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湖水庫封底工程即將發包|你我都應該要知道的事
還記得兩年多前森堡寫的網誌提到的「島嶼水困境」嗎?大禹治水而平天下、李冰築堰而富川蜀,治水向來就是關乎民生最重要的議題,水資源治理好壞與否更是成就政治榮耀的最佳捷徑。
幾日前,森堡與團隊收到榮湖水庫即將發包將湖庫抽乾的浚深封底工程通知,浚深水庫增加庫體存蓄量,在水資源保存不易的金門的確是刻不容緩,然而對於號稱可以改善水質的固底封底工程,我們真的抱著很大的疑慮。
______
➡️ 號稱改善水質的封底工程真的可以達到改善的目標嗎?
為了這項工程的施工,我們取得了 102 年為這個工程所做的可行性評估報告,裡面有兩段說明是這樣說的:
✅ 說明一:
「金沙水庫位在榮湖水庫下游,更近海邊,近年氯鹽變化趨勢與榮湖水庫相近,但是其測值均低於榮湖水庫,且都在容許範圍內,其原因值得進一步探討。 」
✅ 說明二:
「位於榮湖下游的金沙水庫往年曾發生海水倒灌、 庫底漏水、堤後排水不良及水質污染等問題,經 87 年溢洪道加高,湖底鋪設不透水布及湖底土壤改良後,全年水質多已符合標準,並已加入榮湖淨水場供水系統,顯示固底封底已發揮成效。 」
從這份報告表列的氯鹽數值看起來,固底封底的工程的確很可能改善了金沙水庫的水質,但從 106 年的統計年報以及 106 年到107年的水源水質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卻並非如其所述,金沙水庫從 87 年進行固底封底工程後,12 年後的今天,其水質還是敬陪末座。
到底是工程施作不良?還是固底封底沒有作用?我們的納稅錢到底花的有沒有值得?這中間的政治責任,又該由何人來承擔?種種的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的好好思考。
______
➡️ 誰讓土地不能呼吸、水源無法入地?
102 年的可行性評估報告中所述,榮湖水庫要固底封底的原因有二:
❌ 水庫的氯鹽數值逐年穩定攀升,逐漸劣化的水質急需透過各項工程來改善這樣的狀況。
❌ 金沙水庫於 87 年施作固底封底的工程以後,水庫的水質獲得有效的改善,因此榮湖水庫也可以仿效辦理。
但真的是這樣嗎?
從金門縣自來水廠網站上我們無法取得 89 年到 105 年的水源水質檢驗報告,上面僅有 106 年到 107年的逐月資料,這些報告上的氯鹽數據,在過去的24個月並無明顯攀 升,平均值還比 102 年的報告還低,且僅有一個月 (107年4月) 的氯鹽檢測數值超過飲用水水質檢測標準,水質惡化的現象真的「逐年攀升」了嗎?反倒是被認為水體優化的金沙水庫並不如報告所預期,難道是原有的工程在這七年中又被破壞了嗎?讓人不禁懷疑究竟是過去兩年氣候變遷太大,還是報告的可信度需要被質疑?
在這份報告中描述的固底封底有三個方案,102 年的報價從 5 千多萬到 1 億 5 千多萬不等,這樣的花費,倘若真能改善水庫水質是最好,但如果封底後無法呼吸的榮湖水庫演變成另一個嚴重藻華的綠水池?這個政治責任又該誰來負責?我們可以追究誰?
______
➡️ 何不趁著通水之後,通盤檢討金門水資源?
花了六億三千萬元預算的「金湖水庫」、水平面在豐水期高過周遭農田的「金沙水庫」與利用率是零曾一度乾涸的「瓊林水庫」,水利單位們是不是應該趁著兩岸通水,金門缺水狀況紓解之際,好好檢討盤整過去幾十年來我們的所有工程?
金門為一海島,其環境資源較大陸地區更為短缺且脆弱,其自然承載量一旦遭破壞就很難恢復,而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可怕,從最簡單的溝渠野塘的整建乃至於下湖水庫事件,我們都在大肆破壞金門島上的水源承載量度,金門水資源課題是主政者極需思考與努力的任務,而唯有護持自然資源與環境平衡永續發展,才是保護與捍衛這座島嶼文化生存延續與否的王道。
僅有縣府預算與縣政監督權的議會,一名議員很難阻止這些工程的進行,但我們會盡全力將資料收集公開,讓人民都有知的權利,也請所有民眾與我們一起監督預算到底有沒有花在刀口上!
______
✅ 近兩年的數值資料由「金門縣自來水廠 - 水質資訊」取得,連結由此進:https://bit.ly/2XhmVNG
✳️ Medium版本:https://bit.ly/302U0do
#預算合理化
金門縣統計年報 在 Dcar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事【85%的台灣人有房,每人平均一顆睪丸】
https://www.dcard.tw/f/trending/p/109695
或許馬總統考量到少子化的情況,一個未來大家都有房子住的概念。
但下面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平均數不是一個描述分布與變異的好方法:
( http://disp.cc/b/163-8yVW )
根據內政統計年報2014年記錄之台灣人口年齡分配
經計算後發現全台每人平均擁有0.998顆睪丸(四捨五入至小數點下第3位)
各縣市平均睪丸數如下
新 北 市 每人 0.984顆
臺 北 市 每人 0.959顆
臺 中 市 每人 0.991顆
臺 南 市 每人 1.002顆
高 雄 市 每人 0.995顆
宜 蘭 縣 每人 1.015顆
桃 園 縣 每人 1.003顆
新 竹 縣 每人 1.024顆
苗 栗 縣 每人 1.031顆
彰 化 縣 每人 1.023顆
南 投 縣 每人 1.026顆
雲 林 縣 每人 1.040顆
嘉 義 縣 每人 1.042顆
屏 東 縣 每人 1.025顆
臺 東 縣 每人 1.037顆
花 蓮 縣 每人 1.022顆
澎 湖 縣 每人 1.030顆
基 隆 市 每人 1.006顆
新 竹 市 每人 0.990顆
嘉 義 市 每人 0.978顆
金 門 縣 每人 1.003顆
連 江 縣 每人 1.144顆
結果指出以連江縣平均每人 1.144顆睪丸為最多
而臺北市平均每人 0.959顆是為睪丸數最少之縣市
( 轉自PTT,JCS15 )
http://imgur.com/Hh4UEIU
(轉自Facebook,nagee)
我愈來愈喜歡nagee了XD
大家慶幸自己或另一半所擁有的睪丸數量大於所在城市平均數量的同時
也要謹記這教訓,在還沒定義好之前別再誤用平均數囉
發廢文都養成好習慣,避免話題重複占用資源,
搜尋了一下,板上連「85%」只找到一篇文,
最接近的是 「親戚問話好討厭 網友:馬總統教你反擊!」XDDD
https://www.dcard.tw/f/funny/p/8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