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改變致胖心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原子習慣》這本書?
這本書其實出很久了,但是其中的內容依然值得反覆品味。
人生的所有事情其實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無論是完成巨大的成就,或是讓自己陷入困境。
全部都是聚沙成塔而成,就像俗話說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想要讓生活、自我達到一個巨大的改變,勢必得從一件件的小事情開始著手進行。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就是生活中的「各種習慣」。
在各個領域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能夠自律且能堅持良好習慣的人。
其實這些觀念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
但是想要實際應用卻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也正因此,真正能達到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標的人,少之又少。
這本書很棒的地方,就在於直接教大家要怎樣實際應用理論。
書中提到許多應用策略,都是從「養成習慣」的大腦科學、心理學理論出發。
告訴大家為什麼「壞習慣」容易養成,而好習慣總是不容易建立起來。
並且教大家如何在不違背人類「本性」的情況下,讓自己慢慢的「養成想要的良好習慣」。
簡單總結來說,其實要做到養成習慣的重點就是讓「壞習慣」的執行變得麻煩又困難,而「好習慣」變得簡單又容易。
同時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你想達成的好習慣慢慢成為反射執行的直覺事務。
以我自己在於控制體重的飲食習慣來說,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晚餐勢必需要外食,很難吃到足夠的營養,因此就會刻意讓自己養成自己料理午餐的習慣,確保一天的營養種類在自己的控制範圍。
為了避免自己偷懶不想料理,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在大賣場一次買齊一整週的午餐材料,這樣一來自己也變得非煮不可。
在大賣場選購食材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道理,其實從一個人的購物車內容就能看出他的身材維持與健康狀況。
每次去Costco的時候,都會偷偷觀察周圍的人在購物車放了什麼東西。
觀察下來,身材維持良好的人,購物車中大多是原型食物,肉品、蔬果,沒有太多加工食品。
反觀身材不是這麼理想的人,大部分會看到各種麵包、甜品、零食飲料,而原型食物反而不多。
飲食是一天必經的事情,也是一種巨大的習慣養成,能夠控制好飲食的人通常他的生活也不會有太大失衡。
像在自己的門診,來來去去許多減重患者,總結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人-減重後不會復胖的人 與 減重後又再復胖的人。
聽起來很像廢話的二分法,也感覺兩種人應該有巨大的不同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事實上,這兩類人通常只差在「微小的飲食習慣養成」。
記得最近剛好有一位患者回診,她在疫情之前在我這邊瘦了大約10公斤,因為疫情緣故中斷療程,最近又回來複診。
沒想到在沒有服用中藥的三個月期間,她自己又瘦下了接近3公斤,這讓我十分驚訝也為她感到開心。
因為我知道,除了她的身體體質之外,她的心態心境一定也有與過去肥胖狀態有很大的不同。
簡單來說,她已經從「致胖心態 變成 瘦身心態」。
她說,自從開始看診調理之後,因為食慾的控制,自己主觀性選擇食物的能力更強,不會什麼都想吃,而是能夠刻意只吃需要的營養。
一段時間下來就變成一種習慣,即使沒有吃中藥,也已經不知不覺都只挑健康的食物了。
想不到就只是這樣小小的習慣養成,就讓她與容易復胖的患者有了巨大的差別。
醫療方式的介入,或許能夠降低習慣養成的門檻(不會隨時都餓、想要亂吃零食),但是長久下來是否能夠一直保持下去,還是在於個人心態的轉變與習慣的養成。
原子習慣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想辦法降低養成良好習慣的門檻,同時提高壞習慣的執行困難度。
一但好習慣逐漸養成,即使初期看似沒有明顯差別,只要持之以恆一定能帶來豐盛的成果。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原子習慣
-
#話說想瘦一定要多喝水
#喝水喝膩我習慣加檸檬片調味
#這杯是廠商贊助的乾燥檸檬片泡水
#暖暖純手作
-
暖暖純手作專利原片薑茶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20的網紅大醫道 Mighty Healing Institu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怎麼吃比吃甚麼更重要! 李宇銘博士《根本飲食法》新書分享會 怎樣吃才健康?怎樣吃才能夠獲得足夠營養?怎樣吃才能夠寒熱平衡?這麼多不同的食療方式,哪種才適合我?—— 你有這些飲食健康的煩惱嗎? 其實,相同的食物,用不同態度或方法來進食,最後產生的影響都不一樣,換句話說——吃的方式比食物本身更為...
選擇食物的能力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為因應加入WTO衝擊,早在2005年就通過《食育基本法》,那台灣呢?
萊豬進口挑起大眾對食安疑慮,多位立委與環團今(5日)共提《#食農教育法》草案,強調在台灣食安體系受自由貿易衝擊之際,政府應立法系統性地落實 #食農教育、提升全民 #飲食素養。
立委洪申翰認為,除了把關進口萊豬這個食安風險源,政府也有責任提升公民辨識風險與選擇食物的能力,如此個別風險源就不至於大幅影響食安,或造成社會恐慌。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選擇食物的能力 在 公民不下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的飲食教育】
.
英文有句俗諺「You are what you eat.」食育希望培養人們對食物的認識、選擇食物的能力、珍惜食物,進而傳承食物飲食文化。在一連串食安新聞、塑化劑、基因改造,甚至是全球食物分配不均的議題下,一起看看校園午餐做了什麼嘗試,也可以思考看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飲食教育。
.
#socialclassonline #公民不下課 #飲食教育 #食育 #校園營養午餐 #營養午餐 #飲食文化 #食安議題 #學測 #指考 #讀書 #升學 #時事 #社會議題 #社會科 #考題
➤參考資料:
・日本推動食育以近15年,台灣的進度在哪裡?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975355132
・35元的營養午餐你的孩子吃了什麼?
https://udn.com/upf/newmedia/2018_data/schoollunch/index.html
・油炸掩蓋不新鮮,原鄉營養午餐的「都會迷思」
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1817/3123082
・【食材爭議】4章1Q,是為了安全、溯源還是只想推政策?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5111121515
・學校午餐上桌之前:四章一Q解密食安關卡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20174b1q/85323
選擇食物的能力 在 大醫道 Mighty Healing Institut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怎麼吃比吃甚麼更重要!
李宇銘博士《根本飲食法》新書分享會
怎樣吃才健康?怎樣吃才能夠獲得足夠營養?怎樣吃才能夠寒熱平衡?這麼多不同的食療方式,哪種才適合我?—— 你有這些飲食健康的煩惱嗎?
其實,相同的食物,用不同態度或方法來進食,最後產生的影響都不一樣,換句話說——吃的方式比食物本身更為重要!
飲食健康不只在於營養,如果飲食方法不正確,亦會導致消化吸收不良。過去我們太著重食物這身外之物,而忽略了自身內在的能力,在內與外兩者之中,內因才是決定健康的主宰。
李宇銘博士的新作《根本飲食法》,提倡回歸根本飲食方式──意食──用心帶著覺知去飲食,重新建立個人、食物與全身心健康的連結。
本次新書分享會,李大夫除了分享根本飲食法的理念之外,更會帶領參加者體驗「意食」方法技巧,透過品嘗小吃,學習掌握選擇食物的能力。
正值李大夫新作《根本飲食法》一書剛剛出版,講座後將安排作者簽書會;如欲訂購新書,可在當天講座時以優惠價購買。
新書介紹見: http://leeyuming.com/consciouseating/
【怎麼吃比吃甚麼更重要!李宇銘博士《根本飲食法》新書分享會】
日期:2019年5月29日 (三)
時間:下午 7.30 至 9.30
地點:綠野林 (尖沙咀加拿分道2號13樓,港鐵尖沙咀站D2出口)
場地費:$50
【李宇銘大夫簡介】
中醫學博士、中醫師,曾任中大、浸大講師, 素食十多年,崇尚簡樸綠色生活, 主張全人身心靈合一醫治。
更多李大夫介紹,請參閱個人網站:
http://leeyuming.com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918072511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