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中山高中 的弟妹們就要開啟第二階段的討論。用《#海上鋼琴師》作為二十世紀的開場,用角色扮演遊戲來探討二次大戰以及納粹遺緒以後,第二階段我們選的電影是《#關鍵少數》,呈現1960年代,非裔美籍的女性在美蘇太空競賽中的貢獻。所以今晚,我選擇分享這篇文章(和裡面介紹的電影),和各位一起看看競賽的另一方的故事~
#俄語聽起來很迷人
#好想看電影
關鍵少數 角色 介紹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31~6/14 在光點電影院有一系列關於文學的電影(電影中的文學和作家,或是改編成電影的文學),其中有兩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焦點作家,一位是巴布.迪倫(Bob Dylan),另一位則是三島由紀夫。關於迪倫有三部電影,《別回頭》(Don't Look Back, 1967),《最後華爾滋》(The Last Waltz, 1978),和《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 2007),這次寫了篇由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導演的《搖滾啟示錄》,介紹迪倫,也介紹孕育迪倫的60年代美國。
《搖滾啟示錄》是個相當抽象又象徵性的電影,畫面非常美,但是有點不易理解,並不是因為故事太困難,而是故事背景牽涉到許多的歷史、文化、和文學,於是,《搖滾》絕對是「非暴雷不可」的電影,會建議先閱讀文章之後,再去看電影,如此才比較能理解角色轉換間的意義(其實是比較不會坐在電影院被電影看),也比較能有辦法讚嘆導演呈現故事的細膩思維。
這部電影在2007,是各大評論雜誌和網站的年度第一,而其中飾演迪倫的女神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則是獲得當年多項的最佳女配角獎。
.
《搖滾啟示錄》有個非常有趣的實驗。這是個模仿紀錄片的電影,但是也是種紀錄片的類型。不過妙的是,這個關於迪倫的電影,從頭到尾迪倫竟然僅僅只出現兩三分鐘。這個沒有主角的電影,英文片名還自稱「我不在那兒」,是該如何呈現主角呢。這就是《搖滾》有趣的地方。
.
再者,《搖滾》是在 2007 年就發行的電影,在 2016 年瑞典學院把諾貝爾獎頒給迪倫的十年之前,就已經寫好了。當時導演海恩斯眼中的迪倫,不只是位搖滾音樂家,還是位傳承自垮掉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的文學家。比起 2016 年大家才注意到「迪倫的歌詞是詩」(其實是我才注意到,可能大家早就知道了),海恩斯早已把迪倫當成文學家來崇拜了。
.
因為涉及文學,於是在這部電影中,會提到當時美國最重要的文學家艾倫.金斯保(Allen Ginsberg),電影中還有迪倫跟金斯保的有趣互動。更有趣的是,就是在寫這篇文章,我才注意到,原來 James Franco 曾經飾演過金斯保,在 2010 年的《嚎囂》Howl。
.
在這篇文章中,會介紹到許多的文學與歷史背景,都是在閱讀六零七零年代小說與電影的必要知識。以前我可能只理解某些部分,相關的知識都是散落的。於是,這次在寫文章時,透過迪倫,總算硬是把這些關於歷史、電影、音樂、文學的相關資訊,重新整合了解,算是近期所寫的文章中,難度相當大的一篇,對我自己來說,真是好補(別人的常識,竟是我的知識@@)。
.
看完這電影、寫完文章之後,真是大大佩服海恩斯,這人的頭腦是裝了多少歷史文學,真是道道地地深厚紮實的文青啊。於是,文章中還會提到其他幾個相關的作家與時代的相關電影:
.
1. 2010 年的《嚎囂》Howl
2. 1995 年的《全蝕狂愛》(Total Eclipse)(介紹法國詩人蘭波)
3. 比利小子(這個惡棍英雄比死侍還早走紅,在很多二十世紀的電影中都有出現)
4. 2015 年的《女權之聲:無懼年代 》(Suffragette)
.
。。。。。。
.
關於六零到七零年代的美國,還有以下這幾部(看電影還能學習現代美國史呢^^):
.
1. 《妮娜西蒙:女伶的靈魂》2018的搖滾名人與20世紀的美國黑人
https://sosreader.com/…/@x…/article/5ad70acffd89780001c0d4b6
2. 《關鍵少數》裡的平權先鋒:NASA黑人女科學家打破種族和性別藩籬
https://sosreader.com/…/@x…/article/5a1219bbeceaed97b40265e7
3. 《女孩的愛愛日記》:嬉皮毒品性解放,愛情創作與成長
https://sosreader.com/…/@x…/article/5a121847eceaed97b4026116
.
.
。。。。。。
.
《搖滾啟示錄》在光點的放映時間:
.
6/4 17:00
6/9 13:00
6/14 19:15
.
其他相關資訊與其他電影請見:
http://literature.festival.taipei/2018/films-schedule.html
.
.
https://sosreader.com/…/@x…/article/5af7deb9fd897800010fc5fb
關鍵少數 角色 介紹 在 你好,我是盧志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薦電影:關鍵少數
這部電影已經很久了,純粹是我電視上轉到又看一次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
這部在2016年12月美國上映的電影,主角是三位黑人,嚴格來講應該一位吧(有一位戲份很重)。
故事背景是1960年的美國,一個隔離有色人種的美國,那個年代看不起女人更厭惡黑人,是個充滿歧視的年代。(當然也不是說現在就沒有歧視,但總是要慢慢的改善)
裡面有許多位在NASA工作的女黑人,NASA就是美國宇宙太空總署,膚淺點來看就是想上月球的那群人。
故事裡面再說一群黑人/女人原本在裡面工作,腦袋也都很好但是只能做些卑劣的工作,結果意外他們的聰明以及能力真的非常的好,於是就到了比較高階的"工作環境"工作。
但是在一樣的環境工作中,做的事比別人多,領的薪水比別人少,能力比別人好,一樣被人看不起,這些種種反映著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即使回到現代也是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就因為某些"因素"。(我認為這些部分到了現代還是讓人省思)
這部是個中板節奏的電影,並非大場面緊湊的,裡面出現的台詞我認為很多都挺經典,雖然焦點都放在女權以及黑人,但我認為很貼切那個年代的表現。
其實我很想說,這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一定要看。就這樣簡單,裡面的演員演技都非常自然,最後畫面甚至穿梭了真實nasa的畫面,最後也介紹了這些"真實存在"的角色,算是長了點知識。
簡單來說,就是一群女人告訴大家,女人不比男人差,皮膚的顏色不影響我們的能力。在那個白人自視甚高的年代(現在也是吧哈哈哈)
我很怕打完這篇變成了一部好像很深度沉悶的電影,但他絕對不悶。
他一點都不悶,他是一部靠著態度、智慧、能力向世界證明自己的一個故事,裡面也牽扯到感情觀以及教育的態度等等…是部分享很多觀點的電影。
沒有太多暴雷的介紹文實在有點無聊,這部電影並沒有在台灣掀起波瀾,但這故事裡面的確能感受到那年代的悲哀,女性的堅強。由真實改編的故事。
總之,我們能上太空跟這些黑人女性有絕對的關鍵,我想跟大家分享裡面一句我印象很深刻的台詞。
【我能在太空總署工作不是因為我穿著裙子,而是因為我戴著眼鏡。】
推薦指數:10分
美術;9分(我認為裡面的服裝跟髮型都很讓我能想像當時年代的氛圍)
劇情:9分
我無法跟大家說這是一部最好看的電影,但若有機會聊到這話題我將毫不吝嗇的與大家介紹並且分享,還有必看!
推薦給:對nasa有興趣的,對歧視話題有興趣的,對年代背景有興趣的,對女人當自強有興趣的,對工作壓榨有興趣的,對努力會被看見那類故事有興趣的。
盧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