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小說六部曲:你只能變成五千年沙漠裡的一粒砂】
妳去過沙漠嗎?可能很少人有過這種體驗:眼前是一片不可思議的金黃,延伸到無邊無際,甚至超出妳的想像力之外。那壯大的視覺奇觀,很容易令妳誤以為,整座星球早已經被這片沙漠覆蓋。
這種震撼甚至強大到令妳屏住呼吸……而當妳的自主神經開始發揮機制時,隨著空氣順勢鑽進鼻孔的細砂,將會刺痛妳的鼻腔。當妳發現,這刺痛其實意味著妳正呼吸著這奇觀的一部分時,也代表著妳正在接觸、接納、與不由自主地化為沙漠的一部分。
也許妳沒有去過沙漠,但妳仍然可以透過眼睛「吸一口」沙漠——閱讀《沙丘》六部曲,妳就能成為遙遠銀河裡那顆沙漠行星的一部分,享受壯麗、華美、殘酷、失落與茫然,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飄散在千年宇宙帝國的空氣中。
很難用文字或影像形容沙漠,而很難想像小說家法蘭克赫伯特,是如何用文字構築這片虛構的宇宙沙漠。50 年代,美國政府農業部研究如何透過植披來防治沙漠化現象,而赫伯特原本要以此為題,寫篇分析論文,但是他研究地越深,卻對這個「植物 vs 沙漠」的概念越發著迷。
最終這篇論文一直沒寫完,赫伯特倒是寫了一本新小說,描述遙遠星際裡的沙漠星球上,武裝勢力搶奪香料的浩瀚史詩。這個《沙丘》的誕生緣起有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趣味,但是這片柳蔭卻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還有野心、還要漆黑。
江湖傳聞,喬治盧卡斯借用了《沙丘》的元素,寫成了《星際大戰》的故事。史詩人人會寫,卻不是每篇史詩都能輕易抄襲,更何況是無法用一句話形容的《沙丘》——上段「浩瀚史詩」云云只不過是極為浮面的形容。
很難想像法蘭克赫伯特的經歷,因為單從《沙丘》看來,這位小說家應該有地理學家背景、歷史學家背景(應該特別了解英國玫瑰戰爭時期的宮鬥歷史)、生物學家背景(了解沙漠動植物生態與演化)、宗教學家背景(對於政教合一制度時代與宗教如何影響宮闈知之甚詳)等等,這讓《沙丘》描述的不止是一段冒險故事而已,而是一個栩栩如生、設定完備的宇宙。
那裡有前所未見的珍奇異獸、特殊的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宗教三方角力的社會氛圍。你能說《沙丘》是科幻小說、是戰爭小說、是歷史小說、是超能力少年冒險小說、是王子復仇記、是宇宙版的《冰與火之歌》與《三國志》……用一句話形容《沙丘》,誰都辦不到。
法蘭克赫伯特曾說過:「有人說(《沙丘》)是一部宗教批判小說……很多人說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套哲學小說。以我的觀點,我能接受它被稱為科幻小說……但無論如何,我不關心他們怎麼稱呼《沙丘》、我不關心他們會不會把《沙丘》放在寫著『科幻類』的書架上。」
赫伯特沒說的是,《沙丘》系列要說得更多。
好吧,我們可以很不禮貌地說,《沙丘》就是一部塞滿各種奇想設定——而且不像維基百科那麼枯燥、仍然很好看的小說。但這樣仍然代表著我們小看了《沙丘》,因為《沙丘》還有續集:《沙丘:救世主》。
在前集法蘭克赫伯特已經鋪陳好一個完美的沙丘宇宙,搬演一套亡族王子復國的傳統戲碼,但到了《沙丘:救世主》,已經成為銀河裡最有力量的王子保羅,卻仍然要與其他勢力拉扯,甚至與自己拉扯——以他偉大的形象為名,一場聖戰已經爆發,而渴望平凡生活的保羅,必須著思如何找到自己的接班人,並讓自己的帝國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最終讓保羅不再是「保羅」。但是這個把沙丘星球扛到全銀河最高高度的偉人,怎麼能夠一走了之呢?而身邊他最親近最關心的人們,又怎麼能不受到波及呢?
這看來讓故事進入了開國君主的治國困境裡,但是《沙丘:救世主》不只如此。換個角度,它同時也在分析服從與領導的議題:
為什麼我們會死心塌地的服從一個被我們稱為「領導」、「皇上」的人?而為什麼我們願意為這個領導犧牲一切?而當領導做出了與我們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決策時,我們又該堅持這份忠誠到什麼時候?
赫伯特從多個面向深入一個已經很複雜的故事架構,試著在這些角度裡解釋他對於現實社會議題的論述:如同他曾批評劃地為王的美國邪教教主吉姆瓊斯,瓊斯讓自己的 900 多名信徒集體自殺,釀成震驚社會的「瓊斯鎮慘案」。
《沙丘:救世主》的故事發生在《沙丘》的 12 年後、而下一本小說《沙丘之子》故事發生在《沙丘:救世主》的 9 年之後 、再來的第四集《沙丘:神皇》發生在《沙丘之子》故事的 3,500 年後……乃至第六集《沙丘:聖殿》結束為止,這六本由法蘭克赫伯特撰寫的《沙丘》系列小說,講述了超過 5 千年的銀河歷史,赫伯特的創意從有形的社會文化與動植物設定,延伸到形而上的意識、概念、生死等等議題。
儘管我們早在第一集的《沙丘》裡,就見識到保羅因為香料而啟發的超能力有多麼驚人:他可以看到無數個尚未發生的未來、他甚至可以心念一動就改變自己身體的分子結構。但如果讀者因此感到驚訝,那他們驚訝地太早了:
《沙丘:救世主》出現了可以保存人類意識到永久的生化技術,甚至可以將已死之人的意識轉存到生化人身上,使他永遠地「活下去」;而《沙丘之子》裡,意識與肉體甚至可以穿越物種的隔閡,讓渺小的人類與巨大的沙蟲合為一體,成為能有自由意志又刀槍不入的宇宙最強存在。
《星際大戰》、《冰與火之歌》、《時間之輪》、或是《戰鎚 40,000》這些由《沙丘》啟發而成的後世作品,都像是《沙丘》系列這條宇宙長河裡的一瓢江水而已。沒有小說能像這個系列涵蓋了這麼多的題材與議題,而且這個系列的六本小說,每一本都在顛覆或超越上一本小說的格局,更大、更壯觀、更虛無飄渺,它絕對能挑戰讀者想像力的極限,但另一方面也向讀者展示了人性的極限:
《沙丘》系列展示人類的多樣情緒,而後分解與剖析這些情緒,將它們放進時間長流之中,看看這些能夠操控人類做出各種舉動的情緒,在時間無情地沖刷之下,如何變質、衰退、轉化成新的樣貌。
我們曾經相信的愛、信任、與忠誠等等信念,也會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合情合理地轉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模樣。有人說,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碰觸到佛家思想,而在《沙丘》系列裡,無論是多邪惡的詭計、多正直的信念、多麼難以割捨的愛情與親情,最終都如佛家說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照見五蘊皆空」。
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閱讀《沙丘》系列很難不感受到如墜五里霧中的漂流感。赫伯特一定清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陷入的無助感,他在《沙丘》裡留下了這句話,彷彿在安慰讀者們不用擔心,既來之則安之:
「你不能透過停下整個過程去了解這個過程,而必須隨著過程的推進繼續理解、必須繼續參與、並隨著過程進行下去。」
隨波逐流、隨波逐流。你會在電影《沙丘》裡持續聽到這句台詞。
赫伯特對自己設計的世界觀與文字功力的自信心可見一斑,而事實上也真的是這樣,第一次閱讀《沙丘》系列小說時,未必能夠很清楚每個橋段裡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是什麼——你必須了解,要描述一個能看透未來、過去、與無數平行宇宙的角色的心智是多麼困難。
但是,後來的劇情幾乎都能穩穩地接住掉隊的讀者,至少讓妳清楚這些橋段之間的因果脈絡,並且依然讓妳得到該有的感動或心碎。
多年來,台灣讀者一直沒有辦法親近這套赫伯特的曠世巨作:從來沒有台灣出版社出齊全六本的《沙丘》系列——我還記得拿著《沙丘:神皇》原文小說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的痛苦回憶。
如今,這片宇宙沙漠終於蔓延到了寶島,這當然是讀者之幸:因為我們有了一個放飛自我的機會。這片沙漠正在招呼著你,吸引你進入一片浩瀚的未知,引誘你拋開所有成見(還有大把時間),陷入、沈迷、困在《沙丘》系列的上下 5 千年的歷史之中,然後樂不思蜀、然後想到赫伯特沒寫出第七本《沙丘》就離世,不禁哀痛莫名。
(原文刊於《沙丘》小說六部曲導讀附錄本)
◈◈◈◈◈◈◈◈◈◈◈◈◈◈◈◈◈◈◈◈◈◈◈
我覺得沒有人能把《沙丘》說得清楚,事實上也不應該說得清楚,那片沙漠的全貌,需要你自己感受……所以本來我很抗拒寫的XD
我昨天說過了,我覺得電影拍得很好。但是,電影畢竟是導演丹尼維勒納夫的一種「個人解讀」,這片沙丘該長成什麼樣子,在你的腦海裡可以是完全不同,而這是你翻開書頁就能在內心開始構建的工程。
這套六部曲終於出齊,第一集書皮是電影海版,堤摩西柴勒梅德無論過去有多帥,這部電影裡他又帥出新海拔。不過,小說原本設計的封面也很美,而這層電影海報書皮是可以自由取下的,一書雙封面的設計真是感恩感謝。
不過我自己私心覺得,儘管六本大書擺在書架上真是氣派氣質,但是、但是、《沙丘》超過七百頁的厚度真的是折煞手腕,我還是推薦看電子書比較環保……不是環保、是「體保」、保護您的玉體。而且誰能帶著七百頁上山下海呢?我用一隻手機,就能把沙丘星帶著走、帶到馬桶之上(每次都用馬桶舉例實在是……
《沙丘》是大王最喜愛的長篇(實在太長了)科幻小說系列,6年前大王第一次寫,陸陸續續地寫到現在,內容乏善可陳,實在沒把握能把諸君推落深坑,可能還讓各位誤會一直洗版。現在終於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品味這個系列,看看大王說的是不是又過譽了🤣。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購書訊息:
📙 沙丘六部曲【限量書盒珍藏版+導讀手冊】
🔔 網路通路目前預購熱銷一空,可改訂購 #無書盒一般版套書。若仍想珍藏書盒版套書,9/8正式上市時,可前往全台實體書店購買。
邪教論文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矽谷投資人王川曾說過一句話:「所有我們以為的質量問題,本質上都是數量問題,因為數量不夠,差幾個數量級而已。」
我整理了一些閱讀心得,你如果看懂了,相當於擁有了百萬的思維模式:
1. 切記數量就是最重要的質量。
2. 牢記一萬小時理論,什麼領域的工作,做100次是菜鳥,但做10,000次就是專家。
3. 背1,000個英文單字可能很難在國外溝通,但是7,000個以上就能在世界通行無礙,無論文法句型程度如何。
4. 所有的音樂家能出名是靠每天8小時以上的練習,不是天賦。
5. 貧賤夫妻百事哀,是因為錢不夠,而不是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6. 覺得在愛情中碰到的總是壞人,那是因為你遇過的人不夠多,選擇太少,解決這個問題只有走出去,多認識人。
7. 我認識一個作家,文筆不算特別好,但文章跟書都很受讀者歡迎。有一次台下觀眾問他如何成為一名作家,他回觀眾說先寫100萬字看看。
8. 成功沒有捷徑,騙局大多跟不勞而獲,還有你骨子裡的貪念懶散,有深度關係。
9. 底層的孩子能翻身,大都因為他們領域沒有資源,只能靠高強度的練習和不懈的努力,讓數量翻上去。
10. 以前公司的企劃出去開了公司,固定每周三晚上直播訪問。剛開始每次只有三四人看,兩年後她現在被媒體稱作直播教母,接案無數。
大多數人的盲點,明明是數量不夠的問題,卻以為瓶頸卡在質量,接著開始幻想能透過各種怪力亂神、旁門左道、奇淫邪巧來試圖達到目的,所以各種邪教、詐騙,無病呻吟就出現了。
世上沒有廢人,只有懶人。
邪教論文 在 升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到有人說,"現在還在鼓吹買航運的,會害死新手,未來肯定被套死",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以前的我,保證也是這樣想,因為我是巴菲特粉(現在還是)、價投魂,所以航運這種沒有獨特性的產品,很難想像他這麼高的運價能維持,彼得林區也說,景氣循環股不能買在低本益比...
其實這些想法都很對,我也不認為高運價能永遠維持。但認為"現在鼓吹會害死新手",其實這是假設新手買了就不懂停損。
自從我開始大量認識了各派別的大神後,我已經不敢輕易說出這樣的話了,因為每個派別的大神,想法真的是天差地遠,而且是真心這樣想。
即便現在航運漲到了2開頭,我還看到有大神看到3開頭,而且是真金白銀在all in。
以我們瘋狗流來說,則是不對任何的基本面看法過於重視,反正我們就是看勢做,以前我剛認識我師父瘋狗王,我看他都追最強的,不夠飆不追,當時的我很難接受,對一個多年價投來說,深值多年的"安全邊際”,完全被毀了三觀,但我又看到這驚人、完全沒出現在論文和教科書的績效,只能告訴自己,"全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又看了一陣子,持續自我安慰,"好啦,不是幻覺,但我做不到啦!",這種掙扎讓我蹉跎了好多年。
對於一個投資生涯是接觸動能派,沒有價投基礎的交易者來說,他們反而認為"安全邊際"是在害人,恩對,你沒聽錯,"安全邊際"是在害人,讓人多年套牢還深信不疑,安慰自己"投資需要的是耐心","價格終會回到價值",結果好多資深的價投,在某次重押卻看錯的戰役中崩潰,結束自己的投資生涯。
我沒有想要辯論誰對誰錯,只是我剛好是少數什麼派別都接觸過的人,我也剛好幸運認識了各派別大神,能深刻理解他們在想啥,所以我不敢再說"怎樣就是在害人"這種話了,很多價投在航運年初的時候就說是泡沫了,結果錯過了後面數倍的漲幅,所以到底是誰在害人。艾倫原本認為超大型巨人是惡魔,沒想到被別人認為是島上的惡魔,看到最後還不知道誰才是惡魔。
再強調一次,我不想為任何說法背書,我也沒有要為航運背書。我只是覺得,一些自豪有大量論文或巴菲特背書的派別,能講話很大聲,是因為他們處在目前主流的資產管理界,瘋狗流就容易被他們視為異端邪教,但說穿了,他們的信心基礎也是過去100年的數據或案例,但下一個100年會怎樣呢?我不敢說。尤其當我開始認識大量主力籌碼後,我覺得參與市場的投資人的變化之快,這些都改變著市場的習性,過去的回測結果,可信度愈來愈低。(還是要信,但不能完全信)
宇智波鼬曾說過,人們都是在自己過去認知的束縛下生活著,活在自己的執念之中,現實也許只是鏡花水月。
我現在相信的觀念,我也不確定能不能持續有效,不能被他人理解也沒關係,我只能告訴自己,保持敬畏,持續貼盤去感受,隨時微調,才不會成為時代的眼淚。
邪教論文 在 末日前餓死可上天堂見耶穌?數百名信徒集體絕食命喪森林!肯 ... 的推薦與評價
... ,肯亞 邪教 事件攻佔國際新聞版面,一名自封牧師的瑪肯西(Paul ... 論文 複製貼上、頂大排名倒退! 台灣高教沉淪中? | 斐姨所思【大家來煉丹】 ... ... <看更多>
邪教論文 在 談邪教感覺像是要寫論文想到就累-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談邪教感覺像是要寫論文想到就累. We didn't find anything.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spelled correctly, or try searching for a different hashta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