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猜猜我變成了什麼樣的大人?
.
桂綸鎂&陳柏霖,每當他們一起出現在螢幕上,總讓我想起《藍色大門》裡的孟克柔&張士豪。這是他們的印記,成長的開篇。同是19歲的他們都是第一次演出電影,從此之後,便各自在影壇發光。我常想,如果多年以後再見面,張士豪不知道會不會帶著他陽光又自信的微笑,在嘴角酒渦盪開的時候對孟克柔説:「嘿,猜猜我變成了什麼樣的大人?」
.
每個人的青春可能都會有一位見證人,那是非常特殊的緣份,就像桂綸鎂&陳柏霖,他們是彼此青春的見證者。我也有,有這麼一位特殊的朋友。每當讀者問我「該怎麼做才不會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時,我就會想起這個朋友,他是我國小的同桌,20歲之前,我們都在南台灣最熱的地方生活求學,偶爾照面,談談當下與未來。
.
他是個靦腆有才華的大男孩,我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女漢子(在他眼中)。我問他:「你以後想做什麼?」他説:「想畫畫,想教幼稚園的小朋友畫畫。」同樣的一個問題他問我,我說:「我不知道,我只想畢業去台北找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
.
他肯定的答案,讓我覺得自己稍嫌魯莽。之後他在金門當兵,偶爾寫信給我,文字不多,會附帶幾張畫。而我總也回信給他,可能寫了很多很多,近乎嘮叨。
.
後來,我們陸續北上工作。忙碌的新生活逐漸拉開了彼此的聯絡。再一次巧遇在大稻埕,我坐在攤販上吃東西,看見一個熟悉的面孔騎著腳踏車從我面前晃過去,喊出一個久違的名字後,那人回頭了,果然是他。才知道,他在一家童書出版社工作,目標是成為一名繪本作家。至於我,剛剛轉職又轉行,那年,我們30歲。
.
許多讀者跟我說,每個人都以為自己不會變成討厭的大人,可是到後來總沮喪地發現,自己早就不可避免地改變了初衷,成為了本不希望成為的那樣。他們的語氣裡盡是無奈與絕望。
.
我也曾迷惘過,在台北奮鬥期間最常思考的就是「我是否正走在一條想走的路上」?想走的路崎嶇又漫長,充斥著異鄉的孤單,拼搏的寂寞,像台北冬天的雨,綿綿細細沒完沒了,誤以為淋不濕,寒意卻直達肌底。直到某天,我在誠品書店童書區看見記憶中熟悉的名字時,發現靦腆的男孩夢想成真了,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好幾國的語言,拿下了國際大獎。那時,我也已經是一名化妝造型師,踏入了想要的圈子。在這段幾乎失聯的日子裡,我們各自奔赴目標,不曾放棄。
.
出第二本書時,我邀請他當我的掛名推薦,他很快地答應。看著書腰上印著他的名字,我忽然內心一陣暖。彼此青春的見證者啊,#我們都沒有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不僅沒有,也都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他依然靦腆,但看過幾次他的電視專訪後發現已經較過去能言善道了。我還是不知天高地厚,倒是把當年寫信給他的那股勁兒發揮在社交平台上,完成了小時候不敢跟大人說的夢想──成為一名作家。
.
#終於自我 ,這句話也許是在說:終於,擁有自我了。很多事情都會改變,而我只想讓自己保有對自己的那份初心。成長的變化沒有想像中容易,偶爾會失落,偶爾會懷疑,更多時候會想放棄,但只要堅持下來,那就是自己的了。
.
看著桂綸鎂&陳柏霖,孟克柔在心裡對張士豪說的那段話漸漸清晰了起來:
.
「於是我似乎看到很多年以後,你站在一扇藍色的大門前,下午三點的陽光,你臉上有幾顆青春痘。你笑著,我跑向你,問你好不好,你點點頭。三年、五年以後,甚至更久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雖然我閉著眼睛也看不見自己,但是,我卻可以看見你。」
.
十七歲的時候幻想五年後已經覺得好遠了,但成長也許就是這樣,我們轉眼中年,而青春,是一剎那的光輝,是那年夏天的陽光撒落在彼此身上,終將成為見證。
.
終於自我|https://bit.ly/3m8CcKe
Volvo Cars Taiwan
#VOLVO #VolvoV60 #VOLVOCARSTAIWAN
同時也有8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徐哲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06 #華納音樂 數位發行 https://wmt.lnk.to/Grandma #容顏 #Grandma (客語版本) 詞:徐哲緯 Voter Hsu / 曲:徐哲緯 Voter Hsu 過忒五月節那年夏天 是捱最尾一擺見妳个面 妳笑笑地站在門前 看等捱越行越遠 看到妳那張皺...
「那年夏天」的推薦目錄: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徐哲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Miss Bac.貝克小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我是千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影評] 聞天祥評/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淺水灣那年夏天咖啡館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王心凌-那年夏天寧靜的海(Full HD)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何潔- 那年夏天MV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許飛- 那年夏天 的評價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那年夏天 的評價
- 關於那年夏天 在 那年夏天有風吹過結局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評價
那年夏天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為臺灣不只是棋子——《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
本推薦文作者:涂豐恩/聯經出版總編輯、《故事》創辦人
原出處:https://reurl.cc/bn2GGv。
我是在 2017 年第一次認識「美國台灣觀測站」。當時剛成立的他們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以「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華麗登場。喔,不,其實並不華麗。觀測站的起點,不過就是幾個熱情的年輕人。
2017 那年夏天,他們和我一樣,都去參加了美國台灣同鄉會所舉辦的「美東夏令會」。這個活動歷史悠久,一年一度,由新英格蘭地區各地台灣鄉親輪流籌辦,在幾天時間內,美東地區的台灣人會攜家帶眷,共聚一堂,並有許多大小講座,搭配聯誼活動,甚至不少台灣政界人士都會參加。(除了美東,美南、美西各區域也有自己的夏令會。)
台灣同鄉會中有許多上了年紀的長輩,他們年輕時赴美,或工作或讀書,然後因為各種原因留了下來——其中不少是因為關心台灣政治,在威權時代追求民主自由,而意外上了黑名單,好長一段時間無法返回故鄉。(他們其中有些人還會把自己小孩取名叫Tim,台灣獨立運動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的英文縮寫。)
但這麼多年下來,他們對台灣的關懷有增無減。對於我們這些從台灣赴美求學和工作的年輕人,更是時常關愛有加,彷彿在對待自家後輩。
那幾年,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台灣政經與社會議題又有了高度的熱情。這兩個世代,同樣從台灣到了美國,同樣掛念故鄉的未來,而在夏令會上有了交流的機會。
那時開始,夏令會也與時俱進,推出「黑客松」(hackathon) 的計畫,延續台灣零時政府(g0v)的做法,開放自由提案,鼓勵各種能改善社會的異想天開(俗稱「挖坑」),然後尋求志願者加入,群策群力,各顯神通。
在那次黑客松,我得知有人提出構想,希望發揮技術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美國國會對台灣各種法案的討論,也是理解美國政界與民意對台灣議題的思考。
這樣的構想,其實有前例可循。1980年代,一群在美的台灣人,組成了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簡稱 FAPA),長期從事美國國會遊說活動,將台灣議題帶進華盛頓政治圈。幾十年來,他們努力不懈,在台美關係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幾十年後,一群年輕人注意到同樣的議題,但也有了新的工具與做法。他們整理資料、架設網站、開立臉書專頁。沒錢沒資源,他們就寫提案,去申請補助,然後吸引越來越多的夥伴加入,有資訊背景的負責技術,有學術背景的負責論述,「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就這樣上路。
那幾年中美關係陷入急凍,但台美關係卻是風風火火。在美國國會,議案一個接一個提出;在台灣社會,各方意見領袖的評論和討論更是熱熱鬧鬧。有人大聲叫好,有人高聲批評。從那時起,「觀測站」一本初衷,在每個事件的發生當下,立刻發表數千字長文,娓娓道來每項法案的來龍去脈,從國際局勢、國內政策,深度解析新聞背後的影響與意義。
這作法看似違反網路生態——大家上社群網站,求得不過就是一時情緒的滿足,三秒鐘決定按讚或按怒,誰是有耐心看幾千字的文章呢?
但事實證明,有非常多人,不只想看熱鬧,也想看懂門道。「觀測站」的深度解析,就提供了這樣一個看懂門道的蹊徑,所以他們每一篇文章,都引發了大量的閱讀、討論與轉載。隨著讀者群擴大,他們所觸及的議題越來越廣,守備範圍越來越廣,所以「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進化成了「美國台灣觀測站」,不再為國會所限。除了文章,他們也跨足不同形式的媒體,開始製作影片與 Podcast。
作為他們長期的讀者,我在去年九月,甫到聯經不久,就與他們開始了出版計劃的討論。而後,在主編黃淑真操刀下,歷經一年努力,終於完成這本《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將他們這麼多年來透過網路文章想要傳達的資訊,去蕪存菁,重新整理,抽離特定事件的脈絡,而成為一本可長可久的知識讀本。
台美關係洞見觀瞻,不時也要引發尖銳辯論,在2020年美國大選前後,各方交火尤其激烈。「觀測站」自然不能迴避,也不想置身事外。他們雖非無役不與,但對許多議題也都做出回應。
《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一書,雖然意在提供台美關係的基本事實與資訊,但字裡行間,想要表達的觀點也是鮮明:面對詭譎多變的美中關係與國際局勢,台灣可以不只是棋子。但要做到這一點,還有賴台灣社會的共識,以及我們對台美關係更多的認識。
因為他們相信,Taiwan matters。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台美關係》現正預購中!
✨ 連結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那年夏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後,想不想再出國遊學?
還記得8年前...對就是8年前
那年夏天我去德國暑期遊學
歐洲真的是個很酷的地方
明明是夏天 只要下起大雨後就會好冷
那時候我還在HM買一堆無袖
隔不到兩週...直接再去買大衣XDD冷爆
我的嘴唇是那種一冷就會徹底乾裂的人
立刻衝去rossman跟dm收刮護唇膏
妮維雅是德國品牌!!!
直接掃十幾條XDDD
一個德國遊學小故事~分享
這次妮維雅護唇膏跨界合作了期間限定拉拉熊系列
拉拉熊、小白熊跟小雞都超級可愛❤️❤️
而且我本身就是個很需要隨身攜帶護唇膏的人
你們都很常提醒我要記得擦護唇膏~
包包一定要放一條
除了可以修護缺水的雙唇外
可以鎖住表面水面也很重要!!
添加的酪梨油跟乳木果油、蜂蠟都可以滋潤嘴唇👄❤️
另一款則是添加草莓果香(小白熊款)
我覺得很讚欸,有些人很在意唇色,蜜唇膏就可以選有粉亮淡彩的這款❤️是唇膏也是唇蜜
看起來嘴唇更有ㄉㄨㄞㄉㄨㄞ的感覺!
期間限定➡️ 711限定販售(小雞/小白熊款)
全通路販售➡️拉拉熊款(711、全家、寶雅、屈臣氏、全聯、康是美、屈臣氏、家樂福、大潤發、四季、佳瑪、電商平台)
買了吧!特別是秋冬來之前,幫自己的包包備一條❤️好安心!!!
@nivea_tw
#妮維雅 #niveatw #24小時保濕 #添加酪梨油 #添加乳木果油 #拉拉熊系列期間限定款
那年夏天 在 徐哲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 #華納音樂 數位發行 https://wmt.lnk.to/Grandma
#容顏 #Grandma (客語版本)
詞:徐哲緯 Voter Hsu / 曲:徐哲緯 Voter Hsu
過忒五月節那年夏天 是捱最尾一擺見妳个面
妳笑笑地站在門前 看等捱越行越遠
看到妳那張皺皺个面 深深个痕 過按多年
吃飽睡足不捨得 教會捱做人實在無欺騙
雖然捱離開屋下按多年 妳陪我个心 還是日日站同邊
現下个妳在天堂那邊 寄分妳个思念 不要掉了
無捱陪妳過年過節 想妳個暗埔頭就看妳个相片
現下个妳在天堂那邊 不使再各目汁漣漣
捱會煞猛過每一年 等我們重逢 見面个時節
捱知道捱這生人 一定會好好來 記得妳 慈祥个容面
看到妳那張皺皺个面 深深个痕 過按多年
吃飽睡足不捨得 教會捱做人實在無欺騙
雖然捱離開屋下按多年 妳陪我个心 還是日日站同邊
現下个妳在天堂那邊 寄分妳个思念 不要掉了
無捱陪妳過年過節 想妳個暗埔頭就看妳个相片
現下个妳在天堂那邊 不使再各目汁漣漣
捱會煞猛過每一年 等我們重逢 見面个時節
捱知道捱這生人 一定會好好來 記得妳 慈祥个容面
那年夏天 在 Miss Bac.貝克小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感染系民謠樂團貝克小姐Miss Bac.,最新單曲〈你願意跟我一起走嗎〉,
邀偶像 #黃玠 用愛製作和驚喜獻聲!
講述了一段發生在海邊的愛情故事,遇見了想長久在一起的人,
但不確定對方是不是也抱有共同的想法,所產生一系列的問句和回答。
與以往的題材不同,是一首既甜蜜又有點寂寞的戀愛歌曲!
――――*☼*――――*☼*――――
「像是長期在遠洋漂流的船隻,終於遇見能夠安心停靠的港灣。」
當我牽起你的手,腦海浮現了這一句話。
那年夏天的海邊,終於遇上想要長久相互陪伴的人,
我們一起度過了許多平凡卻又幸福的時刻。
即使我有許多的缺點和不安,但你願意繼續跟我一起走嗎?
――――*☼*――――*☼*――――
你願意跟我一起走嗎
一起經歷那些 奇怪的小事情
你願意跟我一起走嗎
也許我不會 不會變得富有
你願意跟我一起走嗎
或許我們的未來 不會 那麼 普通
你願意跟我一起 做夢嗎
我們可以一起翱翔 在 未知的宇宙裡
你願意跟我一起 做夢嗎
我們可以一起擁有 每個平凡的明天
何謂平凡 能否是永遠
何謂平凡 能否是......
也許不曾掛在嘴邊
但在沉穩平靜的眼神裡面
我能看見 當初的 暖陽
而在相擁的瞬間
默數你的心跳聲一遍又一遍
我能感到 呼吸 的頻率
他是那樣
慢慢 變得 平穩
他是那樣
慢慢
變得 平穩
――――*☼*――――*☼*――――
〈你願意跟我一起走嗎 Will You ?〉
製作人 Producer:黃玠 Dadado Huang、鍾秉恩 Chung Ping En
詞 Lyricist:沈筱卿 Hsiao Ching
曲 Composer:沈筱卿 Hsiao Ching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黃玠 Dadado Huang
編曲 Arranger:黃玠 Dadado Huang、鍾秉恩 Chung Ping En
主唱 Lead Vocalist:沈筱卿 Hsiao Ching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鍾秉恩 Chung Ping En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鍾秉恩 Chung Ping En
口琴 Harmonica:黃玠 Dadado Huang
合成器 Synth:黃玠 Dadado Huang
金杯鼓 Djembe:史丹周 Stan Chou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r:黃玠 Dadado Huang
和聲 Backing Vocal:黃玠 Dadado Huang、沈筱卿 Hsiao Ching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吳昱陞 Sam Wu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GANNNNN Studio
音訊剪輯 Audio Editing:吳昱陞 Sam Wu、鍾秉恩 Chung Ping En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Andy Baker
混音室 Mixing Studio:玉成戲院錄音室 Yuchen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Jon Tornblom@Transparent Mastering
插畫設計Illustration:許嫚庭 Manting (@manting_illustration)
動畫設計 Animation:陳歆雅 Enya Che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凱特、劉栩芮
――――*☼*――――*☼*――――
Find us:https://linktr.ee/missbac2017
#貝克小姐MissBac #你願意跟我一起走嗎
那年夏天 在 我是千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原本預計今天要上的影片,因為難度太高還沒完成,一到下星期上片,所以今天給大家看看兩年前青澀的我,雖然現在疫情悶在家,但是看著影片就想起那時的快樂,邀請大家跟我一起來趟心靈旅遊吧!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記得幫我點個喜歡,最後別忘了訂閱我喔~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粉絲專頁請搜尋:
https://www.facebook.com/我是千鈺-651243575488642/
IG請搜尋:
https://www.instagram.com/claire22liu/
歡迎追蹤我的即時動態謝謝大家!
那年夏天 在 淺水灣那年夏天咖啡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淺水灣那年夏天咖啡館 · 供應簡餐、下午茶、咖啡、各式花茶、新鮮果汁,新鮮水果冰沙,火鍋,鬆餅,冰淇淋,披薩,沙拉 · Coffee Shop. ·. Diner. ... <看更多>
那年夏天 在 王心凌-那年夏天寧靜的海(Full HD)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Magic Cyndi「那年夏天寧靜的海」Full HD MV。 ... <看更多>
那年夏天 在 [影評] 聞天祥評/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 聞天祥
https://blog.sina.com.tw/atom/article.php?entryid=573149
本文轉載自世界電影雜誌 2007 年 9 月號
--
看似這麼簡單的一部電影都能被他點石成金,
北野武的才華,到這部電影可說是無庸置疑了。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1991)是北野武第一部除了編導、還同時身兼剪接的作品。
或可說明本片獨特語法的由來。
第一個鏡頭是只有幾根浮標隨浪擺動的藍色大海,
接下來是車窗裡的兩個男性臉孔,之後是其中一人(男主角真木藏人)的特寫,
最後才是類似一般電影的建立(定場)鏡頭:一輛清潔車停在海前的馬路上。
亦即北野武用了一種類似「倒裝句」的形式交代了全片的第一場戲,
不是「一輛清潔車停在大海前面的馬路上,車上坐著兩個男人,
其中一個捲髮的年輕人正專心地看著眼前的大海」;
而是「海兩個男人在看海其中一個是男主角他們原來是清潔隊員,
此刻工作用的清潔車正停在大海前面的馬路上」。
這個效果除了有種從疑惑到肯定的「柳暗花明」之外,也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幽默感。
此話怎講?
隨著車子發動的過場鏡頭,下一場戲開始,男主角又定定地看著前方,
此時我們的反應不外乎「又再看海了!」但下一個鏡頭卻將了我們一軍,
他注視的不是遠方的海,而是近在眼前、一塊因破損而被丟棄的衝浪板。
當上一回的恍然大悟,成為我們辨識下回合鏡頭邏輯的依據時,
北野武聰明地耍了我們一次。
當男主角留下衝浪板、把其他垃圾丟進清潔車,不捨地回過頭看了一眼上車後,
我們看到下一個詭異的鏡頭是讓「孤獨」的衝浪板彷彿被遺棄地處在鏡頭左前方,
清潔車則向右後方駛去,然而車子就在即將出鏡時停了下來,
男主角跑下車回去撿起衝浪板。
這個「物不動,人或車在動」的固定鏡頭,讓我想起王家衛《阿飛正傳》(1991)
那座電話亭和期待張曼玉會在巡邏時打電話來的警察劉德華,
好像一旦你踏出有情物所在的鏡頭之外,就此注定兩隔。
拿回衝浪板的真木藏人,下一場戲是坐在公司前的停車格上,
計畫著要怎麼用保麗龍補好衝浪板的斷口,此時另一輛車要停進來,對他猛按喇叭,
他竟渾然未覺,直到同事下車拍了他一下,這才起身離去。
我第一次懷疑:之前的沈默,不是孤傲,也非冷漠,而是他根本聽不到。
第二天,女朋友(大島弘子)在樓下等他時,
面對一邊作體操一邊問她是不是要去約會的歐吉桑,也沒什麼回應。
直到男主角抱著衝浪板下樓,跟歐吉桑點點頭,
證明他不是什麼「怪叔叔」的同時,也暗示了他的女友可能也是聽障。
直到他們在路上,一對顯然在片中被當作「對照組」的活寶,
其中一個大叫男主角的名字時,另一個說:「他們聽不到啦!」
我們才完全確認本片的男女主角果真是對聾啞情侶。
就連主角特質的帶出,北野武也用了如此間接、甚至懸疑的方式。
我認為他的電影是很好看的,
其中原因之一正是這一點一點剝開的趣味,而且是用鏡頭和剪接在傳達意義。
比如說抱著衝浪板走路的男主角,突然停下腳步、回頭,
接的是女主角微笑臉孔的特寫,然後男主角點了點頭,
在下一個較遠的背面鏡頭裡,我們才看到原來女主角主動幫忙抬起衝浪板的尾端,
這才瞭解先前男主角停下、微笑、點頭的理由。
因為「無言」,所以我們會特別注意動作;但如果他們的動作又被減至最低,
鏡頭與剪接(應該再加上久石讓令人印象深刻的配樂)就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敘說功能。
北野武本來就擅長「低限」的美學,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更透過一些小小的「重複」與「變化」,
精巧地展現他另類的幽默技巧。
例如男主角迷上衝浪後,一下班就跑來衝浪(後來甚至一度荒廢正職),
晚到的女主角則會靜靜地坐在一旁整理他丟在沙灘上的衣褲;
這個鏡頭第一次出現,好像只是為了說明他們的默契與女主角的嫻淑。
第二次出現,我們又作如是想時,鏡頭外卻有個小石子丟進來,
這次不是活寶們的惡作劇,而是女主角摺錯衣服了,男主角正好整以暇地坐在另一邊呢!
這其實完全是「鏡頭趣味」,女主角怎麼會沒看到男主角就一屁股坐下?
偏偏做為觀眾的我們,一來受到前面出現過的鏡頭的重複暗示,
二來我們只能看到鏡頭讓我們看到的,
自然也就犯了跟女主角一樣的錯誤,忽略鏡頭外的世界。
好玩的是當搞錯對象的女主角假裝若無其事地到男主角身邊坐下,
他所摺的那批衣服的主人也在此刻回到沙灘,看著自己整理好的衣褲,啞然而莫名其妙。
這段劇情完全不訴諸語言,但驚訝、轉折、趣味,一應俱全。
同樣的,女主角某次去幫男友買飲料,一個女孩故意跑來跟男主角搭訕,還賴著不走,
女主角回來,一聲不響地坐在男友另一邊,沈默地宣示主權;
但第二次這種畫面再度出現時,女主角卻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但聽不見的男主角恐怕根本不知道女友負氣離去這件事吧!
北野武曾說:「我不喜歡嗅到性的氣息,不喜歡探討兩性之間的關係。」
因此《那年夏天,寧靜的海》起初的故事除了
「二個耳聾的人抱著一個衝浪板走著」以外,什麼也沒想。
他又說:「這男的一直想玩衝浪,女的就一直在海邊看著他。光這就構成了故事大綱。」
這部電影確實沒有什麼濃厚的性訊息,但並不表示男女主角的感情戲就索然無味,
北野武反而擅以「獨腳戲」去表現「兩人的感情戲」。
矛盾嗎?未必。
比如他們去買衝浪板的那天「衰事」連連,
先是用 12 萬元買了別家只賣 9 萬 8 的衝浪板,
回家時公車司機又不讓扛著板子的男主角上車,他只好跟已在車上的女友揮手道別。
之後,剩女主角一路站著,即使車上的人都下得差不多的時候,她依然沒找座位坐下,
北野武甚至安排一位慈祥的老嫗跟她說:「有座位,請坐吧!」
她為什麼不坐?在想什麼呢?
只見後來她按鈴下車,拼了命地往回跑,直到男主角面前才停步,
這場戲結束於男主角笑著摟了她的肩,一塊走回去。
很溫馨,但整段戲花最久的,其實是女主角一個人在車上的時候。
類似的例子還有女主角負氣離去後好久,男主角才去找她,
這場戲大部分時間男女主角也是各演各的,女主角坐在房裡,雙手托腮,生悶氣。
男主角一個人先是按門鈴,然後脫下一隻球鞋往天空扔,希望引起她的注意。
後來則是拿起石頭扔窗戶,這其實是個蠻「白目」的「奇想」,
這雖是大部分愛情電影常見的浪漫行為,但女主角又聽不到小石子打在窗上的聲音!
不曉得是不是北野武有意的諷刺?
誰知後來男主角用力過猛,打碎了玻璃,
只好像做錯事的小孩一樣低頭溜出畫面,沒想到這反而讓女主角下樓來了。
男孩看見女友出來,立刻故態復萌一臉酷樣地自顧往前走著,直到發現女友沒跟來,
才跑回去,走到女友面前,特寫鏡頭裡發現她臉上有淚痕(當然不是為了玻璃破掉)。
北野武接著果然直接省略他們之後「和解」的過程,
也避掉了他無法忍受的傳統兩性關係的呈現,而跳至兩人坐在港灣堤岸上,
忽見對岸有個騎腳踏車的男子掉到海裡,被人慌忙救起,兩個人這才相視而笑。
北野武用幽默覆蓋在浪漫之上的味道,再度蕩漾而出。
這部看似簡單的電影,最大的難處正是
「要讓觀眾在最小限度的資訊中感受到北野武的訊息」。
他的節制,不只是種電影美學的體現,也像是種觀照生命後的心得。
以本片的結尾為例,男主角最後一次現身,是在一個天氣不很好的日子,
攝影機擺得遠遠的,原來的畫面只見一根電線桿佇立在鏡頭的左後方,
然後男主角入鏡,攝影機跟著他的步伐向右搖,等到右邊那根電線桿變成在鏡頭左側,
一如開場,攝影機又回覆到靜止的狀態,讓男主角出鏡,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然後變成女主角入鏡,運鏡方式則如男主角出現時如出一轍,
只不過緩慢的鋼琴配樂這時孤單地響出。
接著她走到海灘,站在每次等待的地方,而鏡頭卻停在她茫然的臉上好久,
漸或穿插兩次空鏡頭,既是她搜尋男友的視線,也帶出海上空無一人的事實,
然後一個浪捲來男主角的衝浪板,擱淺在水與沙之間,
如此沈默的噩耗,也要觀眾自己去體會。
接下來北野武依然省略了一大部分,沒有呼天搶地,甚至一滴淚水都沒有。
直接跳到女主角帶著男友衝浪板去坐船的畫面,生活好像一如往常,
所以接的畫面是海灘上依然坐著那群衝浪者,球場上照舊因為湊不足人數而無法開踢,
清潔車還是在街頭穿梭收垃圾……,但真的一樣嗎?
當世界並未因男主角的失蹤而改變運轉速度,別人的生活也照常過下去時,
海灘上其實少了一對情侶,清潔工的伙伴也換了人。
變與不變,人的微小與巨大,在此辯證了起來,卻又不失感性。
女孩抱著衝浪板,前去充滿記憶的海邊,那裡曾是男孩奪得獎盃的地方。
看見來接她的司機,他也是這段記憶的一部分,
他們第一次來比賽時,就是這個先生載的。
她笑了,像是告訴別人不要為她難過,很迷人的痛苦。
然後主題音樂隨著車行開始流洩。
當女主角抵達目的地,蹲在沙灘上對著男友衝浪板貼貼割割的時候,
北野武故作神秘地讓衝浪板的後半截躲在鏡頭之外,
你只看得到女主角的動作,卻看不到她在作什麼,
之後女孩抱著衝浪板走向大海,畫面成了大遠景,
接下來再跳成特寫,我們這才清楚地看到衝浪板上貼了一張兩人的合照。
而當板子在藍色大海上漂啊漂時,北野武隨後剪進一連串回憶的畫面:
有熱心的司機、在工作上總是照顧他的同事、兩個活寶、衝浪的夥伴們;
有女孩在前、男孩在後,扛著衝浪板的滑稽模樣;
以及女孩想從後頭給男友一個擁抱驚喜,聽不到的男孩卻剛好起身去衝浪的好氣又好笑;
還有女孩抱著男友獎盃的滿足模樣;
最後,在兩個情侶望著大海的背影上,出現藍藍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這個片名。
為什麼要在生命殞逝後,才透露生前的歡愉?
出現的這些畫面,表面上並不煽情,
但是當整部電影大部分時間都維持在一種靜懿的節奏與狀態時,
這突如而來的拉起(音樂進入高潮、剪接加快、答案揭曉),
自然會因為前後情緒的落差,而形成強烈對比,並產生莫大的張力。
在不破壞整體風格的情況下,完成溫柔又殘酷的煽情藝術。
很多人都認為《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是北野武最「奇特」的作品,
無關警察、黑道、暴力,就連他自己都退居攝影機背後,不參與演出。
確實,無論從題材、氣質、表演來看,本片都和其他北野武作品大異其趣。
但真的距離那麼遠嗎?
從敘事手法的簡約,以及最終男主角依然不脫直奔死亡幽谷的命運來看,
北野武的風格還是昭然若揭的。
只是看似這麼簡單的一部電影都能被他點石成金,
北野武的才華,到這部電影可說是無庸置疑了。
--
影迷藏寶圖
以前,在鮮少日片進口,電視只有三台的時候,
除了 MTV,錄影帶店那些不知從哪盜錄來的綜藝、卡通、電視、電影錄影帶,
反而是我們接觸日本影劇文化最主要的來源。
我就是在台北一家錄影帶店找到《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只不過當時錄影帶的片名叫做《今夏寧靜之海》。
北野武的導演作品在台灣已上映過的有
《一起搞吧!》(1995)、《恣在年少》(1996)、《花火》(1997)、
《菊次郎的夏天》(1999)、《四海兄弟》(2000)、《盲劍俠》(2003)。
演出作品則有
《俘虜》(1983)、《捍衛機密》(1995,基努李維主演的好萊塢科幻動作片)、
《大逃殺》(2000)、《血與骨》(2004)。
1991 年完成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雖然影響了不少人,卻一直未在台灣正式上映。
直到今(2007)年 8 月,台灣才終於發行 DVD。
--
心得:
這篇影評是我看過聞老師的影評中,最最詳細的一篇。
內容比上課講到這部片時還要詳細,前面玩弄觀眾的部分則都有講到。
可以從這篇詳細的程度看得出老師真的很愛這部片。
我甚至覺得先看了這篇影評,才不會看電影時睡著 XD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212.1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92761958.A.21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