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2工商 如何讓銀行看得起你?買房新手必看6大重點
工商書房→https://ctee.com.tw/bookstore/selection/477016.html
買房除了自身的喜好及挑房哲學,買房之前如何培養財力證明以爭取優惠房貸更是重要!尤其我買的是限制更嚴格、權狀未達15坪的套房,讓我來分享與銀行交手的過程中,究竟有哪些眉角是要特別注意呢?
堅守預算上限
雖說買房是一個妥協的過程,但有些底線不能退讓。以條件設定來說,過去我(房仲)都以「符合客戶需求」找房,預算其次,畢竟出錢的不是我,何況買家通常對房仲也會有所保留,所以剛開始我總會介紹價格超出一點或接近上限的房子。
如今換成我是買家,反而以「預算」為最優先前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投資是該有壓力,但不該壓得讓人喘不過氣,我曾經高估自己的賺錢能力,買了高額儲蓄險,帶來長達6年的自虐式生活,但我不願再為了置產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我堅持預算不調升,改放寬其他條件後繼續找房,畢竟銀行最後給我「搞什麼花招」我不會預先知道,唯有保守評估才能守住安穩的心。
談到房貸,主要分4大項目:還款年限/年期、貸款成數、房貸利率、只繳利息不繳本金的寬限期/寬緩期。以我從業10年的心得,影響這4個項目的因素,屋況其次,購買人本身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讓銀行看得起你?
還記得2013年「頂新魏家買帝寶貸款99%」的新聞嗎?那時因為還沒有「豪宅限貸令」(台北市總價超過7000萬元以上房貸上限6成),所以再天價的豪宅也能跟普通住宅一樣最高貸款至85成,而頂新魏家的財力已經大到銀行不怕它倒,又渴望賺取客戶的利息,兩情相悅最終取得超優惠貸款成數。
我想表達的是,房子條件再爛或是總價超高,導致銀行不願意放款太多時,如果購買人的財力證明夠雄厚,通常貸款仍不是問題。然而,每個人的工作性質不同,培養財力證明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樣。
以我為例:我待的公司規模並不大,又是零底薪的業務型態,像我們這種人在買房時,銀行給的條件通常不太好,所以我努力在其他財力上培養證明。除了買房自備款的活存加定存共上百萬元,長達1年以上的時間維持有增無減的趨勢;還有2張在2018年已繳清的6年期高額美元儲蓄險保單,且不解約亦不申請保單質借;以及每月的信用卡帳單都繳清不拖欠,也沒使用過最低應繳金額,維持零負債及良好的信用評比。
我發現,現代銀行普遍已與時俱進,知道許多行業看的是「年收入」而非「固定月薪」,所以在申請貸款時,有的專員甚至不要求看存摺,而是請我簽名授權,讓銀行直接向國稅局調閱我近2年的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紀錄。
像我接觸的其中一位房貸專員甚至挑明講,縱然我能提供每月穩定且高額的薪資證明,他們也會因為我的職業是業務員而不採信。講更直白點,對於收入不穩定的職業,如果希望爭取好的貸款優惠,財力證明必須在「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紀錄」且「2年前」就開始培養!
還款年限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20年期及30年期兩種,有的銀行為了搶客甚至推出40年期專案,而還款年期的長短,攸關屋齡與購買人的年紀。
以人來說(通則非一定):銀行會以法定退休年齡為依據(也就是65歲),假設購買人年紀低於25歲,那麼65−25=40,也就可以爭取到40年房貸。假設購買人年紀已達40歲,那麼買房還款年限最長就是20年了。
以房來說(通則非一定):銀行會以行政院頒布的「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為依據判斷房子的壽命。加強磚造為約35~40年,RC(鋼筋混凝土)、SRC(鋼骨鋼筋混凝土)、SC(鋼骨)的耐用年限為約50~65年。算法跟人的退休年齡一樣,簡言之,屋齡越新,貸款年限越長。
以我為例:我買的是SC結構,屋齡約10年的房子(代表建物壽命還有至少40年),雖然我已37歲(距離法定退休年紀尚餘28年),但由於我具備「首購」身分,所以銀行經綜合考量之下仍願意給我30年期。
要注意的是,雖然年限拉長讓每月繳款的負擔變輕,但銀行賺的利息也就越多。所以我的策略是,30年期方案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每月的繳款壓力,但不代表真的要繳滿30年,只要有賺到較多的獎金或意外之財就早點繳清。因為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但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回已經消逝的時間。
貸款成數
一開始,我找的是中國信託,才知道原來它們不承作套房,縱然我是VIP客戶,最高也只能貸6成,後來換國泰世華,沒想到它們最高能貸85成,這樣一來一回就差了25%,也就是將近250萬元的自備款!
不過每家銀行的政策都不同,且每年都在變動,今年國泰世華銀行承辦小套房最優惠,並不代表明年也是喔!
房貸利率
每家銀行略不同,甚至同一家銀行會出現2種方案。像我選擇兆豐列為我申貸的銀行之一,核貸下來後竟端出2種方案讓我選擇。
方案1:貸款7成,利率1.48%,無寬限期。
方案2:貸款8成,利率1.31%,3年寬限期,但要加收1筆48600元的房貸型壽險。
起初,兆豐為了引誘我找它們申貸,只講方案2卻絕口不提「房貸型壽險」,直到核貸下來後才說因為我買的是套房,加上我本身是零底薪的業務等因素,因此必須加保才可以啟動方案2。原本我被唬住了,後來問朋友才知道,這筆費用其實在一開始申貸時就該讓客戶知道,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誤會兆豐了,所以我要苦口婆心勸讀者,不管如何,買房一定至少要找2家銀行,貨比三家不吃虧。
寬限期
還沒有買房經驗的人,或許只知道寬限期的意思是只繳利息不繳本金,但這樣代表你並沒有完全搞懂。
以20年期搭配2年寬限期來說,我發現有人竟誤以為是頭2年只繳利息,等2年過後再啟動20年的本利攤還,也就是2+20=總共22年。正解是,頭2年只繳利息,剩餘的18年本利攤還;換句話說,原本可用20年攤還的本金,卻因為寬限期導致剩下的18年都要多繳一點錢,先樂後苦的概念。
我要強調,這並無所謂對或錯,只是偏好使用寬限期的人與我觀念不同罷了。以我朋友為例:他的房子價值1000萬元,月租金行情約2萬元,如果啟動寬限期,每月只需負擔約1萬元利息,只要寬限期一到,就轉貸(換銀行)並持續使用寬限期,就這樣無限循環,他可以永遠不繳本金,每月只付1萬元的利息,就能住在月租行情2萬元的房子裡,如果有閒錢,還可以去享樂或投資。從這個角度看,買房似乎比租房划算,差別只在能否湊出自備款而已。
最後我選哪種方案?
兆豐的方案2:貸款8成,利率1.31%,3年寬限期,房貸型壽險48600元。
國泰世華:貸款85成,利率1.31%,無寬限期。
以上是銀行核貸下來的2個方案,最後我選擇了國泰世華,而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如果選兆豐,代表未來3年期間我可以光靠月租金2萬元去繳1萬元的利息,每月還有1萬元零用錢可花用,同事也附和說:「3年很長,3年內會發生什麼事不知道,只繳利息,及時享樂,等3年後說不定房價漲了,到時再賣掉,獲利了結,豈不爽快!」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只是,寬限期並不符合我的價值觀。一來我的個性偏好「先苦後樂」;二來這是我人生的第1間房子,算是「起家厝」,我本來就打算長期持有;三是我把買房當存錢,所以沒有不繳本金的打算;四是小套房可以貸款85成,且不需購買房貸型壽險,某個角度也算證明自己的財力被銀行認可的里程碑。
還有1個觀念也很重要:只做自己擅長的投資。我的強項就是不動產,如果我把閒錢拿去轉投資不擅長的股票或其他,反而可能虧錢。寬限期會讓人留下更多的現金在身上,而閒錢越多則越想作怪,這是人性。既然這樣,不如一有閒錢就乖乖提前繳清房貸吧!
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本文摘自陳泰源著《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台灣遊讀會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7/210622-6.html
長期放款意思 在 HC愛筆記 財經部落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042.《長期低利率,市場就能欣欣向榮一切美好?》
如果你是股票市場的長期投資人,
你就要了解利率高低是如何影響經濟。
當銀行利率低的時候,市場上的資金會比較活躍,
因為錢放在銀行裡面只能領少少的利息,不如拿出來投資股市,
另外,因為借錢的利息便宜,銀行放款也會比較熱絡,
大家會比較願意借錢去買車、買房,企業會借錢蓋房、蓋工廠,失業率就會降低,
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
那是不是就這樣維持低利率,一切就好辦?
低利率下會造成什麼問題:
1. 通貨膨脹
以房地產為例,房子不停蓋,建設公司可能會有缺工、缺料的問題,
要解決缺工缺料,工資就要提高,買的原料價格也因為供給少需求多而漲價,
建設公司也不是吃素的,這些隱形的成本,就會轉嫁給下游的消費者,
所以你買的房子也越來越貴,
也就說,低利率沒有你想得這麼美好,
你以為你借貸的時候是低利息,但相對的你買的房子價格也被提高了,
而這個漲價的狀況不只有房地產,
是各行各業都會發生,也就是所謂萬物皆漲,
因此如果你的錢沒有跟著成長,貨物的價格卻提高了,
你的實質購買力就會下降,也就是所謂通貨膨脹。
2. 匯率貶值
假設台灣的銀行利率是 1%,韓國的銀行利率是 2%,
對於外資來說,當然比較偏好利率高的韓國來存放資金,
當外幣不進來台灣,就會導致台幣貶值(意思就是台幣沒人要買),
貶值對於出口業來說是好事,賣出去的貨拿到美金,換回台幣後可以換比較多,
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
我們如果想要出國觀光,台幣貶值換到的外幣就會比較少,
對於我們的購買力來說也是下降的。
其實用低利率刺激經濟的方式,效果是有極限的,且會隨著時間遞減,
想要有高度的經濟成長,還是必須靠「創新」,透過創新來增加生產力,而非仰賴長期低息,
一定要有健康的低利率高利率循環,對整體經濟來說才是有益的。
-
若您喜歡這則貼文,歡迎幫我「按讚👍」或「留言鼓勵💪」,謝謝🙏
-
👇👇👇延伸閱讀👇👇👇
《怎麼挑定存股?以三檔目前殖利率 6% 的個股為例。》
👉 https://www.pressplay.cc/link/CA241C3D7E?oid=2E05ABD453
長期放款意思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快評九大健全房市專案」
先講結論,遇到囤房就轉彎的健全專案,假的。
先來看看「持續辦理及中長期研議」的項目:
5.1 查核房屋實際使用情形
5.2 加強管控預售屋銷售行為
5.3 持續檢討房屋稅率
5.4 建立私法人購買住宅核准制度
🙅中長期研議的白話文就是不會做,說好的囤房稅果然消失了。
再來是立即實施或啟動的短期項目:
2.1 防杜個人藉由公司規避不動產稅負
2.2 修正住家房屋現值免徵標準
🤷防杜個人藉由公司規避不動產稅負,這個可以。修正住家房屋現值免徵標準就很奇怪了。
現行房屋稅這麼低,很少人會把房屋分割為小坪數。難道財政部的意思是說,囤房都是持有者把房屋分割所造成?這根本是睜眼說瞎話,轉移囤房稅的焦點。
再來,增訂自然人戶數限制並且採縣市歸戶,言下之意就是同縣市囤房才算囤房,跨縣市的都用歸戶計算。我已經講過多少次,全國歸戶、家庭歸戶,才能反映囤房現況,我不相信財政部聽不懂。只能說財政部是惡意裝傻,遇到囤房就轉彎。
看看我怎麼說:
👉 2020-05-26「居住正義是陣陣花香 我們說好誰都不能忘」
https://bit.ly/2Jv9cNF
👉 2020-05-27「連急難救助都看家戶存款 囤房現象不用考慮家戶囤房?」
https://bit.ly/39CNBh6
4.1 精進住宅補貼與協助
🙅我講過不知道幾次了,沒有可負擔計算基準,要怎麼精進住宅補貼與協助,讓真正需要的人能領到補助?內政部已經拖延近2年,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拿出來?
看看我怎麼說:
👉2020-02-27「落實住宅法,盡速制訂可負擔計算基準」
https://bit.ly/2Vv1gym
1.1 建立不動產市場診斷指標
🙆經過兩個月的督促,終於要做了。
看看我怎麼說:
👉2020-10-15 質詢央行總裁「 房市過熱了嗎?央行應釐清不動產放款比採用標準,建立房市溫度評估指標」
https://bit.ly/31ZYepv
👉2020-10-21 質詢國發會主委「遏止房市過熱的第一步,從建立房市溫度指標開始」
https://bit.ly/3jN8cAs
1.2 強化預售屋稽查
1.4 加強查核不動產交易所得
🙆這兩個是一樣的,該稽查就稽查,該查稅就查稅,這是最基本的,重點是查了多少,查到多少逃漏稅。
看看我怎麼說:
👉 2020-10-28
「沒有建照就沒有銷售?內政部不要再演戲打假球了」
https://bit.ly/380KXki
👉 2020-10-29 「佛系居住正鎰」
https://bit.ly/3oF9n8Z
👉 2020-10-31 「花次長,我只問一句,紅單收訂算不算銷售」
https://bit.ly/35VgzFp
👉2020-11-02「紅單收訂當然是銷售,大稽查不能放炒房團購」
https://bit.ly/33UAK6j
👉2020-11-12「財政部怎麼查紅單?」
https://bit.ly/37wPMzN
1.3 加速實價登錄修法
🙎本會期剩下一個月,跨年前趕快送院版來排審吧,我們等你。
看看我怎麼說:
👉 2020-09-29 質詢行政院長蘇貞昌,蘇貞昌承諾本會期送出實價登錄2.0草案
https://bit.ly/34LviU8
👉 2020-10-27 出席「因應房價炒作,實價登錄2.0刻不容緩」記者會
https://bit.ly/34KFDiY
👉 2020-11-12「介於有跟沒有之間的強化版實價登錄」
https://bit.ly/3g4EFlu
3.1 信用資源有效配置及合理運用
3.2 控管銀行授信風險
3.3 強化金融管理
🙆銀行端的信用管制,我只有一句話,別再喝咖啡道德勸說了,現在不管制,到時候預售屋陸續交屋進貸款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