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好物推薦團】
#韓國製BSF金色不鏽鋼餐具
#美國製BarKeepersFriend不鏽鋼拋光去污粉
#日本製Mamacore天然萬用酵素粉
#韓國製Dailylike雙面防水腳踏墊
#韓國製Metonne食物分食罐
#韓國Allexa矽膠瀝水盤
#丹麥Zone極簡斯堪地矽膠隔熱墊
📌團購表單 https://gbf.tw/ocuyt
📌我的分享文 https://reurl.cc/rx1OxE
📌直播介紹 https://reurl.cc/qd1x6N
📌優惠筆記寫起來:
❤ 【BSF韓國餐具任選三樣打95折】, 【BSF韓國餐具任選五樣打9折】
❤ 前100名下單滿$3000元,即贈「瑪黑百年玻璃工藝水杯(不挑款)」
(現貨4/8 預購4月中旬依序出貨)
#美國製BarKeepersFriend不鏽鋼拋光去污粉
2014年我曾經在部落客寫了一篇《把不鏽鋼鍋變不沾鍋》的文章,當時為了寫那篇文還把家裡那隻黑罵罵無法見客的不鏽鋼鍋清洗了一番,用的就是不鏽鋼鍋具的救星--『Bar Keepers Friend』。
『Bar Keepers Friend』不含氯化物、磷酸鹽、漂白劑,天然弱酸性PH值沒有腐蝕性可自然分解,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是EPA美國環保認證、NSF美國國家衛生檢驗局認證的綠色環保產品。
使用的方式很簡單:
海綿沾水擠乾,倒點『Bar Keepers Friend』,慢慢推,慢慢擼,如果有嚴重的碳焦黑油垢,就先調成糊狀後,塗在需清潔的表面靜置2~3分鐘後再刷洗,清水一沖就亮麗如新,用來嚕花臉的銅鍋更是厲害,直播時嚕給大家看,大家都嘖嘖稱奇。
『Bar Keepers Friend』不止可以用來清潔不鏽鋼,還可以用在:廚房/浴室/地板/玻璃/不鏽鋼/鍋具/陶瓷品/浴缸/鋁銅鐵/壓克力/無毛細孔材質/瓷磚/塑膠製品/鍍珞表面。
『Bar Keepers Friend』在美國有很高的評價,而且非常便宜,一罐可以用很久,保存期限又長,真的很推薦大家買來用看看。
#韓國製BSF金色不鏽鋼餐具
這兩年常常看到類似的餐具在漂亮的美食照片中出現,金色的刀叉用來擺盤和拍照真是美極了,本來我也很想買,但曾經看到有人在網路說買了類似的餐具,雖然看起來很美,但洗沒幾次就掉色,所以我一直裹足不前。
這組韓國製的金色不鏽鋼餐具是韓國知名餐具品牌BSF生產的,質感很好,不鏽鋼的部分是食品級SUS304不鏽鋼,握把的材質是PE,可以放洗碗機清洗,我放進洗碗機洗很多次了還是很好,如果用手洗的話,只要不用粗的菜瓜布或鋼刷的話就可以。
湯匙和叉子是我最喜歡的,不僅好看又好用,刀子屬於甜點刀,適合用來切蛋糕、鬆餅、抹果醬之類的,不是用來切大塊牛排的。
筷子的話,我個人是覺得用起來不太順手,我比較習慣用竹筷子,但歪嘴雞說筷子不難用,是我拿筷子的姿勢不正確,well...那大家就自己斟酌吧。
#日本製Mamacore天然萬用酵素粉
我的萃取鍋用久了開始被染色,尤其是燉過中藥後變有點黑黑的,用媽咪可樂酵素粉+熱水,泡一個半小時就得到一個全新的陶鍋,實在很神奇。
泡過陶鍋的酵素水不要倒掉,還可以用來泡有茶垢的杯子、發黃的抹布、有汗垢的衣物,最後倒進馬桶浸泡,還可以順便清潔馬桶。
日本製可樂媽咪酵素粉不含熒光劑、界面活性劑、香精,比起市面上便宜的單一成分過碳酸鈉多添加了食品提鍊的酵素,用途很廣又天然安全,還可以加入洗衣機、洗碗機裡面。
不過因為可樂媽咪比較貴,而且要跟50度左右的熱水混合才能產生作用,所以我只用來浸泡萃取鍋而已,家裡有陶鍋或萃取鍋的也可以買來用看看,清潔效果真的很讃。
#韓國製Dailylike雙面防水腳踏墊
主婦們下廚一次,包括備料和事後清理,至少要站立一兩小時,對腰椎和膝蓋的壓力很大,所以在廚房放腳踏墊除了可以避免炒菜時油噴濺地板,最主要是可以舒緩腰和膝蓋的壓力。
以前我的腳踏墊是地毯式的,不止滑、沒彈性就算了,髒了還很難洗,藏污納垢累積細菌好煩。
這款韓國Dailylike雙面防水止滑腳踏墊解決所有舊式腳踏墊的缺點:
1. 14mm的厚度柔軟有彈性
2. PVC材質好清理,用濕抹布擦、或是直接用水沖洗都沒問題
3. 表面特殊壓花防滑處理,止滑效果很不錯
4. 雙面不同花紋,看心情隨時翻面,而且圖案很素雅,不論是放在廚房、客廳或房間都很好看(我只有兩個花樣,請按進去表單看更多美美的照片)
5. 通過重金屬檢測、無環境激素,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6. 價格超實惠,一片120*44公分的腳踏墊團購價才台幣$780,我那塊舊腳踏墊還花了我50幾美金,將近1700台幣啊!(捶心肝)
#韓國製Metonne食物分食罐
這個分食罐很好用,小小一個可以塞進冰箱任何小角落,蓋子特殊設計可以層層堆疊不易傾倒,切好的蔥花沒用完、泡好的香菇沒用完,通通裝在分食罐裡面去冷藏。
分食罐沒有BPA,可微波,可冷凍、可消毒鍋消毒或是沸水煮30秒消毒,所以可以用來裝寶寶副食品。
可以冷凍非常方便,很多保鮮盒不建議放冷凍,因為怕蓋子的膠條或扣耳容易脆化,所以我也用來裝速發酵母去冷凍。
#韓國Allexa矽膠瀝水盤
每一次開團都熱賣的矽膠瀝水盤,耐高溫無毒又止滑,不止可以當瀝水盤,還可以當隔熱墊,側邊有溝槽可以拼接,愛拼幾片就拼幾片。
我的廚房檯面總共拼了5片,不論是瀝乾碗盤、洗蔬果、甚至是用來當砧板的止滑墊都很好用。
#丹麥Zone極簡斯堪地矽膠隔熱墊
北歐風極簡幾何線條的矽膠隔熱墊,耐高溫到250℃,好看又好用,除了當一般的隔熱墊來用,用來墊氣炸鍋最好用了,熱熱的氣炸鍋剛拉出來時放桌子怕傷桌面,放隔熱鐵架又不止滑,放這個矽膠墊高度剛好。
✔接受團購和直播通知加入我的telegram【琳達公主的好物推薦】頻道:https://t.me/princesslinda1224
✔需要寫訊息給我可以用FB的私訊功能或是加入我的line @xne8143f
✔不定時發文&直播在IG Princess.linda.wu
銅瓷不沾鍋評價 在 杰朗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石瓢壺細介
「石瓢」最早稱為「石銚」,「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石瓢」是紫砂傳統經典款式,型態雅致,舒展挺拔,端莊穩重,剛中有勁,敦實調和。
「銚」從金屬器皿變為陶器,最早見於北宋大學士蘇軾《試院煎茶》詩:「且學公家作名欽,磚爐石銚行相隨」。蘇東坡把金屬「銚」改為石「銚」,這與當時的茶道有著密切的關係。蘇東坡貶官到宜興蜀山教書,發現當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銅、鐵器皿味道好,於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屬吊子設計了一把既有「流」(壺嘴),又有「梁」(壺提)的砂陶之「銚」用來煮茶,這「銚」也即後人所稱的「東坡提梁」壺,這可謂最早的紫砂「石銚」壺。
從留傳於世的石銚壺看,至陳曼生、楊彭年時期,已有了很大的變化,更趨向文人化、藝術化。「曼生石銚」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穩當,壺嘴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暢順,壺身呈「金字塔」式,觀賞端莊。「曼生石銚」與「子沾石銚」相比,雖同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顯飽滿而豐潤,後者則剛烈而古拙,這可能是因人的個性而在壺的藝術上表現。那麼,紫砂「石銚」何時稱「石瓢」呢?這應從顧景舟時期說起,顧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石銚」應稱「石瓢」,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
石瓢壺
詳細介紹
石瓢壺是紫砂傳統經典造型。溯源歷史,有相關資料和實物佐證,當在清代乾、嘉年間。歷代名家製作較多,但每人風格各異,其品種主要有高石瓢、矮石瓢、子冶石瓢,本人都曾製作過。並在此形上創作開片石瓢,均受人喜愛。但我認為還是以高石瓢為優。試以高石瓢為例談談其造型特點。
高石瓢造型簡練,古樸大方,端莊穩重,剛中有勁,敦實調和。壺的體形是以兩條拋物線結合而成,一條是從口到底的轉角處,一條是底中心至底的轉角處。兩條拋物線略有不同,但要運用得當,結合得恰到好處,感覺剛中有柔,和順有勁。蓋雖是平蓋,但實質上中高周低,中間和邊沿有一毫米的差距;蓋板線厚薄正好,線要圓、潤,下邊要與口結合嚴密,上邊與蓋面的交接要和順而;又要突出蓋板線的圓整有勁。
蓋上的橋梁的(鈕)是最關鍵之處,高矮跨度都要有符合比例的形,變化較大。要抓住每一個細部:橋中央是最狹處,慢慢向兩面延伸至蓋,特別是與蓋的結合處要形成橢圓形,但又不是整個的,而是個三分之二橢圓;橋與蓋的交接處要似明似暗,看得清但不明顯;其內孔與蓋的結合處緩轉勻稱,內孔也是三分之二個橢圓,與橋形成呼應;橋的兩側對稱,處理手法難度較大,需耐心才能達成。
壺嘴稱為直筒暗嘴。首先注意長短、粗細的比例恰當,自然,不能相差絲毫。從嘴頭至壺身,逐漸加粗,就像是從壺體上生出來的感覺。至嘴端1釐米左右是直形,但看起來有些喇叭形,這是視力的錯覺。嘴的角度恰到好處,面要平整,內孔要圓,嘴內徑是出水口最小越往里越大,這樣出水衝力有勁,不易涎水。
壺把要與嘴對稱,把內外都是和順流利的三角形線條,把頭與壺體結合與嘴相同,自然流暢。(把手的橫斷面外圓內平似圓頭三角形)把握使用舒適。
壺底部三足稱圍棋足,形如圍棋子。足與底面結合清晰利落,三足位置呈等邊三角形,要求勻稱不偏,使整體統一,顯示出一把壺的神韻齊全,風度大氣,實用大方。
石瓢在我們行家來說是永遠跌不破的形(還有掇球、仿鼓、掇只等)。意思是說這些形很受行家喜歡,雖歷經幾百年還是推崇倍致,並可能一直延續下去。
歷史
壺中百變,首推石瓢。
石瓢壺身,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但不同於石碓掘地半埋,石瓢壺以三足立身;舊時為避塵穢,農家借用鍋蓋遮擋,故此鍋蓋拎手演進為石瓢獨有之過梁。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蓋橋鈕,此三要素構成了石瓢遺傳的DNA基因。作為個人臆斷,雖有些異想天開,但求證過程頗是小心謹慎,既見生產實物,又有生活體驗。博學的高振宇就創作過一隻碓身石瓢,算是例證吧。
石瓢起源之另一說,應自顧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而將「石銚」改稱為「石瓢」,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據清末旗人震鈞《茶說》談到「器之要者」,當屬銚。作為吊在炭火之上的烹煮用具,「銚以薄為貴,所以速其沸也,石銚必不能薄;今人用銅銚,腥澀難耐,蓋銚以潔為主,所以全其味也,銅銚必不能潔;瓷銚又不禁火;而砂銚尚焉」。所以,紫砂銚取石銚形意而成壺,但已不具烹煮之功,僅作沏泡專用。陳曼生與朱石梅分別在其參與的石銚壺銘文: 「煮白石,泛綠雲,一瓢細酌邀桐君」、「梅花一瓢,東閣招邀」, 想來這也是顧老為之更名的直接依據。
石瓢製作大家以清中期楊彭年為上。他所制石瓢有高、中、矮之分;有圈把、提梁之別。並與陳鴻壽合作弧曲面的「曼生石瓢」,樸茂祥和;與瞿應紹合作直坡面的「子冶石瓢」,剛勁明快;與朱堅合作虛蓋的「石梅石瓢」,渾厚高古。更為經典的是文人雅士有感而發,將詩書畫印集於壺身,切水、切茶、切壺型、切感懷。 「不肥而堅,是以永年」、「愛竹總如教弟子,數番剪削又扶持」等等,充滿了人生的況味。
顧景舟製作、吳湖帆與江寒汀書畫的合作壺,是當代石瓢壺的扛鼎之作。曾創出紫砂史上的神話:拍賣價折合人民幣為1000多萬元。不以金錢的槓桿衡量,只以藝術的角度評價此壺,它當之無愧的。石瓢壺雖是仿古之作,但顧景舟大師不因襲傳統,將畢生的修為瞭然於胸,機杼獨運。景舟石瓢強化渾圓之身,蓬勃沈雄。壓低拱形橋鈕,待勢而發。「有神斯秀,有氣乃潤」,作到了神完氣足。因此極具現代審美。
石瓢壺久盛不衰,還在於壺型優勢。自編順口溜為:「下大上小梯形身,利於聚熱和發茶;壓蓋闊口橋形鈕,方便提拎清茶渣;三足鼎立壺身扁,安穩擺置好端拿;壺面寬廣宜書畫,喝茶品壺才為雅。」
當代
在時代的呼喚下,當今陶藝家們繼承傳統,並以個人理解不斷演繹出自家面貌的石瓢壺。如徐漢棠的矮石瓢、葛陶中的滿石瓢、高振宇的高鈕石瓢、陳國良的長嘴石瓢、高湘君的星帶石瓢等等;在繼承傳統上,年輕有為的徐小平、邵雲琴、李涵鳴、任備安、李寒勇、吳界明、朱勤勇 、吳洪明等等好工手一展才藝。石瓢壺成為紫砂藝人從傳統到創新的接力棒,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