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位蘇俊翰先生真的是神人!他的母親是外交部駐外人員,小學二年級開始,就隨著駐外的媽媽在美國夏威夷、華盛頓等地外派,小學讀了五間,初中讀了二間,後來才回國就讀師大附中。
高一回來台灣,中文能力不好的他的當然會有些學習上的困難(如果是你是他,小二後那麼多年沒用注音符號也早就忘光了),當時他的中文能力有限,所以剛開始在附中第一次段考是全校八百多名,而後他熟悉中文,逐步嶄露學霸本色,高三學測考了75級分(滿級分),並申請上陽明大學醫學系和交通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資優菁英班。(沒想到多年後這兩間學校合併了),但與台大醫學系失之交臂(那幾年台大醫學系申請明顯偏愛女生,明明可以面試的大部分是男考生,但是男性錄取率遠低於女性)。
後來蘇俊翰選擇拚指考,六科原始總分558分(當時醫學系都還是採計六科),因為他是駐外人員子女,所以加分後分數變614分。(但他沒有加分就可以上台大醫學系了)
那他上大學之後,蘇俊翰雙主修醫學和物理,用八年修完了383個學分,還要對抗醫學系方的重重阻撓。
醫學系大二時,蘇俊翰因為修了張智芬教授的生物化學深感興趣,就主動爭取加入張教授的實驗室學習(張教授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專長領域為核酸代謝與DNA修復)。
除了雙主修跟參與科學研究,蘇俊翰在大學期間花了不少時間參與體制內外的教育改革:
包括參加學院的教育委員會,創辦各種研討會、交流、電子報和社群等活動。除了科學專業外,蘇俊翰喜歡參與人的事物,他認為「人要成功絕對不只靠資質和努力,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環境和風氣」。
陽明大學學測分數 在 立法委員林奕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試472位取39位!
大學面試超篩品質堪憂
💡奕華要求教育部兩個月內提出檢討報告!
📌超篩情形嚴重,對考生非常不公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第二階段面試即將登場,今年因數學科題目鑑別度不足,全國有一萬四千多名考生滿級分,連帶影響許多校系第二階段篩選人數出現激增情況,奕華於昨(6)日質詢時指出,招聯會對外說今年首度實施分科篩選,各校系超篩情況有明顯改善,但實際上還是很嚴重,對考生非常不公平!
📌超篩人數過多,不僅增加面試老師負擔,學生也只能碰運氣😧
今年校系超篩人數最多的是陽明大學醫學系醫師組,教育部核定招生名額是39位,但因學測分數相同超篩的結果,導致該系總共要面試472位學生!奕華認為這樣超篩面試大幅增加老師負擔,也讓前來面試的學生覺得是在「碰運氣」,這麼大量的面試品質如何確定挑選到的是最合適的人才?根據招聯會資料,今年超篩排名大多是醫學科系,例如長庚大學醫學系,核定招生是55位,但超篩結果要面試487位學生!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也是同樣情況,核定招生85位,最後因超篩造成要面試的學生人數達500位!
📌招聯會新聞稿根本自欺欺人,有檢討但問題還是很大😑
面對家長、學生與學校的反彈聲浪,奕華發現招聯會新聞稿還說今年超篩問題「有明顯改善」根本是自欺欺人!招聯會可以每年滾動式檢討,大考中心主任可以下台負責,但對每年數十萬的考生來說,考試與面試都只有一次機會,沒有必要絕對不會想重來,但教育部年年說要檢討,結果還是發生試題穩定度和鑑別度不足、第二階段面試超篩的情況,影響到的都是考生權益。
🌟奕華昨(6)日在審查109年教育部預算解凍時也提出附帶決議,明確要求:
#教育部兩個月內落實檢討試題穩定度和鑑別度不足及超篩問題,務必讓考招制度穩定,確保考生權益,維持大學科系個人申請甄選品質。
陽明大學學測分數 在 林智群律師(kla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馬力很強,卻沒有方向的車子,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今天有一個新聞,
恭喜邰智源兒子邰靖四連霸!
剛陽明醫學院放榜,邰靖確定也錄取,
一口氣連上
台大物理系、台大電機系﹑台北醫學院醫學系和陽明醫學院醫學系4校。
邰智源受訪笑說:
「很替兒子開心,邰靖應會選台大電機或台大物理,
兩校的講座他到時都會去聽,再來作評估。」
對邰靖昨受訪曾表示首選應是台大電機,
邰智源也說尊重兒子選擇。
如果有這樣的兒子,我應該也會感到相當光榮吧!
不過我有一個問題,
就是現在進入大學,
除了指考統一分發外,
走學測的話,也是要進行甄試面談的,
那同一個人,
昨天跟電機系教授說他對電機有興趣,
今天讓物理系教授認為他是物理奇才,
後天又向醫學系教授表示他對拯救人命充滿熱情,
這怎麼看都覺得奇怪吧!
邰智源小孩的困境,
其實跟二十幾年前的我的那一代遇到的,毫無二致,
就是能力很強(至少向社會證明了自己很會念書)
但是沒有方向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已經活了16年,對甚麼有興趣,連自己都不知道,
學校或家長也不太注重這一塊,
覺得反正小孩分數考越高越好,
分數考越高,學校選擇就越多,就對了!
因為沒有方向感,
所以小朋友考大學,採取的策略就是先求通通被錄取,
至於自己的興趣在哪裡,錄取以後再說,
(那個再說,其實只有高中升大學那個暑假
有十幾二十天可以讓小孩考慮~)
然後我們就會看到,
每次學測結果出來,報紙都會報導一堆多榜狀元,
同一個人錄取了五個甚至六個學系,
而那些學系甚至都不一樣,
大家也不覺得有甚麼好奇怪的,甚至是稱讚的羨慕的,
至於小孩申請科系前,
有沒有花時間了解這個科系在幹什麼?
思考過他究竟喜不喜歡這個科系?
入學後喜不喜歡他唸的科系?
就沒人過問了(起碼新聞不會報導!)
這根本不正常!
我看到的,
是二十年過去了,
大家還是在致力培養馬力很強的車子,
至於這輛車子以後要往哪裡去?
大家就沒那麼關切了,
反正只要很會跑就好了!
真的是這樣子嗎?
如果你從台中要往高雄走,往南是最快的,
當然你可以說我的車子是Maserati很會跑,
可以先到台北再到花蓮台東再繞到高雄,
但是你還是在繞遠路,不是嗎?
再怎麼快,也比不上我開小march從台中開到高雄對吧!
結語:
有時候教養小孩,
以其強調馬力強大,還不如給他一台導航,
在引導小孩探索興趣及未來方向這方面,
大人們做的真的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