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能成為你參考的其中一種生命模板」
早陣子一個國外探訪,被問到一件我一直堅持的事:「為什麼你們願意把一切公開讓所有人看到?」
這件事,我堅持了很多年,把很多日常的故事分享,把挫折寫成文字,但更多更多是我們2個人愛情的模樣,生活的點點滴滴、走上街頭、那些愛的小事與大事,由我們交往、生活、婚姻、蜜月、創業,甚至是每天的晚餐,我總是把一切公開,讓想看的人細看。
因為我覺得,我們是一個模板,我們都是亞洲婚姻平權後的「第一代(G1)」,在我們以前,不管是台灣還是整個亞洲,對「同婚後生活」只有想像。我永遠記得我12歲時,對「同性戀生命」的想像是停留在16歲,我無法想像同志可以婚姻,我以為孤獨會如影隨形一輩子,那是我對「同志的生命形態」缺乏了模板,因為我腦中沒有畫面,限制了我所有的想像。
這兩年有時會收到訊息或是卡片,因為我們帶給了他們勇氣,讓他們看到了一種「同婚模板」,一種阿古與信奇的同婚模板。
對陌生事物的探索總是無比焦慮,那些不安與未知總會讓我們帶來抗拒,想想當年反同的人,今天有不少已經變成彼此的朋友,他們很多人的反對是來自對未知的焦慮,當同婚過了,他們的焦慮就消失了,因為他們看到同婚後的世界沒有崩潰,同志不是洪水猛獸,大家都一樣可愛。
那「同志婚姻」呢?
沒有結婚的兩個人不會有人教你「什麼叫婚姻」,大家都是從自己的父母模板中複製,把部分或是全部帶進自己的婚姻,但「同志」呢?我們一直缺乏模板,我們都不知道「同志婚姻」可以長怎樣?是怎樣運作?有沒有成功或失敗經驗可以參考?特別是在亞洲、華人、東方文化的地區,「同志婚後生活」沒有過去的歷史,在亞洲總是集體的文化當中更是無從參照。
我們一直在公開,因為我希望為以後的人減少一些焦慮,不用經歷我當年的焦頭爛額。
我奮不顧身、衝撞體制、獨子、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但又熱愛傳統婚姻,享受排他性的二人關係;而信奇生長傳統家庭、長子、大家庭的愛護,同樣習慣傳統婚姻,為了我也一起走進社運,為眾人之事爭取著;我們就是那麼矛盾的存在,但是我們的存在,就正正代表了同婚一代的其中一種模板,一種可以快樂的模板,同志不是悲劇,同志婚後也可以是幸福快樂,就算是多矛盾的兩個人,也可以幸福快樂的生活。
這也許是我們的責任,一種生命教育的責任,提供各種同志婚後生活的模板當中的其中一種,讓同志婚後生活不是霧裡看花,不管是婚前的安排、婆家夫家的溝通、生活的建構,最重要是兩個人的情感交流,都可以有一種阿古與信奇的故事,那些可以帶來勇氣的日常。
#guzifer #shinchi #2boysroom #阿古 #信奇 #信的店 #seayousoon #wearoundyou #高雄 #gay #boy #asian #cute #love #gayisgood #tan #instagood #instagay #instaboy #gaycouple #同志婚後生活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2019年,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有許多跨國同性伴侶想結婚卻屢屢被拒絕,其中也包含來自澳門的阿古和台灣伴侶信奇。經過一年多以來的漫長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在今年5月判決勝訴,終於獲得合法結婚權,也成為准許跨國同婚登記的首例。阿古和信奇在13日上午前往戶政事務所登記,伴侶盟也提醒內政部,正視跨國同性...
阿古 信 奇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Podcast: 2019 年 5 月 17 日「國際不再恐同日」,台灣通過了同性婚姻專法「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然而在這一長串的專法名稱裡,同婚與平權之間真正的距離,除了「領養權」尚無定論外,「#跨國同婚」也仍有重重阻礙——航線與海峽阻擋不了幸福,然而不健全的法條,卻讓成家的可能變得極為遙遠。
跨國同婚有多難?為什麼這一路上有人因無法結婚抑鬱而終;有人為了結婚,必須動變性手術,用肉身與法律抗衡?而從澳門來台多年的 部長與部長的部屋 阿古,與伴侶 #信奇 定居高雄共同創業相互扶持,終於在挨過漫長的訴訟後,於今年 5 月 6 日贏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勝訴,是台灣第一對准許登記同婚的跨國伴侶。「跨國同婚」該如何修法,才能不讓 #畢安生 與伴侶 #曾敬超 的憾事再次發生?
🎧️ 為幸福上路!《#鏡相人間》EP63|為了一起生活,在新的土地重新扎根:跨國同婚這條路 ► https://bit.ly/3nTivsr
■ 攝影:林韋言、賴智揚、賴一銀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鏡人物 #鏡好聽x鏡週刊 #婚姻平權
阿古 信 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嚴正聲明」
基於等等(17)晚上12:00就是我老公丁則言先生30歲的重大日子,因近期工作繁忙我們根本完全沒有休息;基於以上,請在9月20日前,任何工作都請勿聯絡,除非我不處理會死人才好找我。
30歲生日真的很重要,這幾天我很想好好陪著他,任何事除有生命安危,其他事請勿聯絡☺️
#guzifer #shinchi #2boysroom #阿古 #信奇 #信的店 #seayousoon #wearoundyou #高雄 #gay #boy #asian #cute #love #gayisgood #tan #instagood #instagay #instaboy #gaycouple
阿古 信 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2019年,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有許多跨國同性伴侶想結婚卻屢屢被拒絕,其中也包含來自澳門的阿古和台灣伴侶信奇。經過一年多以來的漫長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在今年5月判決勝訴,終於獲得合法結婚權,也成為准許跨國同婚登記的首例。阿古和信奇在13日上午前往戶政事務所登記,伴侶盟也提醒內政部,正視跨國同性伴侶的結婚需求,讓所有人都能享有平等的選擇權。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986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阿古 信 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2019年,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有許多跨國同性伴侶想結婚卻屢屢被拒絕,其中也包含來自澳門的阿古和台灣伴侶信奇。經過一年多以來的漫長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在今年5月判決勝訴,終於獲得合法結婚權,也成為准許跨國同婚登記的首例。阿古和信奇在13日上午前往戶政事務所登記,伴侶盟也提醒內政部,正視跨國同性伴侶的結婚需求,讓所有人都能享有平等的選擇權。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986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阿古 信 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日本家庭料理80年:和食餐桌的演變史」新書介紹 #林進韋企劃 專訪
食物有療癒的力量,能緩和工作壓力與生活煩惱,尤其在家作料理給家人吃更是快樂的事。
本書作者阿古真理是享譽日本的飲食文化研究者,她的前一本著作《我家飲食60年:祖母、母親、女兒的餐桌》,以她家飲食的變遷為主題,對照當時社會背景,而寫成的一部飲食史。這次為了捕捉更細微的時代變化,涵蓋更多樣的生活方式,阿古真理從引領、反映時代氛圍的媒體入手,包括從料理媒體萌芽的昭和時代,至當今平成時期的熱門雜誌、書籍、漫畫和電視節目,媒體如何報導家庭料理?如何描繪人們的飲食狀況?讓讀者了解家庭料理的流行趨勢。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和食」,有四種特點:多樣的新鮮食材,珍視食材特有的味道;營養均衡有益健康的飲食習慣;表現自然之美和四季輪換;與傳統節慶密切結合。但注重烹飪技術和材料,追求時鮮、應季的「和食」,隨著家庭、社會與經濟變遷,八十年來發生了很大變化。
本書將日本家庭料理八十年來的變化分五個時期:
(一)昭和前期(1926至45年)
(二)昭和中期(1946至75年)
(三)昭和後期(1976至89年)
(四)1990至99年
(五)2000年後
例如:昭和中期,洋食受年輕世代歡迎而進入家庭,於是家庭主婦紛紛製作道地的外國料理。平成時期,加入異國風元素的咖啡館簡餐,但和食再度被重視。
為什麼昭和時期到處是洋食,而平成時期卻流行咖啡館簡餐?為什麼和食重新被重視?理由可以從經濟、政治等社會背景來應證,其中最大的因素在於,長久以來女性負責掌廚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料理,不再是婦女找到自己容身之處的重要手段。
昭和前期以爐灶炊飯為主,外國料理因為新奇而變得普遍,到了昭和中期,戰敗使人們對過去的文化喪失信心,而積極吸取外國文化。昭和後期,在追求家庭料理精益求精的同時,外食愈來愈普遍。一九九○年代,日本戰後建立的昭和價值觀逐漸崩壞之際,新的文化也開始萌芽。二○○○年以後,崩壞的速度有增無減,新的現象出現,同時往昔的飲食文化重新被人們發現。
作菜是人的權利,尤其親手作料理,能將自己的味覺和身體加以調合。喜歡日式料理的台灣人,能從本書生動有趣、寫實記述的飲食演變史中,一路看到現在的日本飲食狀況。
作者介紹:阿古真理
1968年出生於兵庫縣。生活史研究者、作家。神戶女學院大學畢業,以生活、飲食及女性生活為創作題材。著有:《小林Katsu代與栗原Harumi:烹飪專家及其時代》、筑摩書房發行的《我家飲食60年:祖母、母親和女兒的餐桌》、《成長於昭和時代者的美味記憶》、《何為「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