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的美珠阿嬤做的藺草帽
每次看到用心的品牌,都會特別感動,尤其是在台灣土生土長,渴望回饋我們這塊土地時,又努力傳遞美的價值的品牌。
這一篇不是業配,但我卻想為這樣充滿暖心的台灣品牌專心寫一篇關於草帽的故事。
我手上的草帽來自名為「藺子」的品牌,不只款式時髦,它們使用的是台灣藺草,是苗栗苑裡的阿嬤、阿姨們用雙手編織出來,充滿溫度的手工草帽。
每一頂帽子都由不同的在地編藺師手工製作,所以會把製作者的名字印在標籤上,像是生產履歷一樣。
「美珠」、「蘇姵純」⋯⋯看到這些滿溢著親切感與台灣味的名字時不禁莞爾,也無意間感受到了台灣工藝的精彩。
你們知道關於台灣藺草編織的故事嗎?
藺草工藝大約起源在雍正五年,當時兩位道卡斯族婦女將大安溪的野生藺草編織成了草蓆,爾後漢人發現了藺草有很好的吸濕透氣性,紛紛向當地婦女學習,於是藺編的技術傳入大甲街、苑裡庄。
日治時期,日本人也很喜歡藺編製品,於是委託當地婦女將藺草編織成西方呢帽外銷,數量曾達1,600多萬頂,苑裡的藺編婦女成了家庭的經濟支柱。
然而70年代之後,由於塑膠原料的使用及工廠興起,藺草編織在苑裡街頭迅速消失,曾經的榮景也跟著消失不見。
藺子的創辦人運用設計與在地編藺師手工製作,同時努力環境友善及工藝傳承的想法,以自然農法復育藺草田, 用友善的收購價格,運用更多元的工法和材質,設計各種草帽。
當我觸摸著草帽,聞到了淡淡藺草的迷人氣味,可以想像戴上它外出時,那堅韌材質承載的,不只是吸濕排汗,還包括了編藺人掌心的溫度,以及台灣傳統的技藝之美。
會編織藺草的阿嬤們,用一頂帽子找回了雙手的記憶,我們也用台灣的美麗工藝喚回了美好年代。
在我們關注著來自世界的時尚品牌時,其實別忘了,台灣也有許多美麗的品牌、美妙的工藝、美好的創作者,等著我們去挖掘。
謝謝藺子。
#我永遠支持心地善良美麗的台灣品牌。
藺子
#藺子 #藺編 #藺草 #Hats #Design #Style #Fashion #Stylist #FashionDirector #YouGunLee #李佑群老師 #佑群老師 #李佑群 #群說 #群物
📌你可以在IG裡搜尋 #群旅 便可以看到品味旅遊達人佑群老師更多品味旅遊資訊與美麗照片。
☑️只有成為Y字群才能看到社團內容,現在就加入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95865080880027/
☑️立刻追蹤我的IG看更多美圖與即時動態 👉 www.instagram.com/yougunlee
📽訂閱我的YouTube 頻道看更多精彩的時尚影音 👉 https://www.youtube.com/user/HOSHIKAWA2010
📽最新一集《# YOU TV》李佑群老師X國際名廚江振誠 關於食物與時尚的品味哲學【# YOU TV vol.32~YouGunLee Lee X André Chiang Fashion Talk 】 👉https://www.facebook.com/yougunlee/videos/863644027463829
野生藺草 在 原森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還在購買國外進口的草帽嗎?
在MIT的藺草帽你知道產地在哪裡嗎?
#原森旅行 推薦夏季最消暑的穿搭時尚
🌱藺草的故鄉—苗栗苑裡
追溯起 #藺草工藝 的起源,大約在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距今約二百九十二年前,當時有兩位道卡斯族婦女發現 #大安溪 下游的 #野生藺草,嘗試將其編織成 #草蓆,作為平常席地而坐的墊子。到了乾隆三十年,更有婦女編織出更細緻的生活用品,爾後漢人發現了 #藺草 有很好的 #吸濕性與透氣性,紛紛向當地婦女學習,於是藺編的技術漸漸地傳入 #大甲街、 #苑裡庄 等漢人居住的村落。
👍👍👍好文分享: https://bit.ly/2yvae6V
原森旅行致力於推動與在地產業結合,希望帶著喜歡自然的朋友們,來去苗栗閱讀文化地景!
探訪 好客綠建築•苑裡藺草情
👉👉👉報名按鈕:https://bit.ly/3gjoWin
#最值得信賴的環保旅行業
#MIT #苗栗 #天下路老街
野生藺草 在 一開始就不孤單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五月二十七日,二〇一八
幾年前,好友PJ曾在苑裡個展,我帶著六歲的zoyo來,那兒風很大,很明顯是個靠海的地方。以地理位置來說,苑裡南邊是大甲,像是與苑裡成為互助聯盟的鄉鎮,其中大安溪流經此處,早在清朝時期,就有平埔族取大安溪兩岸的野生藺草編織成草蓆。
苗栗通霄白沙屯人洪鴦女士(生於1853),因為先生去世,得一人扛起家計,她不僅耕種,還利用閒暇時間編織草帽。苑裡婦人看到她的傑作後,紛紛向她討教,她也大方分享,傳授編織功夫,到了日治時期,她成為台北第三高等女子學校(今中山女中)及苑裡公學校的手工藝教師,由於長期擔任老師推廣下,使得苑裡的藺編技藝愈來愈成熟,有很多婦人都投入編織的行業。她的故事也納入了小學三年級的國語課本裡(南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