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來源: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立委幕僚的功課,值得大家去參考,國防資產是民眾的,絕不是某特定份子的退休金。
#底下竄出的五毛和韓粉搏君一笑
#讓大家看看什麼叫做不上進的小粉紅
【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先天缺陷:從GIUK防線反思台灣關鍵性】
1. #中國出海的阿基里斯之腱:讓中國永遠無法崛起?
在歷史上的強權中,美國擁有地緣政治上最理想的位置:和舊世界的距離使她難以入侵、足夠的土地與人口讓她自給自足、同時面對兩大洋讓她無阻礙的掌控海權,簡而言之,美國進可攻,退可守。
相反的,作為大陸型帝國的中國,雖然也有著廣大的領土與豐沛的人口,但只有一面面海,且自由航行的海域被封鎖在韓半島-日本-台灣-菲律賓這群大陸邊緣國家之內,若要通往太平洋,中國必須穿越第一島鏈;若要通往印度洋,中國必須穿越被東南亞諸國包圍的南海,
在過去中華帝國的朝貢秩序中,中華帝國對於海權與貿易並不感興趣,放任此處的非官方經濟貿易進行,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海上主要的威脅來自海盜,其中更有許多是叛離中華帝國尋找新天地的子民;但在亞洲國家已經接受西方遊戲規則,建立起西發里亞體系後,中華帝國稱霸南海的主張顯得蒼白可笑;部分中國御用學者主張的中華門羅體系更是忽略亞洲與加勒比海的根本差異。
簡而言之,在美國和平(Pax America)下,各國(包含中國)均能維持目前的自由貿易體系,但在中國天朝秩序下則不然。只要美國仍在遠東有效存在,以及中國並未取得第一島鏈的破口(台灣),中國就難以有效取得遠東的武力控制權,這就是中國所處地緣環境的先天困境,也是中國一直無恥地肖想的原因。
2. 從納粹到蘇聯: #未竟的大西洋之夢與GIUK防線
在20世紀,歐洲大陸上曾經興起兩個挑戰世界秩序的強權,但都在半世紀內崩潰(德意志第二/第三帝國:1890年代-1918,1936-1945,蘇聯:1945-1991),這兩個強權都有著致命的缺陷:他們沒有自由進入大西洋的管道,也無法有效切斷英美盟軍的海上生命線。
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多次利用從本土和挪威出發的艦艇,嘗試進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戰,但往往被英國海軍在GIUK防線發現,進而追擊。所謂GIUK防線,指得是格陵蘭(Greenlan)-冰島(Iceland)-英國(UK),來自北歐或中、東歐的船隻,如果要進入大西洋,除了穿越狹窄的英倫海峽外,就只能從冰島的兩側溜過去。
因此,在二戰爆發後,早在德國還沒入侵法國之前,就先入侵挪威,直指北海;而英國的回應,則是在丹麥淪陷後預防性佔領法羅群島、冰島,美國也實質佔領格陵蘭,以堵住GIUK一線。
二戰初期最有名的案例,就是英國嘗試於丹麥海峽(格陵蘭-冰島)攔截俾斯麥號與尤根親王號進入大西洋,雖然在丹麥海峽海戰中損失了胡德號,但已被發現的俾斯麥號最終仍被擊沈,而無法威脅英國的海上運輸。在二戰早期,英國無法有效巡邏丹麥海峽,但在1943年後英國逐漸加強此缺口的防務,部署長程飛機巡弋這個缺口,以至於德國只剩部署在法國沿岸的U艇能進行大西洋作戰。
相對於曾經佔領法國的德國,二戰後的蘇聯海軍活動範圍更加受限,在1950年代,隨著蘇聯的威脅增加,GIUK缺口再次成為海上作戰的焦點,假想敵就是從莫曼斯克進入北大西洋的蘇聯潛艇部隊,這時候英美海軍更近一步的在GIUK海底部署稱為SOSUS的海底聽音站,以偵查蘇聯動態,而英國皇家海軍也積極建立反潛艦隊用以防守此一區域。但相對的,蘇聯也把GIUK缺口視為英美敵對行動的發起線,利用艦隊與長程偵察機不斷巡弋越過此線的航母艦隊。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德意志帝國與蘇聯帝國的生命中,他們都沒有取得遠洋的自由航行能力,儘管透過SLBM的發展,讓蘇聯可以在北海就能攻擊美國本土,但在傳統戰爭中,對航運線的威脅仍然有限。
3. JOTP防線- #第一島鏈成為太平洋長城:
我們從GIUK防線的案例回到台灣,和蘇聯相比,若中國無法穿越第一島鏈,其部隊能活動的範圍相比蘇聯海軍更加侷限,且如果中國的潛艦與航母艦隊無法有效穿越第一島鏈,那麼在美日台澳等盟國海軍控制菲律賓海的狀況下,中國就很難有效阻斷台灣、日本、南韓的海上貿易通路,只要台灣能從印尼、澳洲、美國繞道繼續輸入能源、糧食等物資,所謂的封鎖台灣只是空想而已。
和GIUK防線相比,第一島鏈(Japan-Okinawa-Taiwan-Philippine)的島嶼更多,間隙更零碎,日本相當於不列顛的角色,中間的台灣更是比冰島強大多倍,菲律賓也比格陵蘭更適合部署海空軍。
在日軍例行性巡航沖繩周邊海域的狀況下,美軍偵查機、反潛機不斷出現在巴士海峽,甚至今年一月丟出在「台灣與菲律賓東邊的島嶼」部署一「多領域任務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s)」,負責執行情報、電子、網路和飛彈任務以制衡中俄的消息,很明顯就是要封住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缺口。
而今年3月,美國高階指揮官在一系列國會預算聽證會上也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小型機動分隊將沿著第一島鏈的多個島嶼部署反艦飛彈,變身為船隻殺手,同時還將部署陸基戰斧飛彈,明顯針對中國的侵略作為。
在北方,美國把部分的防務交給世界反潛能力前三強的日本海自,海自擁有世界頂級的柴電潛艇艦隊、反潛與巡邏機機隊,用以維護日本漫長的海上生命線。而近年,從日本一系列的國防戰略報告中都顯示,日本將加速在「西南諸島」,包含「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上,部署「12式」反艦飛彈來應付中國海軍,去年日本更表示,將對12式反艦飛彈進行射程提升,可以長達400公里,完全覆蓋共軍航母常用來進出太平洋的宮古水道。值得一提的是,雄三反艦飛彈增程型,射程也達400公里,且比起日本12式反艦飛彈來說更有超音速的優勢,共軍水面艦一出海,就進入台美日三國長程飛彈的射程。對於一個號稱要建立「藍水海軍、挑戰美國」的國家,這樣的局勢怎麼想都不好玩。
4. #海軍建軍方向:
最後,為了守住第一島鏈,以及維繫我國海上生命線,海軍應該有怎樣的建軍方向?
台海作戰,並非全部是登陸與反登陸戰,共軍對我發起奪島、封鎖等有限衝突,配合資訊戰等滲透作戰,瓦解我國內部抵抗決心的成本更低,海軍必須做好各種衝突的準備,並以守護最核心利益與國家生存為第一重點。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對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兩方面的充分空中、海底偵查能力,包含必要時機隊的24小時滯空巡弋,偵查共軍進入菲律賓海的迂迴動向。
在對水面打擊方面,多種反艦飛彈在海射、潛射、空射、陸基的部署自然必要,且需特別著重機動性、生存性、以及充分備彈數(含生產能力),以應付登陸船團、敵水面主力艦隊兩種目標。
在反潛作戰部分,海軍必須繼續獲得新一代具備拖曳聲吶的FFG,以及足夠數量之潛艦,在海底部署固定聽音站,以及持續監控台灣周邊潛艦可能活動區的水文資料也屬必須,同時仍需注意共軍小型無人水下載具等新作戰方式之使用。
海軍的大型水面艦隊,必須建立菲律賓海制海與自由航行能力,戰時與美日澳海軍協同作戰的能力。在戰時,西部港口可能遭遇飽和打擊,艦隊需要立即進行戰術迂迴,在海上維持生存能力,並且打擊穿越第一島鏈的共軍潛艇與水面艦隊。
台灣的位置,是中國心腹之痛,如果我國的防禦力量與決心能夠充分加強,讓中國某些作戰方式成本過高,將可以限縮其戰略可能性,而使我國在政治外交戰場,獲得更大空間。
邊緣世界 皇權 下載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先天缺陷:從GIUK防線反思台灣關鍵性】
1. #中國出海的阿基里斯之腱:讓中國永遠無法崛起?
在歷史上的強權中,美國擁有地緣政治上最理想的位置:和舊世界的距離使她難以入侵、足夠的土地與人口讓她自給自足、同時面對兩大洋讓她無阻礙的掌控海權,簡而言之,美國進可攻,退可守。
相反的,作為大陸型帝國的中國,雖然也有著廣大的領土與豐沛的人口,但只有一面面海,且自由航行的海域被封鎖在韓半島-日本-台灣-菲律賓這群大陸邊緣國家之內,若要通往太平洋,中國必須穿越第一島鏈;若要通往印度洋,中國必須穿越被東南亞諸國包圍的南海,
在過去中華帝國的朝貢秩序中,中華帝國對於海權與貿易並不感興趣,放任此處的非官方經濟貿易進行,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海上主要的威脅來自海盜,其中更有許多是叛離中華帝國尋找新天地的子民;但在亞洲國家已經接受西方遊戲規則,建立起西發里亞體系後,中華帝國稱霸南海的主張顯得蒼白可笑;部分中國御用學者主張的中華門羅體系更是忽略亞洲與加勒比海的根本差異。
簡而言之,在美國和平(Pax America)下,各國(包含中國)均能維持目前的自由貿易體系,但在中國天朝秩序下則不然。只要美國仍在遠東有效存在,以及中國並未取得第一島鏈的破口(台灣),中國就難以有效取得遠東的武力控制權,這就是中國所處地緣環境的先天困境,也是中國一直無恥地肖想的原因。
2. 從納粹到蘇聯: #未竟的大西洋之夢與GIUK防線
在20世紀,歐洲大陸上曾經興起兩個挑戰世界秩序的強權,但都在半世紀內崩潰(德意志第二/第三帝國:1890年代-1918,1936-1945,蘇聯:1945-1991),這兩個強權都有著致命的缺陷:他們沒有自由進入大西洋的管道,也無法有效切斷英美盟軍的海上生命線。
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多次利用從本土和挪威出發的艦艇,嘗試進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戰,但往往被英國海軍在GIUK防線發現,進而追擊。所謂GIUK防線,指得是格陵蘭(Greenlan)-冰島(Iceland)-英國(UK),來自北歐或中、東歐的船隻,如果要進入大西洋,除了穿越狹窄的英倫海峽外,就只能從冰島的兩側溜過去。
因此,在二戰爆發後,早在德國還沒入侵法國之前,就先入侵挪威,直指北海;而英國的回應,則是在丹麥淪陷後預防性佔領法羅群島、冰島,美國也實質佔領格陵蘭,以堵住GIUK一線。
二戰初期最有名的案例,就是英國嘗試於丹麥海峽(格陵蘭-冰島)攔截俾斯麥號與尤根親王號進入大西洋,雖然在丹麥海峽海戰中損失了胡德號,但已被發現的俾斯麥號最終仍被擊沈,而無法威脅英國的海上運輸。在二戰早期,英國無法有效巡邏丹麥海峽,但在1943年後英國逐漸加強此缺口的防務,部署長程飛機巡弋這個缺口,以至於德國只剩部署在法國沿岸的U艇能進行大西洋作戰。
相對於曾經佔領法國的德國,二戰後的蘇聯海軍活動範圍更加受限,在1950年代,隨著蘇聯的威脅增加,GIUK缺口再次成為海上作戰的焦點,假想敵就是從莫曼斯克進入北大西洋的蘇聯潛艇部隊,這時候英美海軍更近一步的在GIUK海底部署稱為SOSUS的海底聽音站,以偵查蘇聯動態,而英國皇家海軍也積極建立反潛艦隊用以防守此一區域。但相對的,蘇聯也把GIUK缺口視為英美敵對行動的發起線,利用艦隊與長程偵察機不斷巡弋越過此線的航母艦隊。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德意志帝國與蘇聯帝國的生命中,他們都沒有取得遠洋的自由航行能力,儘管透過SLBM的發展,讓蘇聯可以在北海就能攻擊美國本土,但在傳統戰爭中,對航運線的威脅仍然有限。
3. JOTP防線- #第一島鏈成為太平洋長城:
我們從GIUK防線的案例回到台灣,和蘇聯相比,若中國無法穿越第一島鏈,其部隊能活動的範圍相比蘇聯海軍更加侷限,且如果中國的潛艦與航母艦隊無法有效穿越第一島鏈,那麼在美日台澳等盟國海軍控制菲律賓海的狀況下,中國就很難有效阻斷台灣、日本、南韓的海上貿易通路,只要台灣能從印尼、澳洲、美國繞道繼續輸入能源、糧食等物資,所謂的封鎖台灣只是空想而已。
和GIUK防線相比,第一島鏈(Japan-Okinawa-Taiwan-Philippine)的島嶼更多,間隙更零碎,日本相當於不列顛的角色,中間的台灣更是比冰島強大多倍,菲律賓也比格陵蘭更適合部署海空軍。
在日軍例行性巡航沖繩周邊海域的狀況下,美軍偵查機、反潛機不斷出現在巴士海峽,甚至今年一月丟出在「台灣與菲律賓東邊的島嶼」部署一「多領域任務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s)」,負責執行情報、電子、網路和飛彈任務以制衡中俄的消息,很明顯就是要封住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缺口。
而今年3月,美國高階指揮官在一系列國會預算聽證會上也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小型機動分隊將沿著第一島鏈的多個島嶼部署反艦飛彈,變身為船隻殺手,同時還將部署陸基戰斧飛彈,明顯針對中國的侵略作為。
在北方,美國把部分的防務交給世界反潛能力前三強的日本海自,海自擁有世界頂級的柴電潛艇艦隊、反潛與巡邏機機隊,用以維護日本漫長的海上生命線。而近年,從日本一系列的國防戰略報告中都顯示,日本將加速在「西南諸島」,包含「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上,部署「12式」反艦飛彈來應付中國海軍,去年日本更表示,將對12式反艦飛彈進行射程提升,可以長達400公里,完全覆蓋共軍航母常用來進出太平洋的宮古水道。值得一提的是,雄三反艦飛彈增程型,射程也達400公里,且比起日本12式反艦飛彈來說更有超音速的優勢,共軍水面艦一出海,就進入台美日三國長程飛彈的射程。對於一個號稱要建立「藍水海軍、挑戰美國」的國家,這樣的局勢怎麼想都不好玩。
4. #海軍建軍方向:
最後,為了守住第一島鏈,以及維繫我國海上生命線,海軍應該有怎樣的建軍方向?
台海作戰,並非全部是登陸與反登陸戰,共軍對我發起奪島、封鎖等有限衝突,配合資訊戰等滲透作戰,瓦解我國內部抵抗決心的成本更低,海軍必須做好各種衝突的準備,並以守護最核心利益與國家生存為第一重點。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對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兩方面的充分空中、海底偵查能力,包含必要時機隊的24小時滯空巡弋,偵查共軍進入菲律賓海的迂迴動向。
在對水面打擊方面,多種反艦飛彈在海射、潛射、空射、陸基的部署自然必要,且需特別著重機動性、生存性、以及充分備彈數(含生產能力),以應付登陸船團、敵水面主力艦隊兩種目標。
在反潛作戰部分,海軍必須繼續獲得新一代具備拖曳聲吶的FFG,以及足夠數量之潛艦,在海底部署固定聽音站,以及持續監控台灣周邊潛艦可能活動區的水文資料也屬必須,同時仍需注意共軍小型無人水下載具等新作戰方式之使用。
海軍的大型水面艦隊,必須建立菲律賓海制海與自由航行能力,戰時與美日澳海軍協同作戰的能力。在戰時,西部港口可能遭遇飽和打擊,艦隊需要立即進行戰術迂迴,在海上維持生存能力,並且打擊穿越第一島鏈的共軍潛艇與水面艦隊。
台灣的位置,是中國心腹之痛,如果我國的防禦力量與決心能夠充分加強,讓中國某些作戰方式成本過高,將可以限縮其戰略可能性,而使我國在政治外交戰場,獲得更大空間。
邊緣世界 皇權 下載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印裔精英在美碾壓華裔:他們具備的能力正是美國名校最看重的
硅谷快要被印度人佔領了,這已經不是新聞了。根據《財富》雜誌,世界500強公司中,30%的公司由印度人擔任CEO。今天,三大硅谷的公司蘋果、谷歌、微軟,後兩家的CEO都是印度裔。諾基亞、日本軟銀集團、存儲卡製造商SanDisk、半導體企業Global Foundries、製圖軟件公司Adobe等等,他們的掌門人都是印度裔。這一長串名字足夠說明印度裔在全球科技企業中有多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印度CEO並不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們幾乎都出生於印度普通家庭,在印度完成了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學業,才赴英美深造。他們大多不是掌管公司的創始人,而是憑借強大的技術背景,在公司任多個職位,一步一步從底層幹上來的。
是什麼讓我們的印度成了輸出CEO的國家?
印度式智慧:尋找替代方案
說到印度教育有一部電影不得不提:《三傻大鬧寶萊塢》。阿米爾·汗飾演的蘭徹是皇家工程學院的異類,他特立獨行,不死記硬背,公然質疑學校的教學方法。
三位印度學霸在電影里腦洞大開,無論是電擊小便者、通過網絡視頻來學習如何助產、用吸塵器來吸胎兒、自制發電機等,體現了影片對智慧的欣賞: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超強動手能力。
印度人稱這種思維能力叫「Jugaad」,大概意思是:「尋找替代方案」。當標準答案不可行的時候,Jugaad就出現了。
雖然你不能百分百的解決問題,但不能放著問題不去管它,能解決20%就解決20%。如果家裡的花灑壞了,那就用鐵桶戳幾個洞,掛在水管上,就替代了花灑。
美國哲學家杜威曾經說過:教育即生活。在局促的環境中調動豐富的智慧,算是對這一教育理論的印證。
不過,印度人對Jugaad愛恨交織,「尋找替代方案」的副作用有時意味著犧牲規則。開車逆行、插隊、3車道變5車道,印度大街上隨處可見混亂的交通就是一例。
混亂的結果也並不常常是壞的,要不說印度是個神奇的國度呢。有人認為,印度CEO管理的天賦或許就來自於此:在混亂的環境中找到秩序,是印度社會的生存之道。
在教育上,Jugaad思想的影響就是:印度學生不接受標準答案,他們非常樂於跟老師爭辯,挑戰權威。老師也非常樂見學生對他的挑戰——因為這意味著「學生獲得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節課的目的就達到了。
片中提到,「華人很擅長‘完成’事情,不像印度人,能言善辯,不羞於表達意見,即使這些意見只考慮了一半,印度人不會等待自己有了完美的想法,才會去做,而是在做的過程中完善它。」
印度式韌性:「窮折騰」的精神
Jugaad的孿生兄弟是印度人「窮折騰」的精神。
2010年,阿爾溫德·庫布塔曾在TED上做了一場演講,迄今仍是TED上點擊量最高的5部教育類演講之一。他本人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是一名傑出的工程師。70年代時,他發現很多窮孩子沒有玩具,於是他便用自己的技能和知識,從廢品中尋找材料製造玩具。
用吸管吹出音符、一張報紙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膠卷筒做的打氣筒、吸管做的水泵、只剩一半的籃球做的數學模型、廢光盤做的發電機……庫布塔腦洞大開,創意無限,簡直就是蘭徹本人!
庫布塔是「變廢為寶」的代言人,他寫教程、拍小視頻、發佈到網上,窮孩子們再也不用擔心沒有玩具了,事實上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在受益。庫布塔的思路有著印度式Jugaad的影子,這種改善雖然很小,但確實給孩子帶去了積極的影響,給窮孩子帶去希望。
更偉大的是,庫布塔還放棄了所有發明的專利。他所有的書你可以在http://arvindguptatoys.com/這個網站找到,全部免費,每天都有1萬到1.2萬的下載量。實現了教育無國界,無論貧窮富裕。
印度式「窮折騰」的的確確正在給世界造福。2018年一個大熱的TED演講 ,主講人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工程教授,印度裔的Manu Prakash。
他開發出一款基於摺紙技術的顯微鏡,成本極其低廉、方便運輸和維護。這款顯微鏡在貧困地區的瘧疾防疫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盧旺達,當地植物病理學家用它來檢測香蕉作物上的真菌,而坦桑尼亞的孩子們用它來檢測牛糞中的寄生蟲。它越來越多地成為世界各國生物、科學課上每個學生可以擁有的學習設備。
毫無疑問印度是個資源有限的國家,不過樂觀的印度人就是有能力在貧瘠的土壤中,種下了一朵朵「奇葩」。
印度式反思:自我組織的學習
從加爾各答出發,開車3小時,坐船半小時,在三輪車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攝制組抵達卡拉卡提村。1990年起,蘇卡塔教授決定向印度的貧困村莊送電腦,卡拉卡提村是第一站,「雲中學校」就此誕生。每周,全球有一名志願者與「雲中學校」的學生互動
這裡很窮,很多孩子連鞋襪都沒有,電腦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特別奢侈的東西。蘇卡塔教授說,如果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接觸過互聯網,未來他們會嚴重落後。可缺老師,少課程,光有電腦管用嗎?
蘇卡塔教授說:令人吃驚的是,孩子們開始了自我學習。首先他們會自己發現搜索網站,他們可能會輸入問題,可是看不懂英文,所以他們得學習怎麼讀英文。不是單獨學,而是在一個小組里學。在「雲中學校」,學生學會了讀英文,學會了使用互聯網和計算機,他們的未來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雲中學校」採用的教學方法叫SOLE,Self-organ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自我組織的學習環境。
如果說在貧困地區,採用SOLE教學法是迫於環境限制不得已的被動選擇,那麼遠在印度果阿海濱的一所條件富裕的國際學校,採用SOLE教學法是完全積極的求變。
國際學校的學生在上課
學校創始人希爾帕·梅赫塔介紹,她創立學校的初衷是為了她的女兒:「我發現孩子的自信在不斷下降,我認為這是過時的教育系統造成的,這種系統總是強調遵從和服從,孩子們應該主導自己的學習之旅。」
當然老師會關注學生在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兩者間的平衡。如果他們沈迷於科技,老師會帶著學生出去走走,讓學生瞭解並不是禁止他們使用科技產品,而是必須學會自我調節。
從影片中呈現出來的SOLE學習方法,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重點,第一是「自我」,第二是「環境」。「自我」現在越來越普及,國內這幾年火熱的「PBL」,就是基於項目制的學習,強調自主探究。
而「環境」往往卻被忽略。學習並不是單打獨鬥,一個人就算再牛,能力也有局限。如何營造一個學習好環境,利用環境優勢學到最多最好,從同伴中學習。這是印度的SOLE教育更有啓發的部分。
鴻溝,印度教育的先進與落後
陳子齊是一名來自台灣的男孩,頑皮好動的他在台灣的學校里處處受挫。甚至老師讓他去檢查是不是有多動症,是否需要吃藥。
他問媽媽:「我是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笨的小孩?我是不是不配來到這個世界?」
可來到印度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陳子齊還是那個好動活潑的陳子齊,媽媽剛開始還很擔心他頑皮會打擾到別人。不過每當她在制止孩子的行為時,立刻就會有人說:孩子就是這樣的,玩是他們的天性。在這樣的環境下,陳子齊變得開朗自信,樂高天賦也被激發出來了。
在看這一集時,我常常會驚訝印度教育展現出來先進和落後的兩個極端。當印度的精英階層已經不滿足於傳統的教育資源,把視線轉向世界,還有很大數量的貧困孩子掙扎在輟學的邊緣。
月經在印度文化中一度是禁忌,很少有母親會跟女兒講述月經的知識。再加上學校衛生設備的簡陋,有57%的少女在青春期就輟學。不過好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為底層孩子奔走。
一對設計師專門為女孩設計了「月經」相關的繪本,又去相關部門呼籲,給女孩們免費發放護墊和護墊焚燒爐等配套工具,因月經羞恥而輟學的女孩減少了。
印度的整體教育水平有很多問題,但他們的精英教育,思維方式確實給全世界輸送了大量的人才。華裔教授張伯庚曾指出,印度裔之所以取得成功,和他們國內高等教育有很大的關係,這一部分在紀錄片中鮮少著墨。
事實上,印度理工學院(IIT)作為印度精英的搖籃、全球錄取率最低的名校,為跨國大企業輸送了頂尖優秀的人才。而我們前文提到的阿爾溫德·庫布塔和Manu Prakash均畢業於印度理工。
人才歸根到底是教育出來的,印度思維方式中先進的那面,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辨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思考,而這也是美國名校最為需要的能力。
尤其是排名靠前的美國名校,就越是重視學生的這些能力,因為它們希望自己的畢業生將來能夠在業界成為領軍人物,成績也許可以刷出來,但人格的養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國名校找的是對於學校、社區、世界都貢獻的人。
邊緣世界 皇權 下載 在 邊緣世界/環世界:皇權RimWorld:Royalty 最新DLC 免安裝版 ... 的相關結果
... 名稱】[/backcolor]:[/backcolor]邊緣世界/環世界:皇權(RimWorld:Royalty)最新DLC 免安裝版(版本:V1.1 ...,Windows 遊戲下載,Android 台灣 ... ... <看更多>
邊緣世界 皇權 下載 在 边缘世界皇权DLC下载v1.1.2564 汉化版 - 开心电玩 的相關結果
边缘世界 最新推出了Royalty皇权DLC,引入了全新的皇室头衔玩法,给玩家带来更多乐趣。这里为大家带来边缘世界皇权DLC升级补丁,感兴趣的玩家快来下载吧。 ... <看更多>
邊緣世界 皇權 下載 在 《环世界:皇权》简体中文免安装版 的相關結果
环世界:皇权(RimWorld:Royalty)》是经典科幻策略模拟游戏《边缘世界》的最新DLC,新内容中,帝国已经到来,他们的荣誉和文化无一不体现着超前的科学技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