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et上市 智聯服務搶攻資通訊技術系統整合的商機
2021年疫情出乎預期未能休止,也使得在家工作、遠距教學與電競娛樂等需求不墜,推升PC相關的產業動能,宏碁集團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此次專訪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先生,以及智聯服務(Acer Synergy Tech)韓政達總經理,探詢以資通訊技術為主的系統整合商業模式,同時提供客戶在空間場域運用的建置實力。
智聯服務成立於2017年,前身是宏碁的新竹分公司,長期深耕台灣半導體產業客戶,是宏碁集團組織的第三波改造的關鍵要角之一,並於2020年底完成上櫃掛牌,登上台灣資本市場的舞台,其所看到的市場在於企業積極推動數位轉型以及跨領域合作的風潮方興未艾之際,對於網路建置、維運和IT服務的需求正排山倒海而來,大多數的企業要培養足夠的資訊人才實在力有未逮,因此讓系統整合外包服務商找到重要的利基,智聯的出線呈現以資通訊技術為核心的專業系統整合公司正開始嶄露頭角,也成功創造出自身的價值。
2020年也是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開端,居家上班所推動的視訊會議系統成為各方角逐的重點市場,考量到資訊安全與長期營運成本的要求,宏碁集團投注資源走入內部自行開發的道路,sMeet的視訊會議系統於焉誕生,施振榮受訪時特別強調sMeet的「s」就是指Security,安全性是視訊會議系統最重要的考量,他從系統開始研發時就一直參與實際的測試,這段期間由他主持的多項會議更幾乎是天天使用sMeet,一直到產品經一年多的完整測試後,終於決定2021年要正式上市。
打造「巨架構微服務」的整合平台
施振榮探究國內軟體產業的發展,認為軟體公司要擺脫小打小鬧的格局,一定要走向國際市場,做B2B的生意模式是台灣產業界的基本宿命,因為台灣本地消費市場規模太小,軟體的成功要能夠容易複製以造成數量上的取勝,他所看重的是sMeet做為資通訊基礎架構的水平整合平台的商機,隨著多樣化的智慧型應用的大量開發與創造,搭配台灣的硬體優勢相輔相成,打造出「巨架構微服務」的整合平台,這個商機值得台灣廠商好好珍惜。
宏碁集團歷經要「分」才會拚的階段,在1990年代,集團內的大型硬體製造子公司分拆獨立,各自努力於品牌與製造的國際競爭與征途上,但是今天需要回頭來看所謂要「合」才能贏的機會,過去電子製造與代工的利潤捉襟見肘只有3~4%,今天透過軟體系統的整合後,他認為新型態的軟硬體系統整合的商機浮現,拜少量多樣化的趨勢之賜,勢必推升軟體所驅動的資通訊系統整合的獲利模式。
以施振榮的角度來看,集團內的戰將們要從各司其職與各擅勝場的角色上,一起揪團打國際盃,這才可以看到成功的契機,他提出「新微笑曲線」的概念,即是跨領域合作,共創價值,而軟體做為資通訊系統整合的平台正充滿著新的商機,以下是他的趨勢專訪。
Q1:您如何看待台灣科技產業進入軟體的挑戰?台灣的軟體公司要如何經營才能成功?
施:說到台灣軟體產業的挑戰,軟體的成功的關鍵是要憑藉著規模與數量的加乘效益與實力,我在80年代擔任台北巿電腦公會理事長時,台灣的軟體產業隨著電腦硬體設備進入台灣時就已經起步,早期的軟體公司是以軟體系統整合(SI)的概念為主,起步時與當年的硬體產業所面對的挑戰不相上下,但是因一直無法發揮數量與規模上的效益,所以營運比較辛苦,如同當年全球最大的軟體服務公司為例,也是異常艱辛;就我的觀察,當年以軟體廠商來做系統整合為主的服務,比不上以硬體為主的系統整合商來的吃香,但是今天有機會看到翻轉的契機了。
軟體成功的兩大推力是規模與國際化的能力
鑒於軟體產業的辛苦,早期我在1990年代的初期任台北市電腦公會的理事時,因為重視軟體的潛力發展,所以特別在電腦展中提供免費的攤位給軟體公司來參展,做為一種軟體產品展示與國際化的推展,那時候很清楚的知道,台灣市場不夠大,客觀條件不足,軟體要能夠成功有兩大關鍵的力量,首先需要借助電腦硬體的規模經濟,再者就是讓軟體能國際化的兩個主要的推動力量,目前在台灣幾個重要的軟體廠商的成功經驗,也看到初期採用與PC一起搭售組合(Bundle)的策略提供成功的關鍵,大批量與消費者重複使用的經驗,促成軟體成功的機制。
我認為電腦的硬體系統是一個載具的概念,台灣因為硬體製造的實力堅強而容易進入國際領域競爭,國際級的軟體巨擘實力強勁,但是一談到硬體的載具,那一定會找台灣來合作,所以我們的軟體企業除非在某些特定領域,否則一般都會避開硬碰硬的對決競爭,因此宏碁選的軟體發展策略是不去妨礙硬體生意的發展實力,而是找到可以展現整合硬體優勢的軟體商機,這個新領域中我看到台灣進入的強項在於工程師技術與台灣健保醫療系統所帶來的優勢。
展望未來,面對國際分工與趨於複雜化的現實,為了掌握未來的機會,一個具備彈性功能、成本優勢,以服務為導向的生意模式,加上探索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製造,以及智慧城鄉等應用,我預測獲利三成、四成的新事業體會快速應運而生。
Q2:今天宏碁如何在軟體市場上找到發展的契機?
施:宏碁的轉型過程中,我們認為諸如sMeet等軟體的發展機會,首先就是先制定出廣泛(Universal)的產品規格,可以藉由大小通吃與兼容並蓄的產品規劃能力,做出能與最多的硬體相搭配,我從2013年重回宏碁的時候,就推動宏碁大舉朝向通訊與智慧醫療兩大主流的方向來推動宏碁務實的市場發展轉型,當中智慧醫療靠的是跨領域的整合,而通訊則是靠軟體整合。
通訊與智慧醫療市場是宏碁所看到的美好未來
首先,通訊系統與軟體息息相關,舉凡主流的數位交換機與VOIP等系統都是用電腦與軟體所搭建而成,今天用軟體來定義一切是電腦產業的大勢所趨,過去以類比訊號為主的PBX系統承受從電腦與整合軟體所帶來的強大市場壓力,智聯的sMeet是先整合視訊的功能,接續也會將語音訊號加以整合在內,這也是為了進入通訊系統的起手式,所以宏碁朝下一世代的通訊系統發展是早已經確定。
sMeet視訊會議軟體的最佳賣點就是安全性的要求,兼具使用雲架構(Cloud Based)或內部部署(On-Premise)的架構來滿足不同的安全性的需求,這也整合宏碁過去發展BYOC自建雲服務的寶貴經驗,不斷探索使用筆記型電腦等級的系統來搭建一個私有雲系統的可能,分散式網路還是有小而美的實用性上的好處,再者,sMeet使用上也兼顧企業內部高敏感性機密的視訊會議需求,以及同仁商務差旅在外的視訊會議方便性之需,所以我的sMeet提供兩種不同的雲端網路的配置,來提供我做到隨時隨地參與視訊會議,也可以在緊密安全性下進行企業內的重要會議。
Q3:您如何看待sMeet所打造的商業模式的變革?
施:宏碁集團在陳俊聖執行長上任後積極轉型,針對旗下各主要事業做了較為明顯的區分,希望商用市場能夠靠著旗下各個小虎分進合擊,組成了以商用布局為主的宏碁聯合艦隊之姿,透過產業下游的系統整合服務,將上游的品牌產品也一起打進終端應用的客戶群,這也是智聯目前正積極努力的方向。
開放sMeet的API模組 搭建新的產業合作的模式
這個專訪的第二部份是聚焦於sMeet的產品與市場的推廣動態。以下是智聯服務韓政達總經理的觀點。
Q4:請韓總經理說明一下sMeet的產品特點。
韓:sMeet是一個後疫情時代的產品,需要慎密的商業模式以滿足遠距應用的需求,由於市面上視訊會議軟體競爭非常劇烈,sMeet在產品面需要具備後發先至的優點,最主要的利基點就是善用雲架構打造三個產品的優勢,第一,資訊安全的優勢,因為使用宏碁BYOC的私有雲技術,兼顧頻寬與資訊加密的優勢,讓企業保持高度的資安防護的能力,而且在架構上的成本非常具有優勢,降低導入成本。
第二,4K高畫質影像品質,拜私有雲技術之賜,充足的頻寬可以讓企業內視訊會議使用4K解析度影像品質,大幅提高與會者的使用者體驗,第三,容易使用,在PC上善用以瀏覽器為主的方便性,雖然手機仍需要App下載,但是整個使用介面簡單明瞭,無需訓練課程就可以使用。
為了打造更多的使用範例,針對疫情肆虐下的日常,目前sMeet團隊為台灣上市櫃公司打造董事會專屬sMeet視訊會議系統,而且完全依照證管會的法規要求所設計的專屬應用,再者,從大量的sMeet場域實地測試的經驗中,目前已經有許多新的使用範例正在運行,相關的應用也有更多的產業殷切的探詢,尋思為了讓sMeet能夠成為更多重要應用的關鍵溝通工具,目前已經著手制定彈性sMeet的API軟體模組,整合到不同專業系統中,讓更多的產業可以從中得到最大的效益,搭建新的產業合作的模式,強化以服務為導向的企業文化的貫徹。
Q5:請韓總經理說明一下sMeet的市場發展動態與上市的計畫。
韓:智聯是宏碁集團的新群龍計劃的一個企業內部創業的成果,雖然現在資本額不大,但是在宏碁集團的大家庭下,分享宏碁集團的重要的資產,也就是Acer的品牌價值,以及集團下的重要的人脈與人才的資源,以我親身經歷而言,於2021年初,智聯參與競標一個北歐國家的漁業公司的業務案,由於充分獲得Acer歐洲辦公室的協助,迅速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舉打敗日本電信巨擘的競爭者,做到小蝦米打敗大鯨魚的致勝成果,取得成功。
有了這個初試啼聲的成功之後,我們積極利用sMeet的API來進行產業界的垂直整合應用的發展,目前瞄準包括銀行的線上開戶系統,甚至是大專院校或專業訓練單位的線上教學系統等新的嘗試,都讓sMeet在新興應用上創造商機,在國際市場上,透過宏碁集團在當地公司地協助,持續串連集團優勢資源,瞄準重要的營收貢獻產業,目前智聯是sMeet全球代理商,負責行銷與提供在地化服務的任務,目前已經在美國設立子公司,並陸續在北美各州成立區域型辦公室,並期盼進一步朝向一家國際服務公司前進,把好的人才推向全世界,走向全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股號2471的資通,即將歡慶40周年生日,他是台灣第一家掛牌的軟體廠商,在銀行海外分行核心系統與外匯系統都居國內市佔率第一。 資通目前業務大致分為金融、企業電子化與專案三大塊,資通是如何一步一步切入嚴謹的金融業,而供應鏈挪移又將為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商機? #資通 #ERP #MES #人資HCP...
銀行核心系統廠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創新工場和BCG波士頓諮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創新工場投資的追一科技,用領先的「數位員工」解決方案幫傳統企業降本提效。
改造者系列:傳統企業應用AI別想「短平快」 -- 本文来自BCG微信公眾號,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慧在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隨著當前人口紅利趨弱,企業的用工成本增加,「數位員工」存在大量的市場需求。成立於2016年的追一科技,通過其核心的AI語義分析技術,幫助傳統企業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實現降本提效。
在采訪中,追一科技首席戰略官成捷認為,傳統企業應該扭轉AI應用「短平快」的認知,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梳理和構建特定於AI的業務流程,以達到正向的循環。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在企業服務領域,AI企業,即「改造者」,能夠最直接地賦能企業提升管理效率與節降成本。追一科技便是這一賽道的佼佼者之一,借助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其「AI數位員工」可以勝任線上客服專員、行銷專員、資料質檢員、銷售上崗培訓師、反洗錢專家等崗位。
■本期受訪嘉賓:成捷
追一科技是「AI數位員工」提供商,主攻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提供智慧語義、語音和視覺的AI全棧服務。追一科技的AI數位員工智慧平臺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提供不同類型的AI數位員工,滿足企業和政府使用者服務、行銷、運營、 辦公等多種場景的智慧化升級需求,幫助他們降本提效,改善用戶體驗,驅動創新和增長。
成捷是追一科技首席戰略官。在此之前,他曾任職于麥肯錫與騰訊。成捷先生擁有清華大學學士學位與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
■對談實錄
Q1:追一科技為何選擇幫助傳統企業應用AI?
成博士:追一科技的定位是「AI數位員工」服務商,本質上是智慧軟件,面向企業提供AI企業軟件來説明其降本增效。當前,隨著人口紅利趨弱,企業用工成本水漲船高,員工的流動性也在增加,市場上存在大量對於智慧客服、行銷、內部溝通等的需求,企業希望由機器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並為企業降本。而追一的核心AI能力是語義分析,即機器如何像真人一樣理解和表達文本資訊,再結合創始人團隊的企業服務背景,恰好能夠滿足我們稱之為「數字員工」的市場需求。追一的語音、視頻應用能夠滿足銀行、運營商等企業線上交互管道上海量的對話交互需求,涉及行銷和業務辦理等,幾乎等同于傳統呼叫中心上千乃至上萬的人工。
同時,我們也看到近些年大量企業在推進資訊化建設、雲建設,企業數位化的基礎在不斷成熟。許多企業已經積累了大量結構化或非結構化的資料,但並不知道如何應用,不知道如何從海量資料中提煉洞察。追一可以説明他們通過資料分析來實現更精細化的運營,從而提升人的產能。以保險電銷為例,通過對銷售人員的資料分析,追一能夠提煉高績效員工值得借鑒的話術和知識點,標準化後以輔助推廣培訓。
Q2:在賦能傳統企業應用AI的過程中,追一遇到過哪些挑戰?又是如何應對的?
成博士:AI火爆之後,大部分企業的心態是先投資一部分進行嘗試,其中有些企業成功地體驗到了AI的成效,於是自發地持續梳理其業務流程、構建並優化知識庫,進入了一個正向循環,投入產出比也合理,逐漸能夠覆蓋到更多場景和業務部門。
而有些企業原本對AI的預期是「隨插即用」,期待AI能在短期之內帶來巨大改變,他們應用AI的效果往往就無法達到預期,也很難將AI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往往在一次采購之後就沒有下文了。AI企業要扭轉傳統企業認為AI「短平快」的認知,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梳理和構建特定於AI的業務流程,才能步入正向的循環。
其次,許多較早開始應用AI的企業組織規模都很大,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部門——分條線、分版塊、分職能等。如何能夠協調大型企業多部門之間不同的利益和訴求,這對於AI應用而言是另一大難點。以銀行為例,總行負責智慧化建設的IT或科技部門往往考慮更有整體性的、大量部門可以通用的、長期的解決方案,且看中綜合性和可持續性更強的供應商。而業務部門往往偏好更迅速、更精准的解決方案,傾向于先行自行采購。AI企業就需要平衡和兼顧雙方的需求。我判斷在中長期會有多流匯聚的趨勢,即企業的科技部門會統籌AI智慧化建設的規劃以及技術合作夥伴的選取,總部科技部門和一線業務部門會一同系統性地梳理需求。
同時,在業務梳理過程中,AI企業也需要增進其對行業的理解,從而幫助傳統企業梳理出哪些業務或場景更有AI價值、更容易落地,以塑造短期速贏。追一在進入每個行業時都需要花大量時間瞭解業務流程,建立行業知識庫。
最後,AI不像ERP之類的傳統軟體系統,沒有成熟的全鏈路玩家,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因此端到端的、定制化的AI服務是稀缺資源且具差異化優勢——系統實施上,大型企業系統多,往往也不標準化,十分消耗人力;知識庫定制上,不同企業的業務流程不同、知識不同,需要定制知識庫;軟體功能定制方面,不同規模、業務類型的企業依然存在不同的需求;哪怕在部署之後,AI企業依然需要持續優化場景,根據交互的效果持續優化業務流程,並試圖拓展新的場景。
Q3:如何理解追一「開放共贏的生態合作體系」?
成博士:追一對各類企業都秉持著開放合作的心態,我們識別了四大類合作夥伴——平臺夥伴、行業夥伴、區域夥伴和咨詢夥伴。
1. 平臺夥伴包括騰訊雲、華為雲等企業,平臺夥伴能夠提供基礎設施,起到「鋪電線」的作用。憑藉平臺夥伴強大的客戶資源和銷售網路,追一能夠觸達更多的終端客戶。而追一能在平臺夥伴通用性的基礎設施之上提供特定垂直領域的解決方案,使面向客戶的解決方案更好落地實施。
2. 行業夥伴指特定行業領域的資訊科技企業,他們相比其他夥伴有更深的行業理解以及更多行業內的客戶資源,也願意在科技方面進行嘗試。追一可以與行業夥伴共同拓展行業內的科技解決方案。
3. 區域夥伴指在當地有較強商務關係、對當地市場瞭解較深入的夥伴。
4. 咨詢夥伴則能夠提供整合咨詢服務,在數位化咨詢、財務咨詢等細分方向擁有豐富的咨詢經驗。
追一在生態合作中除了能夠提供行業定制化的技術方案之外,還可以分享和拓展渠道資源,幫助系統集成商、ISV增收。長遠來看,追一希望把產品服務做得更加標準化,可供他人調用,也可以在自有平臺上集成協力廠商產品和服務。
Q4:你認為未來AI企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成博士:大趨勢一定是行業越做越深、場景越做越精,提供整體性的行業AI解決方案。這也是追一未來發展的優先事項。
此外,AI企業還應當繼續推進技術普惠,在當前AI大多只在大型企業使用,而未來應當覆蓋更多中小規模的企業。AI企業能做的是把大客戶的主流需求打磨好、標準化,大量復用從頭部企業積累的垂直領域專識,再在過程中逐步建立跨行業復用的能力。
■要點回顧
1.「人工智慧即服務」(AI-as-a-service)依然處於初級階段,還沒有成熟的全鏈路玩家,因此端到端的、定制化的AI服務能夠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2. 傳統企業需要抓住時間窗口,憑藉多年深耕行業的經驗積累,在AI技術企業追趕行業知識的檔口自我顛覆、自我革命。
3. 對「改造者」而言,「先縱後橫」不失為可行的策略——欲實現持續穩定的AI發展,需要長期深耕垂直領域,持續積累行業know-how,並將縱深積累標準化,以複製到更多的垂直行業。
銀行核心系統廠商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泰國生產的AZ,負責出口台灣及馬來西亞、菲律賓,當地疫情失控,生產AZ疫苗2/3全扣留泰國,違反合約,拖累台灣等國》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1.
泰國自四月初爆發第三波疫情以來,確診數頻頻破紀錄;原先破口來自於英國的變種病毒Alpha,但現在傳染力更強的Delta已經成為泰國主要的流行毒株。
根據《曼谷郵報》報導,泰國衛生局12號透露,正在監測七名同時感染Alpha和Delta變種的病患。這七個病例是在對曼谷一個大型建築工地進行檢測後發現的,在1737名工人中,有1327人檢測呈陽性,其中23.3%感染了Alpha,73.7%則感染了Delta。
2.
泰國疫苗接種計畫進展遲緩,主要原因是疫苗數量不足。
泰國在野黨為泰黨就曾批評巴育政府,從一開始就押注在國產AZ疫苗。2020年末,泰國政府與AstraZeneca達成協議,計劃借助泰國"暹羅生物科學集團"的設備技術,在泰生產AZ疫苗,並號稱"年產2億,遠銷鄰國",讓泰國一舉成為"東南亞疫苗供應核心"。
泰國反對派領袖塔納通之前就在網上公開爆料,指責泰國的疫苗政策是在"向王室企業進行利益輸送"!
他說,泰國政府打一開始就認定了AZ疫苗,完全不考慮別國疫苗,將全部的身家性命全都寄託在與英國人的合作之上,孤注一擲,甘冒風險,原因是"暹羅生物科學集團"是國王全資控股的"王室企業",一旦這家企業獲得阿斯利康的技術轉讓,將會成為東南亞疫苗巨頭,得到大量的政府訂單,一舉扭虧為盈。
反對派批評泰國政府放棄了"疫苗來源多樣化"的政策,錯失了搶購疫苗的良;結果代工產能出不來,等到全球各大廠商疫苗都被搶購一空之後,才慌忙訂購中國科興疫苗救急。
有鑑於泰國疫情嚴峻,為確保泰國國產AZ供貨國內,官員14日表示,政府考慮限制國產AZ疫苗出口,引發疫苗保護主義疑慮。
隔天,泰國衛生部副部長說,英國藥廠AstraZeneca已要求將原定出貨給泰國的6100萬劑新冠疫苗交期延長5個月,也就是延到明年5月才交貨,這恐令泰國緩慢的疫苗接種進度雪上加霜。
阿斯特捷利康並未公開疫苗配發協議內容,但根據官網資訊,泰國廠的出貨供應數個東南亞國家,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同時也供應台灣。
台灣向AZ直接採購一千萬劑疫苗,對於泰國將限制疫苗出口,台灣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會持續密切觀察和注意這發展,也與阿斯特捷利康保持緊密聯繫。
3.
超過77萬名泰國醫護人員在2月份都施打了中國科興疫苗,最近卻傳出有打了兩劑的醫護仍不幸染疫,比例為0.09%,仍引發科興疫苗保護力不足的疑慮。
7月12日,泰國國家傳染病委員會批准混打中國科興和AZ疫苗,且下令各大醫院立即執行的決議,即第一劑接種科興疫苗,第二劑接種阿斯利康疫苗,接種間隔3~ 4週,旨在短期內增強免疫力,以保護一線醫務人員的健康安全。
至於已經接種過兩劑科興的醫護人員,則安排接種第三劑AZ或是輝瑞疫苗作為加強針。
4.
世界銀行駐泰國代表處15日發布《2021年7月泰國經濟報告:經濟復甦之路》。報告中指出,世行對2021年泰國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3.4%調整為2.2%,主要原因是泰國第三撥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消費低迷、旅遊業復甦緩慢。同時指出,疫苗接種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
報告指出,新冠疫苗接種是泰國經濟復甦的關鍵因素,對恢復泰國經濟支柱產業--旅遊業,以及刺激國內消費至關重要,但泰國政府的疫苗分配工作進展緩慢。
總理巴育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前為5000萬泰國民眾接種疫苗,形成全國的群體免疫。但從目前的疫苗接種情況來看,這一目標很難達成,這將影響旅遊和消費的復甦。
{內文}
暹羅暖武里基金會執行委員會 Peiruch Sudtoop:我們不知道今天還會不會有更多遺體送來,我們的火葬場運作得不是很順,因為不間斷使用已經過熱了。假如我把棺材放在裡面,不用按下按鈕就會自燃,這就是真相。
自從今年4月初爆發第三波疫情以來,泰國暖武里府這間寺廟的火葬場就一直不停運轉,至今已經舉辦了超過上百場的新冠患者喪禮。由於政府要求寺廟不得拒絕為往生的新冠患者舉行火葬,僧侶們只能蓋括承受,結果導致這間寺廟的焚屍爐屋頂過熱,起火崩塌。而這只是泰國疫情失控的縮影。
CNA新聞片段:泰國的新冠疫情描繪了一幅嚴峻的景象,因為幾乎每隔一天就有紀錄被打破。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新病例,每天都有幾十人死亡,醫院的病床很快就擠滿了人,醫療系統已達到極限。
公共衛生部現在提出了為期兩週的嚴格封鎖,類似於一年前大流行初期的封鎖。這將意味著限制跨省流動,關閉不必要的業務,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也意味著盡可能呆在家裡。
泰國正遭遇Alpha與Delta變種病毒夾殺的威脅,根據《曼谷郵報》報導,泰國衛生局12號透露,正在監測七名同時感染Alpha和Delta變種的病患。這七個病例是在對曼谷一個大型建築工地進行檢測後發現的,在1737名工人中,有1327人檢測呈陽性,其中23.3%感染了Alpha,73.7%則感染了Delta。
雖然同時感染兩種變異株並不代表患者的情況會更嚴重,但醫學專家憂心,具有高度傳染性的Delta變異株將取代Alpha,成為泰國主要的流行毒株,更不能排除混合感染病例,恐導致新變種病毒出現。
疫情形勢不樂觀,導致泰國醫療及篩檢量能瀕臨崩潰,而政府從6月7號開始的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也因疫苗短缺,幾近牛步。關鍵之一,就在於負責代工AZ的暹羅生物科學集團,產能不足。按照協議,暹羅生物科學集團一年要生產1億8千萬劑AZ疫苗,其中1/3供應給泰國,另外2/3供應給台灣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然而暹羅生物科學集團6月2號交付給泰國政府的首批AZ疫苗,僅有180萬,台灣訂購的AZ疫苗也延到7月7日才交貨,數量僅有62萬劑。眼看國內疫情延燒,為了自救,彭博社等皆報導泰國政府將依循印度限制AZ疫苗出口。
泰國國家疫苗研究院主任 Nakorn Premsri :有兩個重要議程需要考慮,一是國家疫苗委員會會議批准了供應新冠疫苗的框架。根據疫苗委員會的決議,2022年關於新冠疫苗採購1億2千萬劑框架。此外還決議讓疾控司和國家疫苗所加快採購疫苗,實現2021年1億劑次目標。二,考慮公共衛生部根據2018年疫苗安全法第18條的通知草案,臨時確定2019年冠狀病毒疫苗出口到(泰)王國以外的比例。會議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並考慮了影響,因此會議通過了發布本公告的原則。泰國有進行洽談,疫苗生產商給出的分配方針是,大約占生產能力的三分之一,因為我們的訂單量大約是總產能的三分之一。因此,疫苗生產商將在每個時期交付不少於三分之一產能的疫苗。
儘管官員並未提及可能的出口限制額度,但路透社解讀,泰國一旦實施疫苗出口管制,將進一步推遲包括台灣、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國的疫苗接種進度。泰國在野黨為泰黨就曾批評巴育政府,從一開始就搞砸疫苗管理工作,先是因為押注在AZ疫苗,未採購保護力較高的莫德納與輝瑞;之前大量採購的中國科興疫苗,如今也傳出有醫護人員接種兩劑後仍染疫的消息,雖然比例僅有0.09%,仍引發民怨與擔憂。在疫苗短缺,疫情又煞不住的情況下,泰國衛生部12日宣布,全民接種計畫即日起採用科興+AZ混打的方式,冀能增強民眾的抵抗力。
聲音來源 泰國PBS電視台記者:泰國紅十字會新興傳染病健康科學中心負責人Tiravarhi Matuta博士與BionTech的病毒學家安南博士進行了一項聯合研究,他說,兩劑牛津AZ疫苗可以使人免疫,中和抗體水準超過90% ,對抗暴力的delta變體。研究表明,兩次劑量的科興加上一次劑量的AZ,比單獨接種兩劑科興疫苗能更好地預防Delta感染。但醫生說,效果沒有比施打兩劑AZ來得好。
聲音來源 臨床病毒學卓越中心朱拉隆功大學博士 Yong Poovorswan:鑑於當前的大流行情況,我們不能等待12週(打第二劑)。我們需要快速獲得免疫力,所以通過混打疫苗只需要6週(如果有效的話),我們可以獲得與12週幾乎同等的高免疫力,所以這是對泰國最有利的(方式)。
至於已經接種過兩劑科興的醫護人員,則安排接種第三劑AZ或是輝瑞疫苗作為加強針。泰國政府採取非常手段,無非是為了達成總理巴育120天後開放國門的目標,只是這波防疫行動來得太慢,不僅再度重創泰國經濟,更波及望穿秋水,苦等疫苗的近鄰。
CNA泰國特派 Saksith Saiyasombut:現在看來,到10月份泰國重新開放的目標似乎非常遙遠,儘管他們最近剛剛啟動了所謂的普吉島沙盒試驗,在那裡,接種過疫苗的遊客可以跳過檢疫,在島上漫步兩週。這仍然不受曼谷和周邊地區以及南部地區最新(禁制)措施的影響。包括普吉島在內的泰國其他地方,不僅受到最嚴格限制措施影響,重新開放國家的一個主要因素是疫苗接種,速度仍然非常緩慢;接種第一劑的甚至不到總體14%,甚至不到4%的人打過第二劑,完全接種。在年底前完全70%的全民接種目標,這似乎非常遙遠。當然,這些都增加了巴育將軍政府的壓力。在過去的幾個月裡,許多人責備和指責他們做得不夠。但隨後總理也表示,"經濟損失和醫療系統損失之間需要均衡。"但現在規模似乎正在向另一個方向傾斜。因此政府不得不採取所有這些(禁制)措施。不過有必要關注實際(確診)數字會下降多少。
而台灣的AZ疫苗,AZ英國總公司是否可以從其他國家調度,也左右著台灣解封的進度。
https://youtu.be/lv1soI8z8zk
銀行核心系統廠商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股號2471的資通,即將歡慶40周年生日,他是台灣第一家掛牌的軟體廠商,在銀行海外分行核心系統與外匯系統都居國內市佔率第一。
資通目前業務大致分為金融、企業電子化與專案三大塊,資通是如何一步一步切入嚴謹的金融業,而供應鏈挪移又將為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商機?
#資通 #ERP #MES #人資HCP #智慧製造 #金融 #銀行海外分行 #外匯系統 #SWIFT #供應鏈挪移 #資訊服務 #軟體
訂閱我們的Telegram頻道 最新節目不漏接
https://t.me/moneydj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