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收到群組訊息,覺得應該很多讀者需要這個機會,各位焦慮型 vs. 逃避型依戀的未婚伴侶,來幫幫 海苔熊 的博士論文XD
====================
我們希望招募在感情裡「焦慮與逃避依戀配對」的未婚伴侶,並且透過沙盤遊戲來探討你們在伴侶關係當中所共同面對的議題。
本研究之所以採用沙盤遊戲,是因為在我的實務經驗,以及許多研究報告中,都提到:沙盤遊戲可以讓我們意識自己在伴侶關係當中,沒有察覺到的想法、感受與議題。
若是您符合以下條件,也有興趣探索自己與伴侶的關係,並且願意接受沙盤遊戲的討論形式,竭誠歡迎您報名來參加我們的研究:
1.在這段關係當中,明顯感受到其中一個人比較偏向焦慮依戀,很害怕被遺棄,另外一個人明顯偏向逃避依戀,不喜歡太過親近,兩人經常因為這樣的狀況而有所爭執。
2.您與伴侶雙方的年齡介於22~30歲之間,且雙方屬於一對一的戀愛關係當中。且交往時間大於六個月。
3.雙方都願意一起來參加整個研究流程,每週一次,共計6-8個星期。
4.伴侶雙方都居住在台北,或者每週固定要回到台北。因為研究者的沙遊治療室兩間都在北部,一個在大安區,一個在北投區,報名前可能須衡量交通狀況。
5.因為研究需要,本研究的進行過程中,會請您談談兩個人的相處情形,或是各自的成長經驗等。同時,為了讓研究結果更具有說服力,本研究也會對您進行心理測驗的施測。
6.為了保障您的隱私權以及相關權益,您在本研究當中所提供的所有資料,都將會以匿名的方式進行處理。且這些資料也僅將用於論文撰寫以及後續投稿之用。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對您的伴侶關係進行理解與評估,而並非對您進行心理治療或伴侶治療。不過您可以透過本研究,更加明白您與伴侶之間的互動模式,以及潛藏在兩人之間的衝突議題。而本研究在研究結束後,也將提供您透過心理測驗的分數,以及一次性的伴侶諮詢(90分鐘)。而在本研究的過程中,您無須負擔任何費用。
如果您對本研究有興趣,歡迎填下列表單報名,我們會盡快篩選適合參與本研究的對象,並且給您答覆。倘若您對沙盤遊戲有興趣,而自己剛好又是「焦逃配」其中的一員,竭誠歡迎你一起來參加,有興趣的夥伴,歡迎填寫下面的問卷,我們會經過評估之後篩選適合研究的伴侶,不論您是否符合研究需要的條件,我們都會回信告知篩選結果。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生:程威銓
指導教授:黃宗堅
#這裡報名
https://forms.gle/aFgrAmTVdh3CWJ7J6
「逃避型依戀治療」的推薦目錄: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心得] 單身的原因其實是逃避型依戀?! - 看板single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周慕姿- 【關於逃避型與焦慮型依附的小觀察--之一】 我常常覺得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逃避型依戀 -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逃避型依戀治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逃避型依戀治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逃避型依戀治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逃避型依戀治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逃避型依戀治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逃避型依戀治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迴避型依戀人格 我喜歡的人喜歡上我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求助] 逃避型依戀ck692506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心得] 單身的原因其實是逃避型依戀?! - 看板single - PTT兩性 ...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逃避型人格治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逃避型人格治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求助] 逃避型依戀| Boy-Girl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依附關係 #依戀關係 #不可思議的機制
#安全堡壘 #回應性 #感受性
.
依附機制其實與我們人類健康及生存息息相關且不可或缺,這點在上世紀末已經闡明,近年更加受到矚目。
.
依附機制一方面與男女交往成家、生育子女有關,一方面則與遠離壓力,順利融入社會有關。換句話說,最近社會上急速增加的虐待問題,以及與憂鬱、壓力相關的障礙問題, 這些都和依附脫離不了關係。
.
第一個注意到依附現象並將其理論化的,是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他剛當上心理醫生不久時,參與了一項針對不良少年實施的臨床研究,調查四十四名犯下竊盜案的少年,結果發現這四十四名少年都有缺乏母愛的問題,於是,鮑比開始將注意力放在個案與母親之間的關係。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英國遭納粹德國空襲,為避難產生大量「疏散兒童」,鮑比又注意到這些與家人分離的孩子身上出現各種身心問題。大戰結束後,世界衛生組織委託他著手調查戰爭中失去父母的兒童狀況,證實失去母親會對兒童身心造成嚴重傷害。
.
當時的主流精神分析理論更重視子女與父親的關係,認為兒童與母親之間只有哺育照護等功利性的關係,甚至流行一股強調兒童與母親關係過於濃密將有害兒童身心發展的風潮。
.
相較之下,鮑比秉持自己的研究成果,認為與母親之間的連結會對兒童產生更重要的作用。起初他使用「母愛剝奪」(maternal deprivation)一詞,強調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連結遭到破壞時會造成負面影響,之後轉而著眼於此一連結帶來的正向效果。他將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連結稱為依附(attachment),認為依附機制不只人類,在哺乳類身上也可看見,是一種生物學上的機制。由於重視生物學的一面,依附療法成為與精神分析等心理療法有決定性差異的理論。
.
一九七〇年代前後,鮑伯和他的共同研究者瑪麗.愛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幾乎確立了今日為人熟知的依附理論架構。
.
根據他們的依附理論,年幼的孩童與特別關愛這個孩童的養育者(通常是母親)之間,會產生一種名為依附的特殊連結。在此一連結的作用下,幼子產生跟隨在養育者身邊的欲望,養育者也會在與幼子分離時感到不安與警戒,藉此防禦外敵加害幼子。
.
依附機制的作用還不只如此,唯有從安全穩定的依附關係中產生依附連結,孩子才會開始關心外在世界,展開探索行為,進而促進社會性與知性的發展。相反的,沒有安全穩定的依附關係,就會出現在父母的疏忽下分離,必須自己守護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反過來無法脫離父母,對探索行為造成妨礙的狀況。
.
除了先進國家,愛因斯沃斯也在烏干達等發展中國家觀察母親與子女的關係。結果,她在建立了安全穩定依附關係的親子身上發現「安全堡壘」的機能,認為孩子是否能獲得安全的依附,取決於母親的反應。
.
依附可大致分為安全型與不安全型兩種。不安全型又可再分成反抗/矛盾型與逃避型、紊亂型。母親與孩子之間的依附屬於哪種類型,明顯表現在母親將孩子一人留下時孩子的反應,以及母親回來後的反應上。
.
◼️擁有安全型依附的孩子,就算母親不在身邊,也只會呈現少許不安,等母親回來後,孩子亦能坦然表達喜悅。
.
◼️相對的,反抗/矛盾型的孩子一看到母親不在就會展現過度不安,母親回來時更無法坦然撒嬌,而是呈現出生氣或拒絕母親擁抱的反應。逃避型的孩子則是無論母親離開或回來都不在乎,注意力只放在自己的遊戲上。
.
◼️至於紊亂型則沒有固定反應,孩子對母親的表情態度非常敏感,配合母親的態度做出反應,不同狀況下甚至可能出現完全相反的反應。有些孩子只要母親一靠近,身體還會瞬間僵硬。這種類型的特徵,是孩子臉上會同時出現渴望關愛與驚慌恐懼的扭曲表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受虐兒或長期籠罩在父母陰晴不定支配下的孩子。
.
幼兒期的依附類型具有持續性,有七成的人成年後仍維持一歲時的依附穩定性。青年期前確立的依附類型稱為依附形式。成人的依附形式多半可區分為焦慮型(受困型)、逃避型(輕視依附型)、恐懼.逃避型、未解決型等等。焦慮型與逃避型分別相當於幼兒期的反抗/矛盾型及逃避型。恐懼.逃避型則同時具備焦慮型與逃避型的傾向,未解決型則是與父母之間存在依附問題未解決所造成的傷害,也可以說與紊亂型相當接近。
.
另外還有一項重要發現,當他們在追究母親的哪種特性造成依附安全或不安全的差異時,發現答案就在上述愛因斯沃斯提及的「安全堡壘」中。當母親成為孩子稱職的安全堡壘,孩子身上就能培養出安全的依附。
.
更進一步來說,安全堡壘有兩項重要條件,那就是「回應性」與「感受性」。
▫️回應性指的是針對孩子的不同反應做出確實回應,
▫️感受性則是確實感受、讀取孩子的情緒與需求。
▫️可想而知,必須先具備高感受性才有可能達到高回應性。
.
這些發現對精神療法或心理療法的思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當時卻很少被納入治療第一線,鮑比和愛因斯沃斯也沒能建立一套新的治療理論。他們雖然理解到依附現象真正的重要性,之後又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依附理論才實際運用於臨床診斷。
.
「重視與幼兒的互動」這一點,或許很容易和重視幼兒期的精神分析理論混淆。像「三歲兒神話」(譯註:兒童三歲前母親必須專注於育兒,否則會對成長發展有不良影響的說法)至今仍有負面批判,被視為不符科學想像。
.
之所以產生這類誤解,是因為提倡依附理論的,原本都是信奉精神分析的人。因為反對依靠任意解釋,沒有客觀證據理論的精神分析,時代潮流開始轉向基於實證的科學式心理學及精神醫學。帶領這股潮流的,正是行為心理學及精神藥理學。依附理論是立足於生物學基礎上的理論,與精神分析有本質上的差異,即使如此,依附理論依然被視為精神分析的旁枝,曾有一段時期,依附理論隨著精神分析學的衰退遭世人遺忘。
.
#依附理論之復權及推廣展望
.
不過,社會上虐待事件的增加及受虐兒身上明顯可見的依附障礙狀態又逐漸改變了狀況。依附障礙開始被視為一種心理障礙,過去鮑比在戰爭孤兒及疏散兒童身上發現的狀態,也出現在一般家庭之中。
.
比起發展中國家,受虐兒及孤兒身上看見的不安全型依附於近代都市出現的比例更是高得異常。最初發現這一點的就是愛因斯沃斯,她在烏干達研究時只發現極少數例外的逃避型依附個案(這種依附形式的孩子對母親不感興趣或不追求親密感),但研究據點轉移到波士頓後,這種依附形式的個案卻佔了極高比例。這個結果使她感到非常驚訝。
.
此外,根據緬因等人的研究,證實母親的依附類型以極高比例與孩子的依附類型相符。此後,依附不再被視為個人問題,我們開始明白,這是一個橫跨不同世代的連鎖問題。
.
無法從父母身上獲得安全穩定的愛,或是對父母出現不安全型依附的人,往往也無法對自己的小孩產生安全穩定的依附,連帶的,這個小孩也將擁有不安全的依附,這已是經過許多研究證實的事實。
.
依附理論另一個更大的進展是從生物學機制的角度分析依附到分子等級。二十世紀初期,人們發現名為「催產素」的荷爾蒙與授乳及分娩有關。事實上,現在我們知道催產素也支持著親子或夫妻之間的情感連結。
.
此外,進入本世紀後,又發現催產素有著更驚人的作用。包括融入社會、與他人目光相對、產生親密情感、勇於親切助人、寬容原諒、減輕壓力、消除焦慮、鎮定心情、冷靜沉著⋯⋯這些都與催產素的作用相關。催產素從前只被視為與懷孕生產有關的原始荷爾蒙,現在才知道原來還擁有這些促進社會化及共鳴的作用,甚至能發揮抗憂鬱的效果。因此,催產素也被冠上了「#幸福荷爾蒙」、「#愛情荷爾蒙」等稱號。
.
也有報告指出,人們會受幼年時的環境影響,使腦內催產素接收器分佈密度產生變化,導致成年後催產素的作用出現很大差異。這種說法正是從生物學的角度證明了養育環境對人格的影響。
.
如上所述,曾經受到輕視的依附機制,其實是支撐我們生命的根幹,其重要性如今也已再度受到重視。
.
伴隨而來的是嘗試運用依附理論的治療,以英美為中心已逐漸擴展。不過,現狀是多數人仍不明白依附的重要。一如本書即將展開的論述,發揮依附作用的療法將可能超越以往的醫學理論,催生出一個新的治療典範。
.
--
.
📖 https://reurl.cc/3aa3dV
.
本文摘自《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情感支持&建立安全感,超越醫學觀點的復原之路》,作者岡田尊司,日本精神科醫師、作家。京都大學醫學院學士、醫學博士。著有多本心理、精神醫學之大眾書籍。
.
人們的幸福與不幸、成功與失敗、身心健康與否,其實都與「依戀」有關。當醫療觀點束手無策時,站在依戀觀點思考,往往能找到有效改善的做法,尤其對於子女問題、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等牽涉到親密依附的部分,特別能發揮獨一無二的力量,緩和壓力與創傷的影響,幫助當事者及家人修復僵化的病況與關係,走出傷痛,重建自我。
.
・增加對話、接觸與彼此往來頻率
・開始訴說內心話,願意提及受傷害的心情
・逐漸自省,面對問題,採取改變自我的行動
・從微不足道的成功經驗中,找回自我肯定感
・開始對別人懷抱體貼與感謝之情
・內心建立穩固的安全堡壘
.
知名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援引古今,並透過諸多案例探討依戀療法,無論是自身願意透過諮商與練習解決困難,或是想為孩子、親友提供支持,這本書都能給予有力的指引,幫助你超越醫學診斷標籤,積極尋求自救。
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海苔熊心理話〉Podcast【溫柔讀愛·聊癒特集SP02 feat姚愛寗】上架囉!這集我因為姚愛寗 Pipi Yao 的一段話感動到快哭了😢
她靜靜的看著我的胸口,我問她說如果可以看見我靈魂的能量,那是什麼顏色,她說是一種暗暗的藍色,有一種想要休息的疲憊的感覺,我那時候真的鼻子有點酸,覺得好像很久沒有這樣子被人家看見了。只可惜我是個麻瓜,完全看不到靈魂能量什麼之類的~
當天我們討論許多有趣的話題,例如:
你想像中的自己,在愛情中是什麼樣貌呢?
在經歷幾段感情,或是談了一次戀愛之後,你覺得自己有什麼轉變嗎?
在感情中,我們常常會有許多擔心、害怕自己不會被愛。有關於安全感,我們可能還是要先認識自己是哪一種依戀風格:安全依戀型、焦慮依戀型、逃避依戀型和矛盾依戀型。(大家可以參考書中的測驗)
我在書中有提到,依戀風格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比較像是一種氣質或者是個性,隨著你越長越大,遇到了不同的事情,愛上了不同的人,曾經被背叛或是被劈腿,有過各種感情創傷,甚至是接受心理治療等等,都可能讓你的依戀風格有所改變。而你在不同的人面前呈現出來的依戀風格也會不一樣。
這集節目中,我跟姚愛寗深入的討論了她的依戀風格,以及她如何面對感情中的不安、在愛中學習成長。我很欣賞她面對感情與自己的成熟態度,如果正在因為長期的不安全感而煩惱,希望我們的對談與可以對你們有些幫助喔!
★立即收聽【溫柔讀愛·聊癒特集SP02】海苔熊X姚愛寗:你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嗎?──十二個問題,了解你的依戀風格
SoundOn👉 https://pse.is/3efsjg
Apple Podcast👉 https://pse.is/3ez79a
Spotify👉 https://pse.is/3d5rcw
KKBOX👉 https://pse.is/3ffsxt
Google Podcast👉 https://pse.is/3f5lcp
★〈海苔熊心理話〉Podcast X《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溫柔讀愛·聊癒特集:連續三週的週五,從新書中挑選不同的主題,由海苔熊跟不同領域的對談人一起讀愛,聊癒陪伴每一個在感情裡努力的靈魂。 #新書特別企劃
📖《【限量親簽版】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學會愛自己,也能安然去愛的24堂愛情心理學(附贈溫柔讀愛‧手寫藏愛書票)》已經上市囉!希望我的文字能陪你一起找到療癒愛情的解⽅🌼
誠品👉 https://bit.ly/3tkmQ8c
誠品蝦皮👉 https://sho.pe/3esr39
三采👉 https://tinyurl.com/yjjpm4f4
三采文化Suncolor SoundOn 聲浪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周慕姿- 【關於逃避型與焦慮型依附的小觀察--之一】 我常常覺得 的推薦與評價
是說如果做動物治療,是養跟自己相反的動物? 2 yrs Report. Chou Yu Wei,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
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逃避型依戀 - 感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依照網路上一些文章的說明,我想自己是逃避型依戀。如:1、無法完全信賴戀人,2、少承諾,不怎麼承擔未來,3、感知薄弱,大多情緒皆平淡,4、行為不會 ... ... <看更多>
逃避型依戀治療 在 [心得] 單身的原因其實是逃避型依戀?! - 看板single 的推薦與評價
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在說明關於各種依戀分型,依戀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締結關係的能力
,看完發現,原來我完全符合逃避型依戀啊…
大學時期曾經交往過,2年多就分手了,對親密關係感到很大的壓力,那時還不明白為什
麼,只是非常想要自由,現在回想起來,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任何家人以外深交的朋友,總
是覺得自己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的確是很自在阿,幾年前還自己去了南極,很喜歡那種
自己去遠方遊玩,路途中認識陌生人,與陌生人短暫交會,然後各自離去的感覺,輕鬆自
在無壓力,反正以後也不會遇到了吧的這種想法,到現在30幾歲,也只有那2年不是單身
,分手應該也7、8年了吧,前幾年還會做夢夢到和前男友復合,醒來都覺得是惡夢…
和人的關係與連結在心中似乎有條隱約的界線,跟同事、家人的相處都很好,但假日或下
班後只想自己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就算只是在家發呆也覺得自在,慶幸現在是自己住
,但離家很近,突然想到一部韓劇裡提到的一個故事,一個家庭主婦在外面租了一間房間
,每天只是去那躺著幾個小時什麼都不做,享受獨自的安靜,完全能理解她的心情阿!
剛提到的文章說這依戀型態是種障礙,全名是"逃避型依戀障礙",不知道怎麼形容,但對
我來說好像也不想治療什麼,就這樣活著也沒關係阿
一個人看電影吃飯逛街旅行睡覺追劇玩貓
一個人看銀河
都很自在阿
覺得“一個人“其實是一種心理狀態,就算在一群人的場合,雖然相處與外在行為表現是
融入且合群的,心理狀態還是獨自一人,但並不覺得孤獨,也不會故意孤立自己,只是心
中明白自己和群眾之間的那條線就在那,而安於在群眾中獨自一人的狀態,自己看了這段
自己寫的文字,都覺得很有事,反正就是這種感覺囉
有人也是這樣的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04.178.6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ingle/M.1534100287.A.615.html
※ 編輯: wadapter (180.204.178.69), 08/13/2018 02:59:26
※ 編輯: wadapter (180.204.178.69), 08/13/2018 13:45:09
※ 編輯: wadapter (180.204.178.69), 08/13/2018 13:45:31
※ 編輯: wadapter (180.204.178.69), 08/13/2018 13:53:44
※ 編輯: wadapter (180.204.178.69), 08/14/2018 08:01:45
責有罪惡感,那時我歸納為已經不愛他了,於是馬上提分手;另外我對於生日慶祝的場合
會很不想參與,尤其是自己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