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一劑BNT162b2疫苗的保護力:英國單一中心醫事人員接種者研究報告】:英國倫敦ㄧ骨科醫院在2021年1月5日起的2星期內提供院內醫事人員施打第一劑BNT162b2疫苗(Pfizer/BioNTech),後續分析接種一劑疫苗所提供的保護力。
此醫院在疫情期間,共設置三區COVI-19病房及一區加護病房,而研究期間正值社區COVID-19疫情的高峰期。院內2260位醫事人員中,共72.9%在研究期間接種了第一劑BNT162b2。研究觀察至疫苗接種後42天,期間共出現了49位新確診COVID-19的醫事人員,多數(42位,85.7%)的感染發生在疫苗接種後14天內或未施打疫苗的人員,僅7 (14.3%)位人員的感染發生在接種完疫苗的14天後。
Kaplan–Meier曲線分析顯示,有接種疫苗與未接種疫苗兩組醫事人員的COVID-19發生率在接種後第14天起開始出現顯著差異,且兩者差異可持續至接種後42天。Cox迴歸分析顯示,接受一劑疫苗可降低約70%的感染風險(包括無症狀感染)。
若依BNT162b2原本的施打建議,與第一劑間隔至少21天即可施打第二劑疫苗。不過在研究當時因疫苗供應短缺,英國政府將第二劑疫苗的接種時間延至間隔3個月後才接種。此研究顯示,接種一劑BNT162b2後第14天起,疫苗的保護力已開始出現;在沒有追加第二劑疫苗的狀況下,疫苗的保護力可以持續至接種後42天...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67/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吳綺容醫師摘要整理)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1-06-17
BNT162b2 vaccine uptake and effectiveness in UK healthcare workers – a single centre cohort study
■ Author:Tariq Azamgarhi, Michelle Hodgkinson, Ashik Shah, et al.
■ Link: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3927-x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7/13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迴歸分析 報告 在 林穎孟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週交通委員會預算審查中我針對幾個項目發言:
一、檢討1280定期票的目標和成效
從預算項目來看,敬老票及學生票的目標明確,定義即是社會福利,補貼特定族群,然而1280定期票的目標客群卻不甚明確,只表示希望增加搭乘捷運的人口,但到底1280方案是針對既有乘客及擴大使用者的促銷方案,還是社會福利,我認為交通局都應該定義明確,後續措施才能針對目標順利運作。
其次,在增加搭乘大眾運輸使用率數據成效上,由於台北市有諸多鼓勵搭乘大眾運輸的政策,交通局必須要有深入迴歸分析了解1280方案與增加大眾運輸或減少自小客車使用之間的相關性,確認項目之間是否有明確的因果關係,才能夠釐清1280的真正成效。我要求都應該在第二輪提出的分析報告中明確說明。
二、藍色水路
交通局有藍色水路政策,從數據上來看有執行率低落、成效不彰的情況。且依照我實際造訪網頁的體驗,該網站對散客的觀光族群相當不友善,除了資訊混雜之外,連周遭的消費推薦也不甚清楚,因此我要求交通局第二輪要提出改善藍色水路網路行銷的方案。
三、保留貓纜塔柱除鏽預算
貓纜沿線的塔柱共有47隻,因貓空地區天候潮濕,自105年開始進行除鏽工程,目前共施作完成26隻,由於貓纜的除鏽工程影響到大眾的搭乘安全,因此在審預算時我主張保留這筆預算來保護市民安全。由於今年的預算執行率只有86.82%,因此我要求交通局調整施作數量,務必要達到100%執行率。
迴歸分析 報告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些朋友轉了Nature子期刊Nature Energy的文章《Differences in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between countries pursuing renewable electricity versus nuclear power》(追求再生能源與核能減碳的國家差異) 來問我看法,其結論簡短來說就是再生能源減碳比核能減碳更有效,這幾天小編不事生產,但該念的東西到是沒有少念啦。先思考這樣的研究概念為何可以登上一個優秀期刊呢?
1. 可以登上Nature往往有個重大要件 >> 帶出新的思考
2. 比較減碳工具的優劣 >> 並非所有減碳方法有同樣效用
3. 討論高低GDP國家間的減碳選擇
但以上都不代表研究者可以持續在他的研究結果上做過多的延伸或是意識形態的宣揚。要說我的感想,兩三天前看到該文章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阿,又是這些人。
為甚麼我會這樣說呢?因為在學術圈的訓練裡,真的很容易以人廢言(不鼓勵),尤其是當你真的看了很多重複的方法論調、熟悉各個門派之後更會這樣,這篇文章中的作者群,看起來都與每年會發表的《世界(反)核工產業現況報告》重疊,所以我大概看開頭就可以知道結論會如何產生了。
而這篇研究扣掉中間圖表的部分,大概就與那個核工產業現況報告完全一樣XD,推出的時間點還剛好接近。
而報告研究方法為統計迴歸,根據125個國家的能源與碳排等資料進行分析,資料上聚焦於1990-2014年(兩階段)。一個統計迴歸分析光資料範圍就是個很有趣的討論,這段期間幾乎沒有核電廠的製造,法國或芬蘭等核電比例相當高的國家在1990前用核電替代化石燃料的部分完全被忽略...世界銀行公開資料就剛好是這兩年,但很多地方的數據都有完整更新到近日或更早,是刻意選擇或剛好就有點耐人尋味。 而在有核電與沒核電的國家來比較更是忽略了國與國間的差異性,這樣的區分已經充滿偏見了,又他的研究中又因為資料限制僅呈現了頭尾兩點的資料,在說故事上並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以下列出資料疑問:
1. 核電建廠最蓬勃時為1980前
2. 減碳必須存在於低碳能源技術取代化石燃料
3. 研究時間內國家再生能源都以大水力為主,而大水力機組為集中式電廠
4. 將核電國家與再生能源國家做區分卻無考慮國家間差異是很神奇的
5. 時間點破碎,無法看出連續變化或脈絡
6. 引用的碳排數據並非電力排放數據,而是整體排放數據,無法直接看出再生能源或核電貢獻
而他討論與結論的部分我個人是覺得...滿滑坡跟聯想力豐富的... 對於回歸統計來說,你可以看到所謂的趨勢或是結果,但並無法任意的解釋因果,例如你看到核電的使用與印度、俄羅斯碳排趨勢相反,並無法導出核電會排碳這樣的原因,而什麼核電吸走資金或是自由市場的分散與集中電力排擠問題(何況集中式水力發電也很吃資金和國家工程基礎建設阿),從他的研究資料中我真的看不出來... 何況他的回歸統計結果看起來...差到爆炸阿,核能國家中,核能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更無顯著關係...他文中提到的研究限制甚至與自己的結論相互矛盾,例如未考量到社經或系統,太神奇惹...
基於上述內容,我仍覺得Nature Energy這種我的夢寐以求期刊會收太詭譎,論文作者四年前就已經犯了相同的錯還被撤刊,不知道今年是否會再發生~ 但資料分析結果倒是可以告訴我們一件事,這也是文中統計檢定唯一清楚的指標,#不同經濟條件的國家對於核能的選擇愛好有所差異,或是 #能源貧窮問題可能浮現,遺憾這些都未在此研究中被提及,這些卻是統計中顯著且清楚的部分。
我個人是認同現階段若要減碳的話(因為有時間上的限制),發展再生能源是個相較於核能更為快速的選項,因為再生能源對於許多電力需求無明顯增加的國家來說確實門檻較低(技術、融資),但一切都不代表我們不需要新核能~ 考慮的面相越多就越不可能有這樣單純答案。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0-006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