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捷克小姐想語重心長的來談談目前捷克現況與感觸
⚠文長慎入
🔜快訊:截至3/15已達253人確診感染
許多城市醫學院學生聽到醫生的徵召 正加強醫療團隊對抗新冠病毒(武漢肺炎)
170位在歐羅慕茨Olomouc醫學院的學生主動前往各大醫院協助支援
新聞也加強呼籲 健康的人可以幫忙為那些不建議離家的老人和不便出門的國民購物(重要的是要注意預防衛生措施)
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許和政府要官 天天都上電視直接向民眾報告防疫計劃與現況
總理向民眾解釋商店和餐館關閉的理由 更進一步呼籲大家:「國家有足夠的食物,不要購買超出自己所需的食物,如果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寬容和團結,一定能對抗疫情與恐慌...」
英國總理強生卻說:「請人們做好會失去親人的心理準備,倫敦不會仿效其他歐洲國家的模式採取安全措施,以避免恐慌統治了這個國家」😱
相較於英國總理 我慶幸捷克總理的負責任與積極作為
前陣子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許時不時就要面對抗議並要求他下台的群眾
但這段疫情開始升溫的期間 我看到的是一位滿面倦容和鬍渣的領道者
他與郭董、川普同樣是商人管理者 多數人民一度不滿他在政治上採類似歷史陣壓與粉飾的手法
但這次他立即做出彌補動作 或許因曾是管理經營強人 所以啟動了危機處理的態度
這場全球的災難 沒有獨厚哪個國家
捷克境內看到各種人性的展現 有人在超市搬了一大垃圾袋的2克朗(個)長麵包 被正義的民眾教訓;有人反而時時關心鄰居是否需要幫助
我不想再去思考病毒的來源 只希望盡自己的義務、保護自己和同胞、祈禱疫情盡快結束
有人或許會抱怨:“歐洲人都他媽的不戴口罩!”
但就我了解的捷克人 他們雖從小被灌輸重病才要戴口罩 但要打噴嚏時 多數有禮貌的人會用紙巾嗚住口鼻
最重要的是目前他們口罩量完全不足 因為國內幾乎沒有口罩工廠 平時的醫療口罩都是依賴中國進口 口罩價格不低 所以沒事不會花錢買來戴
說到這裡 昨天捷克總理打算今天派兩台飛機到中國購買10萬個快篩試劑 也希望能從全球湊購100萬個口罩
不是他們不戴 而是根本沒有!
多數走在大小城鎮街道上 就算你戴口罩也不會被歧視或被揍(之前捷克小姐帶旅行活動時 團友戴口罩 從沒被白眼或欺凌過呀~)
在捷克 多數非觀光城鎮的民眾都是友善的
在經歷多次跟團卻無法滿足我想了解捷克的慾望後
2006年 我展開生平第一次自助 也是第一次捷克自助
依然記得 公車上坐在靠窗位置 那時陽光好強 我沒有戴帽子的習慣也沒有墨鏡
隔壁的一位老先生把外套推給我 他用手比劃 叫我拿去墊在窗戶上當靠枕和遮陽...
在布拉格我向一位老太太問路 她說了一堆又比劃好久 我知道自己完全聽不懂 所以跟她點頭假懂後決定隨便選一條路冒險去
不久後 老太太卻氣喘噓噓跑過來抓住我 意示我走錯路了 要走另一條路 她滿臉嚴肅但卻有顆熱呼呼的心
說在旅行中沒遇過冷默沒愛心的人 當然不可能 但我確實遇到不少對我友善和幫助我的捷克人
我從沒有改變過出國就要宣揚自己來自台灣的初心
【謝謝你對我好,我也想對你好;你是捷克人,我是台灣人;我們都是兩個好國家的好國民】
我從沒拿過台灣國旗在重要景點拍過照 因為我覺得自己的表現就是代表台灣的標誌
做了對事 我大聲告訴對方來自台灣
其實我不記得為什麼第一次想去捷克時的原因了
某天 我忽然想去捷克 沒有理由 然後就愛上捷克了
有人說物以類聚 或許捷克在歷史的本質上相近台灣 但那時我根本就還沒想到研究捷克歷史;或許捷克的人情吸引了單純喜歡溫暖的我;或許在我對生命沒有任何期待時他出現拯救了我...
其實好像從開始去捷克後 我就養成習慣在台灣總是想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不自覺到哪都要說你好&謝謝、莫名的會對陌生人熱心、和旁邊不認識的人交談
我的台灣心&捷克情 交叉影響著自己的思維與行為
今天我寫信給每位捷克朋友 詢問情況、是否需要幫助
他們開口就是詢問台灣好不好?希望每位台灣人一切健康安好
A友人提到捷克的所有口罩都送到醫療前線 但他知道這是為了防疫 沒有任何怨言與不滿
B友人說布拉格像死城 他正在享受最後的自由氣息 然後分享在布拉格2區公園獨自喝啤酒的照片
C友人說全國都要配合政府規定 商店不能開、沒錢賺 只能出門買必需用品 希望彼此能一起渡過這個疫情
D友人說雖然捷克現在外面空盪盪 但比起德、法、義、西、英…好太多了
E友人說看到有記者報導台灣的疫情控制很好 為台灣人感到高興 請大家好好照顧自己
FGHIJK………等友人 不斷訴說自己的現況
我從字眼裡看的出那隱約的無奈、極力想隱藏的不安 除了為他們打氣加油、宣導注意事項 我無能為力
沒有任何一位捷克友人開玩笑 或幸災樂禍全球性災難
反觀我昨天 竟看到臉書上某網紅 竟用訕笑言詞說全球狗吃屎、歐洲會繼續大口吃屎&會滅洲…
整篇po文穿插一連串「哈哈哈」字眼 然後一堆人按讚+分享 我既傻眼又難過😓
心裡尊敬不一定要用嘴巴說出來 我對台灣是默默在心裡
真正關心一定要用行動做出來 哪怕只有棉薄之力
摯全球疫區、防疫醫療團隊、正接受治療的人們、努力保護自己與別人的朋友:【我或許無法讓大雨停止,但我永遠都願意陪你走到雨停】
V oblasti globální epidemie、Epidemický lékařský tým、léčených lidí a přátel、kteří se snaží chránit sebe a ostatní:【Možná nebudu schopen zastavit silný déšť, ale vždy budu ochotný vás doprovázet na dešťovou zastávku】
#COVID19
「郭 強生 太太」的推薦目錄:
- 關於郭 強生 太太 在 捷克小姐×捷克歷險趣 Adventure in Czechi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郭 強生 太太 在 羽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郭 強生 太太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郭 強生 太太 在 鏡人物- 郭強生五十六歲了。五十歲時,他在專欄袒露傷痕 ... 的評價
- 關於郭 強生 太太 在 優人物/以屏東調味出回憶與流浪詹宏志的宣一宴南國變奏曲 的評價
- 關於郭 強生 太太 在 比爾強生牧師爭議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郭 強生 太太 在 比爾強生牧師爭議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郭 強生 太太 在 羽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長,部落格或許比較好讀?但是全文我這裡也貼上了)
《親愛的,妳不需要為了給孩子一個手足而再生一個孩子》
想寫這個主題已經很久了,因為我發現,有了一個孩子之後,要不要再生,是好多媽媽苦惱的問題。在我還沒生妹妹之前,有媽媽私訊問我:「羽茜妳可不可以寫點獨生子女的好處?我帶一個孩子就好累了,但老公和家人都希望我再生,說孩子沒有手足會很孤單,我也很困惑…」
有了妹妹之後也有人私訊問我:「妳可不可以告訴我為什麼想要再生?看了《成為母親之後》我覺得妳好辛苦好辛苦,想說妳現在孩子大一點要輕鬆了,實在很想知道妳為什麼會再生一個,我是已經累到絕對不想再生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被私訊問私事很唐突吧,但是很多媽媽都是很有禮貌客氣的開頭,說她知道這樣問我很唐突,但是還是忍不住。
我想身為一個以媽媽心情出道的作家,大家會跟我分享心情,還有想知道我個人的心情轉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所以並不覺得這些提問很奇怪,只是從這些問題中我發現(社會學的嗅覺又來了)—要不要生二寶,真的是這個時代,讓媽媽們很焦慮又很困惑的問題。
***
焦慮是因為生育有年齡限制,比起從未生過小孩所以相信42歲再來生都沒問題的年輕女孩來說,已經生過一胎的媽媽經歷過懷孕時身體的變化、面對產檢的忐忑不安(還沒有任何檢查可以保證「孩子是完全健康的」),還有帶孩子對體力的挑戰,已經知道把握生育年齡還是很重要的。
這時眼看時間過去,自己卻在要不要二寶這問題上遲遲無法下決定,害怕哪天下定決心後身體卻又無法負荷二胎,就更感到焦慮了。
***
而困惑則是因為,關於二寶對大寶的影響,就跟現在的教養觀念一樣,可以說眾聲喧嘩,雖然說有不少文章跳出來為獨生子女平反,指出獨生子女一樣有健全的發展,但不得不說「手足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種說法還是很強大的,一心想給孩子「最好的」的成長環境的父母,也就跟著困惑自己不想再生,是不是「很自私」。
不想再生的妳並不自私,真的。
我真的要強調這點,真正的自私是希望別人無時無刻都按照自己的願望去行動,而自己則隨心所欲,而妳在猶豫自己是否還能負擔成為另一個人的媽媽的重責大任,同時卻又思考著如何才是孩子最大的福祉,這怎麼能說是自私呢?
所以生或不生都好,這篇我想討論的是,我覺得不要讓「給孩子一個手足」變成妳生二寶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理由。
因為那是很薄弱的,如果這當中沒有妳自己的判斷、還有妳自己的願望為基礎的話。
我有獨生子女的朋友因為成長過程很寂寞,覺得表兄弟姊妹畢竟是不同的,現在成年了也很害怕父母年老生病時自己一個人該如何負擔,而非常篤定要生就生兩個或更多。
我覺得她有自己清楚的判斷,以自己的成長經驗為依據,而且重點是她生了都很愛,所以很好,然而她提出的兩個理由(其實也是現在非常常見的理由),就有手足的人看來,也有薄弱的地方。
***
人生而寂寞,是各式各樣的寂寞,賦予每個人人生不同的色彩
沒有手足的人可能是沒有體會過「有手足的寂寞」,父母的注意力和資源都被分散還是其次,如果父母教養的觀念不對,手足會變成家裡的競爭者。我從小會念書考試都拿第一名,爸媽毫不掩飾地在哥哥面前稱讚我並且貶低他,我們差三歲所以我考上北一女的那年哥哥剛好落榜,印象很深是爸媽還帶著我們一起去百貨公司,買禮物給我,一邊對哥哥念著「你看你怎麼辦…」
其實他們對兩個孩子的愛並不是由功課好壞來決定的,出社會後到現在還不學無術的我,跟工作相對穩定成長的哥哥相比,那種待遇上的落差都消失了,但就因為當時沒有這種不能拿手足來比較的教養觀念,父母覺得自己是在激勵彼此,在想辦法拉近兩人的差異,結果小時候的我恃寵而驕,哥哥卻因為考不贏我而自卑,現在想來有我這個妹妹,哥哥的成長過程中不知道品嘗過多少寂寞。
等到他外地念書時就從此就離開家,終於擺脫我這個妹妹的陰影,而且性格開朗,和當時的女友(我現在的大嫂)的父母兄弟姊妹都很親,親密到在喜宴上他的成長mv把所有親友和太太家的手足謝過一輪,連貓咪的照片都出現了,唯獨一字不提有我這個親妹妹,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獨生子女。
我當時坐在台下心情當然很苦澀失落,結婚換我們家請客時我還幫忙不少事情呢,但是我已經成年,明白我們的手足緣分,已經被童年時家裡的競爭氣氛所決定,反省自己小時候仗著自己會念書功課好就跟著爸媽數落哥哥,就哥哥的角度當然是個很討厭又不可愛的妹妹,不被想起來也是活該吧。
現在我哥還是會說「覺得妳很厲害」,就連我甚麼都沒有只出過兩本書(還不暢銷,哭)但是他也覺得很厲害,但這種厲害就跟我羨慕他和父母關係總是和諧一樣,我們彼此的差異和距離比山大,就別說甚麼有手足能化解寂寞了。小時候競爭父母關愛的環境,已經注定了無法拉近的距離。
***
講這個只是要說,當我獨生子女的朋友說「獨生子女很寂寞」時,我一方面覺得確實,一個人長大,沒有手足就等於父母的關注和壓力都集中一身,那是寂寞的。然而我也覺得,就像「結婚有時候比單身更寂寞」一點,多一個人在身邊,不一定就是有伴,在某些情況下,因為對彼此有期待最後卻失望了,可能孤獨和寂寞更甚。
父母如果像上一代那樣,以競爭的方式對待兩個孩子,甚至嚴重到讓孩子覺得「表現比較不好、或長得比較不漂亮就不被父母所愛…」那有手足是比沒有更寂寞的。
但即使父母沒有用這種態度對待孩子,我還是覺得,人生的寂寞是注定的功課。
***
獨生子女和有手足的,其實各有不同的寂寞,父母該想的是針對不同的情況,調整自己對待子女的方式。
比方說獨生子女家裡沒有童年玩伴的寂寞,或者是有手足自覺愛被分走的寂寞,不管哪一種總之父母要關心孩子的感受,並且給孩子信心和力量去面對寂寞這種感受,理解到那是人生的必然。
就像現在翔有手足了,我也不敢說他現在比較不寂寞,因為原有的關注很自然被分走,我能做的,就只是盡力讓孩子知道並且相信:你跟妹妹都一樣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
聊聊我印象深刻的手足故事
吳念真有過一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刻,身為長兄的他一直努力照顧弟妹,最美的回憶是父母工作忙碌,他帶著弟妹爬上山坡,吃著湊來的點心,他身為大哥,扮演那個鼓舞和安慰弟妹的角色,一起等待著父母回來。
但是後來大弟和他一起工作,卻也因為吳念真這個光環而備感自卑和壓力,他可以自嘲但是生活卻始終不順,到最後,吳念真的大弟是自殺的。他在遺書上寫「你是一個很好的哥哥,但是當你的弟弟,也很辛苦…」
我看到那段時哭了,難以想像吳念真趕去認屍時,看到這封遺書時內心的痛苦和寂寞,但是一直以來鬱鬱不得志,依靠哥哥照顧,自己也有成功獨立的夢想卻無法實現的他的弟弟,又是怎麼樣的痛苦和寂莫讓他走上絕路呢…
他們並不是典型的感情不佳的手足,而是感情很好,卻還是有「手足是最親密的競爭者」的心理障礙,我看了之後真的覺得大家都努力了,只是有時人生的無奈,就是會走向悲傷的結局。
吳念真會不會想,「如果我不是他的哥哥會不會比較好呢?」就像我有時候也會想,「如果我不是我哥哥的妹妹,而是彼此在社會上認識的人,關係會不會還比現在親近呢?」
我跟我哥都因為某個理由而在內心深處感到自卑,(這個是另一個故事了),只是性格不同有不同的外顯方式,但我難免還是會想像,如果沒有我,或許小時候會少一個讓他寂寞的理由,就像我現在也是,會覺得如果我是獨生子女,那些「你哥哥比妳好相處,妳看看妳哥哥對人多好,旅行都會送禮物回來…」等等的比較,或許也不會一直讓我覺得「我的個性是不夠好的」了。
***
父母老了會有人商量嗎?一樣是很講緣分的
不小心離題太遠。再來談常見的理由:只有一個子女的話,父母老了子女沒有人可以商量分擔很可憐。
老實說,這個就跟手足能否消除寂寞或者是更寂寞一樣,是一個沒有絕對正確答案的問題。
郭強生在他那本《不如認真來悲傷》裡,分享了他跟母親、父親、大哥的相處,還有最終,是他一個人照顧過去其實感情不睦的父親的晚年,他把這部分又寫成《我即將前往的遠方》。
書中可以看見親子、手足之間感情的矛盾,以至於大哥也是早就遠走高飛沒有在負擔父母年老的奉養,(是不是只有關心遺產我忘記了)但不管怎樣他大哥癌症,比他們的父親還早過世,郭強生不管面對母親的臨終,還是照顧從以前就父子關係緊張,老年卻又失智的父親,在醫院奔走,面對父親的冷語,請不到看護期間,自己花蓮台北奔波的焦頭爛額…這些都是沒有人可以分享和分擔的寂寞辛苦和悲傷,但是,他是有手足的人。
當然他跟手足感情不好是原因之一,但就算感情好好了,大哥也因為癌症,走的比父母都早,那所謂有手足可以分擔長輩年老的辛勞,也只是一個未盡的期待而已。
張曼娟在《我輩中人》出版接受訪問時曾說,她曾經以為照顧父母到真的不行時「總會有人幫忙但是沒有」。就這麼淡淡一句卻不輸千言萬語,看到的人都懂,她是有手足,卻獨自承擔看護重擔的女兒。
鍾文音在《捨不得不見妳》當中寫母女情,是在她母親倒下,中風而從此不能行動言語,母女才收起曾經的緊張衝突,由兄長提供主要經費,她單身與母親和看護同住的方式照顧母親的年老。
這樣已經足夠辛苦,但是如果她兄長不只是時間(其實照顧最珍貴的是時間)而是連金錢都負擔不起,又或者母親的狀況更糟(有些老人是失智但沒有失去體力和行動力,還會毆打家人、辱罵子女)那麼還會更加辛苦吧。
但不管怎樣都是「希望孩子有手足,在父母年老時可以商量」,因為這樣的原因而再生的父母,其實永遠也不可能保證的事情。
***
手足的性格和傾向都會不同,有研究指出為了發展出個人特色,朋友還物以類聚,手足反而更不相似,往往同一個父母總是感嘆「子女個性大不相同」,起點就是如此,在發展過程中,又有各自的緣分和人際圈,會受到不同的因素影響。
發展出完全不同的想法和價值觀都是有可能的,在父母年老或臨終時,因為不同的想法和價值觀,不要說互相商量了,大起衝突搞的劍拔弩張的手足也大有人在的。那時會覺得父母給我手足是給我這時所需的力量嗎?真的很難說。
雖然這會受到父母教養方式極大的影響,父母偏心導致手足不睦的,更有可能在這種時候不是助力而是壓力,但我還是認為,那也不是絕對的、唯一的因素。
換言之,父母非常努力也非常有意識的,想要引導手足之間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最終就跟教養對孩子的人生影響一樣,影響很巨大,卻未必是絕對的。
話說的很長都4000字了真糟糕(這樣誰有空看完><),但我只是要說,如果想生二寶的動機,是”唯一只有”「手足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有手足比較不寂寞、有手足在父母老後可以商量」這種預設,那我覺得其實是很冒險的決定。
因為那都只是期待而已,而且也不全然在父母的掌握中。
***
重點是,孩子有自己的人生
該不該再生一個,父母(尤其是母親)會為此感到無比焦慮,我覺得是很正常的,因為現在的風氣有一種父母要對孩子的人生負全責的暗示,那麼既然主流是說「手足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母親就擔心自己不生,會影響到孩子的整個人生。
但是放輕鬆吧。放下這個想法,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母親的決定是重要的卻不是絕對的,有手足(或沒有手足)的好壞都是可能的而不是絕對的,不會因為妳不想要再生,孩子沒有手足,妳就是不夠好的、自私的母親。妳只是夠理智了,直覺告訴妳如果再來一個不會比較好的。
***
影響最深遠的角色關係,其實還是親子而非手足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愛,父母要謹慎的是怎麼樣正確的表達愛,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這些都跟有沒有手足無關,有手足也好,沒有手足也好,孩子要感覺到自己被父母愛著,培養自愛和愛人的能力。
因此要不要再生一個孩子,我覺得思考的單位應該是整個家庭,而不是針對已經有的這個孩子(也就是大寶)。
我們這個家,在各項條件上,適不適合再多一個或更多的孩子?
還有,第二三個孩子,影響他一生最重要的角色關係,其實是「某人的孩子」而非「某人的手足」,所以與其說一直問大寶想不想要弟妹,不如問最關鍵的自己,妳自己,還有隊友,妳們身為父母想不想要呢?每個人的性格、精神體力和財力上的條件都不相同,而哪些條件重要(我所謂的重要,判斷標準是—愛)又是因人而異,非常主觀的判斷了。
如果妳覺得愛一個孩子已經筋疲力竭,要給孩子足夠的經濟支援妳也覺得足夠費力了,那為什麼要受到「手足是最好的禮物」這種說法所迷惑,一直懷疑自己不生是不是太自私,而不是相信妳自己「已經盡全力去愛」了呢?
無論對妳、對孩子來說,幸福最重要的都是一個「有愛的家庭」,而家人之間有沒有愛的流動,跟人數從來都是無關的。
#文章太長可以分享
#但真的太長了哭哭><
#要不要二寶就跟該不該結婚一樣是一言難盡啊
http://mina0302.pixnet.net/blog/post/226626488-%E8%A6%AA%E6%84%9B%E7%9A%84%EF%BC%8C%E5%A6%B3%E4%B8%8D%E9%9C%80%E8%A6%81%E7%82%BA%E4%BA%86%E7%B5%A6%E5%AD%A9%E5%AD%90%E4%B8%80%E5%80%8B%E6%89%8B%E8%B6%B3%E8%80%8C%E5%86%8D%E7%94%9F%E4%B8%80%E5%80%8B%E5%AD%A9%E5%AD%90
郭 強生 太太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郭台銘投資100億美金在威斯康辛設立液晶顯示器廠 美國政府前三號人物川普.潘斯.眾院議長萊恩白宮記者會高規格接待 設廠威州看中鉅額稅賦優惠.共和黨大本營及鄰近密西根湖 郭台銘稱川普招商力度讓他印象深刻 政治該為經濟服務】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首位在白宮宣布投資計劃的外國企業家,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
「鴻海集團,富士康以及夏普,承諾在美國打造,世界最先進8K顯示器的生態系統製造產業,為什麼選在美國建廠,電視是在美國發明的,然而美國沒有一個LCD(液晶顯示器)工廠,能生產一整套8K系統,我們要改變這一點。總統先生,我們剛在裡面見面,我們談了大概十到十五分鐘,我和您見過三次面,每次您都在強調「美國製造」的重要性,以及要為美國工人提供高技能的工作,因此我很有信心地認為,這是一個三贏的策略,總統先生,老鷹飛起來了,謝謝各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美國副總統潘斯,眾議院議長萊恩,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威州參議員強生,一字排開,高規格宣告招商成功的記者會,美國總統川普壓軸登場,「歡迎第45屆美國總統,川普總統,」美國副總統潘斯。
「這對美國工人和製造業來說,是偉大的一天,對於所有相信「美國製造」,這個概念和標籤的人來說,這是偉大的一天,今天 我很高興地宣布富士康,世界領先的電腦,通訊,和消費電子製造業的世界領導者,世界真正偉大的公司之一,將建立一個最先進的製造工廠,在威斯康辛州生產液晶面板產品,該公司的初期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將創造至少3千個就業機會,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達到1萬3千個工作機會,」美國總統川普。
「會做出如此龐大的投資,顯示郭董事長對美國經濟的未來深具信心,換句話說,如果我沒有當選,他絕對不會投資這100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
川普甚至用最高級的形容詞,讚美幫他兌現政治承諾的郭台銘,「我要特別感謝我的朋友,世界上偉大的商人之一,郭台銘,他真的相信美國,而且作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世界上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他不會這麼說 但我會說,他是世界上偉大的企業家之一,他與美國政府和人民有真正的繫帶,謝謝你,台銘,並感謝富士康,上帝保佑美國,上帝保佑你們,非常感謝各位,謝謝,」美國總統川普。
選在建築大師卡拉特拉瓦設計,大鵬展翅造型的密爾瓦基美術館。
郭台銘27號與威斯康辛州長渥克,簽署合作備忘錄(MOU),象徵鴻海的「飛鷹計畫」即將啟動,100億美元投資,預計創造三千到一萬三千個工作機會,換來對方15年優惠稅務補貼,「威斯康辛州在合作備忘錄中提到,提供對方30億美元的稅務優惠,這筆數字很大,我們從未提供這麼大的優惠,但是如果你要在「大聯盟」登場,就知道這是比照世界,其它主要國家的鼓勵投資優惠專案,現在所有的LCD顯示器都在亞洲製造,我們將翻轉這種情況,這項投資合作案之後,它們(液晶顯示器)將在,美國偉大的威斯康辛州製造,這將使本地成為Wisconn Valley(威谷) 威谷,」美國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
華爾街日報披露,除了威斯康辛州,包括伊利諾,印第安納,密西根等其它六州,也積極爭取鴻海設廠,顯然威斯康辛州提出的條件,最能打動狐狸般精明的郭台銘,密西根州州長施奈德就表示,他「不認同用錢吸引企業」,彭博資訊專欄作家Tim Culpan指出,威斯康辛州居民,等於平均每人得付出519美元,才吸引到富士康設廠,「或許為全州民眾」,「每人買支iPhone還比較便宜」,但Tim Culpan指出,郭台銘之所以獲得今天的地位,不是靠任意花錢蓋大廠得來,而是學會如何誘導領導人做大格局思考,願意掏錢買單,「我們想到這裡(威斯康辛州)來,因為我們感覺到這裡就是我們的家,我的家,威斯康辛州,對不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早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會見川普時就提出,與鴻海共同投資美國570億美元,但是軟銀「只聞樓梯響」,真正「走下樓梯」的是郭台銘,鴻海急於擺脫每支蘋果手機,不到五美元微利的代工角色,液晶顯示器(LCD)才最有利可圖,一支iPhone 7面板就佔了最高的39美元,這正是之前郭台銘盡一切努力,收購面板巨人夏普的原因,他要藉此提升在蘋果供應鏈的地位和價值,同時帶領集團從代工角色轉型,擴大夏普北美市場電視佔有率,以8K高畫質顯示器技術結合5G傳輸,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滿足「眼球革命」的生態系,威斯康辛州有它的地理優勢。
「威斯康辛州臨著密西根湖,緊鄰芝加哥鐵路中心樞紐,那些平板電視顯示器,必須跨越太平洋而來,如果它們在中國製造的話,現在它們只需要順著密西根湖,航行二十,三十英哩遠,再經由鐵路運輸到美國各地商店,所以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這是合理的,只要你可以控制勞力成本,使用機器人生產的話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詹金斯。
詹金斯認為這項投資合作案,的確是川普一項政治勝利,儘管川普在華府飽受政治風暴襲擊,但民眾樂於聽到,「川普把美國工作找回來」,「創造就業機會」,威斯康辛州位於美國,藍領工作流失嚴重的中西部「鐵鏽帶」,當地向來支持民主黨的選民,因此在去年大選將川普推上總統寶座,鴻海設廠被川普視為,兌現競選支票的重要政績,他特地在推特上,再次對郭台銘表示感謝,郭台銘曾在白宮記者會上說,這是一項三贏的投資合作案。
的確,對民調低迷的川普,對尋求連任的共和黨州長沃克,都是政治利多,但誠如彭博專欄作家的看法,「最大的贏家是富士康和郭台銘」,「今天早上我在華府起床的時候,我太太說,她想買威斯康辛州的人蔘,(威斯康辛州以花旗蔘聞名),但是未來,我希望大家記得,威斯康辛不只盛產人蔘,它們還擁有高科技,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希望,下次你見到我的時候,能對我說,歡迎回家,好嗎,謝謝各位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郭 強生 太太 在 優人物/以屏東調味出回憶與流浪詹宏志的宣一宴南國變奏曲 的推薦與評價
... 回憶,指的是對這些菜色原創作者我 太太 的回憶;流浪,就是我自己的胡思亂想和胡作非為。 ... 優人物/在寂寞的創作路上 郭強生 以寫作成全自己. ... <看更多>
郭 強生 太太 在 比爾強生牧師爭議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他和太太kathy結婚35年,有4個孩子,8個孫子比爾‧強生bill johnson. ... 作者郭強生在經歷人生顛簸後,寫下這篇中篇小說,把自己投射到小說中的調音師 ... ... <看更多>
郭 強生 太太 在 鏡人物- 郭強生五十六歲了。五十歲時,他在專欄袒露傷痕 ... 的推薦與評價
三十二歲,初戀情人輕生,此後他的人生彷彿一直在面對離逝。五十歲時,他成為最後的兒子。 新書《尋琴者》裡,他創造出兩個壯年之後的男人:一個鰥夫,正設法處理過世妻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