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覺這個世界沒有人愛你的話,你要更愛自己。」陳文茜將外婆過世前告訴自己的話,在端午節送給大家,「如果你們覺得這個國家已經不愛你們,你們要學習更愛自己。請保護好自己。」>
國產疫苗、醫療量能緊繃等爭議,攻破防疫有成的神話。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在臉書發文,直言第一次感覺有比鐵石還要硬心腸的政府,「他阻止所有的民間疫苗捐獻,她不同意企業自行採購疫苗自救。她每天只在看自己的民調,在疫情蔓延下,他想的是下一屆選舉。」
陳文茜表示,過去她曾憂心台灣疫苗不足,曾批評政府把國產疫苗當防疫核心策略,但也曾感念政府及民間把防疫做得這麼好;疫情再起,她曾苦口婆心向有影響力的人告知:沒有足夠疫苗的可怕後果,或間接提供判斷日本是最可能給台灣AZ疫苗的國家。
之後她看到疫苗接種順序,中央機關和總統府把自己排在第二順位,海關、救護車人員等接觸感染者的高風險防疫人員居第三順位,「我從憂心,開始了發文批評,然後漸漸的認識了我們的『政府』。」
「這已不是我出生及認識的島嶼。」陳文茜批評,從疫苗採購、接種順序至不合理硬找外行理由阻止普篩外,政府還刻意不給醫療機構最好的N95,發明國際沒有的N95「醫療用」口罩、只為給次級口罩廠商賺錢…,置醫護生命不顧。
「這已經不是我認識的國家。」細數過去領導人,陳文茜指出,威權時代留下的科學園區仍福澤後代至今;黑金曾占據立法院,但李登輝知道非參加GATT及WTO不可,使台灣沒有成為貿易孤島;SARS時,葉金川勇敢走進和平醫院指揮全局,陳水扁給予醫護人員最好的設備;馬英九在八八風災時,同意劉兆玄提撥公家土地給慈濟、世界展望會,為災民建立新家園。
陳文茜說,這些領導人都有不足或可討論功過之處,可當人民貧窮、受難時,至少他們知道這刻國家領導人必須苦民所苦。「我第一次感覺有一個比鐵石還要硬心腸的政府,他鄙夷地看著恐懼的子民,她把疫苗挪給自己的團隊,他把可以買到的國際疫苗晚訂少買而且毫無慚愧之心。」
陳文茜:國家若不愛你 請保護好自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615000879-260118
陳文茜外婆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夜.語錄.平安自在》
* 身體啊,想到我們不會再同行多久,我才
開始感到我對你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柔情,很生澀、
陌生
猶如我所能記得的年輕時的愛情——
那時的愛常常犯傻,傻在愛的目標,
而不是愛的選擇、愛的濃烈。
有很多事要在事先要求,有很多事沒法預先承
諾——
我的靈魂一直那麼惶恐、狂暴:
原諒它的野蠻吧。
彷彿我的手便是靈魂,小心地撫過你
不願有一絲冒犯,
而是要熱切地將表達化實:
我不捨的不會是大地
我不捨的將會是你。
《Crossroads》—by Louise Glück
My body, now that we will not be traveling together much longer
I begin to feel a new tenderness toward you, very raw and unfamiliar,
like what I remember of love when I was young –
love that was so often foolish in its objectives
but never in its choices, its intensities
Too much demanded in advance, too much that could not be promised –
My soul has been so fearful, so violent;
forgive its brutality.
As though it were that soul, my hand moves over you cautiously,
not wishing to give offense
but eager, finally, to achieve expression as substance:
it is not the earth I will miss,
it is you I will miss.
* 我曾有不老的心情。
但今年我老去了。
近日我常常告訴自己,別辜負時光,我的身體及一切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
今年我學會了一件事,把放在別人身上的浪漫情懷收回來擱自個兒身上,才能保住真摯的浪漫。
一個人的淒美,好過兩個人的淒慘。
Tango是一支最浪漫也最困難的舞步,如果一個人自己跳,可以盡情,盡性,隨心。如果倆個人,還得看對方默契、心情、配合度。這支舞,也因此多半只是互踩在彼此腳上,發人心疼。
你或曾付出、無愧,也曾想更優雅轉身,但後者或是前者都不是一個人的舞步。
曾經夜來了, 我點上白蠟燭 ,看它的眼淚淌成什麼樣子。
如今夜來了,我點上蠟燭,照亮自己的臉。
沒有眼涙。
它終於出現了一絲皺紋,那裡有我愛過、笑過、哭過、無奈、苦澀也含笑回憶的痕跡。
什麼都不必掛念。
就這樣吧。—-陳文茜
* 愈來愈愛蘆葦,在寒風苦雨中溫柔承受,剛毅婉轉,靜動之間,好似歌唱旋律。在寸草不生的高山上,遺世昂揚。—-陳文茜
*風景—Louise Gluck
時間流逝,將一切變成冰。
冰的下面,未來在湧動。
如果掉進去,你就死了。
這是一個等待的、
懸而不決的行動的時刻。
我生活在現在,它是
你能看見的未來的一部分。
過去在我的頭頂飄浮,
像太陽和月亮,清晰可見卻永不能觸摸。
這是一個被矛盾掌控的
時刻,猶如
「沒感覺」和
「我害怕」之間。
冬天騰空了那些樹,又用雪將它們填滿。
因為我無法感覺,雪落了,湖水結了冰。
因為我害怕,我不能動;
我的呼吸是白色的,描述著寂靜。
時間流逝,有一些變成這樣。
有一些完全蒸發;
你可以看見它在那些白色的樹上飄浮,
結成細小的冰塊。
整整一生,你等待著順遂的時刻。
而那順遂的時刻
以行動展示自己。
我看著過去流逝,雲層流動
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
取乎風。有些日子
沒有風。雲兒似乎
呆在它們該呆的地方,
像一幅大海的畫,比真實更靜止。
有些日子湖水是一片玻璃。
玻璃下面,湖水佯作
嫻靜,引誘著聲音;
你得緊繃自己才不致傾聽。
時間流逝;你看見時間的片羽。
它帶走的年歲是冬天;
它們不會遺失。有些日子
沒有雲,彷彿
過去的源頭已經消弭。世界
被漂白了,像一張底片;光線直接
穿過它。然後
影像消失。
世界的上方
只有藍色,無處不在的蔚藍。
* 雅克·普雷維爾
Jean-Marie Schiff
他將咖啡
倒入杯中
他將牛奶
滲入那杯咖啡
他將糖
放入咖啡牛奶中
他用小湯匙
攪動
他喝下那杯咖啡牛奶
而後放下杯子
沒跟我說句話
他點燃
一根香煙
他用煙
吹起煙圈
他把煙灰
彈進煙灰缸
沒跟我說句話
沒看我一眼
他站起
把帽子
戴在他的頭上
他穿上
他的雨衣
因雨正下著
而後他走了
在雨中
沒說一句話
沒看我一眼
我用手
掩住我的頭
我哭起來。
* 《如果語言》
還是沈默好
如果語言
已忘卻了
不如一顆小石子的沈默
如果慣用的舌頭
將那沈默的
友情和敵意
混淆
還是沈默為好
如果在一句話中
可以看不到爭鬥
聽不見祭祀
和死亡
還是沈默為好
如果語言
不向超越語言的東西
奉獻
如果語言不能為更深的靜寂
歌唱
還是沈默好
——谷川俊太郎
*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不執著愛情形式的人。你可以擁抱、可以放下、可以擱在心中時而回味,也可以選擇:忘。
生命的世界本來那麼寬廣,人生的旅程卻必然那麼無常,懂得珍惜而不執著,你即獲得了自由。
而獲得了自由,也就獲得了力量。—-陳文茜
——圖片:清明之後在台中法鼓山祭拜今年111歲的外婆,總是面帶笑容的果東法師,送了我四個字:平安自在。
這四個平凡的字,要做到多麼不容易。
平安,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非必然,人生本有旦夕禍福,怎麼可能永遠平安?
而自在,更難了。
它是接受,它是不強求,它是放下,它是笑看一切榮辱寵逆。
一個人可以活得「自在」,大概就是最高境界吧!
陳文茜外婆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同理心》/陳文茜
*如果你總覺得人生就很苦,而你又不是難民、不是乞丐、不是無家可歸者,甚至你仍擁有家人、擁有健全的四肢,我想大膽地說:你的痛苦,可能不是來自於痛苦本身。
你的痛苦與憤怒,可能一大部分來自你欠缺「同理心」。
你無法換位思考,你永遠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觀看他人與社會,並且因而放大了自己的「不幸」與「不平」。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每個幸福的家庭,故事都是一樣的;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現代人的仇恨,或者輕微一點說,彼此之間的「誤解」與「隔閡」,許多正來自於欠缺同理心。
我們看到一個老榮民的背影,刻薄者稱其「中國難民」,勢利者認定他們是「底層窮人」。有多少人在一個榮民擦身而過時,想到他所屬的時代悲涼,感念他們的奉獻與卑屈,反省我們的殘酷與冷漠。
「同理心」的建立如此匱乏,小從家庭內部的親情,職場彼此的互動,擴及社會不同群體。
世間有這麼多的兄弟鬩牆、社會仇恨……
因為「同理心」不是我們的本性,也不是我們社會教育的主題。
我們的本性是觀照自己,不是理解他人;我們的本性在不知不覺中自私且無情。
除非透過反省、經由學習,承認且意識此種「人性的匱乏」,我們的本性才能盡量避免「平庸之惡」。是的,平庸之惡,當我們將人性停留於直覺的平庸時,我們的本性便會有惡罪隱藏其中。我們甚至不會自覺,理所當然。
這是著名的學者、也是我研究所第一任校長漢娜 · 阿倫特(Hannah Arendt)對極權主義起源的精准描述。
人,不用太壞,只要沒有為他人設想之心,只要愚魯且自私,便可能成為邪惡之人。
而克服這種人性之惡的方法,正是「同理心」。
我人生第一個同理心的「大事件」,來自外婆的重病。
十一歲之前,外婆對我疼愛照顧,無微不至,直到她突然心臟腫大,住進了台中中山醫院加護病房。那是某一個傍晚,外婆突然喘不過氣來,四阿姨一看不對勁,趕緊帶著外婆住院。我看著救護車呼嘯,笛聲回鳴,好像準備穿透我的一切,永恆隔下一道分割線。
之後,我又跑又走了約莫三十分鐘的路程(在那之前,我出名也可笑地連過街都要大人牽手才敢),經過了十幾個紅綠燈,穿越了許多不熟悉的街道,不斷問路邊人:「請問中山醫院在哪裡?」
那是我的第一次「流浪」,我知道我往哪裡來,卻不知道自己的遠方有多沈重。我明白一個十一歲孩子在醫院裡不能做什麼,但是我必須抵達那裡,那是我在人間唯一的依靠,她躺在隔著一個高牆厚門的病房裡……她正被急救,醫生說她可能度過不了。
我不是一個節儉的孩子,外婆給多少零用錢我從來只有透支,沒有存餘。深夜,茫然地回家,口袋裡只有五塊錢台幣,飢腸轆轆,到了家門對面的麵攤子,下意識走進去,點了一碗陽春麵。
麵攤老闆是一個外省退伍老兵,煮得也擀得一手好面;外婆疼愛我,常常瞞著阿姨們帶我至麵攤子點滷蛋、海帶芽、滷豬耳朵,加一碗陽春麵。
那個深夜,老闆看我一個小孩走進來只點陽春麵,便慣常地問:「滷蛋?」我平靜回答:「不要。」
第二天,中午當然沒有人幫我準備便當,正在長大的孩子,到了下課放學,已飢餓難忍。又走進麵攤,問老闆:「我可以只要半碗陽春麵,付一半的錢嗎?」我的聲音平靜,表情更平靜;可能自小倔強,做任何事遇任何狀況都不輕易流露情緒吧!
老闆想了一下:「好。」
沒有多久,他給了我一整碗陽春麵,我愣了一下,因為我狐疑他耳朵是否聽不清,而且我口袋鐵定付不出一碗陽春麵的錢。沒敢動筷子,走到正熱騰騰煮面的攤子,我拉拉他的手,「老闆你搞錯了……」
他立即以濃重的四川鄉音回答我:「你先吃,我忙,待會兒再說。」
我坐下來,還沒吃完半碗,老闆突然扔了一個滷蛋到我碗裡,轉身又走了。
我靜靜坐在那裡,想等他忙得告一段落,再問怎麼回事。
約莫黃昏五點,客人少了些,他走過來問我:「小女孩,你的外婆呢?」我據實以告。他立即說:「你以後天天來,外婆會好起來,你不要怕,她回來了,我再和她算錢。」
那一夜我的三阿姨從台北趕回來探外婆,我趕緊告訴她我欠麵攤老闆錢的事,她當晚帶著我向麵攤老闆致謝,並還了錢。
隔幾天麵攤老伯伯告訴我,自己十六歲就在田裡被抓伕來當兵,一路打仗逃難,就靠許多不認識的人一次又一次接濟,才能活到今天。「你這女娃兒聰明,好好讀書,孝順外婆。」
十一歲的我沒有太多同理心,受到一個來自中國大陸戰亂孤窮老兵的照顧。我沒明白,當他說「好好讀書」時,是因為他沒有讀書的機會;當他囑咐「好好孝順外婆」時,是因為他被迫和父母離散,已無孝順的機會。
那「孝順」、那「叮嚀」是遺憾,是另一種想家的表達,是深沈的嘆息。
四川外省麵攤老闆在我們這個本省家庭口中,一直以來綽號就叫「老芋仔」。芋仔是一種不需要施肥的根莖植物,扔在哪裡就長在哪裡。長相不好,烤熟吃起來卻甜甜鬆鬆,削皮時手摸著,有點發麻。滿山遍野,只要挖個洞,就可找到幾顆鬆軟芋仔。
芋仔命賤,「老芋仔」型的外省人,命也薄得很。
過去光顧他的麵攤無數次,我們沒人關心他從中國大陸哪個省份來,怎麼和爸爸媽媽失散的,好似他是個石頭裡蹦出來的怪物。他在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只有陽春麵特別便宜好吃、一個夜市裡搭個違章建築從早賣麵到晚、白天也蜷曲攤子內睡覺的孤伶攤販。
外婆後來果然安然回家,牽著我向「老芋仔」麵攤老闆致謝。
一年後,有天麵攤門口特別熱鬧,原來娶親了;姑娘從梨山山上「娶買來」,清瘦嬌小的女子,沒隔多久也生了小孩,小姑娘常背著小孩在攤前燙麵;麵攤老闆難得經常帶著笑意對人說話,這遲來的幸福,滋味應該特別甜。
我之後常常特別光顧麵攤,標準菜色「陽春麵加滷蛋」,像一種感念儀式。
幾次聽到他在旁邊教太太,麵要煮得好,放下去的時候,得立刻撈起來,再擱回去;千萬不能一次燙太久,否則湯糊了,麵也爛了。
有天麵攤老闆不做生意了,關了門,哭嚎的聲音,穿透薄薄的夾板,凡路經夜市的人都聽到。
隔壁雜貨店老闆娘轉告外婆,「老芋仔」梨山小老婆跟人跑了,兒子也帶走了,還把他長年積蓄、擺在床底下的現金全偷個精光。
我望著緊閉的門,有幾次衝動想敲大門,但又覺得突兀……就這樣過了三天,老芋仔上吊自殺了。
上吊時,繩子掛在違章建築梁上,臉就對著後牆的蔣介石遺照。
這是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課,我的「同理心」導師。
我不知道他識不識字,上了多少學,我甚至寫不出他的全名。但他教導我的「同理心」之課,我終生難忘,恩情似海。他的故事以如此悲慘的驚嘆號結束,更令我難以忘卻他曾在我寂寞困難時給我的溫暖。
他是個小人物,而他的一生,在哭嚎中、在一切絕念中、在一切棄絕後也就結束了。
最後,經過警察局收屍者認証,沒有送行隊伍,沒有人為他至少煮一碗麵,丟個滷蛋送行……
一個卑微「老芋仔」,一朵比雲還輕的生命,走了。
他的身影,那些溫暖的囑咐,帶著鄉音的安慰,打破了我們家中許多長輩灌輸在我腦海因「二二八」事件而深植的族群偏見,也使我後來絕不同意任何族群的政治語言。
當然也自然形成我後來與島嶼上曾經熟識的朋友們,重大的政治隔閡。
近日因某一事件,人們又談起了榮民,談起了那些被時代徹底犧牲的人。
我想說的是:其實他們一直在我們身邊,每個人不管是本省、外省,富貴貧賤,都會遇見類似的人物。
他們開出租車,當大廈管理員,在河床搬石頭做苦力,為了橫貫公路的開通而做了冤魂……那些悲慘時代的卑微人物,一直在我們身邊。
而我們對待他們的方法,大半是擦身而過,因為我們的社會不只沒有教導我們「同理心」,相反地,它教導每個人觀看的都是自己的、家族的、同一村落或者同一族群的痛苦。
漢娜 · 阿倫特曾特別指出,那些信奉納粹主義的屠殺者,「只是沒有深度」,他們沒有我們想像的邪惡,單單只是「不願意設想他人的處境」。
「因為所謂的人性,如果完全不設想他人的處境,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
同理心,知易而行難。甚至有時候教育體系的大道理,例如「民族」,恰巧是相反的「非同理心」,我們的「團結」來自於拒絕理解和我們處境不同的人;「我們」的認同,凝聚於排斥驅逐「他者」的行動。
同理心,不僅要「捨不得」別人,更要「捨得」自己。
不去苦苦追問自己曾經的痛,而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苦。
同理心,不需要偉大的理論,它是一種學習,一種徹悟,一種跨越人性的障礙,理解和你不同的人。
這個世界、社會、哪怕一個小家庭,都是由不同的人組合而成,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
我們在提出任何一項主張或結論時,至少要有一種警覺心,世界若由一個人、一群相同血統或語言的人作主,這個世界一定有邪惡的排它性。
同理心,不需大道理,就是暫時放下自己,換位在他人處境思考……有時候它只是一顆滷蛋、一碗熱騰騰的陽春麵。
同理心,不需要語言,它就是一個使自己變得更有人性的過程。
如是而已。
——摘錄自《給逆境中的你》
陳文茜外婆 在 痛楚地寫下悼念... - 文茜的世界周報Sisy's World News 的推薦與評價
紀念撫養陳文茜長大的外婆,文茜於外婆百年冥誕時,痛楚地寫下悼念外婆的文字、一個一生把愛給子女的偉大女性之長文:「渴望之書-給我在天堂上的外婆」,原文刊載「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