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一年半前(剛好在疫情前)寫了一篇文章講電商和倉儲物流的發展。在年多後的今天,疫情是這個發展方向的催化劑,也就是大家即將所看到的。
物流地產的藍海
之前的文章曾說過香港的倉儲物流業仍然停留在30年前的營運模式,至今仍沒有明顯改進過,相對於外國甚至中國內地的物流業,基於網購的盛行,物流公司或物流地產基金普遍已開始引入科技的應用,如人工智能、機器人運輸、自動化系統等現代化物流設施,回望今天的香港,為何仍然停滯不前?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香港先天性土地資源稀缺,其應該利用自動化技術(代替傳統剷車疊高一板板的貨物)盡用高樓底建築,從而提升總體容量,增加倉儲效率。然而,傳統的工業大廈樓底矮,加上樓板承重(floor loading)問題,不適宜安裝自動化機械。第二,仍然是土地的問題,香港的土地主要用以發展住宅,物流倉儲行業成為了犧牲品,多年來一直只能依賴過時的工業大廈,但近年連工廈都開始活化轉形,工廈的供應只會越來越少,最後令物流業界的生存空間逐漸收窄。然而,有危便有機,能夠想出方案解決市場痛點便是機會,市場越是落後即代表市場越有進步空間,我認為香港的物流倉儲市場是一個藍海,關鍵在於其經營模式。
我經常說,互聯網改變了人的生活習慣;網購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如果這個趨勢繼續下去,傳統商場零售店舖的盈利能力會受到影響嗎?答案是一定會的。香港最大的網購商香港電視(1137)HKTV mall自2017年開業,由每日處理2500宗交易,至現時已經提升至每日16300宗,產品種類也愈來愈多,包括家庭用品、電器、乾貨及濕貨等,處理的方法都不一樣。港視走的這種「新零售」模式,省掉了高昂舖租,同時又省卻鋪面人手和營運開支,產品售價自然較一般零售店便宜。網購雖能解決鋪租問題,不過任科技再發達,虛擬層面的互聯網永遠都解決不了實際貨物「動態」(物流)與「靜態」(倉存)的問題。
港視的總經營開支對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訂單總商品交易總額)比率合共是35.6%,其中物流倉儲成本就佔了一半以上,而港視的總體毛利率只有21.2%,因此經營溢利對GMV是負14.4%。換句話說,100元的訂單,港視平均可賺取21.2元毛利,但經營開支卻需要35.6元,換句話說,每做100元生意便要倒蝕14.4元,這是為何王維基說他一日輸一部benz。港視於今年上半年仍錄得1.55億元虧損,而且虧損每年仍在擴闊中。
網購電商的唯一出路是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即通過大幅增加交易量提升向供應商採購的議價能力,降低平均採購成本,從而提升毛利率。要增加毛利率,電商只能壓縮成本而不能提價,否則產品便失去競爭力,交易量便會萎縮,反過來影響採購成本。然而,交易量的提升同時又會令物流倉儲的成本提升,因此最終的問題又回到地產的層面上。當網購做得越好,發展得越成熟,以地產作為起點的現代化物流倉儲解決方案(modern logistics total solution)的價值便會越高,而可以確定這必然是未來市場發展方向,潛力非常巨大。
在香港做生意,地產(租金)是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不少企業不管生意做得多好,最後都要由「終點」跑回「起點」(地產);而一開始就在「起點」有優勢的大企業,又沒有動力跑去其他「終點」,因為單是地產就已讓這些大財團「肥到襪子也穿不下」了。這就是香港多年來的先天「氣候」問題,窒礙了各種行業的發展。
自動化系統能完全發揮高樓底倉庫的優勢,大幅降低了每呎的平均租金成本,也解決了人力成本高昂的問題。然而,這只是一個「起點」,在我的心目中,一個真正的物流倉儲解決方案不僅僅限於一個自動化倉庫的大型地產項目,而是一個擁有大數據、結合虛擬與實體、能夠持續橫向發展的綜合平台(Horizontal Integrated Platform),最終成為一個完善的「物流、倉儲、交易」的生態圈。
Starman
2020/1/2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運輸系出路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座低調、沈穩、大器的球場-新竹棒球場』
#新竹市議會第15屆第10次臨時會
#新竹市立棒球場工程專案報告
今天是新竹市議會第15屆第10次臨時會第二天,由工務處代理處長葉時青報告關於「新竹市立棒球場工程」進度⚾️,從葉處長的報告我們可以得知,新球場設計、動線規劃,與舊球場相比,將會有非常多的改變以及新穎的設計,我這邊整理各黨團對球場的疑問,並給予回應,歡迎市民好朋友一起來關心。
市府棒球場專案報告各黨團疑慮部分:
👉🏻國民黨團:
一、先前說球場外野不會進行施工,但後續使用經費針對外野結構補強、廁所興建、外野高桿燈座以及大螢幕LED等工程,是否有與附近居民真正溝通協調?
二、外野後方汽車出入口,再加兩燈柱,道路只有六米環道,出入口到時候將會蜂擁壅擠,請問該如何處理?
三、針對球場公共廁所,希望能夠針對「蹲式馬桶」以及「坐式馬桶」確認是否充足、夠用
針對上述國民黨團三位議員質疑的問題,我認為,外野部分評估為老舊、結構不穩,一定需要補強,畢竟未來外野下方將會有兩隊牛棚進駐,屆時球迷可使用外野看台,近距離接觸球員,因此補強勢在必行;高竿燈座部分,以不影響交通為主,燈做基底不會繞出路面;最後交通問題,目前規劃為左進右出,但交通處長有提到,未來將配合賽季管制;最後廁所部分,已經規劃男生蹲式8座,坐式2座、女生蹲式22座,坐式12座。🚽
👉🏻時代力量黨團:
一、針對棒球場使用空間(球員以及行政人員使用空間)、場地設施(新竹風大,揚塵、紅土嚴重,排水、草皮養護等)、燈光部分(考量人性、刺眼、照明均勻),以及是否擬定災害防護計畫。
二、防災疏散必須重視,若是球場養護人力不足,未來是否可編制,與附近學校做合作,但前提是獎勵機制必須健全,鼓勵大家一起維護管理。另外針對一萬人賽後疏散作業,增設接駁專車,搭乘大眾運輸疏散人潮也也請納入。
三、在交通上之配套措施,指標導引需可否做的更細緻,易讀以及美感之間需做一定的平衡,另外棒球場字樣以美學、通用、合適性來做基礎,雙語使用、翻譯,希望錯誤率能夠降低。
針對上述時代力量黨團三位議員提出的問題,新竹球場完工後相關場地維護,未來將由OT廠商統一管理;最後以球場交通問題,非賽事期間,球場地下停車場可作為臨時停車場使用,疏散附近無停車位之窘境,賽事期間,可分為不同賽事做人車分區管制,身障、婦幼、汽機車格位、附近居民格位,依據進場順序做動向管制。球場300停車格加上民富停車場200格,大型賽事人潮眾多,也會啟動接駁車模式運作,讓動態更順暢。
新竹市立棒球場預計明年職棒開打前啟用,並作為國際與職棒賽事比賽場地,落實職業賽事屬地主義。新竹市棒球場很多人關心,葉處長在簡報中對於施工的工法、綁筋細節皆描述的很清楚,針對民眾有疑慮部分給予交代,予以肯定。我想強調的是,我們共同目標就是希望能夠讓球場回歸專業使用,讓打球的球員、看球的球迷,都能夠有更好的品質,享受球賽所帶來的視覺震撼感受,我非常期待新球場啟用的那一天。
在我們追求更高標準球場的同時,針對之前舊球場造成的問題,包括:空間借用、管理問題,希望這次能夠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統整。前陣子的外野施工過程中,因使用強力水柱清洗外野樓梯,造成粉塵飄散,使球場外停駛汽車髒污,我在黨團會議時,便聯繫處長解決這問題,附近里民為球場施工的第一線位置,希望施工單位能夠針對里長、里民予以之建議進行改善,讓這座球場,不只是新竹球場,更是北臺灣最新穎、最具設計感的球場,成為一座讓新竹市民有驕傲感的國際棒球場,重啟民富商圈,我們持續努力。
運輸系出路 在 冉齡軒服務團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市議員冉齡軒與多位石岡及新社居民到石岡區萬仙街食水嵙巷辦理新增聯絡道橋會勘,此路橋是石岡與新社重要連絡橋段,於民國88年72水災給沖毀掉,鄉親們載運水果農產品及進出要多繞40分鐘的車程,將近上百人向冉議員陳情修復,冉議員邀請臺中市政府建設局、石岡區公所及新社區公所,里長與鄉親里民們等出席會勘,由於石岡區萬仙街食水嵙巷與新社區中正街隔著一條食水嵙溪,溪邊兩岸皆無便捷道路可通行,希望能建橋,活絡兩區的交通。
另外東勢居民所關心的東勢區河濱公園增設廁所問題,市議員冉齡軒也辦理會勘,邀請立法委員江啟臣服務處、水利署第三河川局、臺中市政府建設局、臺中市養工處辦理新建廁所供民用
由於該地係屬於河川用地水資源保護區,礙於法規有污水排放問題,故無法設置廁所。建設局將會與麥當勞業者協調並放置告示牌引導民眾至該處使用洗手間,近期建設局將會發公文!
同時感謝鄉親們的建議事項,冉議員在會勘期時,特別將地方需求與政府相關提出討論!
和平區梨山交通運輸座談會
因921地震造成台八線唯一出路毀損致使梨山地區民眾交通產生困境,進出台中市其他地區極不方便,連帶民生及觀光產業受到影響,為了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市議員冉齡軒提議要求交通局及相關單位,儘速決議結合在地資源,發揮產、官、學三贏落實執行。
交通局表示會補足梨山地區公共運輸缺口,整合在地資源共享,並且協助在地自用車合法轉型。
監理所會協助輔導梨山居民報考營業駕駛資格和輔導在地乘坐車輛協會成立登記。
與會的逢甲大學表示將進場輔導推動業者派車系統運作分享。
另外豐原客運將研擬增加班次,加強提供當地梨山居民搭乘進出的便利性。
運輸系出路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Paris。總之這個叫做Emily的美國女生帶了很多美國資本主義和政治正確的想法到了法國,有了很多反思跟挑戰。其中一個跟我們今天討論的很有關係。裡面講到說,這個Emily她在美國的行銷公司專門替藥廠打廣告。一個法國老闆就說,你們美國人很奇怪,一堆人吃到過胖,然後導致糖尿病,再發明糖尿病的藥,賣給這些人賺錢,就跟人類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然後現在又要想怎麼找疫苗,還有一堆醫療用品跟疫苗公司想用這個方式賺錢,很諷刺。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今天要好好介紹一位澳洲學者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從1970年代開始就一直主張地方主義的她最近剛剛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在報導裡她講了一個很好懂的例子。她認為只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來看生活水準有問題。她舉例說:「如果水污染嚴重,我們都喝瓶裝水,是有利於GDP。但如果你和我自己種菜吃,GDP卻會下降。簡單來說,如果你和我保持健康,GDP就會下降。如果你每年都需要化療,GDP就會上升。」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探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也有其他進步指標,去看除了金錢之外,會和環境的發展,像是世界幸福報告和人類發展指數等等。裡面也發現說,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但是生產力和收入的提高並沒有完全轉化為美國社會整體的福祉。這也是霍奇在談的「幸福經濟學」,像是長途運輸的產品其實是破壞環境的,或是許多社區經營的網絡帶來的利益也是無形的。
地方主義的對比其實就是全球化,尤其是全球貿易體系,當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有些人因為全球化得到工作機會,有些人則相反,好像各有贏家輸家,但是用英國跟美國的例子來看,像英國脫歐或是美國從川普當選以來的狀況,都是更加強調保護主義,但是歐盟被削弱還有美國多元開放自由文化受到挑戰,我的意思是,難道鎖國會比較好嗎?這兩個國家的考量還是限於要如何保住經濟成長數字,從國家的角度去思考。但是霍奇關心的是人,她覺得對於人來說,就商業和人際交往來講,距離越短越健康。再來是多樣化,一個農民種植十幾種作物比單一種植更健康。但是全球化鼓勵的就是某些市場善於種這個做那樣的單一分工。所以她協助創立了許多小農市場,鼓勵更多元的種植,跟我們台灣人熟悉的菜市場差不多啦。
我當年在美國採訪的時候就有遇過那種農場,他們有養牛和豬,也自己種菜,想要吃什麼菜大家就會自己去找,我當時看了也很有感觸,就是那個社區裡面的大家,彼此之間的連結是那麼的緊密,也讓我想到新竹的原鄉部落司馬庫斯,當地泰雅族人強調的就是合作共生、土地共有理念。所以部落有自己的福利分配。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土地共有、共食與全人照顧制度,也有部落議會凝聚大家的向心力。現在好像也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部落在思考,如何擺脫主流觀點所謂的成功模式。
而霍奇還有一個人生經歷很值得我們思考,她在1975年到了拉達克,也就是最近中印邊境衝突很嚴重的地方。當時這個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佛教徒的山地鄉,剛剛開始出現旅遊業和國際經濟,但是她發現經濟增長的背後,拉達克人的凝聚力逐漸被腐蝕,慢慢無法自力更生。她想盡辦法要幫助當地年輕人,告訴他們好萊塢電影不是真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充滿了抑鬱、離婚和社會紛爭。
雖然如此,全球化還是帶來了一些好處,沒有什麼地方能鎖國或是排外,置身於全球共同利益之外。全球化另一個好處就是效率,講求地方主義或是在地化的國家會不會在反而無法跟其他人競爭?我們當然可以用更簡樸的方式生活,慢活或是更貼近自然,但是地方主義可以做到多徹底?跟全球化到底哪一個適合人類的未來生活?歡迎上網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運輸系出路 在 吳秉叡 BRAYW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400萬人口的新北市,是全國第一大市,擁有豐沛的產業及觀光能量,未來的新北市,我提出以台北國際港為核心的「大台北灣區計畫」,結合台北港為核心的旗艦型市政發展計畫,內容包含填海造陸、清理淡水河系淤泥、產業發展、觀光遊憩及交通運輸等各個面向,我認為這裡將是未來市民造夢的新基地,也將會是「新北的新出口,台灣的新出路」,我是吳秉叡,希望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