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的百年傳奇酒店-Metropole Hanoi Hotel】
還記得前幾週我們有介紹到西貢的Majestic Hotel,一個接近百年歷史的飯店,後來有一些網友在下面留言,其實在河內也有百年歷史的飯店,那間飯店就叫做 Metropole Hanoi Hotel,查完才知道是一間非常特別的飯店,可惜去年沒有機會入住到這間酒店,不然絕對被我們列為是河內的首選飯店,不只現在飯店內的裝潢典雅之外,其實酒店內還有一個小地方可以進行探險,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Metropole Hanoi Hotel飯店。
不免俗地還是要來簡單介紹一下MetropoleHotel的歷史,這間飯店在1901年創立,至今約有120年的歷史,此間飯店為法國的官員投資進行建設,且飯店被譽為當時越南規模最龐大的飯店。這間飯店就在河內歌劇院的斜對面,在那過去的歲月中,1930年代有英國無聲電影傳奇演員卓別林住過,胡志明先生在1940年代常將酒店作為開政治會的場地,在1960年代開始,也有很多的大使館都曾經租用這間飯店的房間來辦公,到現代美國前總統川普與金正恩的川金晚宴就選在這家飯店進行。對,這間飯店就是對越南來說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時間讓我們回到2011年,飯店在游泳池旁的酒吧進行改造的時候,恰巧地發現了地底約2米深,牆厚約30公分的地下防空洞,這個防空洞也是當時為了躲避越戰時期美國的空襲所蓋的防空洞。
這個防空洞主要的用意為為1960年開始美國對於越南北方的轟炸愈趨強烈,因此飯店希望能夠蓋一個地下防空洞來保護外國遊客,來去躲避美國的攻擊,防空洞有8個相互連通的隔間組成,隔間最大來到7平方公尺,最小為2平方公尺,防空洞平均高度來到1.85公尺,防空洞的門都是用厚實的鐵門來進行防禦,工作人員在這裡發現一些舊的酒瓶,通風管、通風口以及一些當時所使用的燈泡,牆壁上有一些字跡,寫這那些越戰時候的記憶,之後酒店官方決定當這個防空洞作為一個地下的小型越戰博物館,去留下那些當時越戰的紀錄,美國歌手瓊·貝茲(Joan Baez),反戰歌手以及人權主義者,在1972年美國轟炸的時候他前往河內進行一些演唱,並在這個防空洞裡面創作一些膾炙人口的歌曲。
真的不得不說,防空洞的保存,讓我們能夠穿越歷史去了解當時的背景,我想這應該就是那個防空洞最重要的價值,去感受過去人們在戰爭時候的經歷,去回想那些戰爭讓人感受到的無助與無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河內旅遊時已經住過這間酒店了,這間應該是我們河內必選的酒店了,那些還沒有到這間酒店的人,趕快列入你們的口袋名單,一起來回顧那段戰爭的歷史。有沒有已經去過的人,大家一起來分享這間酒店給你們的感受。
通風鐵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週倒垃圾勸導二樓鄰居,要隨手關公寓一樓大門,不能因為通風就不關,這樣不安全陌生人都能爬樓梯上來很危險。
這週一我下班回家,又發現公寓一樓大門開開
我就故意走樓梯到二樓家門口
用生命的力量大吼:
幹你娘到底是誰沒關大門?我幹你娘機掰
因為他們家都只關鐵門不關木門,外面聲音一清二楚
#今天週四一樓公寓大門都關好好的
備感欣慰😊微笑
通風鐵門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唷!今天繼續來跟大夥兒介紹我跟貝桑的「新居」!
照片上這間藍房是我們採用最簡單基礎的工程,以水泥磚塊將部分迴廊隔出一個空間,除了一扇對外窗,還有一扇門通向民宿院子,這同時也是所有空間裡,最寬敞的,綠色小沙龍只有藍房的三分之二,當初工班師傅覺得這間應該當摩洛哥沙龍,卻被我拿來當置物空間,原因除了孤僻又沒有朋友的我,沒有待客需求(阿任有臉書上的大家就夠了哦謝謝~),且這個空間最受太陽影響,上午,陽光從東側照進來,下午,太陽在南邊,日照長,又是水泥磚塊,到了夏天,這間的溫度最高,人根本待不住,那就用來置物好了!後來,我們意外地在民宿院子加蓋一條通向天台的樓梯,再給藍房多一個隔熱空間,溫度又比預期中低,蠻好的.
當初在選擇油漆顏色時,我們決定讓最寬敞這間漆上藍色,如天空,又如海洋,天花板也做了燈飾,算是沙漠裡的小小奢華吧!這間採光好又通風,白天,我會把小桌子跟筆電搬來窗邊工作,不過到了夏天,這間就待不住了.
唯一敗筆是那扇通往民宿院子的藍鐵門,當初我覺得需要兩扇門,一扇向外,一扇通往民宿院子,如此一來,我們居住空間的出入口與民宿不同,既可以跟民宿隔開活動空間,若客人有需求,也隨時找得到我,所以我們訂作了兩扇鐵門,且我指定要那種門上有窗可以打開的形式,方便知道是誰敲門,且無須把整扇門打開,就可以通風.
怎知,等門送來,裝上去之後,我一整個傻眼!
那個門!很難合起來!整扇門的縫隙太多了,風大時,門上的窗就會開始叩叩叩地敲響風的歌聲,吵死了!更慘的是,這門完全無法阻擋沙塵暴送來的粉塵,即使我都把門關上了,粉塵還是從門縫窗縫吹進來,滿地都是灰塵,都快把我給搞瘋了!
一次慘痛經驗後,我去拿了張毯子,摺好,塞在門縫下,較能阻擋粉塵,由於門真的很難扣上,我乾脆搬了一塊化石來當門擋,豆灰還是有辦法從外面把門推開,我再去搬一塊!然後,豆灰就不開心惹~!
說到這兩塊化石,大夥兒可以把照片放大來see see,右邊那塊是打磨過的,光滑且顏色較鮮明,左邊那塊是我跟貝桑去偏遠荒涼的化石礦脈搬回來的原石,灰撲撲的.這是撒哈拉原產化石,房角石(學名:Cameroceras),鸚鵡螺的一種,活躍於奧陶紀(約開始於4.85億年前,結束於4.43億年前),打磨加工過那塊呢,是貝桑朋友託我們幫忙賣的,灰撲撲的原石是我們特地搬回來要給客人了解撒哈拉古生物史用的,啊反正現在也沒觀光客,就被我拿來當門擋囉~!為了讓各位了解這個化石門擋不凡的身世,我還特地在網上找張房角石生前照片來做比對.
哈,我們現金是真的不多,門擋隨隨便便都用數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也算是一種極致奢華啦(嘆~)!
藍房窗戶用的是從我們原本房間拆下來的木窗,樣式是我決定,請木工師傅做的,那時很天真,只想著建材要盡量採用自然材質,不給地球造成太多負擔,後來才知消費者多半想要現代甚至豪華享受,真的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哈哈!
窗戶外,是一道通向天台的樓梯,也因為這小小的樓梯間幫忙擋掉夏季陽光與熱氣,讓藍房溫度又再低些.
小桌子後面那扇門,通向臥室.
大同電鍋旁邊那扇門,通向廚房、小沙龍跟屋外,我的歐巴桑少女心夢想有個珠簾子掛在這扇門,但一來在沙漠買不到珠簾子,二來容易積灰塵,所以就是網站照片看一看,讚嘆一下,就沒有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