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最高學習法》x1本
🙋為什麼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是老師?因為我們必須透過如何「教」,才會知道如何「學」;透過如何「記」,才會明白如何「讀」;透過如何「聽」,才能夠練習如何「思考」。
📚介紹一本對「#教學和學習」有著深刻洞見和啟發的書。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tart-influencing/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最高學習法》的作者是教育神經科學領域的專家傑里德.庫尼.霍維斯(Jared Cooney Horvath),他擅長人類學習、記憶和腦部刺激的相關研究。他在這本書的一開始,就直截瞭當地說明寫這本書的目的:
我會探索腦科學研究,深入分析各種心理現象,再運用一些有趣的實驗,向你說明十二個關於人類如何思考、學習與記憶的核心觀念。我的目的除了幫助你運用這些觀念,也要你深刻了解它們,確保不管在什麼樣的狀況或環境裡,你想傳達的知識都能真的被理解、記住,也能發揮效用。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特別,書的本身就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簡報演講。作者透過書頁之間不同的編排方式,完美詮釋了自己的理論,我在讀的當下已經很驚訝,讀完之後更是佩服。附帶一提,這本書最好去買「紙本書」來讀,電子書效果會大打折扣。
一本教人如何讓訊息「深植人心」的書,讀完之後也的確讓這些概念「深植我心」,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示範?以下摘要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重點精華,試著讓你理解為什麼「教學和學習」是一體兩面且息息相關的事情。
1.文本和口語
閱讀文字的同時沒辦法聆聽他人說話。
你有沒有看過一種簡報者,喜歡在簡報裡面塞進大量的文字,鉅細靡遺的程度簡直就像一頁報紙?這種報告的方式,被作者直接宣判死刑。研究證實,人沒有辦法同時「閱讀文字」和「聽懂別人說話」。
如果你是聽眾或學生,你不可能一面理解你在讀的文字,同時聽懂你聽見的口語。所以聽講時的學習策略很簡單:「只鎖定演講者」。不要同時讀文字和聽演講,那樣只會削弱你的學習效果。當然,如果演講者懂得適度停頓,你還是可以讀一下投影片上的文字。
如果你是演講者或簡報者,一場吸引人的演講,必須注意幾個重點:簡報上的只用極少文字、不要照著唸出投影片的文字內容、講義也不使用太多文字。當你的聽者在閱讀和聆聽之間頻繁切換,會大幅減損對你演講內容的記憶。
2.圖像和口語
聽演說時觀看圖像,有助於增進學習與記憶。
圖像比起文字,有兩個巨大的優點。第一個是「便利性」,想像你用一段文字描述科學怪人,別人可能要花30秒才能讀完;但是當你秀出一張科學怪人的照片,別人只需要不到0.2秒,就能辨認出那是科學怪人。第二個是「明確性」,如果在同樣的半秒內,別人只讀了科學怪人四個字,但每個人腦袋裡的科學怪人,或許長相都不一樣,各自有不同的版本。但是一張科學怪人的圖像,每個人看來都會是一樣的,不會有同一段文字帶來不同想像的問題。
單獨使用聲音訊息效果還不錯,單獨使用視覺訊息效果也不差,可是聽覺搭配視覺,也許能創造超凡效果。
3.空間
可預測的空間配置釋出心理資源,有助於增進學習與記憶。
我們形成所有記憶的時候,都會連同周遭的「空間」資訊一起記下來。例如讀書的時候,看到序言的某段重點,你會有印象這是在書本反沒幾頁的時候讀到。這些空間資訊,有助於「喚起記憶」,想起那些過去學習的經驗和資訊。記憶時的空間資訊還扮演另一個角色,那就是「預測未來」,例如你會預期運動比賽的比分板出現在右下角、網頁的設計總是卷軸式往下。應用到自己的簡報上,確認講義與投影片的格式一致,在需要聽眾專心的段落,也需要保持每張投影片格式一致。
4.情境和狀態
人們練習的所在地和練習時的感受,會形成他們所學內容不可或缺的面向。
練習時的所在地講的是「外在環境」,假如你總是喜歡在星巴克念書準備考試,你的這些記憶很可能都會跟咖啡、店內的擺設、店員的微笑有關。當事後要回想起這些記憶,可以試著回想自己待在星巴克的感覺。
練習時的感受講的是「內在環境」,也就是當下的情緒。作者舉例當你聽聞黛安娜王妃死訊的時候,內心感受到無比傷痛,此後你對這個記憶的所有細節,都會伴隨著當下的哀傷情緒。
如果只是單次活動,訓練情境最好模仿場地情境,當你上場時就能倚賴情境帶給你的提示,例如:在教室的期末考、大會議的年終報告、在當地劇場的試鏡活動。
如果要多次彈性運用,就混合不同學習情境,讓自己在不同的地點跟心情下練習,例如:撰寫任意主題的文章、給十幾名客戶的文案、即將巡迴演出的舞台秀。
5.多工能力
人類不能一心多用,這麼做會影響學習與記憶。
眾多腦科學的研究指出,99%的人是無法「一心多用」的。也就是說,你如果覺得某個人特別擅長「多工」,可能只是他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得比較快而已。要達到最有效果的學習和記憶,終究都回歸到一個字:「一個時間只專注在一件事」。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設定目標」上。你如果設定遠大的單一目標,就更容易陷入一心多用。結果就是計畫延宕、表現變差、降低自己對技術和能力的信心。比較小的目標不但可以避免一心多用,還能加速計畫完成、增進成果、提升信心、加深學習效果。
一個人能一面安穩地開車、一面接吻,只是因為接吻不夠認真。
6.交錯
練習過程中交錯各種技能,有助於增進臨場表現與技能遷移。
作者舉網球為例,如果你單獨練一個動作練很久,頂多只能提升那個動作的熟練和精準度;當你試著混和不同的動作交錯練習,有助於提升臨場反應。因此,刻意練習有利於提升單一技能,交錯練習有利於融合彈性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可能會喜歡玩腦力訓練遊戲(例如APP),然而,研究成果指出:「腦力訓練遊戲不能增強記憶力或智力;它們只能讓你更擅長…腦力訓練。」
7.錯誤
接受錯誤有助於增進學習、記憶與預測。
當人類碰到跟自己舊觀念不符合的事情時,會感到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讓你對一些「錯誤」後的更正可以刻骨銘心。當我們接受那些具有挑戰性和令人困惑的事情,短時間可能看起來沒有進不,但長時間修正下來,成長與創新能力會逐漸提高。
利用錯誤學習的另一個關鍵是「接受反饋」,無論是來自於別人或者自己的。反饋就像一個導航裝置,讓自己搞清出你現在身在哪裡、要往哪裡去、下一步改怎麼走。缺少反饋的學習,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甚至滯足不前。
8.回想
回想(有別於複習與再認)能建立更強、更深、更容易存取的記憶。
這個研究結果可能和你我小時候接受的觀念不太一樣,我以前認為重複不斷地閱讀某一個段落,就會記得比較深。然而,研究指出,最強大也最有效果的記憶方式,其實是透過「回想」。為什麼你越常回想某個記憶,它就會越深刻、越難忘?
腦科學指出,記憶就像叢林裡的小屋,只要我們持續提取(也就是開闢路徑),隨時都能取用。唯有當我們停止存取記憶,它們才會被枝枒與雜草掩沒,遺失在叢林裡。因此,「提取記憶」是形成深刻、持久又易於存取的記憶的關鍵。
我們並非思考我們記得的事,而是記得我們思考的事。
9.促發
預先啟動知識、期待和策略,來增進他人的學習。
這個章節是整本書裡,我還沒辦法完全理解的地方。「促發」大致上的意思是,大腦會保留最近的聯想,將它們和新的資訊連結,利用這些聯想力,設計特定的策略,達捯引導學員理解、反應和表現的效果。我學到的應用是,如果當一個講師或簡報者,第一印象很重要。
例如你在正式的公司簡報場合,如果身穿合身的襯衫和領帶,會給聽者正面的促發,聯想到專業的形象。如果很邋遢穿著鬆掉的T-Shirt上場,會給聽者負面的促發,對你的演講內容聯想起不專業的印象。
10.故事
利用故事增進理解、引導思考並形成記憶。
為什麼對一位厲害的教學者來說,懂得如何說「故事」很重要?有兩個強而有力的科學依據。
第一個是人們在聽故事的時候,腦袋會分泌「催產素」,這是新生兒出生的時候,對母親產生依賴和親密感的來源(知道床邊故事的重要了吧)。這也是讀者和聽者會對說故事的作家和講者產生依戀的原因。
第二個是人們在聽故事的時候,當你聽得越沉浸,就越會跟演講者產生一種「神經耦合」,你的大腦會開始試著模仿說故事的人。意思是你跟講者的腦波逐漸同步了,你會受他的思考模式影響,漸漸地對他產生認同感,也會開始喜歡對方。
11.壓力
適度壓力有助於增強記憶與一般學習(不過高度壓力與零壓力可能有害)。
如果你想要達到有效果的學習,記得一定要給自己「適當的壓力」。當你遭遇壓力時,攻擊記憶神經元的皮質醇蜂湧而出,支援鞏固記憶的蛋白質迎面回擊,如果達到一個動態平衡,最後海馬迴的記憶神經元會得到修補,就很像森林裡的種子持續萌芽一樣。
反而,「太強烈或持久的壓力」會造成皮質醇戰勝,造成海馬迴萎縮,嚴重甚至會帶來記憶抹滅。「完全沒壓力」則不會觸發任何的戰鬥,你的海馬迴和記憶神經元年久失修,結果就是你很容易遺忘,未來越來越不容易記憶新東西。
12.分散
把練習時間切割為幾個分散段落,可以增強記憶、提升學習效果。
相信大家都當過學生,體驗過那種「臨時抱佛腳」的感覺,趕在考前一刻才發憤圖強,密集在短時間內死背大量東西。當然,不需要研究證明你也知道,考完試的隔天,你大概已經忘記90%以上的東西了。
研究指出,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並不是短時間密集吸收。你反而要把學習的內容「刻意分散」在不同的時段學習,例如你要學習新的數學觀念,分散在星期一、三、五各花一小時學習,會比起在星期一連續學習三小時來得好。
【讀紙本書或電子書學習效果比較好?】
這個問題,在這本書裡面獲得了有科學根據的答案。根據研究,腦中有一塊叫做海馬迴的組織,人類為了產生「長期記憶」,這些記憶的內容必須透過海馬迴上面的「位置細胞」才會產生。位置細胞會把記憶當下的「空間資訊」埋藏在每一個新產生的記憶裡面。
所以你會「感覺」在讀紙本書的時候,某些重點就藏在書裡的某個「厚度」,原因就是這樣。紙頁上的資訊,會存在一個清楚明確的三度空間裡。翻書的定點是你此刻正在生成記憶的一部份,未來可以充當回想這項資訊的引導提示。
這邊也讓我回想起之前讀《雪球速讀法》時,作者也討論過這個議題:「拿起這本書的感覺、厚度、重量、封面,都會成為記憶的入口,喚起閱讀時的經驗。電子書閱讀器缺乏這些特徵。」。所以說,如果你的目標是學習與記憶,那麼你應該選擇紙本。
沒有任何事物會消亡,它們只是偶爾沉睡、被遺忘。
【後記:你學會了嗎?】
在我讀完《最高學習法》之後,試著用「分散」的方式,隔一天再複習了一次,然後再隔一天用「回想」的方式,用自己的話直接寫下這篇文章70%的內容。寫完之後發現有一些觀念沒有記得很熟,就再回頭把書裡的資訊複習跟回想一遍。
這次的練習給我的具體感覺是,透過認真回想寫下來的東西,會有一種「融會貫通」的感覺。對那些回想不起來、或者寫錯的東西,當我回頭重新讀過後,蓋上書本再回想一次,就有一種「錯誤被更正」的感覺,反而更讓人印象深刻。
聰明的你讀到這裡應該發現了,這篇文章其實就是我讀完這本書的讀後練習(很騷的操作有沒有?)!這套方法,或許也是一個可以用來寫「讀書筆記」的好方式,不但可以寫得快,也會讓記憶更加深刻,以後的文章我也會再試試看這種寫法。
最後,我非常推薦這本淺顯易懂、易用的書,給還是學生的你,看懂大腦如何學習,你會學得更好;也推薦給在職場的你,看懂大腦如何吸收,你的簡報會更有成效;也推薦給講師或行銷人員,看懂大腦如何聆聽,你的教學和文案會更深植人心。
【抽獎辦法】感謝 大田出版
1、抽出「1本」《最高學習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最喜歡的老師或演講者是怎麼教學的?他做了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例如:「我喜歡大學的物理老師,他會用簡單的圖表呈現複雜的觀念」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25(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1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7(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迴歸分析期末報告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聽證徒具形式,強拆將成事實】
內政部都委會昨天審議通過新竹市「公道三」道路開發案。接下來,當地居民將面臨土徵程序,迫遷在即。
消息傳來時,覺得憤怒又沈重,不知如何向照片中的鄭大姊,及所有兩年來共同奮戰至今的居民們交待。
「公道三案」是召開聽證的第一個案件。內政部怎麼處理本案,也牽涉到之後類似的案件將怎樣被處理,浮濫徵收、迫遷的事件是否還會持續發生。
但很遺憾地,這個「聽證」處理的結果令人失望。一個沒有實質結論的聽證總結,竟然可以成為都委會作成決議的依據。「公道三」案通過審議,也等同宣告了內政部聽證制度的死亡。這不過又是一個為地方政府開發背書的工具。
*
內政部長葉俊榮一直相當引以為豪,說這是全台第一個舉辦聽證會的案件。
但事實上,整個聽證會的過程中,不但事前預備會議充滿瑕疵,使得雙方的武器根本不對等(可參考我下方的投書);整個聽證會的過程中,市政府提出許多先前未提示過的證據,連主持人都無法判斷真偽;會議結論更是沒有針對任何一個爭點作出釐清,只是議而不決。這樣的聽證結論,我們無法理解都委會是要如何將它做為審查的依據。
林智堅市長在臉書貼文中,一再表示本案經過市府團隊日夜的奔走,已無爭議。但事實上,在聽證會上,市政府一再用似是而非的理由來迴避不贊同方的諸多質疑。
針對交通議題,爭議的關鍵是:
究竟市府為何不使用2010年時被評為「最佳方案」的「彎道方案」?該方案可以少拆40戶民宅、節省2億經費、且可以使用大片無爭議的公有地。在上次都委會中,委員要求市府應該重做相關的評估。
聽證會上,面對我方的質疑,市府一律用「對方沒有引用106 年鼎漢公司的最新數據」來回應。但事實上,所謂的「最新數據」只針對現行路口車流量和道路服務水準做調查。過去的評估報告中,至少做了公道三未來車流量的預估、新竹生活圈的旅次分析,以及現行方案與替代方案的成本效益估算。但這些關鍵數據,最新的評估卻都避重就輕,完全沒有更新數據。這才使得當不贊同方使用 100 年期末規劃報告中的數據作為論理基礎時,雙方根本牛頭不對馬嘴。
缺乏關鍵更新數據,爭點自然無法被釐清。所謂的「聽證總結」,竟然也不過就只是陳列這種「爭論」,就將資料呈遞都委會,而不是進一步調查證據。
針對住戶被徵收的意願,新竹市政府一再強調有九成以上的居民已經同意拆遷。但根據市府的拜訪紀錄,其實有高達 74% 的住戶是被歸類在「可接受(含無意見)」,「贊同戶」只有 14%。
什麼叫做「可接受」?這裡面包括了許多住戶是出於無奈同意,其中更有人是因為資訊不清而勉強接受。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在聽證會上,「贊同方」代表一再說願意接受市府新開出的「一坪換一坪」條件。但事實上,根據市府自己提出的安置方案,「一坪換一坪」根本是謊言,白紙黑字寫著的就是以地易地後,許多住戶將面臨換得坪數縮水的狀況;尤有甚者,還有同意戶是在我們現場詢問之下,才發現市府「安置計畫」中的「租金補貼」根本還在尚未定案。市府也現場才坦承他們還在研議。
甚至,在聽證會的協調中,有三位住戶表示,聽我們說明,他們才知道原來有替代方案可以避免被拆遷,先前是迫於鄰里壓力才勉強接受市府的補償方案。目前這三位住戶也都轉為列名反對方。
這種種案例,都證明所億「可接受」、甚至「贊同」,是奠基在怎樣資訊不對稱的基礎下。
所謂「九成同意」的背後,到底有多少是無奈、被迫,以及不了解。市府又怎麼好意思說自己做了完善的溝通?
*
公道三案接下來還要經過土地徵收的審查程序。但依照往例,土徵小組的審議徒具形式,居民將面臨更大的迫遷壓力。
「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們盡力了。」
審查結論出爐後,我在群組跟照片中的鄭大姊致歉。一想到她的家很快就要面臨強拆的命運,真的很難過。
鄭大姊民國 76 年搬到這裡,80 年就接到房子要迫遷的通知。過去這二十多年來,每過一段時間都有公文來說要徵收了,一顆心就這樣懸著,擔憂害怕家園隨時可能被拆。她的公婆一直煩惱「不知道要住哪裡?」煩惱到得高血壓相繼在一年內過世,剩下一群人從年輕抗爭到老年,也沒有能力繼續再賺錢。
想到之前訪問鄭大姊,她說自己年輕白手起家,好不容易才買了這間房子,也對這個家有感情,不是政府賠償多少就一定要拆。每七年就來一次徵收的傳聞,每天生活在恐慌之下,「精神上的痛苦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這時群組傳來鄭大姊的回應:
「我知道你們盡力了,辛苦你們了!我們雖然只有 9 戶,但是一定奮勇捍衛自己的家園!千萬不要放棄弱勢的公道三小老百姓!勢必抗強權到底!」
我看完無語。很久沒有這麼想哭。
*
公道三只不過是眾多迫遷案的冰山一角。
經過住戶和團隊不斷地奔波,好不容易才爭取到首次聽證的機會,大家都寄予厚望。如今卻換來這樣的結果,令人相當失望。
我們要問:究竟蔡英文政府要如何確保未來土地徵收所有權人的權益能被保障?
《都市更新條例》現在正在立法院審查。內政部長葉俊榮口口聲聲說「聽證制度」可以保障人民權益,但如果聽證竟是毫無效用的聽證,這樣的說法不是謊言又是什麼?
案子還沒結束。時代力量新竹黨部會陪住戶、陪新竹走到最後。也請各位關注後續的發展。
努力為生活打拼的善良百姓,不應該是都市開發的祭品。
----
新竹「公道三」開路拆76戶 居民質疑:有公有空地不走?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65128
新竹「公道三」開路拆民房、倉促聽證? 居民要求給時間釐清爭點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72617
致內政部長葉俊榮:聽證制度的觀察與反思
https://goo.gl/wtSEZK
新竹公道三都計案聽證紀錄
https://goo.gl/KNgWzk
新竹公道三都計案聽證總結
https://goo.gl/3GGC3W
迴歸分析期末報告 在 caokefan/regression: 实用回归分析期末大作业,波士顿房价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实用回归分析期末大作业,波士顿房价的线性回归,模型效果并不理想,建议上来先做相关性分析,直接剔除多数变量- GitHub - caokefan/regression: 实用回归分析期末大 ... ... <看更多>
迴歸分析期末報告 在 迴歸分析陳怡如 - 淡江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每週都有分組作業要交期中考試:開書考,講義課本隨你帶。有念書基本上不難,老師也不會特別刁難迴歸想修她的要有心理準備,期末上台報告所有組員都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