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茶壺完成啦!幾個月前就有跟大家分享未窯燒的素坏~
但因為一直很怕東西太迷你~燒製的過程中釉藥會把孔洞塞住🤔或是釉藥的厚度會讓蓋子蓋不上😅
於是就一直放著~畢竟一個茶壺要分成三個部分拉坏組合再加上把手~真的是很花時間!
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嘗試~燒了一大堆的袖珍花瓶~確定無虞之後才終於敢把這個茶壺完成😂
茶壺嘴真的有孔通到裡面~蓋子也是可以打開的哦!
·
【線上課程資訊】
防疫不停學~加入我的袖珍模型線上課來充實自己吧!
從最基本的材料及工具開始~帶大家完成5款蛋糕2款麵包以及1款日式定食~也會示範如何加工變成飾品唷~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下面連結看到線上課程資訊
https://www.pressplay.cc/link/283E7086
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底下留言或是透過私訊聯絡我唷~
·
【商品購買資訊】
DIY材料包及部分袖珍相關商品可以到我的蝦皮賣場(https://shopee.tw/linjahao3333?smtt=0.0.9)選購唷!
相關商品會陸續上架~
·
#手作 #手工藝 #handmade #黏土 #陶土 #potteryclay #袖珍 #miniature #miniatur #dollhouse #微縮 #微縮模型 #diorama #迷你 #mini #tiny #smallscale #scalemodel #盒玩 #食玩 #療癒 #可愛 #cute #ミニチュア #ドールハウス #미니어처 #陶藝 #pottery #ceramics #手拉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二十三集:景德鎮:古窯新風(江西省景德鎮市) 攝製組繼續行走在景德鎮。看景德鎮不但有千年的陶瓷文化積澱,更有創意和活力的年輕人所構成的現代元素;在三寶村展現當代藝術家對景德鎮、對瓷文化的理解,開放的、與世界融合的陶瓷文化理念;千年瓷都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擁有什麼不一樣的生活? 景德鎮城東南不遠處有...
陶藝工具組 在 mimizan米米桑工作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OVID-19三級警戒延至7/12,
米米桑工作室對外依舊暫停營業喔!
想念工作室的朋友們請在等等😥
請大家務必做好防疫工作,期待與你們相見的那天💕
今天的創作靈感第三課,來聊聊【抽象的表現方式】
抽象的概念是使用線條、色塊等元素做組合
若你是手感派,
可搭配工具製造出有趣的表面質感,
並在上色時運用筆刷或噴灑層疊不同釉色,
就能做出擁有自我風格的抽象派作品囉~
#米米桑陶藝工作室 #陶藝課程 #台北陶藝教室 #陶藝課 #捷運紅線陶藝課 #天母陶藝課 #北投陶藝課 #士林陶藝課 #mimizanworkshop
陶藝工具組 在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花園橢圓大盤(土胚)
本週六&下週二《塗鴉小陶碟工作坊》持續招生中!
接下來會專心準備四月底的展覽,短期內不會再開單堂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把握3/20、23一起製盤喔!😉
報名連結🔗 https://www.beclass.com/rid=244621a601934aca43ac
▇ 課程介紹:
本課程將帶領學員桿土、成型到塗鴉,創作一只直徑約12公分的小陶碟。
陶碟造型及塗鴉樣式學員可自由發揮,老師將依據每位學員想要創作的造型進一步引導。
現場提供約30種日本瓷土調製的化妝土泥漿及進口釉下彩顏料供學員創作。
(*燒成作品可實際當作食器使用。)
▇ 流程說明:
14:00-14:30 課程流程說明、材料簡介
14:30-15:00 草圖繪製、色彩計劃擬定
15:00-15:20 小陶碟土胚製作示範
15:20-16:10 學員製作土胚
16:10-18:00 塗鴉小陶碟
▇ 費用: 1750/人
(包含白陶土、製陶工具、各色化妝土泥漿、日本釉下彩顏料、繪圖工具、雕刻工具與燒窯費)
▇ 授課老師介紹:
顏亦慈,現為陶藝創作者,品牌「小孩畫畫媽媽制器」主理人。
畢業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創作組)、荷蘭藝術學院(Dutch Art Institute) 藝術創作碩士,2016年起開始以陶瓷作為主要創作媒材,其陶盤作品2017年受邀《生如夏花》總統府藝廊工藝聯展、2018年發表個展《一日一盤》於「慢慢生活美」。
生命力新聞訪談: https://reurl.cc/N6eAOn
陶藝工具組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二十三集:景德鎮:古窯新風(江西省景德鎮市)
攝製組繼續行走在景德鎮。看景德鎮不但有千年的陶瓷文化積澱,更有創意和活力的年輕人所構成的現代元素;在三寶村展現當代藝術家對景德鎮、對瓷文化的理解,開放的、與世界融合的陶瓷文化理念;千年瓷都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擁有什麼不一樣的生活?
景德鎮城東南不遠處有片老式農宅和陶瓷作坊,叫三寶國際陶藝村。整個村子看起來就是很普通很舊的農家小院,進入門內後可看見陶泥標誌物,裡面嵌了很多瓷片、陶藝作品,院子裡有從外面引入的小溪,水清見底,躺著的瓷碗、瓷片,有些部分埋在了土裡。古老的木製農具和日常用品靜靜地放在一邊,原木的門上貼著的大紅春聯。原木的長涼亭,原木的農家米桶是椅子,隨意擺放,簡約大方。由旅加著名陶藝家李見深教授於1995年創建,是一個集陶瓷藝術研討、交流和休閑旅遊的場所,也是景德鎮國陶瓷文化國際交流的視窗之一,內設景德鎮三寶陶藝研修院。這裡有原生態的生活情景、情節:房屋是從村民手中買的,院牆是20年前村民們使用“幹打壘”工藝築成的,屋內陳設也是村民們20多年前使用的生產、生活器具,近10名工匠在這裏用最原始的方法生產陶瓷和制陶工具。看著老窯工手裡的瓷土變成碗,瞭解了上釉修坯等工藝的直觀演示,以及邊上堆放的瓷土材料的各種展示,有對瓷器醍醐灌頂的頓悟,製作區域還有買一些手工製作的瓷器產品。
陶藝工具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恍如昨日版畫展 林玉雯專訪
恍如昨日的生活痕跡 藝術家林玉雯的版畫實驗室引領當代版印潮流
喜愛挑戰自我的藝術家林玉雯,堅持著「不想和別人一樣」努力在創作上突破、實驗性與原創性的結合之中,呈現出不凡的當代風采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林玉雯從小便熱衷於學習藝術
「從我有印象開始,創作是我唯一堅持到現在的事情。」來自彰化的青年藝術家林玉雯,自小因家裡環境的支持,曾經在才藝班修習過鋼琴、舞蹈、繪畫等課程,自認對音樂及舞蹈三分鐘熱度的她,對於繪畫的熱情卻始終沒有更改過,追求藝術的那股熱,依然持續燃燒至今。
「那時遇到帶我入門的恩師,課餘時間教導我畫畫,竟不肯收我的學費。」因此從幼稚園時便跟著老師學畫,下課時順路老師還會送她一程。然而,在藝術的道路上家人是最堅強的後盾,特別是林媽媽;總是鼓勵她走自己的路。當時高中畢業後,林媽媽一路陪著玉雯從彰化來到台南,應考七技制度的各種考試—直到今天,玉雯滿懷感謝的說:家人的支持,對她而言真的很重要!
學藝路上家人與師長的支持 成為創作路上的最大動力
憑著自己的努力與家人的陪伴,玉雯順利考上七年制的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在校期間開始自具象的寫實技法學習;按部就班的從基礎扎根,玉雯也因此接觸到眾多媒材,最根本的素描、水彩、國畫不能少,陶藝、紙漿也親手下去試做,後來在課堂上學到抽像畫風時,由於授課教授的教導,讓她相當享受創作過程。「原來我可以很開心地創作啊。」以至於後期選組時,林玉雯選擇了專攻抽像,她認為這樣能夠在創作時充分的抒發自己。
經歷了六年的平面繪畫洗禮,找到自己創作風格的林玉雯還在尋求突破;原本在校就修習過版畫基礎課程的她,曾在兩三年前看了一場版畫展覽,突然間打破了她對版畫既定印象的認知,原來版畫還有這麼多不同版種的呈現;其實相當地多元性,再加上受到研究所指導教授的引導,以及校內版畫所齊全的設備讓她能逐步的摸索。「我想塑造一種跟別人不一樣,且又讓人驚艷的風格!」熱門程度不及主流繪畫的版畫,對玉雯來說是個很不錯的選項。
併用版結合一版多色手法 挑戰媒材也樹立了自我的創作風格
在版畫創作的版種選擇上,林玉雯使用了併用版做為主要呈現手法,當初經由指導教授的帶領之下,她以自己較熟悉的版種來嘗試做併用。「併用版困難的地方在於同時使用不同的版種壓印,除了融會貫通熟悉的版種以外,相對的技術性也會提高。」因著版種的複雜性,需考量到不同版種的特性該如何使用,步驟為何?操作上如何突破?思考著怎麼才能達到想要的畫面效果。「相對的也開拓了更多的畫面的可能性!」併用版不僅是單一一種版種,較其更具豐富性;能夠在細微中看到更多的層次,這樣的特性也是林玉雯相當喜歡的。「我喜歡挑戰的感覺,不管是學習或者是創作,這種樂趣讓我想要繼續做下去!」
了解併用版的特色後,玉雯在版畫印刷上則是採用了一版多色的技法,這種技法其實是來自英國版畫家海特發明的套印技法,是用酸水和凹版工具在版面形成幾個高低不同的面,再使不同稀稠之油墨,經各式軟、中、硬質滾筒附在版面,所造成油墨互斥或重疊演色的效果。「我一開始就對這種特別的技法很有興趣!」,曾觀摩過部分較保守技法的學長姐作品,因為想讓自己的風格獨樹一格,便相當努力在一版多色的技法學習上,不斷地嘗試更多創作上的可能性。
融版畫於生活之中 藉由不斷的對話在創作中發現自我
對於林玉雯來說,版畫其實是一種間接性的創作方式,透過不停地醞釀、發酵,創作過程中細膩與精準的刻畫;她將言語注入於畫面與之對話。斑斕絢麗的色彩,萬千變化的未知型態,藉由不斷的畫面重組,她企圖帶領大家探索一個幻象寓意。林玉雯認為:冷與暖的「溫度」,交織也交雜在複雜的思維當中,即便她身處在虛實交錯的「空間」裡,還是能辨別出那虛構畫面中,來自於內心—那坦然流露而出的感動。
創作之於林玉雯,就像是紀錄記憶的溫床一樣,伴隨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淡忘的溫度,試圖藉由壓印後的痕跡;捕捉與描繪。她追尋著「未知」的灰色地帶,就像是一個不斷追求完美結果的實驗家,半突破、半創作的逐步前進,玉雯也透過材質語言的轉換;在色調與肌理兩者之中注入情感。而創作中迷惘的思緒,經由時間的輾轉流逝,反而更加清晰。
「想要被看見,換一個城市、換一群人,試著離開原本習慣的舒適圈。」林玉雯如是說。指縫中彷彿還能嗅出那油墨所殘留下的刺鼻,感性的她望著佈滿顏料的手掌心,那是種被喜悅所充滿的感受。凝視著創作,腦海中任由思緒盤旋、纏繞,玉雯也試圖在找尋一絲連結的共鳴。「創作」每分每秒都在腦海中醞釀,空白的圖面中,層層的堆疊與延伸。(文:金車文藝中心)
林玉雯簡歷:
學歷:
2014,學士,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目前正就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研所 ,擔任中華民國版畫學會 活動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