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搶賺高運價 美西、亞洲線新船搶市占】
乘著全球貨櫃航運大多頭,陽明海運持續加碼造船、租船並進,遠交近攻搶市占。
陽明7日宣布,與專業船東合作布建的14艘11,000TEU級貨櫃輪系列,其中第七艘新船「起明輪」將於22日竣工,配合THE聯盟航線規畫,24日投入亞洲往返美洲的遠洋線,持續擴大運力搶攻高運價的美西線商機。
#陽明 #航運 #貨櫃輪
https://ctee.com.tw/news/industry/514184.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阮慕驊 主題:2021年股市趨勢預測 節目時間:週一 4: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1.04 #阮慕驊 #聽阮大哥的 #2021股市趨勢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www.himalaya.com/98money168 ----- 訂閱【豐富】Yo...
陽明海運航線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張榮發創立長榮海運
長榮集團始於長榮海運公司,由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創立於1968年9月1日,現與陽明海運、萬海航運並稱「台灣貨櫃三雄」。
1975年 開闢遠東╱美國東岸全貨櫃定期航線,是臺灣第一家開闢全貨櫃船隊的船公司。1984年,開闢環球東西雙向全貨櫃定期航線。1985年,長榮海運榮登世界排名第一的貨櫃船公司。
2007年起,整合集團下的義大利海運公司、長榮海運英國公司、長榮海運香港公司及長榮海運新加坡公司(2009年加入)共同組成Evergreen Line。
2014年3月,長榮海運加入由中遠、川崎汽船、陽明以及韓進四家所形成的CKYH聯盟後,組建成新的CKYHE聯盟。
到了2016年,與達飛、中遠、東方海外簽訂合作意向書,宣布將成立「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營運範圍除了亞洲至歐洲、地中海、北美東、西岸及越大西洋等東西向遠洋市場之外,規劃自2016年4月展開營運。
2019年成立長榮哥倫比亞公司,與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成員簽署相關文件,除了宣布The Day Three Product升級版航線網絡外,更將合作期限正式延長至十年。
近期最為人所知的,2021年3月23日,長榮海運向日本正榮汽船租賃的貨櫃輪長賜輪因遇到強側風吹襲而偏離航道,擱淺於蘇伊士運河,造成連接紅海、地中海的運河雙向阻塞,導致全球貨櫃輪船的航運受到影響,當時還出現很多和「大排長榮」以及「孤獨小怪手」的梗圖。
#長榮海運 #張榮發 #貨櫃三雄 #航運 #大排長榮
---------------------------
👀更多報導:
長榮、陽明打入跌停 航運三雄快腰斬 融資打死不退 水手們小心翻船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8973
航海王利多!運價漲破2萬美元 長榮、陽明、萬海大漲 航運股強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9143
長榮股東會》出關股價大震盪 董座張衍義:對於今、明兩年樂觀看待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8850
「大排長榮」長賜號卡蘇伊士運河是被風吹歪?氣象軟體重現當時真相是...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6580
長榮貨輪卡船蘇伊士運河 網友稱全球海運「大排長榮」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6474
陽明海運航線 在 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航運界貨櫃船”船東紅眼症”正在向多用途船(MPP)及散裝船船東蔓延中
今年以來貨櫃船運費之”暴動式”上漲,造成”人中彩卷後買房,貨櫃船東暴發後買船”;及長範輪(Ever Ace)開去歐洲時是一條,回程則變兩條…等百年一遇的機運,羨煞了其他船種的業者.於是乎,一些多用途船(MPP)的船東,及散裝船船東紛紛動起腦筋:貨櫃船東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就是說,只要我敢裝,海岬型散裝船(Cape Size),Panamax散裝船難道不是船?即使不能”去一回二”,去一回1.5也足夠過個好年,不是嗎? 千載難逢中的百年一遇.
船東要買保險,保險靠CLASS把關,因此船東互保協會(PNI)處在一群亂糟糟的”暴動邊緣,紅了眼睛”的眾家散裝船東會員中,只有祭出CLASS的大旗,提醒紅眼症的船東要找對紅黴素,土黴素,切勿亂揉眼睛! 建議如下:
“舜是舜,予是予”予要變成舜?有功課要做:
1. 散裝船之艙蓋強度,是以遇大浪時潑上甲板的海水重量為考量而設計的,夠壓幾層重櫃?各人體質不同,要請CLASS的驗船師好生精算,否則"去一回半”
2. 散裝船的艙底板強度(Tank Top)也是有其極限,看看裝礦砂時為何不像裝小麥可以裝到滿艙,就知原委
3. 挑蔬菜的扁擔,與挑水用扁擔的粗細材料都不同(船舶縱向強度),尤其是各個貨櫃的重量還無法做到精準報關時.
4. 大艙的救火系統要改進
要驚動到PNI,可見紅眼船東不在少數,因此祭出驗船協會把關,說來說去還是船員最慘,船東要改裝貨船員是管不著的,想溜?有岸上”COVID長城擋著!只有負責任的船長可以用Bending Moment及Shearing Force用安全與良心來保證船/人的安全.
附註: 今年一年貨櫃船公司訂購的新船超過300艘,長榮在2019年訂購十幾艘24000TEU的ULCs;陽明海運正在考慮24,000 TEU 船舶; 萬海可能會以其較小的船隻重新進入歐洲航線.今年聖誕節大獎由貨櫃船東一家獨得;散裝船東正以包牌方式瞄準2/3/4獎!
陽明海運航線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持人:阮慕驊
主題:2021年股市趨勢預測
節目時間:週一 4: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1.04
#阮慕驊 #聽阮大哥的 #2021股市趨勢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www.himalaya.com/98money168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陽明海運航線 在 陽明海運航線架構升級加速推進近洋線區域布局記者李錫銘 的推薦與評價
陽明海運 昨(廿五)日股東會中提出航線架構升級與競爭力強化策略,其中加速推進近洋線等區域布局,加上該公司即將在下(七)月份開闢的CTX航線,陽明亞洲區間航線(不含印 ... ... <看更多>
陽明海運航線 在 [標的] 2618.Tw 長榮航實質解封股率先受惠- 看板Stock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1. 標的:2618.TW 長榮航 (例 2330.TW 台積電)
2. 分類:多
3. 分析/正文:
先簡單看一下貨運基本面展望
疫情解封在即,在即就是「還沒有」
因此現有貨運營運將持續穩固
1月營收年增50%,驗證年前2610.TW 華航 標的之看法
1月份雙航在SCFI價格居高不下之下,淡季皆繳出亮麗成績
複習一下年前的說法:
認為就歷年經驗,價格很大機會維持在9月以上
而實際1月雙航公布月營收資料皆優於預期,皆約僅回檔至10月份價格
接下來即將進入3月份季節性旺季,外加海運罷工談判在即
*請注意「海運罷工」是一個如「運河堵塞」般真實具備高度影響力的重大議題
以保守的觀點下,個人認為非常大機會(就算沒罷工)上半年空運業績皆無虞
接下來是客運分析
客運面對的疑問點在於
1.距離獲利挹注 尚仍久遠
2.載客會賠錢
但其實並非如此
1.距離獲利挹注 尚仍久遠
「旅遊相關獲利」挹注很可能並不如大家所想的久
最快將在「開放外國旅客轉機」後便浮現
去年曾經有一段時間開放過中轉,但在疫情爆發後便暫停
而如今隨著經濟不能脫軌的「時勢所逼」之下
「近期」隨著商務客開放,中轉隨之開放的可能性極高。
2022.02.17
https://news.tvbs.com.tw/life/1717818
陳時中坦言,台灣染疫率低,眼前雖然不必與病毒共存,但下半年起國門非開不可,以免
經濟競爭差人一大截,這是另一種時勢所逼。
以下新聞與交通運輸研究所2019年的文獻 先幫忙建立中轉相關概念
2022.02.09
https://udn.com/news/story/7252/6085464
航空專家也進一步指出,轉機只要人流動線規劃得宜,跟國內的民眾接觸並不多,台灣自
2021年5月19日開始暫停旅客來台轉機,迄今仍未開放,桃園機場持續冷清;反觀成田機
場及仁川機場同樣是北美前往東南亞的重要轉機點,持續接受世界各地旅客前往轉機,一
但旅客習慣後,台灣日後的轉機商機不免讓人擔憂一去不復返。
2018.07.04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704000273-260202?chdtv
挾著台北具有東南亞的中轉優勢,長榮航的北美航線如洛杉磯、紐約、西雅圖、多倫多、
溫哥華等及歐洲航線的巴黎等直飛台北旅客,在台北再中轉到東南亞如曼谷、峇里島、宿
霧、河內、胡志明市、雅加達、吉隆坡、馬尼拉、金邊、新加坡的旅客直線成長,達雙位
數的成長。整體而言,長榮航入盟後整體客運營收年增率約3至5%,潛在效益可觀。
2019.10.26
https://ctee.com.tw/news/industry/164664.html
長榮航空的轉機客策略奏效,長榮航空統計,休士頓航線的轉機客比率超過7成,芝加哥
的轉機客比率也有6成5,轉機客主要是往返美國與東南亞國家,其中又以美國往返越南、
菲律賓最多。
而在一份2019的報告中
分析亞洲主要轉運機場競爭關係 以東南亞中轉北美為例
結論大概是這兩頁
1.東南亞前往北美多以轉機形式
2.台灣相對香港、成田、仁川機場,「最具」轉機優勢
綜合以上資料,可得知大部分飛往北美的班機
班機上的轉機客比率可能高達6成以上,且來源是東南亞國家
而關於北美中轉市場的經營
長榮航市佔約6~7成以上
可參考看華航與長榮航2013與2019年報對照
2013
中華航美洲載客數:1,436,669
長榮航美洲載客數:1,233,831
2019
中華航美洲載客數:1,017,031
長榮航美洲載客數:2,239,229
也因此在很近的將來
即使國內仍有入境限制,但開放國際中轉後
唯一實質"率先"吃到旅遊復甦效益的將是長榮航
必定受惠東南亞返鄉探視需求而挹注營收
機制如下:
2021
美 國 開放邊境(O)
台 灣 嚴守邊境(X)
東南亞 嚴守邊境(X)
->台灣開放免入境中轉,東南亞需求仍低
2022
美 國 開放邊境(O)
台 灣 嚴守邊境(X)
東南亞 開放邊境(O)
->台灣開放免入境中轉,銜接起東南亞與美國運輸需求
2.載客會賠錢
載客會賠錢這部份不可能發生
首先要有一個認知就是直到目前為止
「客機一直都有持續在飛」
這部份可以從民航局的網站隨時獲得最新資料
以12月為例,其實我們飛機一直都在飛,只是載客率極低
過去一年雙航一直是扛著這些班機,繳出了獲利表現
了解這方面的背景後
再根據疫情前的年報中公布的北美航線班機總數
以北美長程班機
位置數330
*中轉載客比例60%
*每週來回班次數178班
*80%載客率來推估
330*0.6*178*0.8=約28,000
即疫情前每週東南亞中轉需求約28,000人次(來回)
而再對照目前行駛的北美班機22班來回後
22班次*240位置=約5,000
(扣除目前民航局公布之20%左右載客率,推估每班約剩下240個空位)
疫情前需求28,000/週 VS 疫情後供給5,000/週
在很快的將來 東南亞 與 美國 邊境放寬下
就算 復甦僅達18% 都足夠把北美航班坐滿
這是在完全不新增航班下,補上原本班機空位就能增加的營收
也就是扣除少量人事及餐飲成本後,剩下的全部都會是淨利
而且在需求>供給之下,會是以高票價的情況下發生
舉例:5000人*4週*$20,000現行票價=每月新增4億淨利
所以光是今年東南亞中轉這塊,假如6月開放中轉,
6個月的時間光是中轉即可能貢獻超出24億,相當於EPS稅前接近0.5元
而當了解這個邏輯後
可以進而思考的是
當現行14->3月10天->4月7天->下半年如果同日本改3天 會發生什麼事
https://technews.tw/2022/02/17/april-reduced-to-7-days/
指揮中心曾說最快 3 月中將入境檢疫天數縮短至 10 天,並預計觀察一個月,是否代表
4 月將進一步縮短至 7 天,陳時中回應,最快的確有可能,但要看疫情狀況而定,未來
也會逐步開放非國民身分的外籍人士入境,相關必要性或對台影響等評估,會由經濟部做
相關規劃。
最先能夠預期發生的事情
就是現行班機的空位被大量填滿
這部分可參考 疫前的需求 跟 目前的供給
疫前需求(2019長榮載客人次):16,000,000(100%)
現行需求(2021長榮載客人次):290,000 (2%)
供給上限(2021長榮位置總數):1,400,000 (9%)
尚餘空位(2021長榮位置剩餘):1,110,000(7%)
加上悶了2020,2021兩年的需求
說不定1600萬人次需求還需要加權1.5或2倍
假如6月起隔離變成3天
僅須新增7%人數約55萬人(=110萬人次往返)
願意用以約疫情前50%~100%的票價出遊
亞洲 單程經濟艙機票原$5,000,現$10,000
美歐 單程經濟艙機票原$12,000 現$20,000
那如同中轉現象般,在航班不變的前提下
座位滿載的高獲利的故事就會”立刻”實現
而且重點是!
這是在「不增班」、「不增班」的前提下所貢獻的
亦即代表貨運運能不變,貨運貢獻的EPS仍將維持在高檔
若先以完全不增班的情況下來討論
目前每週班機總數依民航局報表共為67班(單程)
再依照地點細分的話如下圖
並加以區分
疫後票價->官網查詢
航線營收->過往法說簡報
載客率->民航局
尚餘空位數->機型-載客率
可以得出僅以現行航班數飛行 填補空位
因「不需增加航班」、「幾無新增成本」緣故,新增的營收將全是淨利
光是這塊新增的獲利,視實際票價價格
下半年就有機會貢獻稅前將近1~2元(尚未計入貨運獲利)
若是在第三季或第四季某個時候解封,獲利勢必將更加激增
而較遠的部分,若遲至明年才完全解封
同樣就算只用現有的航班數(疫情前的12%左右)經營
在前述的需求極為旺盛的背景下
個人估計2023就會是一個最少稅前3.41元起跳的故事
所以航空公司不會只用12%經營
基於雙航的航權在台灣市佔達50%以上,以及航空公司訂價策略的兩個前提
->確保滿載率
->提高客單價
明年非常大概率會是一個以高票價+緩步增班形式復甦的景象
也就是當維持疫情前12%航班下都能有3.41的稅前EPS
而若明年增班恢復至疫情前50% 以及票價下降為現在漲幅的一半
亞洲 單程經濟艙機票原$5,000, 明年$7,500
美歐 單程經濟艙機票原$12,000 明年$16,000
並嘗試計算增加航班之成本
*增加航班成本計算方式為
2019年毛利為12%
以2019年報中航線營收*88%視為成本
2019各航線成本/2019班機數,計算出平均每班航班過往成本
美歐約300萬,亞洲約50-100萬內
這數字與經驗上個人認為應該相符,參考資料為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803036
華航飛往美國班機 一起飛即空中拋油90噸返航
若預計一班航班飛往美國須100噸用油,差不多即為250萬~300萬間
皆以高估 飛行歐美一趟300萬,飛往亞洲一趟100萬計算
如此一來獲利增班部分之獲利貢獻
在成本高估之下即有可能達到稅前2.5元以上
加上上述原航班約3.5元,全年稅前即有可能在稅前6~7元以上
別忘記前兩年幾乎99%的航空公司都在賠錢
沒賠錢的其中兩家都在台灣
而其中一家最賺錢的去年在法說會的時候說
「航空公司苦了那麼久,未來對票價會有所堅持」
現金無虞的1% 宣告要有所堅持
個人相信航空業高獲利增長的故事還在持續中
結論:
上次稅後4元時,股價創下上市以來高點38元
這獲利數字今年即有可能客貨運雙強下先突破,明年全面解封再突破
坦白說,在需求極度旺盛以及航空公司虧夠久了之下
目前還想不到未來一段高票價+高乘座率的獲利天花板怎麼抓
公司獲利來自於人類行為模式(簡稱需求)
如視訊概念股 在疫情中人類行為模式改變,遠端需求爆發 大發利市
而對於疫後人類行為模式 可以百分之兩百確定會出現的情景是
有關出國話題
疫情前的聊法是:「我們上次出國去哪哪哪的時候...(談經驗)」
疫情後的聊法是:「欸你今年要不要出國?」
行為模式之改變!獲利之所在!
4. 進退場機制:(非長期投資者,必須有停損機制。討論、心得類免填)
雙航皆持有大部位中
依照日本是國人最愛旅遊之國家來說
華航是日本線著重較高之航空,外有虎航小金雞,獲利沒細算但肯定同樣可怕
甚至以更保守的狀況來看,就算歐美票價回落,日本也別想下降,華航反而受惠
綜合各方面供需判斷
在超出疫情前的高需求下 疫後高票價很可能是常態
獲利也如文中分析 認為將合理的突破天際
因此仍依然看好持有相當大部位
以現階段來說,認為長榮航正在走進高速成長期
若近期有拉回機會,例如什麼烏克蘭的,都是不錯的進場點
戰爭的影響會從開戰第一天開始逐漸變小
但航空業的增長速度卻會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201.1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45110045.A.21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