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玄奘是不是在成都大慈寺修行剃度?
歷史上堪稱偉大冒險旅行家、享譽國際的宗教學者玄奘西行十多年取經回到中原主持翻譯,因為他精湛博學,被人尊稱為「三藏法師」。經過元代雜劇和明代小說《西遊記》的廣泛傳播,玄奘在民間就變成婦孺皆知「唐僧三藏」了。但是,玄奘法師西行取經之前,曾在成都修行五年,到20歲出頭正式在成都的寺廟受戒剃度,然後才有遊歷四方和去天竺印證佛學源頭的宏偉理想。奇怪的是,1000多年以來,不論民間人們口頭相傳還是學術界多數觀點都認為,玄奘是在成都市中心的唐代古寺大慈寺修行並受戒剃度,但諸多古籍史料留下的說法卻能夠證明這一說法並非事實。
一、少年玄奘隨哥哥長捷到成都修行
玄奘的出生年份並不確定,一般傾向於西元596年(另一說是602年),家鄉是河南偃師緱氏鎮。祖父陳康為北齊國子博士,父親陳慧在隋朝初年當過江陵縣令,家境算是普通。
玄奘的俗名叫陳褘,之所以會出家為僧和二哥陳素有關。南北朝到隋朝依然是佛學鼎盛時期,隋文帝和隋煬帝都是大興佛寺的典型,文帝楊堅傳說本來就出生在寺廟,小時候由一個尼姑帶了好幾年。煬帝楊廣在江南拜著名天台宗祖師智顗大師為師,智顗勸諫楊廣為安定江南做出很大貢獻。
佛寺興盛為安撫亂世裏的百姓提供一個寄居的環境,當時算是某種救濟疾苦的組織。由於這種社會背景,一表人才的陳素很年輕就在洛陽的淨土寺出家,學問深厚,人稱長捷法師。少年陳褘跟二哥陳素在淨土寺做小沙彌五年,深受兄長的影響。由於玄奘的成就超過哥哥,後來也就為玄奘的出生添加了一些離奇的點綴。玄奘是家裏四位兄弟姐妹中的老四,傳說母親懷他的時候身體欠佳,生他的時候遇到危險,突然屋頂上傳來三聲鳳凰的啼叫,玄奘母親才度過難關平安生下他。父親覺得這孩子不同一般,就找相士來看相,相士連連稱讚說:「此子寶相莊嚴,出生時有祥瑞庇佑,日後成就非同凡響。」
還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他出家的。隋煬帝下詔要在洛陽度僧人27名,其中有個13歲的小童年齡太小,不在入選之列。大理卿鄭善果在淨土寺遇上他,略帶調侃地問道:「你小小孩童出家究竟想做什麼?」那小童從容不迫地回答:「小子要繼承如來的智慧和使命,把他流傳在世間的佛法發揚光大。」鄭善果見他人才出眾,大為驚訝,當即破格錄取,並向同僚誇讚:「此子得度必能弘大佛門的教化。」這個小童就是日後的玄奘。
因隋煬帝年間各地義軍打來打去的動盪,洛陽在王世充佔據之下,經常受到滋擾,長捷出於避亂,也是出於求學的念頭,聽聞幾位同鄉高僧大德都在成都佛寺,於是就帶着十五六歲的玄奘千里迢迢到了四川。
二、玄奘在大慈寺修行只是傳說
大慈寺自唐朝以來曾經是成都歷史上有見於記載的規模最大的寺廟,比今天的規模大幾倍,整個春熙路、鹽市口商業街區全都在大慈寺的範圍內。
大慈寺最早始建年代,據宋代普濟《五燈會元》所載,是來自印度的僧人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時間大約是四世紀中期,但不一定真實可信。而起初的寺廟名稱也不可考證。因為大慈寺真正得名來自唐玄宗入蜀避亂,這個名字是皇帝賜名的「敕建大聖慈寺」。
據說唐玄宗來到成都以後,偶然見大慈寺僧人英幹在街頭施粥,救濟窮困百姓,並為當時中原的戰亂祈福。當時已經年屆七旬的玄宗在逃難過程中,堂堂大唐天子親身經歷過吃不上飯,忍饑挨餓,反而接受百姓救濟的尷尬境地,為此深受感動,然後得知舊交無相禪師在這裏,請他跟著玄宗到行宮內殿居住,賜田一千畝,敕書「大聖慈寺」匾額,讓無相負責主持擴建大慈寺。因為無相禪師先後在成都建造過多家寺廟,有淨眾寺、菩提寺和甯國寺。
幾年下來,重新擴建的大慈寺房屋達到96院8542間,一度是成都最繁榮的寺廟。到會昌年間,武宗打擊天下佛寺,因為大慈寺有唐玄宗的御筆題額,故「不在除毀之例」,是當時成都唯一保存下來的佛寺,自然也成了整個四川規模最大的佛寺。不光唐代如此,到宋代也如此。大慈寺壁上有各種如來佛像1200多幅,天王、明王、大神將像260多幅,佛經變像114幅,所有畫像「皆一時絕藝」,蘇軾譽為「精妙冠世」。宋李之純的《大聖慈寺畫記》稱:「舉天下之言唐畫者,莫如大聖慈寺之盛。」到今天依然是成都極為罕見保留有部分唐代原貌的古跡。
唐朝剛剛建立的武德元年(618),玄奘與哥哥長捷法師來到成都,在成都各個著名寺廟拜訪高僧,印證交流和學習探討,見於記載的有寶暹、道基、智震、道因等人。玄奘進步很快,據說他隨寶暹學《攝大乘論》,隨道基學《毗曇》,隨智震學《迦延》。武德五年(622)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的東律院正式受戒並坐夏學律。
玄奘前後在成都五年,究通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著名佛寺講經,為蜀地僧俗所景仰,初步顯現出一代高僧風采,也表現出青年學者的睿智和廣博。但玄奘並不以此感到滿足,對佛學各種學問的好奇和疑惑,渴望與更多高僧交流印證的念頭一直纏繞在他的心中,於是他泛舟三峽,取道荊州再回長安,實現他赴西天取經之壯舉。
千百年來,玄奘在大慈寺受戒剃度的說法一直廣為流傳,但近年專家學者對成都歷史文化的研究所得,可能事實並非如此。
三、空慧寺與玄奘兄弟的隱秘關係
再回武德元年,玄奘與長捷法師經子午穀、劍閣至成都,當時並沒有到城中大慈寺,而是居住在城西的空慧寺,這一細節記載在慧立和彥悰為玄奘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第一卷中,「時天下饑亂,唯蜀中豐靜」,「法師兄因住空慧寺,亦豐神朗俊,體狀魁傑,有類於父。」儘管這一傳記有許多小說筆法,記錄內容並非百分之百真實,但許多關於玄奘的生平經歷還是被研究者重視的。
《法師傳》開篇就提到西蜀佛教的興盛,正因為隋煬帝時期的亂世,許多高僧都投奔西蜀相對安寧,同時南朝以來,成都佛教也發展很快,也才能吸引這些高僧紛紛前來,所以他們兄弟也聞名前往。當時玄奘還只是十五六歲的小沙彌,《法師傳》雖然添加了一些語言誇張地形容玄奘學問有如天才,引起許多蜀中僧人驚歎,但畢竟玄奘尚屬「應法沙彌」階段,還不具備資格獨行法事,按照規矩也應該是跟著哥哥長捷法師一起在空慧寺居住,也時常去其他寺廟拜訪學習。也許是空慧寺後來消亡,玄奘兄弟與空慧寺的淵源一直不被重視。
成都空慧寺是一所歷史悠久的佛學講寺,位於成都西郊某處,今天已經不可考證。以史料記載,空慧寺由石犀寺改建而來。石犀寺最早並不是佛寺,主要留存著李冰治水時鑿刻鎮水石犀牛。南朝蕭梁武陵王蕭紀(武帝蕭衍的第八子,在成都十七年)在成都正式改建佛寺,當時叫龍淵寺,是蜀中南朝寺廟的代表之一。據唐代道宣《續高僧傳》記載,蕭紀專門從洛陽請了高僧慧韶入蜀弘法,慧韶,俗姓陳氏,為洛陽潁川陳太丘之後,與玄奘兄弟屬於同籍同族的本家。慧韶奉邀至蜀,于諸寺講論,開道如川流。到唐朝以後,因為避諱高祖李淵的名字才改名空慧寺。正因為空慧寺的興盛與玄奘兄弟有莫大淵源,所以他們入蜀以後專門前往那裏瞻仰,也就居住在空慧寺。
《續高僧傳•玄奘傳》還記載:「晚與二兄俱住益南空慧寺」長捷法師在空慧寺中開法筵講席,「凡講《盤經》《攝大乘論》、《阿曇》、兼通《書》《尚書》、《傳》(春秋三傳),尤善《老》(《道德經》)、《莊》(《莊子》)長捷法師的講筵法席「為蜀人所慕」。當時僧官「總管酂公特所欽重」。
很顯然,唐朝剛剛建立時的大慈寺還沒有後來的名氣,地位遠不如空慧寺,以長捷、玄奘與空慧寺的家鄉淵源,寄居修行於空慧寺更合乎情理。只不過空慧寺毀于唐武宗時期,宣宗即位,重興此寺,改名聖壽寺。
北宋人吳師孟《大中祥符禪院記》與南宋馮檝《大中祥符院大悲像並閣記》記述了重興之聖壽寺規模,大略謂寺院占地七頃,共三十院。規模、佛寺一度媲美大聖慈寺。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季春,院中塑觀音像一尊,歷經五年方完工,是迄今為止成都市最大的雕塑觀音像。但由於空慧寺名稱已經不再使用,從此就淹沒了。
空慧寺具體位置歷來也有爭議。據清朝一些史料觀點,認為年羹堯于雍正初年在原來空慧寺、聖壽寺的位置改建了將軍衙門,那麼應該就是今天成都市金河街、東西勝街及將軍衙門一片,這一說法參見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祁和暉《唐僧玄奘成都五年修習研究》的考證。(《西南民族大學》(人文社科版)2008年12月總第208期)。但另有一說法則是偏南的文廟街一帶,因為有唐代古籍《續高僧傳》點明玄奘「晚與二兄俱住益南空慧寺」,支持位置是成都偏南的地方。如袁庭棟的《成都街巷志》一書中,就是在介紹文廟街時順帶提到過空慧寺的情況。
四、玄奘在多寶寺修行而被誤認為是大慈寺
事實上,空慧寺的名聲雖然在隋唐時很大,但玄奘可能也並沒有與哥哥長捷住在一起。因為畢竟《法師傳》寫明只是「法師兄因住空慧寺」,而《續高僧傳》雖然支持說玄奘與長捷同住空慧寺,但求學與修行可能另有別處,更重要的是受戒剃度在空慧寺的可能性不大。
根據玄奘當時拜訪求學多位元高僧的情況,玄奘修行所在應該是成都城東的多寶寺。這也是一座成都名寺,由晉朝寶掌禪師興建,多寶寺位於城外僻靜的地方,而玄奘和長捷都是潛心向學的人,兩兄弟分別居住更有利於各自修行,這也比較符合研究學問的實際,這是其一。
多寶寺當時聚集高僧很多,其中有一個高僧道因法師年長玄奘十五歲,同樣是玄奘的河南家鄉人,俗姓侯。多年以後玄奘從天竺取經歸來,道因法師還被請到長安與玄奘一起翻譯經書,兩人交情極好。另據《大宋高僧傳》,玄奘請教學習的寶暹、道基兩位法師當時也都在多寶寺。這是第二點。
再次,多寶寺位於成都城郊外,當時要出城十多裏。更重要的一點證據是,多寶寺在成都城內另設有戒律院,正好與大慈寺毗鄰,玄奘正式受戒剃度就是當時多寶寺設在城內的戒律院。只不過唐朝中期以後大慈寺因得到玄宗李隆基下旨擴建而出名,吞併了城中原來的多寶寺戒律院地盤,演變為大慈寺的東律院和西律院(東律院原屬多寶寺的位置應該是大慈寺以東靠近府南河一邊),因此後人才會誤認為玄奘是在大慈寺受戒剃度,再後來就演變為玄奘一直就是在大慈寺修行,事實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正因為成都的多寶寺當時有戒律院,各方高僧雲集,寺廟規模很大,所以具備傳授戒律的資質。而空慧寺雖然聲名遠播,但規模和受戒條件似乎還不夠。關於玄奘受戒剃度的推斷可見四川文史館馮修齊《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受戒考論》(《西華大學學報》2009年4月)。另外明代曹學佺所著《蜀中名勝記》也記載,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空慧寺獲得敕建佛塔,當時在該寺獲得受戒者才700人,這時已經距離玄奘受戒有55年之久。雖然缺乏更多具體證明空慧寺受戒資質的資料,但推測空慧寺在唐朝初年應該還不具備剃度條件。
綜合來說,玄奘當年在成都多寶寺修行五年並受戒剃度的可能性更大,也能與大慈寺的流傳演變聯繫起來,應該是符合歷史實際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中國歷史 #玄奘 #唐三藏 #大慈寺
「長安洛陽距離」的推薦目錄:
- 關於長安洛陽距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長安洛陽距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長安洛陽距離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長安洛陽距離 在 Re: [討論] 曹魏首都與東漢首都同為洛陽的考量- 看板SAN 的評價
- 關於長安洛陽距離 在 長安洛陽位置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 -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的評價
- 關於長安洛陽距離 在 唐朝京都長安,陪都有哪些? | 知史百家歷史春秋網... 的評價
- 關於長安洛陽距離 在 鄴城洛陽距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長安洛陽距離 在 鄴城洛陽距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長安洛陽距離 在 長安和洛陽,究竟誰才是中國第一古都? - YouTube 的評價
長安洛陽距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唐朝京都長安,陪都有哪些?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唐朝都城在哪?答案是明擺著的,當然是長安(陝西西安)了。但是長安只是唐朝最主要的都城,而唐朝的都城實際上並不止長安一個,還有很多。
先說長安。隋朝末年,煬帝無道,天下大亂。西元617年,晉陽(山西太原)留守李淵趁天下大亂,出兵沿汾水谷地西進,由潼關進佔長安,於次年建立了唐朝。
李淵爲何定都於長安?很簡單,李淵當時根本就沒有選擇。西元618年,李淵稱帝,但群雄逐鹿天下,誰笑到最後還不知道呢。李淵的根基是山西,而與山西一山(太行山)之隔的河北,有農民出身的首領竇建德,國號爲夏。在河南,王世充佔據隋朝時的東都洛陽,自稱鄭。李淵最重要的對手是李密,同樣是出身關隴貴族,以瓦崗寨爲中心,佔據河南大部、山西南部、山東西部、安徽北部、湖北東部等地區。南方更是亂七八糟,蕭銑佔據湖北、湖南,林士弘佔據江西,杜伏威割據長江下遊一帶。在長安的西北,還有隴西薛舉、涼州(甘肅武威)李軌。此時是唐朝初建,長安可以說是李淵唯一的定都選擇。
等到唐朝平定天下後,對於都城的選擇,範圍就大多了。長安的地理位置是比較不錯的,北有黃土高原,西有六盤山,南有秦嶺,東有黃河,在冷兵器時代,防守相對佔優勢。但是長安有一個最大的劣勢,距離中原相對較遠,距離錢糧重地江南更加遙遠。不過,遷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輕易不能遷都。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建個第二都城,而洛陽無疑是第二都城的最好選擇。
洛陽是九朝古都,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後期都定都於此,有優良的定都條件。隋煬帝楊廣也認爲長安相對中原較偏,遷都於「天下之中」的洛陽。隋朝時的京杭大運河,中間點就在洛陽。
稱洛陽爲「天下之中」並不爲過,洛陽以北是山西、河北,東北是山東,正東是安徽、江蘇,正南是湖北,西南距離巴蜀也不遠,正西是關中、西北是陝北。我們的地勢大體上以大興安嶺、燕山山脈、太行山脈、伏牛山、武當山、巫山、武陵山、苗嶺爲界,分爲西部的高山區與東部的平原(丘陵)區。洛陽正好卡在這條地理分界線上,北有黃河,南有漢水、長江,可進可退。
貞觀十一年(西元637年),唐太宗李世民來到洛陽,改洛州爲洛陽宮。此後,李世民經常來洛陽宮,雖然沒有正式遷都,但也在爲日後子孫的東遷打了基礎。顯慶二年(西元657年),唐高宗李治正式下詔,改洛陽宮爲東都,算是給洛陽一個正式名分。
而唐高宗的皇后武則天執政後,於載初二年(西元690年)七月,下詔將關中等州郡數十萬居民遷到洛陽,後改稱神都。一種說法:武則天遷都洛陽,是想打擊以長安爲根據地的關隴貴族,畢竟武則天出身於庶族地主(父親武士彠是個木材販子)。武則天遷都洛陽,確實有這方面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關中之劣勢,關中遠離江東,糧食運輸相當不便,而洛陽距離江南近,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武則天非常喜歡洛陽,甚至她傳奇的一生也結束於洛陽的上陽宮仙居殿。不過,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又把都城從洛陽遷回長安,甚至把武氏七廟也一股腦兒西遷,時間是神龍二年(西元706年)十月。
唐中宗遷都回長安,與當時的形勢有關,因爲支持唐中宗的勢力多在長安。雖然從江南運糧至長安不如洛陽更方便,但在全國一統的情況下,並非天大的難事,無非多些周折而已。
唐中宗廢掉洛陽的「神都」名號,但他的侄子——「半吊子」千古一帝唐玄宗李隆基又升洛陽爲東京,與西京長安並稱。
除了東西兩京外,唐朝還有另外三個陪都(北、中、南)。北都山西太原是唐朝的龍興之地,必須拔高太原的地位。太原位於山西高原中部,北有恒山、五台山,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汾河穿城而過。太原位於大漠以南,是唐朝防禦大漠各部地理位置最優越的軍事重鎮之一。
唐朝的中京在哪?也在山西。打開山西地圖,山西省的西南角有個地級的運城市,運城市的西南角有個縣級的永濟市,永濟市以西就是唐朝的中都,時稱蒲州。蒲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險要,黃河在陝晉邊界由北往南流,在潼關附近有一個由西向東流的大轉折,蒲州就在這個大夾角的黃河東岸。從太原到長安,一般都會沿汾水谷地南下,然後渡過黃河進入關中,蒲州的戰略地位非同一般。不過,蒲州的中京名號存在時間非常短,唐玄宗開元九年(西元721)設,沒多久就廢除,但依然稱河中府。要知道,唐朝的府非常少,能設府的城市,其地位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副省級城市。
唐朝南京在歷史上名氣不大,遠不如太原府有名,但唐朝南京也是大名鼎鼎,就是「吃貨的天堂」成都。
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與長安所在的關中只隔著秦嶺,一旦關中有事,皇帝可就近逃到成都避難。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的乾爹唐玄宗就是倉皇逃入成都,才躲過一劫。唐玄宗的寶貝兒子唐肅宗李亨將老爹避難的成都升爲南京,唐肅宗以後的唐朝諸帝雖都以長安爲都,但都非常重視經營四川盆地。畢竟萬一江南錢糧運不到關中,四川盆地的錢糧也足夠唐朝皇帝們啃上幾年的。
不過,唐朝的南京不止成都一個,還有一個稱爲南都,就是位於長江中遊、江漢平原上的湖北省荊州市,即大名鼎鼎的江陵。成都的南京稱號,設於西元757年,三四年後就取消了,然後荊州稱南都。此外,陝西省西部的寶雞市,曾稱西都,時稱鳳翔府。原因是安史之亂,關中淪落而鳳翔獨得保全,唐朝以鳳翔爲基地,次第收複失地。唐朝視鳳翔爲中興轉折之地,所以升鳳翔爲西都。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長安洛陽距離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荀彧:末世凋零的王佐之才】強大的全方面謀士
前情提要:
從小生長在學霸家庭的荀彧,人生第一次當官就甩鍋落跑,並帶著全家族一起避難到河北。之後高富帥的軍閥─袁紹,邀請他加入袁氏企業,卻沒想到荀彧再次落跑,並去投奔窮矮矬軍閥─曹操(曹操:姓金的!這梗你上週用過了還要用?你絕對是故意的!)。曹操對於荀彧的到來,不禁興奮地說出:「你就是我的張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繼續介紹荀彧之前,老ㄕ要先岔出去介紹一下張良(字子房)這號人物。
張良的祖先本為戰國七雄中的韓國人,後來秦滅六國,張良就走上了復仇及復國之路,這也使他和反秦隊伍中的劉邦一拍即合。
在輔助劉邦的日子裡,張良屢建大功。比如在著名的鴻門宴,張良先買通了項羽的叔父─項伯,使得項莊打算舞劍刺殺劉邦時,項伯挺身相護。這才讓劉邦獲得珍貴的喘息空間,而張良隨後也趕緊讓劉邦尿遁,這才脫離項羽集團的逼殺。
然後在項羽分封諸侯時,是張良的勸說才使得項羽打消對劉邦的懷疑,並且多分封漢中給劉邦(從後來曹操跟劉備為了漢中而大打出手,就可看出漢中超高的戰略價值)(另外一提,劉邦之所以叫漢王,就是因為獲得漢中之地,而我們現在的漢族之名,則跟大漢王朝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講的over一點,漢族這個名詞的建立跟張良可是有密切的關係)。
之後張良訂下「燒棧道」的計謀,麻痺項羽對劉邦的警惕,為劉邦後來的突襲作戰提供良好的前置作業。
等到劉邦與項羽簽訂和平條約,張良建議劉邦迅速毀約偷襲,這才造成項羽在烏江自刎,也結束紛亂的楚漢相爭。
戰後,張良更是力薦劉邦應該定都關中(也就是秦國故地),好掌控天下。而這個方案,在日後漢朝爆發內亂時,為中央朝廷的安全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正因為張良的出謀劃策對漢朝貢獻巨大,劉邦曾感嘆:「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而我們也看到張良的三大貢獻:1.臨戰之際的機智應變。2.規劃整體戰略方針。3.挑選並穩固勢力的發展地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荀彧對曹操的貢獻對得起「吾之子房」的讚賞嗎?我認為: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先在194年,曹操出兵征討徐州陶謙時,呂布勾結了曹操的盟友,突襲曹操的根據地─兗州,一時之間兗州只剩三座城池(鄄城、范縣、東阿)還歸屬於曹操,而這三城正是因為有荀彧統籌防守,這才撐過亂局,也讓緊急回軍的曹操還有基地可以駐紮並順利擊敗呂布。
之後,當徐州的陶謙過世,曹操立馬想趁機再次出兵戰領徐州。
荀彧站出來勸阻:「從漢高祖保關中和光武帝佔據河內的故事,就可以知道先鞏固地盤才能取得天下。因為有根據地,進可攻敵,退可固守。現在呂布雖被擊敗,但仍在我們的根據地附近遊走,我們應該把握戰機,收割熟麥儲糧,在積蓄實力後就可以徹底殲滅呂布。
如果放棄攻打呂布,多留兵守後方,您出去攻敵的軍隊就不夠多。留的兵太少那您必然要動用百姓來守城,到時百姓的經濟生產受影響,只會惹的人心不安。到時呂布乘虛而入,要是輸了,明公就沒了安身之地。另外陶謙雖死,徐州卻也沒那麼容易攻下,就算您能攻破徐州,上次明公在徐州造成的戰禍及屠殺也必使當地百姓不悅,所以也未必守得住,希望明公深思熟慮。」
聽完荀彧一長串的話,曹操接納了。(要不接納,大家要不要猜猜看荀彧會做什麼事?)之後曹操大敗呂布,徹底掌握兗州。
整場兗州之戰,充分顯示出荀彧臨戰之際的機智應變,而他建議曹操鞏固兗州,與張良勸說劉邦建都關中而鞏固漢朝,具有同樣的戰略意義。
保住了地盤,接下來就是進取,此時也正是展現荀彧規劃整體戰略的時刻。當時漢獻帝落跑到洛陽,由於身邊護衛人數稀少加上洛陽周遭的治安一片混亂,所以漢獻帝趕緊向包含曹操在內的有力人士發出護駕的求援信號。
荀彧一聽到這消息,立即建議曹操:「當初晉文公接納保護了周襄王,使得各國諸侯無不對對他遵從。漢高祖劉邦攻打項羽時,則是表示要為曾經的天下盟主─楚義帝發喪報仇,這才為自己贏得了正當性及名聲。現在天子仍有名望,百姓看到天子無不念舊並為漢室衰敗的處境感到悲哀,我們若趁此時迎接天子,一可獲得民心,此大順也;二可用中央朝廷的命令要求群雄折服,此大略也;三可打著大義的名份招攬天下人才,此大德也。如果我們不趁機保握迎接天子的機會,到時晚了可就後悔莫及呀!」
聽完荀彧這一大串建議,曹操接納了。(再問各位一次,如果曹操不接受,您們猜猜荀彧會有什麼反應?)於是曹操獲得了漢天子,並展開「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這對曹操爭霸天下有至為重要的影響。
像是接納漢室後,一些仍對漢室保有忠心的人才連帶為曹操效力,例如本就是漢朝官員的鍾繇,此人後來在沒有優勢兵力的情況下,硬是守住長安城周遭地區,甚至還為曹操輸送了重要的物資─戰馬。
另外接納漢室,也代表了自身的正統,有些諸侯因此不戰而降。最著名代表就是張繡了,這位盤據在南陽一帶的軍閥之所以投降曹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底下人告訴他曹操掌握天子擁有正統地位。
荀彧也是在曹操奉迎漢室後,進入漢朝中央朝廷擔任侍中(可近距離與皇帝溝通的政務官),兼任尚書令(尚書在東漢已經是政務官之首,像是今天的行政院長加強版),也因此獲得「荀令君」的尊稱。此後荀彧鮮少奔赴前線或是陪伴在曹操旁謀劃,而是多留守後方統籌大局,但他對曹操的影響力依舊至為關鍵。
最好的例子就是官渡之戰,當時曹操正與北方最強的軍閥─袁紹相互對峙,結果眼看軍中缺糧,曹操就寫信給留守許都大本營的荀彧商量是否應該撤退。荀彧回信道:「我軍糧雖少,但未及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在滎陽、成皋對峙時的窘境。當初劉邦和項羽為何誰也不肯先退?因為先退的人必陷入被動。現在主公僅憑著對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已經扛住對方半年的攻勢,當敵人折損銳氣軍力下滑時,必將有變化之數。」曹操看完回信,下定決心繼續堅守,結果沒多久袁紹軍中就出了叛徒,導致曹操一口氣逆襲反轉,大破袁紹。
後來曹操攻下袁家的大本營─鄴城,此時曹操抖擻了,突然就想:「我乾脆重定天下行政區,然後把鄴城所在的冀州轄區擴增,如此不壓服了天下群雄!」
荀彧立刻表示:「明公若是這麼幹,必定人人自恐,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土地不保了。另外,冀州轄區並定要多派人馬鎮守,這將導致其他邊防地區守衛虛弱,到時狀況就棘手了」
聽完荀彧的建議,曹操接受了,可沒多久,曹操又突發奇想:「那現在我在北方戰場大勝,不如調派主力攻打南方的荊州劉表吧!」
荀彧表示:「我們雖然大勝,但袁家勢力還在,若是我們攻劉表不順,等到袁家緩過勁,對我們施以夾擊,到時要平定天下就不容易了。如今,願明公先平定河北,之後再調兵逼近荊州並先責怪劉表不納貢好挫挫他的銳氣,同時讓天下人再一次認識明公代表了漢室的正統性。等到這些都辦成,明公再想修改天下行政區也還來得及呀。」
我們可以從以上事情看到,正是荀彧明智地戰略分析,加上曹操明智地接納建言,曹操才能將原本佔有北方四州的袁家勢力連根拔除。而統一北方的曹操,也因此在國立資源上大占便宜,導致日後的孫、劉二家必須要聯手才能抵抗,並且在戰略上也只能被動地等待良機(順帶一提,結果良機還沒等到,反倒是孫劉兩家因為各自的戰略重疊度太高,自己先起了衝突,老ㄕ認為:當孫劉兩家起內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他們各自的戰略永遠不可能實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然上述案例完全可以證明荀彧的實力,但各位會不會覺得老ㄕ說荀彧比起張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顯得太誇張?老ㄕ會這麼說,是因為荀彧在歷史上有被明確記錄一個才能:打造超強的人才團隊!
荀彧投靠曹操後,曾舉薦:荀攸、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杜畿……等人才。
這其中有善於戰局謀劃的人才,像是荀攸,荀彧的姪子(但年紀卻比荀彧大),是曹操重要的戰場謀士,曾在多場戰役提出奇計屢破強敵;郭嘉,也是曹操重要的謀士,曹操對抗袁家勢力的戰役中,郭嘉真對戰局對次提出重要的戰略建言,引導曹操統一河北;司馬懿……我還需要提他的事蹟嗎?(至於戲志才,事蹟真的太少,只能判斷他是郭嘉之前,曹操最重要的戰場謀士。)
另外還有地方行政官,例如鍾繇,前面提過,他以少數兵力為曹操力保關中地區;杜襲則是關中地區的行政官員,將屢經戰亂的關中重新屯墾,極大促進關中人口的成長;杜畿,擔任16年河東太守,任職期間平定叛亂,並被評為政績譽天下第一。
還有對中央行政有整體規劃能力的人才,例如陳群,他後來在曹魏定下的「九品官人法」,成為兩百多年的人才選拔準則(雖然後來變質就是了)。
其實張良在人才任用上也很有他的一套,像是他曾指出劉邦封賞功臣的缺失,並提出讓劉邦先分封仇人以安定人心,不過在事蹟表現上,就不如荀彧這麼的耀眼。(順帶一提,張良及荀彧在史書描述中,都擁有俊俏臉孔,不知如果比顏值又會是誰勝誰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渡戰後,曹操逐步登上人生頂峰,荀彧或許心中欣慰自己沒看錯人,當初選對了主公並成就亂世中難得的一方太平。但很多世事就有如一句經典的電影台詞:「我猜到了故事的開頭,卻沒猜到故事的結局。」
荀彧沒料到,等待他的結局會是個悲劇......
(下周待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為:三國志11忠年輕版的荀彧
這是眾多荀彧電玩圖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張,而荀彧在三國志11中擁有特技「眼力」(必定發現城市內的在野人才),個人覺得這個技能其實設定上並沒有很強(因為蒐尋到了卻不一定能錄用),雖然中肯地評價荀令君,但同時也是虧待了荀令君。
長安洛陽距離 在 唐朝京都長安,陪都有哪些? | 知史百家歷史春秋網... 的推薦與評價
稱洛陽爲「天下之中」並不爲過,洛陽以北是山西、河北,東北是山東,正東是安徽、江蘇,正南是湖北,西南距離巴蜀也不遠,正西是關中、西北是陝北。我們的地勢大體上以 ... ... <看更多>
長安洛陽距離 在 鄴城洛陽距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邺城_百度百科邺城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 ... 曹丕代汉建魏后定都洛阳,魏以洛阳为京师,长安、谯、许昌、邺城、洛阳为“五 ... ... <看更多>
長安洛陽距離 在 Re: [討論] 曹魏首都與東漢首都同為洛陽的考量- 看板SAN 的推薦與評價
曹丕選首都的地點其實只有三個選項:長安、洛陽、鄴城。把首都定在洛陽,應該
是因為洛陽在承襲正統、戰略形勢與城池建設三方面綜合考量的結果。
一、承襲正統
截止到曹丕稱帝時,西周以降到漢末一千多年里,基本上“天子”宅過的地方只有
長安跟洛陽兩個地方,在正統上長安跟洛陽各有千秋,而曹魏直接承襲的東漢時代,兩
京賦跟兩都賦里都承認長安地緣環境更好,但是洛陽才是德配天地的天子之居(事實上
當年婁敬勸說劉三把國都從洛陽遷到長安的理由,也是說周用了幾百年積德才宅洛,你
劉三除了殺得血流成河外有什么德行,還是去表里山河的長安龜起來比較好XDD)。而儒
學開始興盛、天人感應已經成為主流觀點的漢末,顯然居天下之中的洛陽更能符合條件
。何況當時長安不做國都已經200年(董卓遷獻帝到長安是亂臣賊子所以不算的),大家
已經習慣首都是洛陽了。
至于鄴城,那一帶做都城還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商代了。。。或者還有400年前的趙國
二、戰略形勢
曹魏在擊敗袁紹后稱雄天下的希望大增,在逐漸平定北方的同時曹操也開始為曹氏
的未來布局,他選擇的是相對狀況比較好的河北,也因此曹操最初的封地就是選在河北
,也開始建設鄴城。而到曹魏建立時,三足鼎立之勢已然確立,曹魏需要面對的是東南
的吳和西南的蜀漢。此時,三地的形勢是不同的。
長安:一般而言,沃野千里、與中國本部相對隔絕的關中平原地緣環境比洛陽和鄴
城都強得多,但是關中平原發揮地緣優勢的前提是內部安定、經濟繁盛,不然與關東隔
絕反而會成為劣勢。而漢魏交替時,長安殘破程度更甚于洛陽洛陽所在的河南地區
在200年曹操擊敗袁紹以后已經平靜下來開始逐漸恢復,關中地區則到十幾年后才算勉強
平定,甚至在曹操掛點前還是對蜀漢戰爭的前線。對曹魏來說一方面關中根本是新地,
沒有太多根基,加上殘破,所以甚至無法支持曹氏作為一個起碼不弱于孫劉的軍閥來割
據;另一方面,首都放在長安距離蜀漢的漢中太近易被威脅,離實力較強的東吳又太遠,
鞭長莫及。
鄴城:河北在擊敗袁紹之后就一直被曹家當作基本盤經營,魏王的封地也一直在河
北地區,但河北的問題在于偏居北方一隅,無法有效控制黃河南岸的青州徐州豫州,更
別說西北的雍涼,距離對抗吳蜀的前線也較遠。以后見之明來看,鄴城算上周邊的安陽
、邯鄲,從商到戰國的趙再到十六國南北朝時代,建都于此的全部是偏居河北的小朝廷
,版圖最大的北齊也不過據有河南山東。曹魏如果只想做個土豪軍閥,鄴城夠了,但是
在自己已經統一北方的情況下,明顯不合適。
雖然200年前剛剛有一個從河北起家取得天下的例子,但是那人后來選的首都也是洛
陽。
洛陽:洛陽作為首都的最大缺點是沒有自己的腹地,洛河平原非常狹小,不過百里
而已,加上在中間算是四戰之地,所以不適合作為割據一隅的軍閥(事實上洛陽建都的
朝廷也全都是起碼擁有北方全境),但是一旦能擁有整個北方,這個缺點就反過來變成
優點,這時候可以把整個北方作為腹地,而且作為實力最強的攻勢方,洛陽距離荊州、
淮北、關中前線的綜合距離是最近的。
三、城池建設
長安、跟洛陽的城池是真正作為國都建設的,而鄴城現在能看到的遺址其實分南北
城,曹魏時代只建了東西2400米南北1700米的北城,只是一個州城的大小體制,這個大
小也表明了這只是一個割據用的根據地。當時長安、洛陽雖然殘破,但是中國傳統城市
建設易損點在于房屋為木質,長安洛陽的宮殿屋宇破壞雖重,但是當時普遍使用的夯土
城墻跟宮殿的根基卻保存很好(漢長安城跟漢魏洛陽城的城墻一直到1950年代都還是基
本完好的),兩者之間,相對于200年前的長安,自然是30年前的洛陽保存更好。所以后
來曹魏在洛陽建都以后并沒有大規模建設城池的記錄,只是在曹丕時在西北角增建了作
為要塞的金墉城,曹睿時期開始大規模修建宮室園林。
不過司馬懿政變的時候,洛陽城已經又過了二十多年的建設,自然是比曹魏初建時
要堅固地多,倒是不能用來說明曹魏初建時情況了。
※ 引述《lockgolden (鎖金)》之銘言:
: 曹魏的開國皇帝魏文帝曹丕,將首都定在洛陽。不是鄴城,不是長安,不是許昌,偏
: 偏要選在跟東漢一樣的洛陽。我認為有三點原因。
: 一、代表魏承襲漢的正統。
: 首都同為洛陽,在政治上宣示了魏延續了前朝的政權。
: 二,方便管控洛陽士族。
: 跟曹操打壓士族的態度不同,曹丕很重視士族的。
: 三,洛陽城建設最完善,城池最堅固。
: 這應該也是司馬懿在洛陽發動政變的好處。基本上洛陽城一封閉,曹爽除非有大砲,否則
: 要跟掌控洛陽城的司馬懿硬碰硬,根本不可能。
: 洛陽城似乎是當時全天下最堅固的城池?
--
買了幾般果子,沽了兩三擔酒,殺翻一口豬,一腔羊,叫幾個小娘兒們。那時正是
三月盡,天氣正熱。智深道:“天色熱,”叫道人綠槐蔭鋪了蘆席,請那許多潑皮團團
坐定,大碗斟酒,大塊切肉。叫眾人吃得飽了,再取果子吃。又吃得正濃,……
也有唱的,也有說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9.132.45.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432350935.A.96E.html
※ 編輯: zhongxia (119.132.45.94), 05/23/2015 11:16:38
※ 編輯: zhongxia (119.132.45.94), 05/23/2015 11:19:39
※ 編輯: zhongxia (119.132.45.94), 05/23/2015 11:23:09
算一回事的,所以我我說的是那一帶,這其實跟長安、咸陽以及西周的豐鎬被算在一起是
一個意思
是在自己控制區比較靠中心、比較安定、沒有被破壞太嚴重的城而已,至于經營,只怕還
沒有鄴城用心和投注資源
※ 編輯: zhongxia (119.132.45.94), 05/23/2015 23:32: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