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展望】
清華大學林文源教授來找我,共同參與一個「後疫情時代的展望」計劃。這個計劃以八場社會對話為起點,動員人文及社會科學學界,以及民間媒體與組織,希望透過講座,並藉由記錄、培力、對話,期望建立回應社會危機的機制。
這個周末,11月21日(六),下午在新竹市影像博物館一樓(新竹市東區中正路65號),舉辦前兩場。
主題一:經濟與科技新日常
時間:11/21(六),下午2-4點
主持:林明仁 科技部人文司司長
主講:連賢明 政大財政系教授
林建甫 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
活動介紹:https://covid19.nctu.edu.tw/article/4672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vxaMGk3UwicwLnBR9
主題二:後疫情時代的自然、生態與風險
時間:11/21(六),晚上6-8點
地點:新竹市影像博物館一樓(新竹市東區中正路65號)
主持:林崇熙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
主講:林益仁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杜文苓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活動介紹:https://covid19.nctu.edu.tw/article/4679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HaEQYMATDe79kkcv9
其他六場資訊分別如下:
【主題三:後疫情社會的公民、人權與民主治理】
https://forms.gle/c2N6bFczGfyZxJcw7
【主題四:心靈與情感的新日常】
https://forms.gle/GfgfcapuA3dv4mos8
【主題五: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
https://forms.gle/4rXfMXxCWneAsowVA
【主題六:防疫第一線新日常】
https://forms.gle/5CEBrigPiPz71vHN9
【主題七:後疫情共同體的心理社會價值】
https://forms.gle/4jadi2bBTCr6L1Yh7
【主題八:後疫情國際衛生治理與臺灣定位】
https://forms.gle/nvbezpu58AVrrZ8t5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連賢明 在 李忠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郭年真也贊成家戶總所得制,透過論戶計費達到所得重新分配的效果。他指出,過去無法推動家戶總所得制,政府都以行政困難做託辭,不做的問題可能還是在不同族群的利益衝突,「這個政策對中產階級以下的民眾是有好處的,可是收入多的家庭就可能不願意。如果不做家戶總所得,目前至少應把投保薪資級距,再拉大一點。」
但連賢明和葉金川有不同看法。連賢明指出,他曾針對家戶總所得制度進行費率精算發現,這個制度會對單身的年輕人造成很大的負擔。葉金川補充,年輕人的負擔,有可能比現在增加1.8倍。
「家戶總所得用的就是所得稅的概念,那沒有所得的怎麼辦?」連賢明說,台灣的所得稅制度並不完善,至少有2~3成左右的人,例如餐廳老闆、木工、菜販等,這些人都沒有所得稅資料。一旦採用家戶總所得,反而能收到的保費更少。
葉金川試算,家戶總所得制度下,一家四口,「保費的比例是民眾出3成、雇主6成、政府1成,所以保險費率乘上人數再乘以30%,4.69x4x0.3,算出來不到6%,6%的薪資作為一家四口的保費,這樣夠嗎?」
連賢明認為,目前保費是採職業別來設定最低門檻,例如農民要繳交的費用低,大約200元。但若執行家戶總所得,勢必得拉高個別職業的保費,這等於要拿回優惠,可能阻力會非常大;就算要設立最低保費,也很難高於目前的優惠價格,「政治可行性很低,」他判斷。
「我們要思考的是,怎樣讓老年人多交一點錢?這些退休的人沒有所得,因此與所得相關的課稅方法,都不適用,」連賢明說。
葉金川也說,要減輕年輕人的保費負擔,應讓財源從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來扣,而非從薪資。「意思是,除了歸在所得稅裡頭的所得,其他所有賺的錢都要扣。像退休金、股票所得、國外所得、遺產所得等等,這些都是目前課不到稅的,應該囊括進來。」』
為什麼不反過來想,不要看所得而是看總資產? 一堆田橋仔名下一堆房子租給別人,租金收入又不透明,但如果直接看資產總值,除非這些人願意找一堆人頭幫忙分攤,不然能怎麼躲? 據說韓國就是依照資產總值在收健保費的
連賢明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聯合報昨晚6/12刊登專題報導《【失落世代4】救救失落世代 青年無屋有解嗎?》(內容詳如下網站聯結)。有關我對此問題的看法,可以參考見專題報導。因為專訪內容文章需要登記註冊,為方便閲讀,我將內容轉貼如下,以方便閲讀。
———
政大研究指出,當今台灣人最主要的資產是房地產,平均占總財產75%。然而1978至1993年出生的失落世代碰上低薪、房屋飆漲,買房大不易,財富累積就更輸其他世代。學者表示,要改善青年居住問題,得靠房市透明、房地稅務革新、健全租屋市場等多管齊下,才能有成效。
政大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連賢明率領的財稅研究團隊發現,房地產是台灣人在2004至2014間價值成長最迅速的資產。研究顯示,除了極端的前0.01%富豪仍以股票為持有比重最高的資產,財富是後50%人口的房地產淨值,都在2012年後取代股票,成為占比第二高的資產、僅略次於銀行存款,其他民眾則都以房地產為最重要的資產。
「房地產在這段時間漲四成,相當不正常。」連賢明說,在其他資產都沒增加這麼多情況下,房地產一支獨秀,有其人為因素。緣由是金融海嘯時,全球包括台灣實施銀行低利率政策,銀行大量放款;台灣房地稅原本就低,加上低利率房貸誘使,形成強大購屋誘因,台灣房價就這樣一飛沖天至今。
在此情況下,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從2002年6.01倍飆升為2018年15.32倍,17年增加254%,但撞上這段期間的失落世代起薪、整體實質薪資都衰退,多與買房無緣,加大世代貧富差距。清大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表示,台灣高房價問題關鍵在市場機制失靈,有隻看不見的手在後面操弄,如果房市資訊能真正透明公開,就不會到這地步。
張金鶚說,台灣雖已實施不動產實價登錄,但常見以少報多,比如之前傳出賣價1000萬卻報2000萬、甚至300萬報3000萬,在備註欄註明是親友買賣、違建者更達三分之一,企圖逃避政府查核。偏偏政府查核能力有限,且就算查到,也罰得很輕,不像歐美罰得很重。
張金鶚表示,實價登錄問題還包括登錄資訊往往過時,許多出現的價格常是數年前賣價,又以預售屋問題最大,因為建商都是等持有戶全部賣完後一個月才登錄,造成出現資料都是三年前賣出價。去年規畫的實價登錄2.0版雖想改善此問題,但在房產業者反對下,又沒下文。
台灣實價登錄不像國外公開全部地址,也是一大問題。張金鶚說,美國等國實價登錄都很公開,地址、買賣價、買賣方、買賣幾次都一目了然,絕非個資保護範疇,台灣至今對地址卻遮遮掩掩,結果造福的是從中謀利者,也造成民眾不信任。
他說,實價登錄以少報多,可向銀行超貸,拿現金另做他用;未來賣房時須繳的土地增值稅也可少繳點。雖然買家這樣做不見得是要炒房,但在房價虛抬下,最後現象就變成炒房。
要讓台灣房價合理化,還待相關稅務合理化。張金鶚說,台灣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等都太低,像美國房屋持有稅是房價的1%至3%,但台灣僅千分之一,甚至遠低於汽車持有稅,變成「不炒房是笨蛋」。
改革房地相關稅務,張金鶚表示,首先應區分土地自住、非自住,若是自住,稅率就可較優惠;若是非自住,就課累進稅,房屋也一樣。用以決定稅基的公告地價也該漸漸接近市價,而非像現在這樣不顧現實;全台也該落實囤房稅且像德國那樣用刑法罰,而非像現在北市雖實施,卻大幅放寬。「囤口罩、衛生紙都用刑法罰,為何囤房不用罰?」
張金鶚也主張,未來應推動房地合一課徵「房地產持有稅」,以市場為基礎課稅,避免現在房地分離交給各縣市人為估價,容易產生弊端。
租屋市場也該受關注。張金鶚表示,政府應釐清要解決的是住的問題,而非資產自有問題。國際上,先進國家如歐美房屋自有比率只有六成,大家覺得租房子就好,反而是較落後國家房屋自有率高。台灣政府也該關心租屋市場,讓租屋資訊像不動產實價登錄那樣公開,而非只是發租金津貼,結果反而讓租金浮上來。
政府宣稱要蓋社會住宅解決青年無屋問題,張金鶚較保留。他表示,社會住宅無法以量制價,建商雖然很歡迎,但實際效果不彰。因為社會住宅往往一蓋多年,等蓋好了,年輕人常常已用不到;且社會住宅應該是給弱勢用,但台灣只提供三成給弱勢住。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也認為,社會住宅應像公立托兒所這樣,應由社會底層40%人口優先。
在世代間貧富差距外,代內貧富差距也很明顯。連賢明表示,2004至2014 年間,台灣薪資成長停滯,但20至39歲間代表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卻較台灣整體社會的係數高。他推測,35歲前的財富成長,應與父母贈與有關,特別是台灣在2009年曾大幅調降贈與稅的免稅額與稅率。
35歲的Winnie小孩快兩歲,正是父母幫忙下的受惠者。她表示,自己和丈夫雙薪雖不低,但要買房還是不可能,由於爸爸有家族事業,願意支持,他們才有可能買房。她身邊不少朋友也都是靠父母贈屋或給頭期款,才有可能擁房。
34歲的小林夫婦則是另個極端。他們從事小生意,小孩一歲,平時光養一家都很辛苦,但還得先幫爸媽付房貸。「我們是最苦的三明治世代!」小林說,先前遇到疫情時,他們一度差點斷炊,「吃飯都不容易了,怎麼敢想買房?」
針對代內貧富差距問題,連賢明表示,除了房地稅外,許多國家會靠扣遺產贈與稅改善,台灣還待研究。林宗弘說,除了已直接贈與者,失落世代雖有可能靠上一代繼承移轉改善經濟狀況,但現代人平均壽命高,青年世代恐要等40年才能繼承,何況居住地點也往往不同,變數還很多。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4/4631664
連賢明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醫材 #健保 #劣幣驅逐良幣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29 醫材費用天花板是什麼?
03:08 對天花板的主要疑慮
04:50 健保署的澄清
06:50 推動醫材天花板的原因
08:43 其他可能的方向
10:24 我們的觀點
11:46 提問
12:1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冰鱸
|腳本:冰鱸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健保署相關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6/8公告:https://bit.ly/3fzHcD7
→ 健保署新聞稿 推動健保特材改革,依「臨床實證」等級訂定健保差額負擔比例:https://bit.ly/2AEQgHT
→ 健保署6/11懶人包 【自付差額特材訂費用】醫療院所篇:https://bit.ly/3dax161
→ 健保署6/11懶人包 【自付差額醫材設上限其實也是超前部署】:https://bit.ly/30Su6g9
→ 健保署6/12懶人包 【自付差額醫材設上限大哉問】:https://bit.ly/2CfDzE1
→ 健保署6/13 【原訂8/1實施自付差額上限延期辦理,再討論】:https://bit.ly/2UMqA31
→ 陳時中部長今與各界就8大類自付差額特材進行溝通,獲致三項共識:https://bit.ly/2Ba6c4M
臉書討論文
→ 林靜儀醫師 PO文(一):https://bit.ly/37AQADK
→林靜儀醫師 PO文(二):https://bit.ly/2N3yl0g
→3Q 陳柏惟PO文(一):https://bit.ly/37AQFaw
→3Q 陳柏惟PO文(二):https://bit.ly/3flL0HU
→邱顯智 PO文(一):https://bit.ly/37D8aGX
→邱顯智 PO文(二):https://bit.ly/2YAjaRo
→林韋地 臉書PO文:https://bit.ly/2UOvgVS
→連賢明 臉書PO文:https://bit.ly/2Y2SUjA
→徐英碩 臉書PO文:https://bit.ly/30IZ0Y9
→李俊宏 臉書PO文:https://bit.ly/3fwNmUy
→HsinChuan Chen 臉書PO文 :https://bit.ly/30NSI9E
→姚侑廷的自學筆記:https://bit.ly/3d6OWur
→朱俊源 臉書PO文:https://bit.ly/3fuA4rk
→沈榮欽 臉書PO文:https://bit.ly/2zGyUdi
→Max Chien Chien 臉書PO文:https://bit.ly/3e7vnne
→蔡英文臉書PO文:https://bit.ly/3hw1UW4
相關報導
→健保醫療特材收費有上限 近9成品項須降價:https://bit.ly/2zGzacg
→學會事先不知情 抨擊健保新制沒程序正義:https://bit.ly/2Y7iJPi
→自費醫材上限惹議!醫師曝健保署開會「真相」:只是形式:https://bit.ly/2Y7lal7
→醫材訂收費上限醫界反彈!陳時中:保障病人就醫權利:https://bit.ly/2CcgXnM
→健保特材爭議 陳時中:勿將自費醫材混為一談:https://bit.ly/3hAdMpU
→自費醫材訂上限 惹怒醫界 驚動蔡總統:https://bit.ly/2YIC34R
→健保部分給付醫材新制惹議 健保署深夜趕出懶人包說明:https://bit.ly/3d18Y9K
→【醫材角力戰】自付差額上限8/1實施暫緩 陳時中:3點做好、不設天花板:https://bit.ly/37xkU1Q
→陳時中裁示健保醫材新制暫緩實施「沒有非要作不可」:https://bit.ly/37wgfxh
綜合討論
→拒絕自付差額醫材設立上限 還給民眾醫療選擇權 連署:https://bit.ly/2AF9PQj
→系統思考看自費限制:健保署為何對醫材砸下絆腳石?我們還能做什麼?:https://bit.ly/2CdwXpx
→嘗過齊頭式藥價的苦果,未來「高品質自費醫材」也將陸續退出台灣市場:https://bit.ly/2Y3Hvjy
→各科醫師回應》自費醫材差額上限風暴 醫:價格資訊透明比較重要 而非訂定天花板:https://bit.ly/37zYGfR
→觀察站/一針刺破醫界委屈 終致業力引爆:https://bit.ly/3fykBqt
其他藥價及健保相關討論
→健保調降藥價、原廠藥退出台灣,我吃的藥會受影響嗎?:https://bit.ly/3e21jt7
→阿中部長的下一戰:健保只剩下基本照護?:https://bit.ly/2Cchkia
→在方便廉價的健保背後,被砍的絕不只是「藥價」:https://bit.ly/2YIUTZk
→自費醫材換新制 醫嘆「過敏神藥被趕跑,救命治病不該被殺價」:https://bit.ly/2UNRtDD
→這些年消失或沒得用的好藥好醫材:https://bit.ly/2B98gtY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連賢明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 陪陪泥・療癒抱枕💛 購買連結:https://bit.ly/simpleinfoshop
(如果你是頻道會員,請別忘了另外到社群找專屬的優惠連結ㄛ~)
#醫材 #健保 #劣幣驅逐良幣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12 醫材費用天花板是什麼?
02:51 對天花板的主要疑慮
04:33 健保署的澄清
06:33 推動醫材天花板的原因
08:26 其他可能的方向
10:07 我們的觀點
【 製作團隊 】
|企劃:冰鱸
|腳本:冰鱸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健保署相關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6/8公告:https://bit.ly/3fzHcD7
→ 健保署新聞稿 推動健保特材改革,依「臨床實證」等級訂定健保差額負擔比例:https://bit.ly/2AEQgHT
→ 健保署6/11懶人包 【自付差額特材訂費用】醫療院所篇:https://bit.ly/3dax161
→ 健保署6/11懶人包 【自付差額醫材設上限其實也是超前部署】:https://bit.ly/30Su6g9
→ 健保署6/12懶人包 【自付差額醫材設上限大哉問】:https://bit.ly/2CfDzE1
→ 健保署6/13 【原訂8/1實施自付差額上限延期辦理,再討論】:https://bit.ly/2UMqA31
→ 陳時中部長今與各界就8大類自付差額特材進行溝通,獲致三項共識:https://bit.ly/2Ba6c4M
臉書討論文
→ 林靜儀醫師 PO文(一):https://bit.ly/37AQADK
→林靜儀醫師 PO文(二):https://bit.ly/2N3yl0g
→3Q 陳柏惟PO文(一):https://bit.ly/37AQFaw
→3Q 陳柏惟PO文(二):https://bit.ly/3flL0HU
→邱顯智 PO文(一):https://bit.ly/37D8aGX
→邱顯智 PO文(二):https://bit.ly/2YAjaRo
→林韋地 臉書PO文:https://bit.ly/2UOvgVS
→連賢明 臉書PO文:https://bit.ly/2Y2SUjA
→徐英碩 臉書PO文:https://bit.ly/30IZ0Y9
→李俊宏 臉書PO文:https://bit.ly/3fwNmUy
→HsinChuan Chen 臉書PO文 :https://bit.ly/30NSI9E
→姚侑廷的自學筆記:https://bit.ly/3d6OWur
→朱俊源 臉書PO文:https://bit.ly/3fuA4rk
→沈榮欽 臉書PO文:https://bit.ly/2zGyUdi
→Max Chien Chien 臉書PO文:https://bit.ly/3e7vnne
→蔡英文臉書PO文:https://bit.ly/3hw1UW4
相關報導
→健保醫療特材收費有上限 近9成品項須降價:https://bit.ly/2zGzacg
→學會事先不知情 抨擊健保新制沒程序正義:https://bit.ly/2Y7iJPi
→自費醫材上限惹議!醫師曝健保署開會「真相」:只是形式:https://bit.ly/2Y7lal7
→醫材訂收費上限醫界反彈!陳時中:保障病人就醫權利:https://bit.ly/2CcgXnM
→健保特材爭議 陳時中:勿將自費醫材混為一談:https://bit.ly/3hAdMpU
→自費醫材訂上限 惹怒醫界 驚動蔡總統:https://bit.ly/2YIC34R
→健保部分給付醫材新制惹議 健保署深夜趕出懶人包說明:https://bit.ly/3d18Y9K
→【醫材角力戰】自付差額上限8/1實施暫緩 陳時中:3點做好、不設天花板:https://bit.ly/37xkU1Q
→陳時中裁示健保醫材新制暫緩實施「沒有非要作不可」:https://bit.ly/37wgfxh
綜合討論
→拒絕自付差額醫材設立上限 還給民眾醫療選擇權 連署:https://bit.ly/2AF9PQj
→系統思考看自費限制:健保署為何對醫材砸下絆腳石?我們還能做什麼?:https://bit.ly/2CdwXpx
→嘗過齊頭式藥價的苦果,未來「高品質自費醫材」也將陸續退出台灣市場:https://bit.ly/2Y3Hvjy
→各科醫師回應》自費醫材差額上限風暴 醫:價格資訊透明比較重要 而非訂定天花板:https://bit.ly/37zYGfR
→觀察站/一針刺破醫界委屈 終致業力引爆:https://bit.ly/3fykBqt
其他藥價及健保相關討論
→健保調降藥價、原廠藥退出台灣,我吃的藥會受影響嗎?:https://bit.ly/3e21jt7
→阿中部長的下一戰:健保只剩下基本照護?:https://bit.ly/2Cchkia
→在方便廉價的健保背後,被砍的絕不只是「藥價」:https://bit.ly/2YIUTZk
→自費醫材換新制 醫嘆「過敏神藥被趕跑,救命治病不該被殺價」:https://bit.ly/2UNRtDD
→這些年消失或沒得用的好藥好醫材:https://bit.ly/2B98gtY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