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被抱怨「把Email當LINE用」,但你能活躍於IG、抖音或Dcard嗎?】
年輕人活躍於各種社群平台,他們比我更知道這些平台上的正常互動該如何進行,並且藉由平台提供的功能就能和同個世代的朋友順暢溝通。
所以偶爾會看到人抱怨大學生把Email當LINE使用,一開始覺得不可思議,但後來逐漸可以理解:Email是一種溝通格式,人需要學習才能掌握新的溝通格式。
以下我以「Email原住民」的身份說明一下我對Email的理解,希望對「Email移民」有幫助:
#職場技巧 #職場溝通 #通訊工具 #LINE #email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通訊所dcard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下的求助聲:「通訊心理諮商」在台灣遇到哪些關卡?】
「最近狀態一直很不好,心情起伏會很大……有去找學校心理師過,但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結束了……」今年5月疫情爆發後,大學諮商中心紛紛貼出「暫停服務公告」,諮商在毫無溝通銜接下突然被終止,Dcard論壇開始浮現學生求助文。
不只學生,根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目前全國約有5萬名接受心理諮商的個案,都因疫情嚴峻,多數人為避免外出而中斷面對面諮商,然而相較於台灣視訊看診的便利,想要透過視訊心理諮商,卻是重重限制:
2019年底開放申請「通訊諮商」以來,全台只有14間通過申請,能提供相關服務。民眾疫情下想繼續與同一位心理師諮商只有兩個辦法:冒著染疫風險出門諮商,或先就醫取得精神科醫師「准許通訊諮商」的醫囑。
但如果本身有精神官能症或者是第一次申請心理諮商的民眾,不管如何都不能透過視訊或電話獲得諮商。
申請時與申請後的諸多限制讓心理師困惑:
「通訊心理諮商最需要的人是誰?是嚴重度不高的人,還是有精神官能症的人?誰在疫情的時候,會最需要心理諮商?」
「我已經被准許做心理諮商跟心理治療了。有人規定我用什麼方式嗎?……難道今天用電話,就不是心理諮商了嗎?」
各種申請關卡下,代表政府對通訊諮商有哪些顧慮?通訊諮商的好處與限制是什麼?當疫情嚴重影響人民心理,有沒有辦法在個案隱私與健康之間取得兼顧?
#延伸閱讀
【疫情限定的暖心「志工」──400位諮商心理師10日成軍,助人抵抗失控焦慮】
https://bit.ly/3wJzWND
#報導者 #心理諮商 #諮詢 #通訊就醫 #心理治療 #通訊諮商 #疫情 #心理健康
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telecom-psychological-counseling
通訊所dcard 在 厭世動物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更新:聯絡上妹妹了喔,我明天去寄書,感謝熱心的網友🥰
看到這篇立刻想到我媽,我媽就是這樣覺得不可能對小孩道歉,然後我也寫過像文中妹妹那樣的道歉信(我小時候還沒有通訊軟體所以我都手寫信),我媽也是會說「我是不可能會原諒你的啦」之類的,然後我又陷入深深自責~
我沒有Dcard帳號,但如果有人能聯絡上原PO,我想寄一本《厭世女兒》給他(但要偷偷看不然媽媽一定又會發飆)。也希望跟妹妹說,如果你發現自己不愛媽媽也沒有關係喔,因為很多人(如我)也不愛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