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專欄】202003 :
柯柏(Kohlberg)的道德兩難故事:「道德」的發展與思辯
。
『如果你有三個孩子,但只有兩顆櫻桃,你要怎麼分?』
這是常見的生活情境題,你或許有以下方式:(1)猜拳決定(2)表現好的孩子吃(3)年長的讓年幼的,然無論哪種都帶有某項準則,且難免有人犧牲,當下沒得吃。
「道德」,便是我們如何產生準則和價值,以決定自己行動的對錯觀。
。
廣播單元音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x6tHfkaO_A&t=267s
月刊文章全文:
https://sn094545.pixnet.net/blog/post/405263139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
道德 兩難 情境 題 在 實況主中途之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位鄉親大家好。
有鑑於上次太摸魚,這次我們來聊點認真的東西。
很長ㄛ!
-
2016年12月4日,一名攜帶槍械的男子遭警方壓制在地,而在他投降接受逮捕之前,手上的槍早已對著披薩店「彗星乒乓」的大門、桌椅及牆上射擊了數槍,所幸無人傷亡;面對警方當下的訊問,28歲的艾德嘉(Edgar Maddison Welch)的說法是:「我想確認沒有人受害。」
『受什麼所害?』
「戀童癖集團。」
接收了大量情報的艾德嘉,深信在「彗星乒乓」店內、不為他人所知的地下室中,有許多遭受戀童癖所囚禁、奴役的孩子,正遭受毫無人道的對待,以及性侵行為。
事實是?
「彗星乒乓」裡根本不存在著所謂的地下室,更無戀童癖集團,與虛構的受害者們。而艾德嘉口中所謂的「大量情報」,也僅是 Twitter、Reddit 甚至是 4chan 上面,如病毒般瘋傳、多達上百萬則的陰謀論貼文。
「披薩門」事件的出現,正是著眼於龐大的商業利益、漠視了道德約束的現代科技,與陰謀論結合,進一步對社會造成傷害的最佳範例。
或許你會說,陰謀論、假消息這種東西不要相信就好了,然而...
當「真相」總是太過無聊而不被人關注、
當科學研究告訴你,網路上假新聞的傳播速度比真實新聞快上六倍、
甚至,當這些主流平台是「有意地」引導你去接收這些資訊,
你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追求所謂的「真實」?
-
NETFLIX於日前上架的《智能社會:進退兩難》這部紀錄片,透過數據研究解析、各大平台前員工們的現身說法,搭配穿插其中的情境劇,描繪了這些炙手可熱的社交平台,如何對我們個人以及整個社會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影響。你可能知道社交平台巨頭之一 Facebook 執行長馬克·祖克柏,前些日子在眾議院聽證會上遭受輪番「拷問」的消息。如果從這新聞沒辦法讓你深刻體會政府的重視及感受到的嚴重程度,這部片算是針對這類議題一個很好的導讀教材。
「......提到『網際網路』,緬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 Facebook。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當民眾購買手機,通訊行老闆就會當場安裝 Facebook APP,並幫顧客申辦帳號,因此有了手機之後,民眾所能做、也只知道怎麼做的第一件事便是 ── 打開 Facebook ............ 軍方及不良分子有了操弄輿論的全新方法,鼓勵民眾對羅興亞穆斯林族群行使暴力,包含了屠殺、放火燒毀全村、集體強暴,以及其他違反人性的嚴重罪行。」
「如果我想要操弄選舉,我可以即刻上去 Facebook 的陰謀論社團,找個100位用戶。這些使用者不但相信地球是平的,更認為登陸月球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完完全全的陰謀論;接著我要求 Facebook 『幫我找出1000位類似使用者』,它就會開心地傳給我幾千個類似用戶,讓我用更多的陰謀論來接觸這種人。」
「這就像遙控戰爭。一個國家操弄另一個國家,卻不必真的侵犯實體國界......」
「數以億計的人」,這個概念很難讓人實際去感受,畢竟那是一件連想像都太過困難的事。那麼,試著想像你坐在曾經待過的學校大禮堂。周遭虛無座席滿滿的人海,講台上充滿了許多宣導「地球是平的」影片、文章以及演說,除了你之外全場歡聲雷動,並不斷大喊「這才是真理!」、「地球本就不該是圓的」等話語,你是否還能一派自然、完全不去質疑自己?更不用說在那禮堂內以單純的數字量化,也僅是區區的數百人而已。
而網路社交平台的出現,輕而易舉地做到了這樣的事,更將規模擴展到數百數千萬人之譜;同時發生的事情是,你輸入的每個ID及個人資料都被紀錄起來,所點選的每則貼文、圖片、影片,都成了培育AI的養分,用以追蹤、紀錄及分析你在網路上所有的傾向與偏好、並推薦出最難讓你拒絕的內容,以及商品。
進一步,讓近乎成癮、欲罷不能的你留在平台上,所經過的分分秒秒,都成了最有價值的「商品」── 如果每多待一秒,公司就能賺更多錢,那為什麼不讓你待越久越好呢,對吧?
「......向下拉就能更新,最新資訊就會出現在頂端,再向下拉就再次更新資訊,一次又一次。這在心理學有個名詞叫『間歇性增強』。你不知道何時會得到,或者會不會得到某樣東西,原理就跟賭城的吃角子老虎一樣............ 每次瞥見桌上的手機,你就知道只要伸手過去一滑,就可能有新消息,這就好像玩吃角子老虎試試手氣,對吧?這不是意外,這是一種設計藝術。」
-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對我而言,這句琅琅上口的廣告詞從來就不是個褒義詞,而是中性的。為了讓一切便利從而使社會更美好、為了侵略傷害用以鞏固自己的極權,這些都是再真實不過的「人性」,而科技也在這般的環境中得到了飛躍性的進展:輕點一下就能以物資救助遠方弱勢的手機、對來犯的飛彈能滴水不漏在空中攔截的防禦系統,都是相互輝映的最佳寫照。
我本身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隨著修補與駕馭AI即將成為天方夜譚、公司無法在道德跟商業利益取得平衡、社交平台逐漸轉變為科技巨獸的現在,或許民主會被侵蝕、或許政權會被翻覆,或許社會體制要接受無可避免的退化及衰敗,但我仍相信人類並不會就此走上滅絕之路,而會找出解答、繼續長存,縱使過程得要付出無法想像的慘痛代價。
但那同時也說明了,對於人類的「螂性」我可是抱持著高到不能再高的信心了呢。XD
-
最後分享一些影片裡提及,自己也會用到的自我防護措施:
關掉通知 ── 基本上我會關掉所有的通知。原則是「想到的時候才會去點開」而非「讓通知引誘我去點」,主導權應該在使用者,而不應是那則通知;討論公事或商洽的時候會選擇性開啟,我雖然喜歡玩弄已讀不回或未讀未回就會很焦慮的人,但商務範疇不在此限,「有效率」且「即時」我視為專業的素養體現所以有其必要。
Fact Check(事實查核) ── 網路論壇也好、Twitch聊天室乃至於自己的家族群組,天天接收他人轉貼的消息總是免不了的。別人要接受假資訊當「憨頭」是他人自由,但若想從假資訊的汪洋裡「掙扎」一下,常保懷疑是個好習慣:確認出處、多方查證有助於釐清事實。同時也請理性地說服自己,很多時候,「真相都是無趣且乏味的」。QQ
迴避clickbait(誘餌式標題) ── 點標題→進去完全沒內容的文章→製造瀏覽量。看似無腦,卻是目前極為重要的商業營利模組,不點就是最有效的破壞。上述的 Fact Check 熟練了,連帶有助於你在第一時間判別誘餌式標題並迴避;此類標題的產生源自於內文通常跟屎一樣所以需要吸睛以產生商業利潤,你可以嘗試點進去找有價值的內容,但我在看起來很像用你的纖纖玉手在糞坑裡挖金子。
看向同溫層之外 ── 用看的就可以了,人還是需要適當的同溫層的;此舉的重點在於讓自己感受到「世界上不會所有人都認同我的觀點」,有外來的衝擊與不同的意見,才有激發自身思考的可能,而思考是建立起真正屬於自己觀點與準則的最重要一步。
避免全盤接收所謂的「推薦內容」── 音樂相關的類型還好,但在政策、社會議題等內含大量需要分辨的資訊及討論內容中,你應該找出自己想看的,而不是像牛的鼻環或狗鍊一樣,被「你可能會喜歡...」等字眼牽著走;你或許會對地平說有興趣而看看,但你不該被有意引導成為支持陰謀論的人。請親自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
一般來說這類感想我都傾向自己內化吸收就夠了,然而此片跟探討之議題著實有趣,分享的同時藉機來點「騎車要帶安全帽」之類的良性宣導也不錯......
但到頭來果然還是上篇太偷懶良心不安吧 Q皿Q,總之無論是電影或是本篇屁話,都祝各位看得開心。
-
題外話。
你知道這類事件最棒的諷刺是什麼嗎?
最棒的諷刺是,
有些人可能會對這篇文章敘述的狀況感到一絲緊張、
他們可能會買了一個月的NETFLIX想要一窺究竟、
可能突發奇想去挑戰劇中的「一周不碰智慧裝置」,
最後,什麼都沒有改變。
彷彿那一瞬的緊張、對未來的擔憂、
對科技巨頭將自己視為商品操弄的不甘、
對聚餐中沒有手機就社交失能的恐懼,
全都像假的一樣。
不得不說,這種廉價的懺悔總是令人百看不厭。 XD
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快點上好嗎嗚嗚嗚嗚嗚QQ
道德 兩難 情境 題 在 Emily Ng 黃佩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
等一下,先不要急著回答我,你的答案可能不是你在現實生活中會做的選擇呢。
這是一本哲學書,毫無疑問,作者嘗試用輕快的筆觸、搞笑的對話、詭異的情境,引導你我進入邏輯思辨的世界。坦白說,看這本書有樂趣但也很心驚膽跳,33道兩難問題著實很挑戰我的道德直覺,還有對於是非善惡的刻板印象。在高壓的工作與生活之間閱讀這本書,很燒腦 😆
……
👉 去藝廊看裸體素描很高尚
為甚麼在家看女優寫真就是下流?
👉 美甲護膚沙龍徵求女性職員
這算性別歧視嗎?
👉 國家給你的是麵包還是棍子
我們為何要服從國家與法律?
👉 吃豬、吃牛、吃雞、吃魚都沒問題
為甚麼就不能吃人?
……
會去購買及閱讀這本書,是在訪問[我愛閱讀]群組版主Racheal時她的極力推薦。有興趣來聽聽我們當時聊了什麼,可以點擊收聽podcast:https://bit.ly/3k1UYRZ
也歡迎你來翻閱這本書,二手價包郵 RM25 ☺️
(已售)
#閱讀天下
#2020年讀完的第13本書
道德 兩難 情境 題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前幾個月,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然而事實上,類似事件並不罕見──生活中有許多笑話原本就源自於對特定群體的刻板印象或歧視;近日一波以「客家人生性吝嗇」為題材的笑話創作風潮,其實也是這樣。
這總令我們好奇:藝術是嗜血的嗎?藝術能否歧視他人?
藝術創作是否可能是對他人苦難的消費?藝術創作需要遵循現實世界的倫理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文章開頭,伊格言帶我們進入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的劇情。
這部2005年的電影由已故的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e Hoffman)主演;
改編自美國同志作家楚門卡波堤(Truman Capote)的真人真事──1965年,Truman Capote完成了一部述說真實罪行的「非虛構小說」作品《冷血》(In Cold Blood)。
這本書的題材是發生於堪薩斯州小鎮的一家四口滅門血案──兇手潛入農場主人赫伯特‧克拉特(Herbert Clutter)家中意圖偷竊未果,遂殺害了克拉特夫婦和他們的兩名子女。
Capote對血案兇手和案發過程產生好奇,心生《冷血》寫作計畫,並設法前往監獄,採訪落網兇手。
探詢真相之餘,也希望實地經驗能為此書增添血肉。
也正因如此,Capote與兇手成為好友,甚至互生情愫。
然而這樣的權力關係卻將這件事拖進了一個曖昧無比的泥沼中──Truman Capote希望能在兇手幫助下獲得素材,儘快完成曠世鉅作;
而兇手則懷抱著一種模糊的願望:渴望被了解、渴望被寬宥、渴望成名、渴望為世人所知。
但冗長的司法程序使二人的關係越趨緊張。
Capote原本的預期是,兇手將被處決;而在處決之後,《冷血》一書也將順利定稿出版,進一步將作者的文學聲望推向高峰。
然而另一方面,站在兇手的立場,當然並不希望判決對自己不利。
結果是,司法程序複雜漫長,行刑一拖再拖,宣判之後上訴再上訴,纏訟曠日廢時,作家也等得心焦不已;
因為結局尚未出現,書自然也無法完成。
在故事尾聲,當Truman Capote終於獲知全案死刑定讞的那一刻,簡直是鬆了一口氣。
實際上,Capote的心境當然非常複雜──權力慾、名氣與地位之誘惑、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在此一荒謬情境中彼此拉扯,從而展現了巨大而深刻的張力。
而這部電影的重點之一,正是藝術冷血、藝術嗜血的問題。
Capote與凶手之間,是採訪者與被採訪者,也是平常人與犯罪者的關係;他們確實是朋友,甚至產生了友達以上的曖昧。
所以,回到電影的標題,這其實不僅僅是滅門血案的「冷血」,甚至也可以說是作家Capote自己的「冷血告白」,其自身的「Cold Blood」──
我們以為冷血的只是那個犯下滅門案的兇手,但作為藝術家、採訪者的Capote,是否也在冷血地透過剝削他人、剝削朋友,來獲得藝術上的成果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伊格言提醒我們,事情還沒結束。
事實上,藝術不僅僅習於透過藝術家剝削其描述對象(也就是滅門血案本身,以及血案兇手),它尚且剝削了作者本人......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道德 兩難 情境 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33則有夠弔詭的邏輯悖論」介紹
訪問:曹仲堯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熊出沒!快逃啊!
潘妮洛普和奧菲莉亞在山上冒險,突然發現遠處有隻棕熊直奔而來!
「我們最好快逃!」奧菲莉亞說。
「不行啊!我們怎麼可能跑得比熊快?」
「我們不必跑贏熊──我只要跑贏妳就行了!」話還沒說完,奧菲莉亞已拔腿狂奔!
為了活命,我們的道德界線應該設在哪裡?
吃豬、吃牛、吃雞、吃魚都沒問題,為什麼就不能吃人?
瀕臨絕種的北極熊、跳鼠該救,為什麼路邊的蟑螂、老鼠卻該死?
去藝廊看裸體素描很高尚,在家看女優寫真集就是下流?
悅耳歌聲與擾人噪音該如何區分?
美甲護膚沙龍限定女性職員,算是性別歧視嗎?
作者彼得.凱夫設計了33道最搞笑、最弔詭、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情境兩難問題,從飢餓的棕熊到只想整日放空的樹懶,引導你我進入邏輯思辨之旅。本書挑戰你的道德直覺、打破是非善惡的刻板印象,進而幫你釐清盲點、突破迷思,透過反覆論證的過程,幫助我們在多元價值的現代社會中,強化思考能力,建立自己觀點。
作者介紹:彼得.凱夫 (Peter Cave)
現任英國人文哲學家協會主席,倫敦紐約大學、倫敦城市大學與英國公開大學哲學課程講師。凱夫時常參與國內外哲學講座,與人探討弔詭的邏輯悖論,追求清晰的邏輯論證,特別著重於倫理、政治與宗教領域,也常在哲學期刊雜誌發表哲學文章,從學術性論文以至大眾讀物皆有貢獻,他也曾為BBC廣播電臺的聽眾撰寫並介紹有趣的哲學悖論。凱夫認為,藉由故事、影像與些許幽默,能讓哲學與深度思考變得生動活潑。他是暢銷書《Can A Robot be Human?》的作者,也撰寫許多哲學基本入門書籍。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