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樣才能當一個婦產科專科醫師?
1️⃣ 先要在全國高中生裡面,脫穎而出,進入醫學系或是中醫系。(把關門檻:考試能力)
2️⃣ 讀完六年,沒有被當,實習完畢。(把關門檻:就讀學校和實習醫院)
3️⃣ 順利考上醫師執照。(把關門檻:國家考試)
4️⃣ 分發到各醫院當兩年一般科住院醫師。(把關門檻:訓練醫院主管)
5️⃣ 當四年婦產科住院醫師。(把關門檻:部主任)
6️⃣ 考婦產科執照。(把關門檻:各個婦產科大老)
7️⃣ 升任婦產科主治醫師。(把關門檻:全體主治醫師和院長)
看到現在,你一定覺得好苛刻的過程。其實這是必要的,不是要挑出天才醫師,而是要過濾出不適合的醫師。
從最近的社會事件可以看出,有些人格特質特立的人,萬一當上主治醫師,病人會很慘,輕則變成搖錢樹,重則性命安全收到威脅。實在不可不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羅文好公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臺大#醫學系#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想知道醫學系的學生需要怎樣的人格特質嗎? 如果想進醫學系自傳又該如何準備呢? 又需要怎樣的內容跟拍版才能吸引面試教授的注意呢? 今天的影片就請到了醫科姐姐來告訴我們這些小技巧囉! 想知道的同學一定要看下去啦~~ 羅文好公民 未來將在以下時間發片 請大家告訴大家...
醫學系人格特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怪癖中探索人性與自我 #怪癖心理學
·
心理學是一門探索人類行為與心智的科學。而當中,臨床心理學這個學門,特別專注於探究人類行為當中異常的一面,並試著為這些現象找出背後成因,以及有效的處遇方式,這些工作主要由受過訓練的臨床心理師來完成。
·
在取得執照前,心理師養成路上得接受不少心理學知識與臨床實務的訓練。在受訓的這七年裡,我們其實與「怪癖、怪異」這幾個字,有著分不開的緣分。
·
好比,引領我們踏入這個領域的第一堂基礎課程就稱為「變態(異常)心理學」。我對這堂課有個特別深刻的印象。在大二剛開學的第一堂課時,教室擠滿了許多「不是」心理系的學生,不少外系學生希望能加簽這堂課。
·
這種「熱潮」或許透露著,不只有心理學家對變態、異常的人類行為感到好奇,其實許多大眾也對這類人類行為深感興趣。不過,在老師開宗明義解釋了變態的(真正)定義,以及這堂課會討論哪些內容之後,開學第二周的教室就恢復了「常態」,留下的清一色幾乎都是心理系的學生。
·
在討論變態或本書要談的「怪癖」之前,從原文abnormal一字來思考會有些幫助。此字意指:「非」「常態」。但到底要如何界定常態與非常態呢?
·
這個問題正是變態心理學這堂課的第一個重點,而答案是,專家至今仍沒有一個完美答案。目前僅存在一個多數專家都能接受的共識:我們不能用「單一」指標來判斷行為是否正常,而須仰賴多種指標來做綜合評估。這些指標好比:
·
👉偏離常態(Deviance):這個行為是不是「不」符合典型常態分配內多數人的樣貌?
👉喪失功能(Dysfunction):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已讓人失去生活能力,好比無法工作、無法完成課業、自我照顧、人際關係都因此顧不好?
👉個人主觀痛苦(Distress):這種行為本身是否讓當事人自己感覺痛苦不堪?
👉造成危險(Danger):這種行為是否會對當事人自己,或者週遭的他人與社會帶來危險性?
·
每一個用來判斷異常與否的指標都有限制,不能僅仰賴單一指標做出判斷。好比,新聞上出現的反社會人格特質的殺人犯,可能並不至於「失功能」(他還是可以好好上班),自己也不覺得痛苦(不構成個人主觀痛苦),但他違法的行為確實造成了社會危險。讀者可善用這些指標作為輔助,來觀察、思考本書裡的不同案例。
·
此外,我對這堂課還留下另一個印象。當時總覺得不少課本裡的描述,好像就是在講自己。後來發現,這種「似曾相似」的感覺,會出現在不少修習變態心理學或醫學系的學生身上,被稱為「醫學生症候群」。我們時常看著看著,就不小心「對號入座」了。
·
也許,讀者您也會在某段文字中,看見自己的影子。其實,我們也和書裡提到的各個主角一樣,身上多少都有些「非典型」的存在,不管你稱為怪癖、異常,或「怪」都好。這些我們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或許正構成了我們每個人自己獨特的樣子。
·
因此,我們不需要急著替自己貼上任何標籤,反倒是要記得,正常與異常之間的界線真的很模糊。書中不同角色也為我們示範了,他們如何善用了自己身上與他人「不一樣」的特質,將之轉化為力量,成就了自己獨特的生命故事。這是我想提供讀者,可以輔助您閱讀本書時的第一種觀點。
·
再來我想分享的是,本書以「真實人物」做為書寫主體的這部分。
·
過往閱讀心理相關書籍時,不免會看到許多「模擬個案」。礙於倫理考量,書籍在介紹個案時,往往必須從真實案例來改寫或改編。有時為了要精確地呈現出症狀的特色,示範的案例有時過於「完美」與「單純」。讀起來總有種隔靴搔癢的「間接感」,常感覺某些案例不夠立體。
·
本書以真實人物為主角,透過資料回溯,一步步從史實資料分析他們的性格面貌。這種切入角度讀起來別有另一種滋味。畢竟,這些人物都曾經是真實、活生生的人啊!雖然分析起來複雜,也難以用一套簡單的理論來企圖完整歸納他的一生。但這種複雜性,其實更接近人類心理的本質。
·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心理會理論會如此多元、百花齊放了。在每個行為——不管它是所謂正常或異常——的背後,我們總能找到不同角度與理論去理解與詮釋它。
·
這也提醒了我們,既然人類行為能用各種理論與觀點去詮釋,那本書作者對這些人物的心理學分析,也就只是其中的一種詮釋而已。同樣的人物,交到不同專家手中,很可能會寫出不同版本的《怪癖心理學》。
·
閱讀本書時,偶爾你會覺得作者的分析很有道理;而有些時候,你可能對作者的詮釋不這麼有感覺。這是非常OK的。我們對於作者分析是否認同,背後可能源於每個人自己生命經驗與成長背景的不同。
·
在探索人性時,這種允許「百花齊放」的開放性是格外重要的。我自己的經驗是,當我們願意放下預設立場,開啟「好奇心模式」,我們的重點就不再是「支持或反對」某些觀點,而是想去知道,這種觀點與理論是如何發展出來的?透過這種觀點,能幫助我們更深入探究出人性的哪些面貌?
·
若能採用這種方式來閱讀本書,跟著作者一起練習探索人性,相信這趟閱讀之旅,會變得更加樂趣。祝福您,閱讀愉快!
···································
···································
本文出自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所著之《#怪癖心理學》(あなたの中の異常心理)一書之推薦序,由心理師想跟你說蘇益賢臨床心理師撰寫。
·
天才如何為異常心理所苦,又如何因怪癖而成就非凡?
歷史上的天才,都有著鮮為人知的怪癖:
·
●榮格童年逃學,自陳有「雙重人格」;
●三島由紀夫有著致命性的「完美主義」,自殺前還交了最後一篇稿;
●甘地節食禁欲,是出於罪惡感、近乎「強迫症」的潔癖;
●尼采、叔本華、海明威、王爾德,皆因母親的掌控欲引發身心問題……
·
完美主義、控制欲、潔癖、強迫症、囤物癖、暴露狂……有些怪癖能讓一個人走上成功的道路,但也可能反成傷害自己的利器。即便是身心健全的人,也會在某一瞬受到「異常心理」的影響,而做出常人無法理解的舉動。
·
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暢銷作家岡田尊司舉出大量名人案例,分析日常裡無所不在的異常行為,帶領讀者認識其背後的心理機制,了解生而為人的基本欲望,藉此自我覺察、釋放執念。
·
閱讀本書:https://tinyurl.com/1usoclyo
本書由寶瓶文化發行
醫學系人格特質 在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我們在台灣】
看到第一線醫護人員染疫的消息,讓我想起當年醫學系推甄入學時的一段往事。
那是2003年,和平醫院封院,SARS鬧得人心惶惶。我通過資格審查,進入第二階段的入學口試。
「想像一下,你是值班醫師,因為某種原因,被困在一間病房中。」
「病房裡,只剩下你和一個感染SARS的病人,他心肺突然停止,沒有生命徵象,你會怎麼做?」考官問。
「請問,我當時有穿防護裝備嗎?」我問。
「沒有。」考官答。
「快速穿好防護裝備,開始CPR!」我胸有成竹的說。
「沒有,你身邊沒有防護裝備。」
啊?沒有防護裝備?
「那......穿好隔離衣戴緊口罩,開始急救?」
我有點慌了。
「沒有,沒有隔離衣,也沒有口罩,你幫他急救,口對口人工呼吸,有很高的機率感染SARS。」
我愣住了。
「沒有關係,這是隔離房,房間裡發生的事情,不會有別人知道。」
怎麼辦呢?其實我很清楚,今年考官會一定問到SARS,我剛剛才順利回答出了SARS的全名。
但是,這樣的情境,我從來沒有想過。
「你會怎麼做?」
我該怎麼回答?
救他?心臟按摩加上人工呼吸?將自己暴露在風險中,會不會太不專業了?
不救他?是不是也沒關係?反正房間裡只有我,不會有人知道。
「嗯?同學,你的回答是?」
啊,好煩,不管了......
「我會幫他急救!」我回答。
我很慌,我真的不知道這樣回答對不對。
「為什麼?這樣你也會感染SARS。」考官問。
是啊,但是,但是......
「因為,我沒有辦法眼睜睜的,看著一個人在我面前受苦,而我明明有能力,卻不去救他......」
那年,我十七歲,高中考生。在醫學系入學甄試的口試考場,最緊張的時刻,慌亂之中,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
十幾年過去了,當年的高中生,變成了主治醫師。
回想當時的答案,自己真是太天真了。
這種愚昧無知的勇氣,英雄式的回應,心靈雞湯似的故事,說給旁人聽,甚至寫出來,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如果讓我重新面對這樣的情境,因為有了自己的家庭,牽絆更多,掛念更深,可能有著更多的遲疑了。
不過,這題似乎沒有標準答案。
救,或是不救,都對,卻也都不對。
從醫學專業角度切入,實施急救,醫生可能受到感染,也可能不會,一切都是機率。有可能病人活了下來,醫生也沒有受到感染。就算感染了,也不見得會併發成重症。何況,在CPR的在「叫叫CAB」的準則中,並沒有要求施救者一定要給予人工呼吸,受過訓練且有能力的人,可以依自己的意願決定,少了人工呼吸,被感染的機率更低。
不過,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在平時,醫護人員已經是相當珍貴的醫療資源,而大型傳染病爆發時,更是有可能隨時折損的珍貴人力,必須審慎的分配工作內容,給予妥善的保護。保護好自己,不逞英雄,才能發揮身為醫護人員最大的價值。冒然施救,折損醫療能量,似乎不是明智之舉。
然而,醫學專業,可以慢慢累積;綜觀全局的分析能力,也可以慢慢培養。
我想,當年口試委員很清楚,他眼前的這位十七歲高中生,沒有醫學專業,也沒有什麼綜觀全局的視野。
他想看的,或許是一個人面對染疫患者時,當下的遲疑與慌亂;那在掙扎的過程中,如冰山般漸漸浮現,與價值觀緊緊相扣的,最原始的人格特質。
「你,會不會救他?」
※
「我要救他!」
進入隔離室前,正在著裝的你,心裡想著的,是這句話嗎?
當我看到新聞上說,你是這場戰役中,台灣第一個染疫的醫護人員。他們大肆報導關於你的事情,沸沸揚揚,各種傳聞都有,正面的、負面的、鼓勵你的、檢討你的。
新聞上描述了你的行蹤,吃飯、工作、值班。幾乎是所有年輕醫師生活的樣貌:關心自己被賦予的責任、勝過關心自己,以至於和工作無關的記憶、是那麼容易被遺忘。身為同行,我們知道,有些難處,實在不足為外人道。
然而,我想到的是,在你成為住院醫師之前,在你成為見習醫師之前,在你進入醫學系之前,十七歲那年,會不會你和我一樣,被問過一樣的問題?
你有想到,會有這樣一天嗎?當年的SARS,換了一個名字回來了,這次叫 Covid-19,當年的口試中描述的情境,如今是我們深陷的戰場。
踏入隔離室時,你想的是什麼?
是你今晚的職責?是醫師誓詞?還是我們十七歲時,涉世未深,那個純粹而天真的答案。
「我沒有辦法眼睜睜的,看著一個人在我面前受苦,而我明明有能力,卻不去救他」
你可能想著,有那麼一點機會,你也會受到感染。
你可能會傳染給你摯愛的對象。
你的行蹤將被放大檢視,人們會從你前往的地點,窺探你的生活,
如果真的被感染了,一定會被檢討,
你的醫學知識、專業技術、感染控制措施、防護觀念,全部都會被一一質疑。
你將沒辦法上班,被隔離,連帶使得醫院要重新分配人力,啟動輪班計畫。
但是,你還是走到了病人身邊。
你不覺得自己多麼偉大,也不覺得自己的舉動多麼勇敢。
或許,你只是想完成自己的職責,不想辜負十七歲時的自己。
※
然而,我想,會不會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我們在台灣。
你知道當自己不幸染疫,這裡的醫療水準世界一流,你會得到最好的照顧
「我以同事為兄弟」這是披上白袍時,師長帶領我們一起禱念過的醫師誓言,你知道,當自己不幸染疫,在同一個教育體系下將你選為醫者的師長不會棄你於不顧,因為
我們在台灣。
比我們更早進入醫業的前輩們,累積了寶貴的防疫經驗
你知道,即使發生了院內感染,傳染會被控制在最小的範圍,
因為,我們在台灣。
這裡的防疫策略超越全球。這裡住著的人,有著共同的經歷。
為了同一件事,我們已經守了幾乎整整一年。
世界倒退,而我們繼續前進。
因為,我們在台灣。
在台灣,少不了酸民、流言、耳語
當然,也少不了掌握了話語權,在媒體上高談闊論卻不知自己正被整個年輕世代「開除」的退位者
說出令人心寒的話語,雪上加霜
但是,你知道,有人會跳出來替你說話
因為,我們在台灣。
而有更多的人,沒有發聲、也不評判,
他們在指揮中心,在機場,在醫院門口,在車站剪票口,
在每一個,我們日夜經過的地方,善盡職責,
默默地,跟你一樣,為了一個堅定的理由。
因為,我們在台灣。
因為這個簡單的理由,不夠完美的我們
才有了站上第一線的勇氣。
※
隔著螢幕,我不認識你
但我知道,你也有一件
白色的戰甲
被你暫時脫下的白袍
如果會說人類的語言,那必定是
早日康復
平安歸來
醫學系人格特質 在 羅文好公民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臺大#醫學系#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想知道醫學系的學生需要怎樣的人格特質嗎?
如果想進醫學系自傳又該如何準備呢?
又需要怎樣的內容跟拍版才能吸引面試教授的注意呢?
今天的影片就請到了醫科姐姐來告訴我們這些小技巧囉!
想知道的同學一定要看下去啦~~
羅文好公民 未來將在以下時間發片 請大家告訴大家
記憶口訣:333
1.每週三天(一、三、五)
2.每片約三分鍾(常常會超過 請多見諒)
3.凌晨三點發片(太另類了吧~~~)
►羅文快速記憶系列影片:https://reurl.cc/jld8M
►羅文快樂學習系列影片:https://reurl.cc/ZXnja
►羅文大學學什麼系列影片:https://reurl.cc/ZeZXW
►羅文三分鐘學會系列影片:https://reurl.cc/qkDgn
►羅文三分鐘開箱系列影片:https://reurl.cc/WD43y
►羅文三分鐘開好書系列影片:https://reurl.cc/zAyea
►羅文好公民FB(趕快來按讚):https://reurl.cc/1eQom
►羅文IG(請追蹤):https://reurl.cc/a1l93
醫學系人格特質 在 「想申請醫學系?思考方式必須跳脫傳統。」北醫醫學系吳瑞裕 ... 的推薦與評價
想知道吳瑞裕教授,還分享了哪些製作學習歷程的心法嗎?點開右邊連結一探究竟! ☞ https://bit.ly/3SZe3nR更多關於學習歷程、學習探索的文章, ... ... <看更多>
醫學系人格特質 在 慧雅老師- 什麼樣的特質適合念醫學系?陳醫師列了八大項第一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樣的特質適合念醫學系?陳醫師列了八大項第一,對人不會討厭。 第二,能與人溝通,相處。 第三,時間管理能力。 第四,有同理心。 第五,有耐心。 第六,體能和體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