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謝某位齋友推薦《現代都市地景》給我。作為一名喜歡在都市散步的人,時不時抬頭看看都會內的大型建築,或者各區域不同的規劃及氛圍,是我長期以來保有的興趣。
我記得曾有兩次想接觸建築知識的經驗。首次是閱讀現代藝術史時,避不了的接觸新藝術運動、Artdeco、包浩斯、現代主義等觀念,當時便興起了接觸現代建築史的念頭。第二次是讀了已故建築學者漢寶德關於藝術文化的短文集,那段時間也一併讀了珍雅各經典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以及柳宗悅書籍,又再次讓我喚起對建築的興趣。這分別兩次的三分鐘熱度,我輕輕觸及了莫里斯、羅斯金、包浩斯、葛羅培斯、萊特、路易士康、隈研吾等工藝設計及建築領域的思想。
聽起來很順利,但其實一點也不,因為現代建築發展史並未如現代藝術史,有眾多學者從發展軌跡中整理出完整脈絡。此外,相比於資本較低的藝術創作來說,建築物所需的人力、物力更高,為了達成建築師、業主及股東等人的需求,建築物的風格絕非如現代主義藝術壁壘分明,畢竟稍有涉獵現代藝術史的人,要搞錯抽象主義和立體主義的機率甚低,但就我看來帝國大廈同時具備Artdeco和現代主義風格,又要如何定義其建築風格? 建築風格彼此的界線更加模糊,加上閱讀建築書籍,需要配合大量圖片,才能理解其論述。此外,建築理論和思想,多伴隨著藝術思維、器物史、技術史以及時代思潮演進,這造就了要理解建築知識,避不了面對極高的門檻。這本《現代都市地景》是我認知極佳的入門書。比起其他有著「簡易」、「入門」或「認識」的書籍,都來得更適合作為入門書。
《現代都市地景》主要探討了從19世紀末以來,人們對於都市規劃及建築思想的轉變。19世紀維多利亞工業革命後,產能飛越似的成長,過去想像不到的技術和財富也在這時代爆發,同樣也帶來了許多技術上的革新。鋼筋混凝土技術普遍發展,這種比起過往石造、磚造甚至木造材質,有著強上數倍的結構。加上機電技術發展,以往因為體能而只能蓋到七層樓的限制,也在1880年西門子所發展的電動升降機(電梯)所打破。這兩項技術將都會文明從平面,演進到了立體,數十層樓以上的摩天大樓從過往的妄想變成了可能。工業化所帶來的資本密集,也導致了都會化的加劇,人類文明歷史上從未有過密度如此高的城市。
因為法規制度的不完善,膨脹的人口密度直接導致了市容敗壞而又髒亂不堪,都市規劃成為各國政府不得不重視的議題。土地分區使用,城市美化、鄰里單元、超大街廊、清除式再生等方式紛紛被提了出來。而後許多優秀的建築師,提出了對城市整體規劃或建築風格的核心思想,諸如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柯比意的光輝城市、萊特的無垠城市(廣畝城市);財富爆炸而興起的裝飾風建築(Artdeco)、包浩斯的現代主義風格,凡德羅的皮骨建築,興起的國際主義建築、現代主義建築、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甚至還必須額外了解珍雅各為什麼反對這類都市規劃代有的大刀闊斧精神。以上種種,都有助於了解為何當代都市呈現今天的樣貌。
但問題就隨之而來。除了看科幻片時,能發現未來都市的設計,深受柯比意、田園城市理論和包浩斯影響之外,理解這些知識到底又有啥用?
這些知識理論十分抽象。以霍華德於19世紀末的田園城市理論為例,該理論將都市規劃為大小不一的同心圓,每個同心圓內能靠著內部不一的各大設施和農工商業,達到自給自足的平衡。透過大同心圓和小同心圓的連結和合作,得以實現嶄新的未來都市樣貌。這種理論實際付諸實踐的區域不多,但理論卻影響後世許多都會規劃的理論,特別是同心圓、平衡和自足等概念。後來鄰里單元中,就廣泛運用了此些概念。以鄰里單元為例,用於小型社區規劃的理論,將公家機構、學校、診所、公園等設施作為同心圓內的重要核心,提供社區居民服務、生活、娛樂以至於健康成長。那懂這些理論又有甚麼用呢?
其實若只知道這些理論也是沒有用的。因為我們早已對生活周遭的事物習以為常,難以覺察這些理論都默默實踐於我們的生活中。舉個最佳的例證來說,台北市著名的民生社區,便是引進了這套當年的規劃方式,默默的設定在在幾公尺內要有公園,活動中心位於哪裡,又該將商業活動限制於哪些街道。政府於60~80年代,規劃了許多實驗性的社區、公宅和整宅,包含民生社區、南機場公寓、大安國宅等其實都暗自符合這些理論規範。這些也不是齋主能靠自身觀察能力發現的,也是後續閱讀許多台北都市規劃歷史,才慢慢從中認知到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騎樓、街道及店面,都來之不易。
《現代都市地景》帶給我的幫助很多。過去在建築及都會規劃的相關知識都過於零散,但這本書將這些散落於思緒各處角落的片段,用系統性的方式串聯起來。即使是剛剛讀完的這陣子,都能感受到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更別提時日一久,能帶給我的改變和啟發會有多巨大。而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開始大量閱讀台北市近代的發展史,配合這些理論帶給我的影響,加上我曾實地走訪的經驗,讀起這些書來,勘稱最愉悅的享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雜草叢生、到處小黑蚊肆虐的審計新村!民進黨第六選區候選人林佳龍,與文化議員黃國書及逢甲都市計劃系教授劉曜華,(12/8)下午一起到審計新村視察,三人不斷哀嘆可惜,心情就如同美學大師蔣勳在<天地有大美>一書的指出:「為什麼許多外國人來到台灣,對台灣城市沒有印象,因為我們的城市是一個不斷消除記憶的城市。...
「鄰里單元」的推薦目錄:
- 關於鄰里單元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鄰里單元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鄰里單元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鄰里單元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鄰里單元 在 Re: [發問] 社區和鄰里單元哪個大? - 看板Urban_Plan 的評價
- 關於鄰里單元 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中興新村(南投縣‧文化景觀) 中興新村於 ... 的評價
- 關於鄰里單元 在 鄰里單元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鄰里單元 在 鄰里單元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鄰里單元 在 北部都會區、睡城、鄰里單元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鄰里單元 在 北部都會區、睡城、鄰里單元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鄰里單元 在 北單元2公益商圈丹源齊玉 - Mobile01 的評價
鄰里單元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花園城市:歐美生活移植台灣的嘗試】
「花園城市」係十九世紀末由英國人霍華德先生所提出的,為倫敦都會區人口過於密集的解決之道,而1906年由美國承接,宣示「為工人階級提供穩定的工作與鄉村社區的家」。
1950年代永和的都市規劃團隊,「預見」了逐漸工業化的台北,將步上歐美國家的後塵,面臨空污、交通和居住等問題,希望能「事先準備,則當可迎頭趕上,避免再蹈過去歐美國家之覆轍」。
因此應用了霍華德「花園城市」中的「分區」生活單元,期待以維持「鄰里單元」中社區生活的完整性、安全性及便利性為中心思想,將交通幹道設置於單元外圍;內部街巷僅供行人及小轎車通行,以保留內部的寧靜;以小學為鄰里中心,但商業中心、公園遊戲場及工作場所之間,步行距離維持在十分鐘以內。
數個鄰里單元組成的社區,人口以能維持一所中等學校為基準,同樣將主要交通設置於外圍、且內部以有機的園林道路連接,路線或曲或直,極富變化。
這樣的規劃主軸,配合大量的綠地及公園(當年規劃了七個公園),將是人們在面對工業化社會的僵化、死板及污染之外,對居住生活最好的想像。
然而,在發源地英國,「花園城市」的美好想像,即使有了1945年到1977年,工黨政府充滿社會主義色彩的大力推動,仍因為經濟條件或政策無法銜接而以失敗告終。
承接其概念的美國,到了1930年代,「花園城市」的社區,竟成為了中上階級的郊區通勤住宅,失去了原有的烏托邦色彩。
而在台灣,當初實行概念的有兩處:永和,以及南投的中興新村,兩者的主導人相同,年代也相同,但因為都市的開發壓力,讓這兩個「花園城市」的演示場,在幾十年後,有了截然不同的地景。
在距離我們如此近的永和,曾是這樣美好生活想像的規劃之地,我們想邀請你一起,來聽聽永和的故事吧,走過那些有機的、適合行人的街道,遙想當年的都市規劃團隊,曾想應許給市民的,那充滿綠地的生活,也回顧這幾十年來,永和的故事,或許你會對目前的永和,有新的思考。
07/27(六)10:00─12:00 |永和的花園城市之夢|李思薇
詳細行程|https://ppt.cc/fjRyFx
快速報名|http://bit.ly/2MLg4qX
—城市中的建築深讀,七月系列活動—
07/06(六)19:00-21:00 講座|引西潤東的陳其寬|徐明松
詳細行程|https://ppt.cc/fGt4Ux
快速報名|http://bit.ly/2MLg4qX
07/07(日)09:30─17:00|陳其寬的建築美學-台北、林口到桃園|徐明松
詳細行程|https://ppt.cc/fhVpVx
快速報名|http://bit.ly/2MLg4qX
07/13(六)10:00-12:00、13:30-15:30(兩場內容相同)|丹下健三與聖心女中|徐明松
詳細行程|https://ppt.cc/f4P95x
快速報名|http://bit.ly/2MLg4qX
08/03(六)10:00─12:00|日治 VS 戰後教師宿舍--化南新村|孫啟榕
詳細行程|https://ppt.cc/fIg2Rx
快速報名|http://bit.ly/2MLg4qX
鄰里單元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專欄:怡居新視界】
眼底城事今天推出新專欄,作者 Janelee Li 目前住在澳洲,專欄將從澳洲經驗來談談永續都市規劃與設計,專欄名字“怡居新視界”中的“怡”字,表示好的環境讓生活當中的人開心、愉悅,這何嘗不是每個小市民的心願呢!大家一起來構思如何讓城市變得更心曠神怡。
第一篇要先談談人口約40萬人、以百年景觀花園城市聞名的澳洲首都特區(ACT,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其曾獲得「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環境」(Regional Well-Being Report, OECD, 2014),好環境是從百年前就打造出完整的城市綠色開放空間系統,綠色系統將城市包圍著,且滲透成網狀,將城市中的開發區域變成一個個小細胞,綠色系統宛如聯繫這些開發區域的血脈,是健康城市的重要骨幹;而這只是第一步。接著,宛若細胞的城市發展地區以「鄰里單元概念」進行規劃,每個鄰里單元是以步行5~10分鐘距離作為規劃原則,步行就可到達重要的公共設施;再者,運用「花園郊區計劃」讓每戶擁有較大的綠地空間,既有的成熟天然樹木被保留作為街景顯著元素,建築量體為視覺性次要景觀,注重與自然環境共生。這一切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細緻思路,看見了城市規劃者百年來對於城市生活的想像與堅持,而也造就了最佳居住城市環境的美名。
鄰里單元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雜草叢生、到處小黑蚊肆虐的審計新村!民進黨第六選區候選人林佳龍,與文化議員黃國書及逢甲都市計劃系教授劉曜華,(12/8)下午一起到審計新村視察,三人不斷哀嘆可惜,心情就如同美學大師蔣勳在<天地有大美>一書的指出:「為什麼許多外國人來到台灣,對台灣城市沒有印象,因為我們的城市是一個不斷消除記憶的城市。」
身為文化議員的黃國書表示,審計新村在西區至少荒廢十年,自從他成為議員到現在十年間,政府卻沒有任何為審計新村計畫再改造的作為。台灣省政府於1957年遷到中部後陸續完成五個重要宿舍區,其中有四個位於台中市,首先是1956年先完成光復新村,1957年完成中興新村,第三個完成的省府宿舍群是北屯區三光巷長安新村,第四個是1969年完成的西區民生路審計新村,最後一個是1975年完成的南屯區黎明新村,台灣省政府五大宿舍群的建築風格獨特,區內鄰里單元充滿綠意與人性尺度,不但是台灣戰後重要的公共建設,也是見證台灣省政府在中台灣發展五十多年的重要地標。
劉曜華教授指出,審計新村位於台中市西區民生路向上國中學校邊,該宿舍區同時也是台中市第三批台灣省政府宿舍群,興建年代為1969年及1972年兩階段,根據國有財產局清冊資料,共有26棟建築,包括民生路356號至372號共14戶門牌,民生路368巷9號、1弄、2弄及4弄共27戶門牌,總計有41戶門牌,土地面積約0.68公頃。審計新村原管理機關主要為台灣省政府審計處,台灣省政府及台灣省新聞處分別擁有11個門牌及2個門牌,經省後移交審計部農林教育審計處、行政院新聞局及台灣省政府,目前已經移交中央財政部國有財產局。
林佳龍更說到,台中不需要多一棟豪華住宅,閒置多年的審計新村緊鄰學校、綠園道與國立美術館等重要社區,區位條件絕佳,然而該社區長期閒置不但已經對地方治安帶來負面影響,也嚴重影響周邊社區大樓的房地產價值。問題不能再惡化下去了。目前已成立審計新村活化工作小組,林佳龍更公開向選民提出保證,一旦他順利當選中央立法委員,將結合財政部、文建會與地方團體的力量,確保台灣省政府在台中留下的珍貴宿舍區可以有效活化保存。林佳龍初步構想,審計新村有機會成為西區的新天地,來自各地的藝術家、創作者及社會文化團體可以在省府濃厚的建築文化氛圍中,孵化新的生命力,繁榮周邊社區的房地產,要讓城市廢墟變成文化明珠。
「看得見林佳龍,也是林佳龍看得見」,林佳龍呼籲,身為民意代表更應該「看得見」民眾需求,看得見地方的問題,未來中西東南區,期盼讓看得見的林佳龍來為台中做事!
鄰里單元 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中興新村(南投縣‧文化景觀) 中興新村於 ... 的推薦與評價
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實施的第一個都市計畫,整體空間配置引進英式「花園城市」概念,以「鄰里單元」及防空疏散的「低密度開發」規劃建構,所營造之良好工作生活環境與 ... ... <看更多>
鄰里單元 在 鄰里單元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鄰里單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佩里的鄰里單元的核心原則是圍繞幾個空間設計理念組織的:. 將學校布置在鄰里的中央,使孩子步行上學只需大約四分之一英里 ... ... <看更多>
鄰里單元 在 Re: [發問] 社區和鄰里單元哪個大? - 看板Urban_Plan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pupululu (輕旅行。輕手作。輕生活)》之銘言:
: 就我的認知
: 台灣的鄰里單元就是行政區中“里”的概念
: 社區往往是建商同期建好的幾棟樓合稱一個xx社區
: 所以里比社區大
: 但是我看外文文獻或是一些台灣教授寫的文章
: 似乎社區比鄰里單元neighborhood大
: 常常提到的社區規劃 到底是多大的一個規劃呢??
: 幾棟建築?或是大到幾個街廓、外加學校、公共設施?
鄰里單元,那就是:村、里,以及下轄的鄰
那就是戶政單位再用的,身分證上面寫的那個
有明確定義,有村里長和幹事,村里有大有小,四千戶和一百戶都有
那這是行政上的定義,只是方便政府管轄而已
可做為社區的參考,但不必然跟社區有關係。
又,幾棟大樓合稱的社區,確實是社區
因為他們必須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組成管委會
管委會要管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還要開會、收錢做啥的
所以確實有在運作,是比較現代的社區概念。
另外,有一個東西叫做「社區發展工作綱要」
裡面有定義社區,不過這一樣是由行政機關來登記定義的
你搜尋neighborhoods的圖片,就可以大概知道這種東西
對英語使用者而言,是如何被定義的
基本上要完全套用到台灣的概念,其實有點怪怪的
至於社區規劃的尺度,一樣有大有小
例如google 宜蘭利澤簡 那兩三條街就是他們的社區範圍,
有中小學,有廟,有市街不大
或者google 新店花園新城 彎彎曲曲上百戶建築
無廟無中小學,但他們也自成一個社區
或者google 宏盛帝寶 圍起來那一塊六七棟,也是他們自己的社區
社區的大小和尺度,廣義而言沒有定義,
完全看居住在那邊的人,如何自我認知這件事情
而且即便某一戶屬於一個小社區,也可以多個小社區歸屬於一個大社區
當歸屬於大社區的概念大過歸屬於小社區,那麼那些人就會逐漸自稱
自己是大社區的人,而小社區的名稱則變成參考之用。
總結:社區的前提是認同,認同的尺度、範圍、公共設施、信仰中心和中小學
而被集體認同的範圍,就是社區的範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18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