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中,列車上的女孩/歐巴桑看見犯罪相關(?)要怎麼寫】
話說,我們世界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在她《殺人一瞬間》(4:50 From Paddington)這本書中,是這樣開場的:
有位老太太-這裡沒冒昧意思,大概就是一般生活日常會看到,有事沒事,就扯開喉嚨大聲嚷嚷,到處串門子話家常的那種歐巴桑。
在聖誕假期附近,搭乘四點五十分,從派汀頓始發的列車上,驚見了前往相反方向的平行列車裡,一個男子正扼住女子咽喉的謀殺!
不幸的是,當她把這樣的「目擊證詞」說與旁人聽時,沒人把她的話當一回事,只覺得老太太是不是吃飽太閒沒事生事刷存感而已?
因為說巧不巧,那時她正從打盹中醒來,而她腳上,又正好有繪製一樁「男子扼住女子咽喉兇殺」的雜誌,讓人更不得不往此處想。
但還好所謂人生大道理,心靈雞湯平常就要知道-有關係就是沒關係,沒關係就是有關係,老太太的閨密恰恰就是有名的瑪波神探。
於是這樣乍看荒誕不羈的故事得以繼續,就像後世珀拉.霍金斯(Paula Hawkins)《列車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一樣荒誕。
《列車上的女孩》故事講說一對恩愛夫妻,如何因為求子失敗,結果不知不覺間,各以酗酒外遇來逃避現實的難堪,最後離婚收場。
可更令人難堪的是,男方與小三再婚後,前妻卻始終陰魂不散-不是天天乘車望向他們住宅的方向,就是在他們住家附近徘徊遠望。
無巧不巧,這位記憶常出現空白的前妻,失魂落魄到處遊蕩的區域,卻發現了一具屍體,且被害者更與她曾經出入的地方有關…
雖然劇情寫法是心理驚悚推理中,相當標準的一女/男繞二男/女,甚至以上的粉紅泡泡:每隔幾段就對誰有好感,每個人都是對象。
但故事內容三線並述,是結構佈局很平整漂亮的「一樁懸案各自觀察」,並利用時間順序的揭曉,還有銜接上的誤導,來請君入甕。
劇情故事大概是推理金三角之一對夫婦加上外遇對象就可以寫推理的再變化-離婚的前妻、現坐寶座的正宮,還有不為人知的小三。
原來命運蛛網的命中註定,沒有誰與誰的相逢,只不過是場偶然與巧合,都是有其意義的,甚至可以目擊犯罪線索、甚至聯手犯案。
兩者同在火車移動瞬間,讓列車上的女孩/歐巴桑,看見疑似犯罪的線索相關-不是女人被男人扼住咽喉,就是妻子幽會外遇對象(?)。
一個會被視為不可信任敘述者的目擊證詞,最後竟將案件導向意外方向,但過程中無論如何就是要粉紅泡泡充滿的感覺,有87分像。
不管是接受委託或跟蹤騷擾的女偵探,只因這樣赴湯蹈火、涉險犯難的探查謎團,結果開外掛的全世界都愛上她,都要向她求愛(!?)。
如果讀者誤以為這只是女方單方面的花痴爛漫,粉紅泡泡充滿,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男方對象也不遑多讓,處處留情春風吹又來。
可故事的結局,或是說故事裡,主角設定的人生劇本,就是這樣亂套的,走向了誰也沒有預見過的走向,叫人無比遺憾,甚至悲傷。
其實說穿了,這上述兩者,就是使用不可信任敘述者,及口述記憶不能相信的粉紅泡泡,列車移動間的驚鴻一瞥,最後真相大逆轉。
詭計設計大致和希區考克(Hitchcock)《後窗》(Rear Window)與A. J. 芬恩 (A. J. Finn)《後窗的女人》(The Woman In The Window)一樣。
只是不同的是,一個因身/心創傷,被迫「居家隔離」的焦慮,衍生出從窗戶窺看他人生活的好奇心,由此發現蛛絲馬跡的窗外推理。
一個則是列車上的女孩/歐巴桑,在移動中驚鴻一瞥犯罪線索相關,然後在嘮嘮叨叨與與過度粉紅泡泡的不可信任敘述者中尋求真相。
一個受傷了不能動,一個受傷了,所以到處走,看來想如古人說:動如脫兔、靜若處子,動與不動間,靜與不靜裡,人生都好難。
主要參考推理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殺人一瞬間》(4:50 From Paddington),臺北:遠流,2010。
珀拉.霍金斯 (Paula Hawkins)《列車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臺北:寂寞,201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Fran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文藻外語大學專科部第44屆英文科畢業公演 [絕命童謠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改編自英國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暢銷小說『一個都不留』 Adapted form Agatha Christie's novel "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請注...
阿嘉 莎 克 莉 絲 蒂 順序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理小說中,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如何設計】我的名字叫昭君
先說一下這不是新海誠跨時空愛戀的《你的名字》,所謂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呃,顧名思義,就是單純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
這個妳是有性別意涵的,不是你的他,是妳的她,多數時候,常不是指兩個不同的人,是指同一人但使用了不同的名字來成為詭計。
這跟之前所說的,孫悟空吹毛成猴或漩渦鳴人結印的多重影分身之術有所差異,分身術的重點是在同時異地卻出現「同一人」的謎。
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則多異時異地出現「同一人」,卻使用不同名字現身,乍看以為是新增角色,卻渾然不覺有人只是改名換姓。
讀者常會誤以為人物是兩個甚至以上,但其實關鍵人物只有一個,就像名偵探柯南最喜歡說的:「真相只有一個!」,人也是這樣。
就像中國川劇變臉奇技,臉再變,都還是同一個人的概念;但雙人交換如電影《變臉》或邢速蘭換面等,都是後來比較複雜的變形。
這詭計多用於女性,且往往是因為被誰傷害背叛等創傷因素警醒,於是變臉換面改名,重新靠近將自己推進地獄的人,但不懷好意。
如以熱門時事霸氣周怒斬渣男祥的故事來比喻,如果周沒有選擇發千字文揭穿渣男言行,便是整型換名,重新靠近再施以報復行舉。
再流行年代事物詭計一點,就是被丈夫與小三聯手陷害的正宮,如何換名重來的韓劇《妻子的誘惑》,但這個劇應該比較少人知道。
表現今昔差異方法也有點老套,如果熟悉《延禧攻略》大小嘉嬪的觀眾,也可能早知道,那是一千零一招之點個痣就說身份不同啦。
不過如果是雙人交換,會像真假千金,但不同的是,真假千金著重因為身份不同帶來雲泥之別的際遇,妳的名字重點則在復仇心計。
變臉換面,多半是為了有天,能有一個捲土重來,改變命運的機會,大抵也類平行世界開啟人生複本或書中書被害轉加害的輪迴。
這種因完全料想不到的意外之人環繞身邊,有時會與「易位構詞遊戲」結合,但那時性別與復仇動機就沒那麼強烈而多是精神分裂。
就像湯姆.瑞斗與佛地魔,同樣字詞重組順序不一定是女性復仇;《隔離島》與《完美的蛇頸龍之日》有些人物是字詞重組後虛構。
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常與尋找「消失的女孩」、「平行世界推理的平行雙女」及「人正闇黑系」等相互使用,隨作品不一而定。
就像數學演算的機率,有一種排列組合,如C5取2,五球取二球,會有幾種可能呢?各項詭計的排列組合加成效果,會有不同結果。
這是因為平行雙女特點,本來就是平行世界女性類比-女女間相互追尋,但不是類比平行世界愛情,直接等同百合花開的季節故事。
而是多以消失/昏迷/失蹤/死亡的女孩或女人開啟懸疑,接續則利用血緣姻親與否的姊妹閨密或容貌遭遇的酷肖來混淆身份錯置替換。
用命運的似曾相識過去現在今昔對比,甚至雙女交乘1111,來察覺集體歷史與個人生命悲劇,是否事可轉圜,有不同的結局或心機。
如張渝歌那舞女生涯一場夢的《詭辯》或中山七里《嘲笑的淑女》人正闇黑系天使系惡女,我是你,你是我,身份交換的撲朔迷離。
如果單指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並結合強烈復仇心計的,大概可以致鬱系真梨幸子,人在做誰在看的《復仇女神的佈局》為第一。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非常值得一提,小說是虛構,但有時作者與筆下人物劇情關係,卻會被擬作上帝操縱命運(沒冒昧意思)。
人生當然不是虛構的,應該是真正的現實(是吧),但我們常常會覺得說,一個作家的生命經歷,像小說,是一部傳奇,具戲劇性。
那麼如果以世界謀殺天后,重量級的祖師奶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為例,讀者是否知道她的生平與作品有呼應關係?
她曾因喪母接連第一任丈夫外遇並提離婚,於是事後失蹤多日,最後在千里遠的小旅館,找到失憶的她,登記的名字是情婦的名字。
推理金三角之一對夫婦加外遇對象就可設計謎團、尋找消失的女孩、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與失憶,加上個女警就可以平行雙女。
只能說,某種程度上來講,她的人生經歷與暢銷作品類型,簡直就與推理公式的流行SOP,相互呼應,絲絲入扣,叫人覺得好驚奇。
阿嘉 莎 克 莉 絲 蒂 順序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理小說中,密室與密室們的產地如何設計】(1)暴風雨山莊密室
小時候總覺得,能夠航海出行是件浪漫的事,直到發現自己,不僅會暈車暈船,還會暈平地,連聞到機油都受不了就放下了這夢想。
不過,如果幻想一下,當《海賊王》中的軟Q草帽男一行人,穿越神秘百慕達三角,來到了推理小說中的孤島,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事實上,所謂「月黑風高殺人夜,蟲鳴蛙叫賊盜天」的情境氛圍,簡直是這個詭計-我們稱「孤島模式或暴風雨山莊密室」的必備。
精確來說,是一群人為共同目的來到一地,但此地卻因緣際會基於天災人禍等各項邏輯合理原因,與外阻絕斷訊,並有人開始死去。
弔詭的是,死去方式有時類似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被標示出的人,將依順序面見死神,成為黃泉國度的子民,並再也回不去。
從暴風/雨/雪/雹強烈的自然氣候變化,落石/坍崩/車禍/地震等交通阻塞,或過往歷史遺跡留存空間(避難防空洞或東郊皇陵)等。
加上不知從何而來,而且命中率百分百的死亡預告-不管是日記紙條、塗鴉壁畫、刻繪指標等作法,都讓群聚密室的眾人陷入恐慌。
且有時還會搭配「眾目睽睽的特殊節慶/遊戲/比賽/活動」的謀殺,使得事件更添幾分有,民俗宗教/神鬼傳說/地方歷史的神秘色彩。
但說穿了,還不是幕後有人策劃,才有類似蘇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參賽者生存的淘汰賽。
記得在莎士比亞名劇《暴風雨》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是這麼說的:「凡是過去,皆為序章」(Where of what's past is prologue)。
暫時不管這句話意義是指「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的放下過去,展望未來;或過去作為現在及未來的基礎。
其實在這,都可以雙關暴風雨山莊密室謎團為註腳,因為一切都與不為人知過去(或說歷史)有關,這才是謎團設計最關鍵的地方。
這樣詭影幢幢,困鎖愁島的失措驚慌,最後導致等同巫蠱生成方式的大逃殺,最終都來自於,一種追溯過往的復仇計畫或替天行道。
只是說,這暗中策劃的幕後之人,是如何利用「看起來不像真凶」來「密室脫逃」?這往往會與外表、容貌、職業、地位等相關。
常見有顏質擔當之人正闇黑系、兒童/侏儒症外表,或性別s/he的錯淆,還有一種是用人品/職業擔當的說服力來詐死,排除嫌疑脫逃。
所以常見神父醫師教師等社會地位受人尊崇的對象,想想有一天鄧不利多校長找你說,他要詐死以查明真相,你願不願意配合幫忙?
這匠心自然是由世界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開始創意承傳。
不過到了後世,雖有諸多改版變化,叫人眼花繚亂,但大抵基本結構與翻轉意外,都是差不多一樣的,只是在這個時候,創意匠心與文筆的描摹功力,就會立馬分出高下了。
如葛蕾琴.邁克尼爾(Gretchen McNeil)《殺戮島》(Ten)號稱YA版《一個都不留》-青少年女荒島別墅開趴,結果樂極生悲大逃殺。
另有一種暴風雨山莊密室乍看簡單,設計上卻較為多元複雜,往往會與座落在某島嶼上的建築(別墅山莊或精神病院)有關;偵探為了尋找消失或下落不明的女孩,必須解開密室有什麼消失的謎團。
可乍看Mission Impossible的密室脫逃,可能不過是妄想出來的目標對象-因為偵探他本人在內飽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所擾,在外則苦於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口述記憶不可相信的網。
經典代表就是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隔離島》(Shutter Island);後世則有時晨跟《隔離島》長得很像的《鏡獄島事件》。
一是一直環繞國家集體與個人生命的悲傷,盤旋不斷,後與精神病患及醫師的內外包夾,不知道認知的世界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妄想。
一則另設消失密室的凶器、鏡獄島迷宮、無頭屍案,還有「尋找消失女孩」外,彷彿穿越重生,醒來卻失憶的女子恐慌來雙線混淆。
但相比《隔離島》人體實驗想像(?)的器官買賣,及鏡像原理對稱的迷宮暗道,人物密室逃脫驚慌倒是與費策克的《病人》較為類仿。
較單純但也很好看且各具風采的暴風雨山莊密室謎團,也有作家林斯諺《雨夜送葬曲》或文善《你想殺死老闆嗎?(我們做了)》。
以雨字作為建築本體設計的雨夜莊,卻悄悄成為命運之神掌中,世代悲劇、因果輪迴的不祥;一則男版「麻雀變鳳凰」的命運翻轉,卻透露出關於勞資雙方、誰的名字與認知世界的全貌,都是假象。
至今看過最神奇的暴風雨山莊密室,則非今村昌弘《屍人莊殺人事件》莫屬,竟然異想天開的以病毒感染的屍人環繞來營造密室。
那檔案信件紙條,兇手是人非人的推敲,不僅在密室殺人的詭計上新添風貌,峰迴路轉的劇情陡峭中,更充滿多元混搭的驚喜感。
或許最後我們可以這樣想,從隔離島嶼、別墅山莊、高樓大廈、火車廂房、避難洞穴、精神病院,或真正名符其實的一個密室空間。
只要是一個能出產密室空間的密室空間,或者乍看是密室空間(但實際不是)就能是個密室,沒有什麼分別。
詩曰有云:春城無處不飛花,但人的世界,也存在無處不可為密室的所在吧,至少從表面看來,那應該是個密室的。
警語:本文僅適用於推理小說的密室設定分析,不可作為現實任何模仿與犯罪的途徑與目的。
阿嘉 莎 克 莉 絲 蒂 順序 在 Fran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文藻外語大學專科部第44屆英文科畢業公演
[絕命童謠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改編自英國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暢銷小說『一個都不留』
Adapted form Agatha Christie's novel
"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請注意]
此影片為作者自行製作,與戲劇有若干不同之處
影片中人物出現順序僅為隨機安排
並非劇中真正的死亡順序
[演出資訊]
日期:10月23日(三)
地點:化雨堂
午場 ─ 15:00入場 15:30 開演
晚場 ─ 19:00入場 19:30 開演
原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d3hLpEI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