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 戰士其實不戴角盔、女維京戰士真實存在,並非神話傳說…… 人們對這群金髮碧眼、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跨過北海進入不列顛的戰鬥民族,還有甚麼誤解?原來,這條問題本身便是誤解。發表於學術期刊「自然」的基因研究指出,維京不全然是一個種族,而是一種 #文化身份 或概念。
詳細全文:
https://bit.ly/3ksLm22
延伸專題:
【維京人如何用晶石導航?】
https://goo.gl/gHz7eu
【從「冒險」逼出來的維京競爭力】
https://goo.gl/ag9S9c
【百年孤寂:來自 132 年前的「瓶中信」】
https://goo.gl/2UvM5U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金髮碧眼種族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類學的重要思考方式之一是挑戰我們心中的刻板印象,並且反思其對於整體世界運作的影響。提起古典音樂演奏藝術家,我們心中自然泛起的印象是不是自金髮碧眼的歐美男性或女性,如果是你也是如此,那麼可以想像在歐美的亞裔藝術家面臨的挑戰有多沒艱鉅。
這篇來自NY Times的文章,介紹了歐美古典音樂界亞裔藝術家們所面臨的種種挑戰,這也帶我們反思刻板印象如何影響了今日藝術領域,或是整個社會的運作。
————————————
長期以來,亞裔藝術家一直是種族主義言論和詆毀的針對對象,這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日本、韓國和東亞其他地區的音樂家開始移居美國學習和演出。《時代》週刊1967年的一篇題為《來自東方的入侵》的報導折射出了那個時代的思潮。
「弦樂器很適合東方人的肢體:他們靈活的手指精通於雅緻的書法和其他手藝,很容易就能上指板,」那篇文章寫道。
隨著時間推移,亞裔藝術家在管弦樂團和音樂會舞台上得以立足。根據美國交響樂團聯盟(League of American Orchestras)的數據,截至2014年(有數據可查的最後一年),亞裔音樂家在大型樂團中所佔比例約為9%;亞裔在美國所佔人口比例約為6%。在紐約愛樂樂團(New York Philharmonic)等知名樂團,這個數字甚至更高:該樂團如今有三分之一的成員都是亞裔。(歐洲情況往往不同:例如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的82位樂手中只有三人是亞洲血統,佔比不到4%,而倫敦亞裔人口比例超過18%。)
然而,對亞裔藝術家的種族主義描述依然存在。有些人被樂團指揮告知,他們看起來像計算機工程師,而不是古典音樂家。另一些人則被遴選委員會稱為過於柔弱年輕,不值得嚴肅考慮。還有一些人被告知,他們的名字太陌生,難以發音或記住。
「你被當作一個機器人給否定掉了,」洛杉磯愛樂樂團(Los Angeles Philharmonic)副首席小提琴手樽元亞希子(Akiko Tarumoto,音)說。
現年44歲的樽元是日裔美國人,她說洛杉磯愛樂樂團裡的亞裔音樂家有時會被誤認,而在別的樂團,她還曾聽到同行音樂家會把新成員簡單地稱為「中國女孩」。
著名獨奏音樂家試圖顛覆這些刻板印象。郎朗曾說過,他選擇充滿激情的表現風格,某種程度上可能也是對亞洲人冷漠保守印象的反應。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210727/asians-classical-music/zh-hant/
金髮碧眼種族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林齊晧:🇺🇸🇯🇵 超越種族的賽亞人是自由的】
#周末回顧:「超級賽亞人是黃種人想變成白人的幻想投射?」一則美國YouTuber對《七龍珠》的評論,掀起美國動漫與種族社群的議論。非裔的 Kaneesha Taughtu 是致力於美國族群議題的Youtuber,不久前在自己的推特上,針對黑人群也極度熱愛的日本動漫作品——《七龍珠》——突然發表「困惑批評」,懷疑故事中變身成金髮碧眼的超級賽亞人,是「1990年代日本人想要變成白種人的想像」,但真是如此嗎?各種指正釋疑立即湧入Kaneesha Taughtu的帳號反擊。
.
這個「超級賽亞人是西方白人」的聯想確實是一個流傳已久的誤會。從七龍珠在90年代於北美流行以來,就有人認為七龍珠之所以受到歐美歡迎,是因為白人有強烈的代入感。
.
這個說法其實沒有什麼根據,當年《週刊少年JUMP》的漫畫編輯中野博之就已公開證實過,超級賽亞人的金髮,只是因為作者鳥山明為了加快作畫速度所採取的設定,因為金髮可以在黑白漫畫上直接用留白方式表現,也能夠藉此簡單呈現出「角色的變化感」。超級賽亞人的造型改變,純粹是為了讓作者爭取週刊連載壓力的時間,與人種沒有關係。
.
雖然對於日本或歐美的「資深老宅」而言,這是個早就解釋到爛的小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七龍珠自1984年問世以來已走過37年的歲月,未必每個世代的人都知道這些背景知識,就連在日本的新生代社群裡也曾有過類似的疑問。
.
然而 Kaneesha Taughtu 真正引發美國動漫粉絲怒火的,可能是她開始反向批評那些指正她的留言、依然抱持著略帶嘲笑的口吻描述七龍珠、自視甚高地認為自己突破盲點。如今在她的帳號底下,已經看不到那些打臉文和評論,綜觀 Kaneesha Taughtu 的過去發言和影片,可以知道她是一個熱切關心種族平權的女性,儘管之中的觀點未必成熟周到、甚或矛盾錯誤,但似乎也不用大驚小怪,相關討論也沒有持續擴大發酵。
.
但值得留意的一點,是 Kaneesha Taughtu 帳號餘下的支持言論中,除了不乏其他黑人對這個「錯誤理解」抱持認同之外,還有人拿出其他角色來證明七龍珠真的很想洗白,像是金髮碧眼的人造人18號、或是反向指出七龍珠裡沒有什麼強力的黑人要角。
.
這樣的指控略嫌欠缺邏輯和說服力,但這種對動漫畫角色族裔的敏感度其來有自,恐怕也是日本讀者或創作者未必能深刻同理的閱讀心情。但同樣一套七龍珠、同樣有著種族自強的渴望,黑人社群對於七龍珠的挪用與再創作,反到呈現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甚至可說是異次元的創作:超級賽亞人為什麼不能是黑人?當然可以!
.
黑人嘻哈團體「武當幫」(Wu-Tang Clan)就很喜歡七龍珠帶給他們的正面聯想:七龍珠就是美國黑人的生命旅程,賽亞人和黑人的種族經驗類似,被殖民、被消滅、被迫離散、重新認識自己,最終覺醒獲得真正的力量。連鳥山明本人都沒料到,這段無心插柳竟會在美國非裔族群裡,進化成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的Black Power…
.
#美國 #日本 #七龍珠 #DBZ #超級賽亞人 #黑人 #非裔 #漫畫 #動畫 #鳥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