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碩班的時候擔任老師的助理,有一份工作是查核「學生作業是否抄襲」,他們交上來的作業通常是作文、讀書心得或體例內容都不太嚴謹的小論文。
其中,讀書心得是否抄襲是最容易被發現的,因為這些孩子們都是在網路世界成長的,動動幾隻手指,輸入「書名、作者、心得」這類的關鍵字對他們來說不過是一小片蛋糕。
會上網「參考」別人心得的學生,不外乎沒時間閱讀指定讀物、讀了寫不出來,或是根本不想寫。然而,他們的動機不重要,老師交付給我的工作是查核他們是否抄襲,而我必須非常確認抄襲的指控罪證確鑿。
一開始,我抱持著「都已經唸到大學了,而且還是一流的大學,怎麼可能抄襲?」的態度,從作業中挑選讀起來生硬的段落、修辭過分的文句,或甚至只是隨機抽樣,再將這些句子丟進搜尋系統。
結果是令人失望的,即使是成年的、努力考上大學的孩子們,還是有人抱持著僥倖、得過且過的態度,用「別人的心得」拼湊成一份看起來完整的作業,交差了事。
學生們的抄襲技巧,又是如此地拙劣,「有心」一點的,會拼貼三、四篇不同來源的文章,抽換段落,換句話說;「偷懶」一點的,則是通篇複製貼上。前者需要花費一點時間精神,逐字逐字確認,以免對學生做出過分的指控。
一旦發現一名學生的「罪狀」之後,原先基於信賴、無罪推定的心態崩然瓦解,紙面上的字字句句都變得可疑。
學生作文、心得少則百字,多則千字,還算容易查核,抄襲的來源多半公開在網路上,證據易尋。而難以被確認的是,若學生參考網路上「不公開」的報章書籍,我便無所適從。浩瀚書海,受限於人體極限的大腦資料庫再怎樣也不可能包山包海地吸納所有;即便有強大的AI系統,也難以收納全世界的「創作」吧!
終究,我必須找回那個相信人心的自己,因為抄襲是極少數學生的行為,我怎能因為少數人的犯錯,而忽略了極大多數用心耕耘每一份作業的人呢?
同樣的經驗放到編輯檯上,我們也用「無罪推定」的態度面對每一位作者,這是雙方合作必須存在的信賴基礎。
「編輯最可怕的夢魘——剽竊是你無法防範的。不管是無心還是有意。⋯⋯抄襲者是你最大的憂慮,同時也是最不必擔心的,你唯一的武器是作者的操守。」(《編輯人的世界》,2019年,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頁113-114)
汽車出廠前,有各式各樣的檢測,以確認其安全性能能達到某個基準;新書出版前,編輯也會盡力做好把關,盡可能確保這是一本「不愧對編輯良心」的書。
然而,世界上沒有撞不爛的車,也存在刻意隱瞞的作者,但,沒有任何車廠希望自家產的汽車有瑕疵,也沒有任何出版社希望自家作者抄襲。共勉之。
#編數十驅之別院
#編輯十惡 #抄襲
#金牌救援 #南宮珉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