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歧見,擁抱每一個世代🤗】
近日有一則新聞,某商旅文宣上將「50 歲以上」界定為銀髮族,引發部分消費民眾的不佳觀感,向媒體投訴;也有不少人認為投訴者對年齡小題大作、反應過激。
「#老」經常被綁上許多負面標籤:失能、失智、社會負擔等等,在普遍的刻板印象下,老-宛如傳統的桎梏與框架、又或是社會對年齡的歧見,令人無形中倍感沉重💔
趨屆熟齡,又或是已屆天命之年的你,希望怎麼被稱呼呢❓
在今年十月,高發會首創「壯世代」一詞,概括台灣當今三、四、五年級生,並呼籲各界以壯世代一稱將高齡、銀髮族等稱謂作取代。
而壯世代不只是當今依然健康活躍的族群,更是專業知識、技能扎實,並且消費實力雄厚,是真正能量充實的世代👍
#放下刻板印象,與時俱進地改觀
每一個年齡層互相包容、體諒彼此,在磨合的過程中,也造就整個時代不斷向前推進,譜出一道歷史軌跡👣
對待每一種聲音都不妨少一點冷言偏見,多一點同理傾聽。
青世代或壯世代,願每一個人的生活充滿期待,不論平淡精彩,都能快樂自在💟
✎備註:高發會⇀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
銀髮族 社會發展 的刻板印象 在 銀享全球 Silver Linings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年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於上週六暫告一個段落,這背後要感謝許多人的默默付出,其中一位便是宛如委員。
儘管行程滿檔,仍心繫高齡社會創新,抽出空檔前來致詞勉勵。前年與今年的競賽子題,其實包含「財務無虞」這個選項,然此議題無論在亞洲區大賽或是全球決賽上,都較少有突出的參賽隊伍,因此,感謝宛如最後點出很實際的政策因應之道。
期待未來在更完善的體制下,能有越來越蓬勃發展的銀髮設計產生:)
周六有點寒風小雨,接連參加幾個活動,雖然比較緊湊,但感覺很有意義、熱血盈滿。
中午出席了由 銀享全球 Silver Linings Global舉辦的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有幸為活動致詞。銀享全球為支持老人福利相關議題的社會創新,而主辦這場競賽。
競賽讓臺灣的創意和國際連結是「跨國」;設法兼顧銀髮族群的生理健康和社會需求是「跨專業」;讓更多年輕人參與銀髮族產品與服務的設計是「跨世代」。再加上,青銀共創、活躍老化的觀念大大顛覆了過去希望長輩「好好待在家」、「什麼都不用做」的刻板印象。
除了傑出的競賽團隊用創意回應高齡社會議題外,比賽的評審陣容也十分堅強,而且他們也是擔任團隊的導師,整個活動可以完全感受他們為此議題付出的心力與熱情。
其中包含星期一才和我在「社會企業金融論壇」密切合作的馬錦華老師、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林崇傑局長,還有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 - 林妍希顧問、 臺北市朱崙老人公寓公寓主任、 活水社投楊家彥總經理等。
另外,還有今天可惜沒見到面的初選評審, 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營運總監李竺姮、 多扶接送執行長許佐夫、好好園館及 有本生活坊創辦人紀金山、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
人口老化的議題是現下刻不容緩的台灣危機。根據統計處資訊,臺灣65歲以上人口數在今年已超越14歲以下人口數,老年人口比率高達13.73%,到明年(2018)每7個人就有1個是老年人口,台灣已經正式進入高齡社會。
高齡化不只是一個趨勢,而是事實上的問題了,近期 賴清德院長也在週末馬不停蹄,到台灣各鄉鎮縣市去看長照中心,關心政策執行。而除了我們國會需要長期的關注外,運用更多民間智慧和創意去回應人口老化,不斷探索的創新與解方,也是我關注的方向。
前幾個會期,對於高齡化社會,我主張讓更多民間商業保險的財源,支持與補充政府的福利服務能量。在租稅改革上,則提議以提高扣抵額的方式讓受薪階級減輕負擔,在一般保險之外,另設長照保險扣除額,讓我們同時能減稅並為自己的未來負責。此外,我也主張增加年金儲蓄險的特別扣除額,以應對未來大規模人口退休後,消費力下降的經濟斷崖。
用政策誘導大家預先準備,提高退休後的收入與保障,避免未來錢不夠用,是迎接高齡社會對策的第一步,有了足夠的財務基礎,接下如何達到樂活的境界,則還需要我們民間更多idea的激盪,今天參加這個活動真的很有感,一個年長者產業新創生態系的想像,感覺越來越清晰。
銀髮族 社會發展 的刻板印象 在 余宛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周六有點寒風小雨,接連參加幾個活動,雖然比較緊湊,但感覺很有意義、熱血盈滿。
中午出席了由 銀享全球 Silver Linings Global舉辦的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有幸為活動致詞。銀享全球為支持老人福利相關議題的社會創新,而主辦這場競賽。
競賽讓臺灣的創意和國際連結是「跨國」;設法兼顧銀髮族群的生理健康和社會需求是「跨專業」;讓更多年輕人參與銀髮族產品與服務的設計是「跨世代」。再加上,青銀共創、活躍老化的觀念大大顛覆了過去希望長輩「好好待在家」、「什麼都不用做」的刻板印象。
除了傑出的競賽團隊用創意回應高齡社會議題外,比賽的評審陣容也十分堅強,而且他們也是擔任團隊的導師,整個活動可以完全感受他們為此議題付出的心力與熱情。
其中包含星期一才和我在「社會企業金融論壇」密切合作的馬錦華老師、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林崇傑局長,還有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 - 林妍希顧問、 臺北市朱崙老人公寓公寓主任、 活水社投楊家彥總經理等。
另外,還有今天可惜沒見到面的初選評審, 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營運總監李竺姮、 多扶接送執行長許佐夫、好好園館及 有本生活坊創辦人紀金山、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
人口老化的議題是現下刻不容緩的台灣危機。根據統計處資訊,臺灣65歲以上人口數在今年已超越14歲以下人口數,老年人口比率高達13.73%,到明年(2018)每7個人就有1個是老年人口,台灣已經正式進入高齡社會。
高齡化不只是一個趨勢,而是事實上的問題了,近期 賴清德院長也在週末馬不停蹄,到台灣各鄉鎮縣市去看長照中心,關心政策執行。而除了我們國會需要長期的關注外,運用更多民間智慧和創意去回應人口老化,不斷探索的創新與解方,也是我關注的方向。
前幾個會期,對於高齡化社會,我主張讓更多民間商業保險的財源,支持與補充政府的福利服務能量。在租稅改革上,則提議以提高扣抵額的方式讓受薪階級減輕負擔,在一般保險之外,另設長照保險扣除額,讓我們同時能減稅並為自己的未來負責。此外,我也主張增加年金儲蓄險的特別扣除額,以應對未來大規模人口退休後,消費力下降的經濟斷崖。
用政策誘導大家預先準備,提高退休後的收入與保障,避免未來錢不夠用,是迎接高齡社會對策的第一步,有了足夠的財務基礎,接下如何達到樂活的境界,則還需要我們民間更多idea的激盪,今天參加這個活動真的很有感,一個年長者產業新創生態系的想像,感覺越來越清晰。
銀髮族 社會發展 的刻板印象 在 銀髮族絕對不僅是一群需要被照顧的老人。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 的推薦與評價
此時此刻,台灣在銀髮族的政策上,正處於倒數十年的預備期。 ... 時代力量的林依瑩所推動「不老夢想」,顛覆一般人對老人的刻板印象,鼓勵銀髮族迎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