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一輩子的遊戲】
紅是一個從小就超愛看電視的女孩。媽媽總說:只要開著電視,連餵她喝極苦的中藥也是一件易事。
從升讀中學開始,媽媽為了確保紅放學後專心做功課,開始限制開電視的時間。媽媽會用遙控器把電視切換至待機模式,然後把遙控器帶上班,等她下班回家才能開電視。
晚餐前,媽媽會讓紅在一個玻璃瓶裡抽紙條,紙條上寫著時間,代表當晚可以看電視的時間。最幸運是抽到一小時,因為可以完整看完一集電視劇。如果抽到五分鐘這種看了等於沒看的時間,紅會把它記錄在小本子裡,留待和日後的電視時間合併。
但紅很快就發現,想對付處於待機模式的電視,只要按一按電視機下面調整音量的按鈕,就能馬上復活。紅享受了幾天自由的電視時光後,因為一次來不及在媽媽回家前關電視,被發現了。
於是媽媽改成把電視機插頭用鎖頭鎖進一個公文包裡,但很快紅又找到了對應的策略,就是把公文包的拉鍊鬆開,直至插頭能逃出公文包。不過幾天,拉鍊已明顯變形,很快惹起媽媽的注意。
紅有張良計,媽媽有過牆梯。媽媽接著搬出一個硬皮行李箱,把插頭牢牢鎖進去。紅嘗試了幾次想從中抽出插頭,都失敗。但她當然不會就此放棄,因為她知道媽媽通常為免自己加班不能回家開鎖,會把鑰匙藏在家裡。她吃晚飯前,抽字條後,才可以致電媽媽問鑰匙的藏身之處。
於是紅養成了一個新興趣,就是每天放學後飛奔回家找鑰匙。她很快就熟悉了媽媽最常用的藏寶地:保鮮袋的盒子裡、打印機裡面、鞋櫃裡、書架上,基本上八成時間她都能找到鑰匙。晚飯前,她還是會照樣致電媽媽問鑰匙在哪,以免引起媽媽懷疑。
有時候紅會覺得,她擁有的所有智慧,都通通用在抗衡媽媽的約束,她差點以為這會是她倆玩一輩子的遊戲。
從十八歲開始,紅就沒有回家住了,有時候住宿舍,有時候住男朋友家。過了一段時間,紅才發現自己並不真的那麼喜歡看電視,那個會為了電視衝回家的傻女孩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有次回家,媽媽把一碗熱湯和那個紙條玻璃瓶端到紅面前。
「又要抽?我現在不用看電視也可以。」紅只想喝湯,因為真的很久沒喝了。
「以後每星期我都會抽一張,代表你那星期要回家的時間。」媽媽的聲音總是固執的、不可動搖的。
紅嘆了一口氣,忽然靈機一觸,調皮地說:「那還是可以用小本子累積嗎?」
「你就只懂想這些,永遠都是小聰明。你想累積到什麼時候?」
「到我有時間的時候。」
「到你有時間的時候,我已經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了。」她轉身打開沒有上鎖的電視機,回到廚房準備另一款健脾胃的湯水。
紅伸手抽了張紙條,紙明顯是新的,打開一看,媽媽的字跡,寫著「5小時」,再抽,「7小時」、「10小時」、「15小時」。拿著紙條,她似乎觸摸到媽媽的內心,空空的、白白的,獨自一人生活的孤獨與寂寞。她猛然發現,退出遊戲的她雖然自由了,卻讓媽媽一人漫無目的地處於待機模式。
「媽,那你要用視像電話讓我看著你抽,我可不能讓你像我小時候那樣作弊,抽完再抽!」
待機中的遊戲,一下子重啟了。
Storyteller:方迦南 @canaanfkn
Illustrator:山山小朋友 @hillustration_
#EveryoneisStoryteller #方迦南 #canaanfkn #山山小朋友 #hillustration_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
https://bit.ly/388NCaD
✨任何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
遠 端 打印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商機無限 3檔台廠打入AR/VR供應鏈
摩爾投顧 2021.08.11
2020年因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產業經濟,加速數位化、遠端化的腳步,並在多人遠端共構、遠端協作兩方面導入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應用,特別是在產品設計、生產線維護、遠端現場指導等方面,有助於提高整體工作效率並降低成本,此也進一步推動AR/VR市場蓬勃發展。
目前市場上比較夯的VR裝置是由Facebook推出的Oculus Quest 2,加上Facebook欲將VR應用推往虛擬社群互動,提供消費者更多功能服務,在蘋果方面,近期也傳出在2022年WWDC開發者大會展示首款VR頭戴顯示器,並可能搭配新款iPod使用。
Trend Force估計,全球AR/VR裝置,2020至202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53%,預估到2025年可超越4千萬台,IDC則預估,全球AR/VR支出,將自2020年的120億美元,成長至2024年的728億美元,AR/VR的市場成長性高,也因此吸引如Ericsson、中國移動、NTT DoCoMo及中華電信等電信大廠,開始結合AR/VR裝置,推出5G專網服務服務給企業,以此建設效率品質良好的AR/VR遠端應用。
AR/VR商機在未來幾年爆發性成長,也有多家台廠打進AR/VR供應鏈,以下分享三檔個股給投資朋友:
驊訊(6237)為Facebook VR Oculus的唯一音訊系統供應商,先前因晶圓廠及封測廠產能影響,營收受到壓抑,但現階段已出貨順暢,可望下半年營收會優於上半年,且近期公布7月營收1.8億元,年增132.9%,創下單月新高,由於驊訊順利取得上游產能下,下半年將開始彌補今年Oculus需要的訂單,及母公司瑞昱轉介美系客戶NB廠的訂單。股價目前受到櫃買指數回檔影響,拉回到季線位置,可留意是否有撐。
揚明光(3504)是蘋果菲涅爾透鏡的生產商,合作與投入資源時程較早,可望成為蘋果頭戴裝置主要供應商,今年第二季稅後淨利達1,300萬,已連續6季後再度由虧轉盈,主因是高毛利的3D打印受惠於牙材市場數位轉型與取像光學,受到智能家居及視訊會議需求帶動,除了3D打印與取像光學外,在車用產品缺貨緩解下及AR/VR產品逐步研發完成,可望在各應用別上所帶來的需求。股價目前沿著5日線走揚,且即將創今年新高,籌碼面外資及投信也積極布局。
宏齊(6168)在IR LED(紅外發光二極體)業務中應用於AR/VR的產品逐漸放量,今年比重將會提升,市場需求穩定成長,先前的訂單量較小,在應用擴大下單量也會成長,其產品毛利優於平均,前陣子公告6月自結EPS 0.2元,第二季有望比上一季更優。股價近期整理,可注意月線是否有機會站上。
附圖: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產業經濟,加速數位化、遠端化的腳步,並在多人遠端共構、遠端協作兩方面導入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應用。圖/freepik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stock/insights/501236.html?fbclid=IwAR2BVw1J3hlRS43Us3wUkSayQ7H_SaK1-lPlIwCa46XKZ8oMxPUKzizqMxQ
遠 端 打印 在 看中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微軟發現的「PrintNightmare」漏洞,允許多個用戶訪問打印機,透過打印時程式碼的缺失,黑客可以遠端植入惡意軟件,進而操控所有電腦權限,且僅有在關機時是安全的,只要連線網絡就有被駭的風險。
#看民生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21/07/09/977503.html?utm_source=facebookpost&utm_medium=kzgfacebookpost&utm_campaign=monfacebookpost
遠 端 打印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雖然香港的充電設施仍有待完善,但充電站的數量遠超10年前,並且遍布全港,現在不僅Tesla,其他傳統牌子已加入製造純電車行列,款式愈來愈多,部份車子的續航力更高達400km,打個折扣都跑到300km多,這一刻才知道自己仍然活在石器時代。
純電電單車又如何,其發展速度好明顯滯後,那麼有沒有一間年資又Young,又沒有造車經驗類似Tesla的製造商?答案當然有,ENERGICA是其中一間,但兩輪界仍未出現突破樽頸,同時迫使傳統品牌加速電氣化步伐的非傳統車廠。事實上,傳統電單車廠好早開始研發電動車,不過遲遲未市販化,好可能考慮到用家的負擔能力及市場接受程度;畢竟生產電池的原材料昂貴,導致車價高昂,以及充電設施未配合發展,更重要是短期內未必有利可圖,姑且讓新冒起對手試探水溫。
究竟ENERGICA有幾Young?2014年正式成立,所有車輛都在意大利跑車故鄉MODENA生產。ENERGICA的母公司是CRP集團,擁有50年歷史,業務涉及賽車、航空、太空科技、3D打印及軍事科技等等講求高準確度工業。肉眼所見,今次介紹的兩部電車在各方面均有一定質素。
CRP集團為了展示賽車技術,2006年成立自家車隊,出戰世界WGP125及意大利CIV道路賽,2008年啟動eCRP純電大包圍計劃。適逢史上首屆全電動TTXGP格欄披治在2010年舉行,正好測試eCRP的實力,CRP集團其後亦有參加由FIM舉辦的e-Power電動格欄披治大賽。
事實上,eCRP純電大包圍是今次試駕ENERGICA EGO的雛形,原型車見於2013年,車子因為採用3D打印及CNC製造的部件而廣收宣傳效果,市販版正式在2015年推出。不過真正讓更人認識ENERGICA EGO,是因為ENERGICA自2019年起成為Moto E獨家供應商,所有參賽隊伍都使用相同規格的ENERGICA EGO參賽。編者今次能夠在香港親身接觸市販MotoE戰車,看著披上MotoE拉花的包圍,突然有落場的衝動!
張煒安試車感受—加速話咁快
8年前領教過純電動電單車的扭力,當年試駕的車子雖然只有54hp馬力,但扭力達到9kg-m,產生的加速力及起步反應媲美直四600級大包圍,雖然如此,與今次試駕的兩電車相比,所有數字差了一大截。
以ENERGICA EGO大包圍為例,馬力143hp(107kW),相等於一部750cc左右的大包圍,可是扭力峰值高達20.3kg-m (200 Nm),與超過2,000cc的電單車看齊,卻比起這一代公升級超電多約70%。如此巨大的扭力有幾好玩?簡單來說扭力越大,起步及加速力越勇猛。據廠方公佈,ENERGICA EGO的0-100km只需3秒,簡直痴線,極速可達240km/h,至於NK版EVA都有200km/h極速,理論上在香港用唔著。
果只看數據,ENERGICA EGO的扭力無懈可擊,實際駕駛又如何?
好勁....頭、中段的加速力比現今的公升級超電有過之而無不及,加速時上半身被風阻扯得好利害,尾段則受到環境限制而無法體驗。電動摩打甫加速便進入扭力範圍,不用像內燃引擎提升至一定轉速才增加扭力,所以油門近乎沒有延遲感,一篤油便立即向前衝,反應比汽車電單車的油門要更捷,所以早段時間沒有膽量大力質落油門加速;事實上,不論電或高性能油車,統統都採用電子油門,沒有威也,所以更正確的說法是電門,而非油門。
此外,由於電車採用單速波箱,無波可轉,油門操控與綿羊相同,所以扭著油門不放,馬力一氣呵成釋出,既沒有因為檔位銜接導致馬力流失,也沒有轉檔的頓挫感,即使任何時候減速,都輕易再爆升車速,騎士因此無需善用波段或Keep轉數,20.3kg-m的扭力及超廣闊扭力帶果然非同凡響。
加速感又如何?
其實電與油車的差異頗大,首先電車只有摩打排出的VV聲,雖然轉速越高,音頻越尖,但實際駕駛中的風聲比麼打聲大,取代汽油車轉數越高,排氣聲越亢奮的感覺,而全球推動電車的原意,就是要保持環境清靜。再者摩打缺乏類似引擎的諧震,駕駛時仿佛與車子失去聯絡,原因是內燃引擎的排氣聲及震盪成為騎士與車子溝通渠道之一,因此沒有留意車速,駕駛電車比油車更容易超速。究其原因,電車的加速力雖然強勁,可是油門控制比油車更容易,馬力細滑如絲地傳送到尾輪上,感覺就好像剛踏進高鐵車廂,凳子還未座暖,列車已飆升到300km/h一樣。
因此未駕駛過ENERGICA EGO的讀者,我建議包括老手在內,最好選擇Standard(標準)、Eco(慳油)或Wet(濕地)馬力較低的馬力模式,與此同時開啟防止尾輪打滑的循跡系統及ABS,待熟習260kg重量及寧靜操控感,才好好享受最強的Sport(運動)模式,原因電車的馬力來得又快又直接,用多幾個電子輔助駕駛傍身,既安全又好玩。再者ENERGICA EGO是一部自動波大包圍,沒有離合器,對於棍波車騎士來說難免有點空虛感,也不可以使用離合器控制掉頭車速,因此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何倚靠油門及煞車控制掉頭速度,否則增加跌車風險,因為掉頭的時候,你會實實在在感覺到她的重量。要是你有綿羊底子,絕對有幫助。
講開減速,車子重達260kg,但是BREMBO M4煞車卡鉗足夠街道使用;另一項協助騎士減速的功能名為Regenerative Maps,即是「制動力回收」,熟識電動四個轆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作用是當騎士縮油減油,讓原本驅動尾輪的摩打變成發電機,為電池充電,夠晒環保。
而Regenerative Maps「制動力回收」共有四段選項,分別是OFF(關)、LOW(低)、Medium(中)及High(高);當日試車首先切換High(高),縮油後車身立即頓挫起來,俗稱鎖得好勁,車速明顯拖慢,感覺有點像突然拖低一個檔位,所以個人認為不適合跑山,會影響壓車攻彎的暢順度,但應付「長命斜」或落山好有用,等於波車用低檔落斜,大大減輕制動系統負擔,可避免制動過熱。講咗咁耐,「制動力回收」即是棍波車所講的Engine Brake(制動煞車)。
之後體驗LOW(低)效果,個人認為這個Mode適合玩山,雖然高速煞車縮油的Engine Brake明顯減少,不過仍有效地拖慢車速同時,讓我更流暢地入彎。最後嘗試OFF模式,一如所料,減速沒有Engine Brake,跟綿羊及二衝車一樣,縮油後車子繼續向前衝。對我來說,「制動力回收」好有趣,讓我在短短數小時試駕中,回顧過去20年賽車技術發展史;由我初初鬥2衝車近乎沒有Engine Brake,到轉戰4衝600 Superspot的強勁Engine Brake,再之後普及的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舒緩Engine Brake,讓車手更暢順攻彎),到現在的全電子年代。另外,ENERGICA EGO配置ABS防鎖死系統,然而另外還加入名為eABS系統,它是防止急煞減速同時,尾輪又被「制動力回收」產生的Engine Brake鎖得太死,導致輪胎失去咬地力;此時,eABS立即介入,暫停「制動力回收」工作,好讓輪胎恢復咬地,發揮類似防鎖死離合器的功能(Slipper Clutch)。當eABS介入後,儀錶會亮起相關信號。
ENERGICA EGO的座姿及車身闊度與600或1000大包圍分別不大,座上810mm的座位依然跳芭蕾舞(張煒安身高5呎6吋),可是軑把高度適中,整體來說不極端,有上一代跑車的影子,某程度來是一款舒適型超電。不過論真正舒適性,當然是NK版EVA為佳。
所有電車,包括二輪及四輪,因為負載電池組件而變得比同類型油車重,當你騎上ENERGICA EGO再踢起側架,然後拉直車身,便會發現比起拉起600及1000更費力,畢竟她們相差超過60kg。
為應付重量,ENERGICA EGO實行以硬制硬,例如廠方建議使用42磅胎壓,否則胎壓不足,輪胎與路面接觸面積過多,加上避震設定太軟等等,都會影響操控性能,即使直路行駛都會出現跌車傾向,所以當日在山路行駛幾圈後,立即調硬前避震的預載,穩定性才大大改善。事實上,電車對我來說是新事物,需要更多時間摸索各方面的設定技巧。
老實說,當日聽到260kg的車重都有點詫異,腦海突現浮起80-90年代的1000cc大包圍,就連moto-one的編輯都對我的評價特別感到興趣,試駕後不斷追問是否好鈍好笨重,比第一代R1更重等等。說實話,論輕巧度及靈活度肯定不及新一代600及1000大包圍佳,壓車搬身需要多一點力,之但係又唔覺得好鈍或好笨重,比原先估計更好彎,的確有點意外,所以用第一代R1比較未免太誇張。事實上除了落地推車、窄路掉頭、燈位停車及塞車慢行之外,起步後唔覺重。不過聽車主講,駕駛初期因為未熟習車身重量,難免會有壓力。
或許你會擔心推車,可是ENERGICA EGO設有後波及前波,最高車速只有2.8km/h,其操控不難,只要按下著車掣2秒,便會切入“PARK ASSISTANT”(泊車輔助),即後波,若再按下著車掣便會切入前波,讓你在限速下向前或向後泊車,大可安座於車子上撐船仔。
至於騎士最關心的續航能力,由於當日只駕駛不足50km,所以未能詳盡解釋。根據廠方資料顯示,在市區駕駛的續航力200km、市區與高速公路駕駛的續航力160km、高速公路續航力130km。不過據車主講,ENERGICA EGO的實際續航力與廠方公佈的數據接近,他試過從元朗出發去機場,全程高速公路,平均車速約80-90km/h,來回路程約100km,回家只餘20%電量,估計可以行多約40km-50km。事實上,續航力好視乎騎士的駕駛方式,所以駕駛電車必須要經常留意電量,畢竟充電站並非度度都有。
遠 端 打印 在 SpiderMaker的列印小教室 的推薦與評價
[SpiderMaker的列印小教室] 如何判斷遠端/近端機種與特性簡介自從在上次列印小教室-PETG牽絲測試,分別給出「遠端 ... Hong Kong 3D printing Group 香港3D打印討論網. ... <看更多>
遠 端 打印 在 Octoprint 介紹| 3D打印遠端控制程式| 【速食講解】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已加上CC字幕]這部影片會向你們簡單介紹Octoprint 3D 打印 控制 ... Octoprint 介紹| 3D 打印遠端 控制程式| 【速食講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