卡、Chaouia和Doukkala地區的Marsaouia,Abda和Safi的Hasbaouia,Rabat和Zaër的Zaerya,以及Haouzia、Errhamna和Marrakech的鄉村民謠等.
長期以來,aïta被貶低為下里巴人的音樂,屬於典型的鄉村、部落與田園歌謠,遲至廿世紀中葉,才被引入城市音樂裡,得到更新.
四、〈阿任個人小感觸〉
Aïta音樂對我們的閱聽習慣來說,頗為遙遠陌生,旋律與節奏上的變化不大,變化與趣味處更多是在歌詞,以極為自由的形式,讓歌者吟唱在地的庶民故事,抒發內心情感,也因此,若不諳該語言,確實難以進入音樂情境中.
仍可從那滄桑、粗糙且帶著顆粒的樸實嗓音,感受到真摯原初的情感,那是一種從貧瘠土地深處湧現的樂音,強烈赤裸的生命能量,無論歡喜悲傷,強烈直接,未經雕琢.
在我想像裡,那是某種形式的吟遊詩人吧,走唱人間,描繪底層故事,傾瀉庶民心聲,是個人詩歌創作,觸動著社群集體.
現代台灣,總有人高呼:「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我總想,講這種話的人,不過是希望大家通通閉嘴,不要吵他賺大錢,不要打擾到他個人清幽寧靜生活裡的小確幸.
而在一百多年前的北非部落,有一位勇敢的奇女子,以音樂歌聲為武器,奮不顧身抵抗壓迫者,鼓勵族人為生命、為尊嚴而戰!
是音樂,也是庶民故事,是歷史,也是抗暴與政治.
天堂島嶼官網:http://www.iledeparadise.com/
農女穿越在田園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現代生活裡,幾乎不可能一日無音樂,音樂出現在各種用途,或怡情養性,或抒發心情.
在近乎太平盛世的台灣,總有人高喊:「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然而在人類音樂史上,將音樂用在砥礪人心、凝聚意識進而抵抗暴政的歷史由來已久,以宣揚政治理念為意圖的「抗議歌曲」,遠比想像中頻仍.近來最受矚目的,自然是香港運動的《願榮光歸香港》,這些宣揚自由、平等、人權與勇敢不屈的抗議歌曲,往往比單純娛樂的音樂,更能流傳後世.
在十九世紀的摩洛哥,曾有一位女子,以音樂嘲諷暴政,凝聚族人意識,群起抗暴,並為此獻出生命.
標題:《Kharboucha,以庶民音樂抗暴的奇女子》
十九世紀時,在摩洛哥的Doukkala-Abda平原上,出現一位以民謠音樂作為抵抗暴政的奇女子,Kharboucha,在歌詞中譴責法國殖民者與地方首領Aissa Ben Omar的專制殘暴,並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一、〈貧困出身的歌者〉
Kharboucha是農民起義的象徵,對抗殖民與地方政府的暴政,而她的武器就是她的歌聲與文字.
Kharboucha生平不詳,約出生於1895年,本名Hadda Al Ghaîtia,據信應無姣好面容,由於臉上有天花疤痕或雀斑,而被稱為Hwida 或Kharboucha(被刮傷的人),有時也稱為 Zerouala(藍眼睛的女孩),因頭髮非常捲曲,也被稱為Krida。
Kharboucha生活在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Abda區最貧困的Oulad Zayd部落,一生在極度貧困中渡過,因其天生的音樂與民間詩歌(zajal)才華而備受矚目,迅速成為純音樂傳統Aïta的象徵人物.
Kharboucha性格堅強勇敢,有才智與奉獻精神,雖不識字,卻將每一曲牢記在心裡,在混亂的無政府時代(稱為 ssiba),以歌聲讓人民意識到自己正遭受苦難與不公平對待,激勵人民起身抗暴,反抗壓迫和一切形式的不公不義,她的歌成為庶民音樂與農村進行政治抵抗的代表之一.
二、〈極權暴政下的反叛歌聲〉
若要了解Kharboucha的故事,必得先說說她所生存的時代背景.
十九世紀的摩洛哥被劃分為兩個大區,一是服從中央政權的Bled Makhzen,但僅限於主要城市及其周邊地區,另一個是由龐大的反叛領土組成的Bled Siba,這些擁有軍事力量的部落首領往往依據自身利益,選擇對抗或服從Makhzen的權力,歷來蘇丹忙於征討或綏靖這些部落首領.
蘇丹Moulay Hassan Ier (1873 – 1894)駕崩,Abda區開始動盪不安,地方caids欺瞞拐騙部族平民,Doukkala和R'hamna等幾個部落開始反抗這些有勢力的caids。
Abda區域遼闊,從Safi一直延展到Marrakech,南到El Jadida,北到Casablanca,由幾個重要部落佔據,在這些首領裡,權力最大的Caïd,名叫Aïssa Ben Omar,出生於1841年,與Makhzen關係親密,是個出色的騎士,精通武器並訓練獵鷹,非常富有,後來擔任法國殖民政府的大臣,與殖民者合作.
Aïssa Ben Omar生性殘暴嗜血,他的兄長Mohamed ben Omar於1879年逝世,他繼承了Caïd頭銜,剛開始只是Caïd des Bhatra,爾後經由襲擊並搶劫其他部落,大大拓展權力範圍.
為了與Makhzen和睦相處,Aïssa Ben Omar按時繳稅給Makhzen,卻向人民徵收雙倍以上的稅收以中飽私囊,迅速累積大量個人財富,搞得民不聊生.隨著對權力與財富的胃口愈來愈大,Aïssa Ben Omar將所有最好的牧場權全保留給自己,辦了一個小型蘇丹式法院.由於他的妻子Fatna是已故蘇丹的後裔,讓他與Makhzen有姻親關係,更強化他的威望與權勢.
民不聊生中,1895年, Ouled Zaid部族起義,反抗Aïssa Ben Omar濫權與徵收過多稅收,幾場戰役後,即使Makhzen 派兵增援,Aïssa Ben Omar仍損失過多兵馬,由於Safi是當時極為重要的貿易港口,眾人擔心會落入反叛軍手裡.
Ouled Zaid的戰鬥精神讓人吃驚,Aïssa Ben Omar派人去打探,得知部落軍隊由一位名叫Kharboucha的婦女領導,她創作Aïta詩歌,在節日與露天市集歌唱,頌揚Ouled Zaid的榮耀,譴責Aïssa Ben Omar的專制殘暴,表達她的仇恨與憤怒,以富有詩意的言語,充滿力道地嘲諷他,毫不畏懼地向他挑戰,甚至在歌曲裡,稱呼他為:「吃腐肉的人,害我兄弟喪命的殺手.」
Kharboucha在部族的每一場慶典聚會裡吟唱,激發部族與暴政對抗的勇氣與決心,Aïssa Ben Omar完全無法忍受被一個女人嘲笑,決定使用詭計,邀請鄰近部落的名人士紳與叛軍在薩菲進行調解會議, Ouled Zaid同意了,他決定在城內一個中立地帶進行調解會議,由於雙方對彼此不信任,會議在一個大型棚子裡進行,該棚子屬於一個名叫Jorge的西班牙商人,棚裡空間寬敞,可以容納眾多戰士.
1895年11月,雙方代表團依約前來,經過漫長談判,開始起草合約,停止敵對狀態.
忽然,Caïd Aïssa Ben Omar走了進來,一語不發,以堅定腳步與平靜態度,穿越整個空間,停在部落首領Ould Charfa面前,突然舉起大軍刀,將他的頭切成兩半.Caïd Aïssa Ben Omar的人馬隨之響應,興高采烈地血洗這群被背叛的Ouled Zaid部族勇士.Aïssa Ben Omar下令把城門關上,防止任何活口逃逸.
Safi居民原本滿心期待談判結束,眾人可回歸平靜生活,不料卻被突如其來的屠殺哭聲給嚇傻了還以為是總督Benhima死了,所有人都將被屠殺,是而驚慌失措地想逃出城外,不料卻發現城門已經關上,現場一片混亂,發生踩死人的不幸,數百人受傷,卻得不到必要的協助.僥倖逃出城的Ouled Zaid勇士想躲到marabout du Saint Bou Mohamed Saleh,然而卻因Aïssa Ben Omar爪牙的追捕而在陵寢裡迷路,最後無人逃過大屠殺.
在悲傷的1895年,Marrakech、Tetouan、Rabat、Essaouira 以及Aïssa Ben Omar實質掌管的Berdouz 監獄裡,共囚禁了八百多名倖存的Ouled Zaid戰士,待Aïssa死於1924年,他的古堡被掠奪並在一段時間後被徹底摧毀。
在陷害Ouled Zaid戰士後,Aissa Ben Omar趕盡殺絕,沒收Oulad Zayid部族的土地、馬匹與武器,洗劫村莊,殘忍地殺害許多族人.這場血腥鎮壓幾乎殺光Kharboucha所有家人與族人,部落領導人被處決.
當下,Kharboucha成功逃跑,但很快被Aissa Ben Omar的爪牙逮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Aissa Ben Omar認為Kharboucha每一首歌都有顛覆性,為了報仇與羞辱她,Aissa Ben Omar要求她在他籌辦的每一場慶典裡,吟唱她為族人演唱的每一首曲子.
晚會裡,Kharboucha再度以音樂挑戰Aissa Ben Omar,以歌聲宣告她永遠不會屈服於暴政,將永遠捍衛自己的人民與故鄉,指責他焚燒祖先的土地,殺害她的兄弟.在一些曲子裡,她描述自己如何承受Aissa Ben Omar的殘忍酷刑.
Aissa Ben Omar被徹底激怒了,將她關在閣樓裡,一把火燒了.
然而藝術不死,Kharboucha啟發了後世aïta音樂創作,這些音樂家從她遺留下來的作品裡,汲取靈感,豐富aïta音樂.
Kharboucha生前有些知名詞曲為後來的摩洛哥音樂家所沿用,如:「你來自何方?我來自何方?」這些詞句是她用來提醒Aissa Ben Omar,Doukkala-Abda是同一塊也是唯一的土地,所有人難道不是從相同的地方來的嗎?到了最後,什麼都不會留下.
另一種說法是,雖然Kharboucha痛恨Aissa Ben Omar這個暴君,永遠不會屈服在暴政之下,亦不受其財富誘惑,然而她卻與他的兒子陷入情網,並以嘲諷的方式承認這一點.
Kharboucha傳奇的一生與悲慘結局,隨著時光流逝,漸化作一則神話,成為許多摩洛哥創作者的靈感來源。
三、〈Aïta,痛苦與希望並存的自由歌聲〉
Aïta一詞為複數,同時具有呼喚、哭泣、眼淚、歌聲與承諾等含意,歌曲用來召喚他人一同分享幸福或痛苦時光,抑或團結以對抗社會不公,對生活多變與人類命運多舛的哀嘆與反思.
Kharboucha非常擅長使用zajal這個極富詩意的語言,被視為是aïta音樂藝術創始人之一,有些史學家認為是Kharboucha創造了這種特殊的音樂形式,該音樂的特殊性在於號召並動員人民,通常是由女性來吟唱,或者是由裝扮成女性的男性來吟唱.
Aïta音樂的口述文字相當豐富,包含婚禮歌曲、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故事,或是婦女的家庭生活,以及反殖民抗爭、對國家獨立的渴望以及對政治權力的追求等較政治性且嚴肅的議題.
「自由」是aïta另一個特色,歌者可放任自己的語調自由,將激盪情感化作具體樂音,以個人化方式,表現人們的苦難與希望.
每一曲aïta都是由神秘性的爆炸開始,召喚阿拉與聖徒,哭喊逐漸轉變成歌謠,證實痛苦的存在並要求從中自我超越,既體現了痛苦與承諾,又體現了情感的深度,表達了同情在歡樂與痛苦中不變的號召,最重要的是圍繞cause進行交流。在Kharboucha一首作品中,她甚至以一種動人的方式,期待自己的死亡.
Aïta藝術源於東方的Beni Hilal阿拉伯人與當地的柏柏爾人口之間的歷史及文化交流,於大西洋平原上發展,不同地區的aïta有所不同,累積成豐富的口頭音樂遺產,例如卡薩布蘭卡、Chaouia和Doukkala地區的Marsaouia,Abda和Safi的Hasbaouia,Rabat和Zaër的Zaerya,以及Haouzia、Errhamna和Marrakech的鄉村民謠等.
長期以來,aïta被貶低為下里巴人的音樂,屬於典型的鄉村、部落與田園歌謠,遲至廿世紀中葉,才被引入城市音樂裡,得到更新.
四、〈阿任個人小感觸〉
Aïta音樂對我們的閱聽習慣來說,頗為遙遠陌生,旋律與節奏上的變化不大,變化與趣味處更多是在歌詞,以極為自由的形式,讓歌者吟唱在地的庶民故事,抒發內心情感,也因此,若不諳該語言,確實難以進入音樂情境中.
仍可從那滄桑、粗糙且帶著顆粒的樸實嗓音,感受到真摯原初的情感,那是一種從貧瘠土地深處湧現的樂音,強烈赤裸的生命能量,無論歡喜悲傷,強烈直接,未經雕琢.
在我想像裡,那是某種形式的吟遊詩人吧,走唱人間,描繪底層故事,傾瀉庶民心聲,是個人詩歌創作,觸動著社群集體.
現代台灣,總有人高呼:「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我總想,講這種話的人,不過是希望大家通通閉嘴,不要吵他賺大錢,不要打擾到他個人清幽寧靜生活裡的小確幸.
而在一百多年前的北非部落,有一位勇敢的奇女子,以音樂歌聲為武器,奮不顧身抵抗壓迫者,鼓勵族人為生命、為尊嚴而戰!
是音樂,也是庶民故事,是歷史,也是抗暴與政治.
天堂島嶼官網:http://www.iledeparadise.com/
農女穿越在田園 在 【有聲小說】農女當家:帶著空間好種田第297-299集想搬回來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