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害不只是空汙,還有輻射]
#請分享給你周遭的菸民
這個道理就像我之前衛教時說的:
「骨鬆跌倒骨折造成的死亡率高於乳癌的死亡率,妳那麼怕乳癌,為何不在意骨鬆?」
「糖尿病腎病變還有亂吃藥導致洗腎最多,你那麼怕吃高蛋白和喝水會傷腎,怎麼不怕中藥西藥還有過多的糖會傷腎?」
地球上普通人受到的背景累計輻射平均值為每年2.4毫西弗(台灣地區民眾每年接受天然背景輻射劑量是1.6毫西弗喔!),一次胸部相當於照100多張胸部x光,如果接受到瞬間2西弗,人類就會直接死亡。
(註: 1 西弗(Sv)= 1000 毫西弗(mSv)
1 毫西弗(mSv)= 1000 微西弗(μSv)
舉例來說,我們拍一張胸部 Χ 光片,人體大約接受 0.02 毫西弗的劑量。)
香煙內有放射性的釙和鉛,因此,每一位煙民的肺部平均每年會受到160000微西弗的輻射!
遠遠遠遠高於:
1. 原子彈炸過的日本廣島(一年2000多微西弗)。
2. 福島核災隔離區居民「一生」會受到的10000微西弗的輻射。
3. 等同站在車諾比事件後藏了所有消防員輻射染污外衣的地下室80小時。
4. 外太空執勤宇航員一年的外太空輻射劑量。
回到重點問題,如果你那麼怕輻射,你反核,你怕做檢查時電腦斷層(6毫西弗)或x-光的輻射劑量(0.02毫西弗)那你為什麼不怕菸害呢?抽個菸等於一年照8千次胸部X光你不怕嗎?
下次如果有人問起你,做放射性檢查的危害的時候,請你告訴他們的同時,也告訴他們這件事:吸煙者的肺受到的輻射的危害遠大於核災,真的擔心輻射,請先戒菸吧。
btw,成大醫院最新的GE Lunar iDXA做一次骨質疏鬆的檢查或看身體組成的whole body scan,輻射劑量才0.003毫西弗左右,等於胸部x光的1/10而已喔!
#本末倒置的邏輯
#大家都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卻對真正的危害選擇視而不見
#Tammy Wang以後勸人戒菸要多加輻射這句了
釙英文 在 陳乃瑜 美人瑜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際間是如何介紹 #居禮夫人 的呢?除了她的全名Marie Skłodowska-Curie,英文的文獻大多寫做Marie Curie,而我也是看了這篇PO文,才第一次知道,原來在波蘭,她多被稱為Skłodowska-Curie,保留了她原本娘家的姓氏。
真的長知識了!
不過「夫人」或「女士」一詞,不論就中外文語境中,都有尊稱之意,但如果是叫我的話,可以叫我 #妹妹 就好~(歪)
【波蘭人如何稱呼居禮夫人(Maria Skłodowska Curie)呢?】
難得有波蘭相關的新聞,我們就趁機會來聊聊,波蘭人是怎麼稱呼「居禮夫人」(Maria Skłodowska Curie)的吧!
既然她是波蘭人,那我們應該來看看波蘭人的觀點。
波蘭人通常稱她為 Skłodowska,這也是她原本的波蘭姓 (音近「斯括多夫斯卡」) 或是稱她為 Skłodowska-Curie (音近「斯括多夫斯卡 居禮」)
總之…...都不會只稱呼她為居禮的。
她保留了原生家庭的姓Skłodowska,在後面加上丈夫的姓Curie,而不是像絕大多數婚後的波蘭人,直接換成丈夫的姓。某種程度來說,也表述了她的自我身分認同。
其實蜜拉一開始知道台灣普遍稱她為「居禮夫人」,是有點生氣的。畢竟拿掉了她的姓Skłodowska,就像是剝奪了她的波蘭人身分一樣。特別是她生長於波蘭被瓜分的時代,也是波蘭在地圖上消失的時代,這樣的做法就更讓人無法接受了。
但台灣的譯名用了這麼久,為了避免大家不知道,我們也只好在旅遊書中這樣用了,下次改版的時候總算可以修正回來了。
也簡單介紹一下她的生平:
Maria Skłodowska Curie是舉世聞名的波蘭科學家,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與化學獎(1903和1911年),也是至今唯一二度獲獎的女性。
她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並發現兩種新元素釙(Po)和鐳(Ra)。為醫學、物理、化學領域,帶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值得知道的是,釙的名字來自拉丁文Polonia,意思為波蘭。她取了這個名字,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波蘭當時被瓜分的不公平現狀。
除了在科學上的成就之外,她也大力推廣,希望男女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
很推薦大家找機會來波蘭旅遊喔,你可以造訪位於華沙的Maria Skłodowska Curie博物館,這裡也是她的出生地。可以在這邊看到她的研究相關物品,以及她與家人朋友的照片、文件、書籍報紙等等~
更多的波蘭相關資訊,也可以參考我們的書囉 《波蘭自助超簡單:波蘭女孩X台灣男孩帶你去旅行》
釙英文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居禮夫人】
這幾天,最夯的話題之一,大概就是教育部課審大會通過自然科學領綱,強調「科學史上重要發現的過程,要呈現不同性別、背景、族群者於其中的貢獻」。舉例來說,就是寫到女性科學家時,要用本來的名字,而不是附庸關係。
譬如,居禮夫人,應用本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或冠夫性後「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的名字。
當然,在這個世代,一定引起一波「政府不好好做事,在那邊改這什麼OOXX」的高潮。
然後,又一堆秀下限。比方提前小看自己兒子的記憶力的人,或者是以後就不能用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稱呼,又或者把這一切都歸為意識形態的展現。這令人意外嗎?不,不意外。畢竟前幾天都出現了某小編寫下「如果蘇貞昌跟葉菊蘭在那個時代,也會服膺於平庸的邪惡吧」之類的話語。
首先,先沿用過去大家熟知的「居禮夫人」,居禮夫人的本名有很難記嗎?
當然沒有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伯羅奔尼薩戰爭之類的都記得起來了,這個怎麼記不起來。又或者回到科學領域,元素週期表這個忘也忘不掉的,
氫 鋰 鈉 鉀 銣 銫 砝
鈹 鎂 鈣 鍶 鋇 鐳
硼 鋁 鎵 銦 鉈
碳 矽 鍺 錫 鉛
氮 磷 砷 銻 鉍
氧 硫 硒 銻 釙
氟 氯 溴 碘 砨
氦 氖 氬 氪 氙 氡
都背得起來,記得一個人名,尊重他人,很難嗎?
記人名不難,難得是尊重他人。
但可以理解,畢竟連原住民想正名,都會被說成「她很重要嗎?」的人、的團體、的族群,會這樣,真的不意外。
或許,真正應該放回課本教導的,不只是性別平權,不只是尊重他人,還有這些孩子的父母、長輩,都應該再重新被教育,教導如何尊重他人,釐清時代脈絡,以及,在說話之前先想想自己有沒有尊重他人。
更何況,用梅克爾舉例,真的會讓人很懷疑智商是不是只有87。
你可以叫日本總理安倍,叫我們總統蔡總統,叫前台灣第一夫人周美青,叫德國總理當然叫梅克爾,叫席總理,叫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
但是,當你要在公開文件上稱呼時,你應該要寫周美青女士,蜜雪兒女士,而不是馬夫人、歐巴馬夫人。這個亂舉例,真的會讓人覺得台灣教育hen失敗。
更何況,當代提倡性別教育應該要更廣更深,這就是最重要的一環。學習性別平權,不是只有婚姻要平權,男女權利要平等,更重要的,沒有人是任何人的附庸。也就是說,以後不是誰誰誰的女兒,誰誰誰的夫人。在這裡扯意識形態,只會讓人覺得是連平權概念都不合格的人,在那裡對社會指指點點而已。
因此,在課綱中,特別強調「居禮夫人」應該叫本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很必要嗎?當然啊!
如果連這麼重要的諾貝爾得主的名字都記不起來,連重要醫學元素發現者的名字都記不起來,那可能教育對這些人來說,真的太難。
更不用說,還有一些說:
我查到英文就叫Madam Curie啊,或是她女兒也這樣取書名啊之類,這種完全忘記時代脈絡,歷史不知道學到哪裡去的人,我們也就別再說了。
簡單來說,記名字真的不難,難得是要改變把尊重這件事情,看得比買一送一還不重要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