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閱讀單元,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張國城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書籍《印太競逐:美中衝突的前線,全球戰略競爭新熱點》/ 商周出版。
臺海會不會有戰事?美國與中國是否終將一戰?「印太」這場國際賽局的諸多參與者,如何能在衝突與屈服之外,走出第三條路?臺灣身為印太區域的一員,又扮演著什麼角色?「印太」位居全球發展與安全的要地,也是一個關於集體行動的隱喻。一旦外交行動失敗,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在此地上演,但若能確保此處未來的和平,那麼印太區域可以是一個共享的空間、連結全世界的重要中心,同時因此而繁榮。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GTYsquOzrOw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節目介紹:
臺海會不會有戰事?美國與中國是否終將一戰?「印太」這場國際賽局的諸多參與者,如何能在衝突與屈服之外,走出第三條路?臺灣身為印太區域的一員,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我們對全世界不同區域的名稱——亞洲、歐洲、中東——看似無害,但其實名稱就是圖騰,或者說,名稱就是心智上的地圖,會影響人們看地圖的方式、改變人們看待世界的角度,進一步影響了國家領袖的決策、國際秩序、戰爭與和平。近年來,「印太」(Indo-Pacific)一詞已廣為流傳,美國、印度、日本、澳洲、印尼與法國等國的領導者都在使用這個稱呼,但它究竟有什麼深意?
本書作者為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曾任外交官,也是區域政策的知名專家、澳洲頂尖情報機構的資深戰略分析師,他信手將歷史、地緣政治、地理、軍事戰略、經濟、政治賽局及大外宣等素材予以巧妙編織,寫就一冊了解印太局勢的必讀權威指南。
「印太」位居全球發展與安全的要地,也是一個關於集體行動的隱喻。一旦外交行動失敗,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在此地上演,但若能確保此處未來的和平,那麼印太區域可以是一個共享的空間、連結全世界的重要中心,同時因此而繁榮。
◎作者介紹:羅里•梅卡爾夫(Rory Medcalf)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教授與國家安全學院院長,曾任澳洲外交官,奉派前往新德里、東京和巴布亞紐幾內亞。他是澳洲頂尖情報機構「國家評估辦公室」(Office of National Assessments)的資深戰略分析師,直接對澳洲總理負責,也是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國際安全專案的創辦主任。
◎來賓介紹:張國城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會計系雙學位,會計師國考通過,美國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社會科學與國際關係博士。就讀大學時即創辦「臺大蘇聯與東歐事務學會」並籌備「中國大陸事務學會」兩學術性社團。曾任高雄市政府顧問、國防部副部長機要秘書;現為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擅長國際關係理論、東亞區域政治、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
集體行動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雖然這是一個湖南爸爸走火入魔的故事,但絕對沒有辱華 (尚氣)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一向對 Marvel 有成見,但我喜歡《尚氣》。這是一部像電影的電影,故事相對獨立,喜歡看動作電影的人也會收貨。這更像一部被公司創意限制而不能發揮所有潛能的單頭作品。
作為沒有腳的雀仔,軍閥父親組織家庭過平靜生活,解散了組織,武力真空,仇人上門打死了愛妻。梁朝偉又戴上十環重出江湖,他想兒子繼承他的武力,能夠保護身邊人就不需要面對失去愛人的痛苦。導致一對子女極度恐懼而逃離祖國,兒子去了最不一樣的美國,女兒也去了澳門做地下格鬥場賺錢。兒子承受期望的重擔,女兒承受被忽略的重擔。
電影的前半段是最 raw 最成功的,編導們將這部片的根基設定為「家庭倫理劇」而不是科幻、超級英雄電影,那是這部片最不 Marvel 的一面,導演也用大片寶貴的一些時間交代新一代 ABC 背負來自中國的家族豐滿期望,但在新環境力爭上游卻是現實骨感。婆婆輩問尚氣何時和女朋友結婚,她越慈祥越真心,作為後輩就越尷尬越有壓力。
劉思慕不像先前人們預計一樣僅是一個路人,他其實會演,但無疑他在戲中是一個 socially awkward 的存在,這個設定在父親大人的閃回劇情中慢慢獲得處置。當你父親是一個恐怖份子,而且精神開始有問題,你自己也是一個殺過人的殺手,而你理論上正在著草,躲在一個遙遠的地方,當然會 socially awkward 和自我封閉。尚氣和疑似女朋友代表著廣義的新一代,有無窮力量但缺乏方向,仙境老人家後來慈祥地教誨:沒有靶而猛射箭,只是無的放矢。
但係
你仍然能夠感受到那種「迪士尼」的 cliché。當尚氣在巴士上勇猛打人,觀眾嫌看不夠,但電影還是要中斷它,鏡頭轉到一個彩蛋角色在現場直播打鬥。當尚氣好像很沉重地交代自己的過去,「適當時」又要插入一些緩和氣氛的笑話。最後的 CG 神獸大戰當然也取代了徒手和兵器搏擊。梁朝偉帶兒子來到一間類似一代宗師茶餐廳的地方,在兒子面前手刃仇人,那一場就相當有化學作用,而可能挖深了氣氛就會很可怕,所以又是交代得點到即止。
尚氣和爸爸的對立與和解也是意料之內。《尚氣》的好在於前期故事設置,它找來梁朝偉、元華、成家班等人,致敬了大量港產功夫片,整件事本來十分生猛,但迪士尼必須置入一些意料之內的發展,對我們來說是打斷情緒的東西,但對美國人來說可能是這種節奏才算老少咸宜。令我聯想到在環球影城坐的 3D 過山車,車上到一個高位,是為了之後急速俯衝,這是我們預期中的事,因而 satisfaction moderately earned。過山車沿路特定路段就會出現催狂魔來嚇你,迪士尼電影的節奏也是這樣一個高度控制和釋放期望的藝術。
效力 DC 多年的 Zack Snyder 經常被問到怎麼看 MCU,他大概是這樣回答:MCU 是另一種電影,但他們全心全意去做,做到極致,他本人也對這種 sophisticated 的技藝表示欽敬。
迪士尼希望多元化,繼彈指大魔王之後,他們終於又能拿出一個道德立場模糊的反派,但種種改變只能成功了一半。改革,不可以革了自己的命。
外國有人這樣歌頌梁朝偉的演出:梁朝偉就算是夢游交出的表演,也足夠令「文武」一角在整個系列彈出。雖然文武已經算是多層次的角色,但梁以前演過的角色複雜得多。他私人貢獻一些角色研究和設定的功夫,已經令整部片飽滿得多。然後你看見他真是游刃有餘,雖然在片中武打風格霸道,但梁朝偉同時是打起演技的太極,片場中的遊戲三味,演得毫不費力。
「梁朝偉指導」的文武這個角色有巨大威脅感,因為他是個情緒有問題而不自知的人,想到妻子會寂寞,子女離家出走會氣結,然後他會在某個時間點將怒火發泄給世界。梁朝偉說,他們不肯從,就把全村燒掉,一點不在乎,又好像清掃蟲子一樣平常,這一下真把角色寫滿,這是一個反社會人格。
文武設定上是一個活了千年的人,一隻不用吸血、可以見烈陽的吸血鬼。吸血鬼活了那麼久,活過所有的滄海桑田,食鹽多過元華食米,他的道德觀、時間觀、人生觀也肯定相當不同。小說中有很多吸血鬼因為不會死而陷入存在和人生無意義的存在主義危機,文武應對存在的空虛便以「汗」的名字東征西討,直至他沒有可以再征服的對象,這不是一個穿西裝的秦始皇或漢武帝?一開場有一些古裝文武攻打西域的片段。文武若有一千歲,他在中國見過甚麼?從西人的角度來看,文武的背後有著成吉思汗的陰影和威勢——唯一有能力征服世界的亞洲人。
一千歲的文武,是一個「活著的中國」,中國傳統和思想就在他身上,他在一千年裡面殺了無數人、攻陷無數國家,被冠以「汗」的稱號。現代來臨之後,文武也「現代化」,採用大量西洋科技。他有大量現代武器,學會了多國語言,穿起好看的恤衫,但他心底裡仍然是一個古代人,古代人就比較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也習慣用絕對父權統治家庭。
如果考慮文武的背景,他在戲中表現的冷酷無情和格格不入,其實只表達了本體的一小部份。美國觀眾如果明白中國人家庭關係,恐怕也會覺得梁已演得十分溫和。兒女的獨立人格、女兒的教育權甚至人權這個概念,可以想像根本不太存在於文武的認知。但梁朝偉自然也像處理易先生一樣處理文武,他是愛子女的,只是用一種蜷曲和強加的方式。「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文武,不是越活越通達而是越活越沉迷。
在電影中有一兩句交代尚氣來自哪裡,尚氣來自中國湖南。這是一個湖南青年的父親得到絕對權力 (十環) 之後走火入魔,最後成為恐怖份子和地下皇帝的故事——聽起來很辱華,但其實迪士尼機關算盡,一個辱華的位置都沒有。十環幫最後倒戈和大羅人民並肩作戰,文武去到最後發現愛妻之情被黑暗生物利用和蒙騙,把十環傳給兒子幫忙收拾局面,所以嚴格來說文武雖然是 super villian,但其實也不是「奸角」,即來自中國的他們並不是美國真正敵人,兩者還是可能停戰或者合作。這真是伸出完美的橄欖支,只是不知會否得到完美的體諒。
當然,美式混血精神還是王道的存在。尚氣去澳門找妹妹,二人打交,妹妹問:美國使你變弱了?尚氣沒有答,後來電影說出這不是「弱」,而是美式英雄精神可以相通於道家的以柔克剛理念。尚氣本來是一個殺手,但在美國過上了「正常生活」,雖然有自我訓練,但日常生活基本沒有動手。尚氣由一個加入爸爸報仇行動的兒子,之後變成一個有正義感 (巴士救人)、有同情心的人,為甚麼?是因為他住在三藩市。雖然他流著華人的血,卻是美國社會和文化製造了作為英雄的尚氣。
如果拋開大羅的中國神獸主題樂園、華人父子大對決表皮,你會發現這也是一套骨子裡的美國電影,它嘗試 (自以為) 理解華人文化,卻沒有紆尊降貴,也同樣歌頌美國理想。這電影本身就是充滿混雜元素的大雜燴,就看廚師這碟炒飯能不能炒得活色生香。在這裡你會看到徐克的武俠電影、成龍的功夫電影、王家衛的抒情電影、李安的家庭倫理電影、功夫熊貓式的仙境中國、還有美式的 Lovecraftian 魔龍作為最終危機。慣穿全片的小心思,是張開了的掌打贏了緊閉的拳頭,呼應對西人最大影響力的《臥虎藏龍》。
父親作為帶來威脅的一極,尚氣靠著美國精神和大羅 / 中國背景將其戰勝,電影試圖接通美國式鋤強扶弱理念和傳統中國的血脈肉身,而產生新物種。美國以個體形成集體,中國以集體形成個體。
作為文化工業,這部電影不只講述了尚氣本身,也講述了美國對吸收外來物駕輕就熟的文明特性 (或優勢)。活了一千年的暴君終於死了,但美國接過了暴君的血脈,將「年輕人」拉了過去。這可能才是尚氣遲遲無法在某些地方上映的深層原因。即使迪士尼有多試圖合家歡、有多不願意得罪各國文化,美國文化崇尚個人超越、崇尚見義勇為這一點,對「文武」而言可能都是頂撞和不孝。
這部片也後設地評論了劉思慕、梁朝偉等人。有人說尚氣在戲中沒甚麼成長。其實劉思慕能接到這個角色,早就於戲外完成了「成長」。尚氣在劇中表示被誤會為韓國人就是自己抽自己水,影射他曾參與的一套由韓國人主演的劇集。而他做泊車仔的部份,則對應了他以前要拍 stock photo 的艱難日子。你以為尚氣打出「如來神掌」還未算大成長,但尚氣的成長早就通過後設評論現實中的演員劉思慕而另類完成。
「文武」也像融合了《英雄》劍客、易先生、王家衛感情宇宙男主角等角色。這些角色對天下、女人、武道的情心款款,在這套美國片裡面也成為了受評論的素材。理想中的傳統男人,在 21 世紀的當下遇到了不能適應的困境,兒子漸長而可能挑戰其權力也是困境,文武面對困境的方法是訴諸屠村和鎮壓,使用十環打碎了「牆」,將背後病毒般的魔鬼散播出去。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集體行動理論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雖然這是一個湖南爸爸走火入魔的故事,但絕對沒有辱華 (尚氣)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一向對 Marvel 有成見,但我喜歡《尚氣》。這是一部像電影的電影,故事相對獨立,喜歡看動作電影的人也會收貨。這更像一部被公司創意限制而不能發揮所有潛能的單頭作品。
作為沒有腳的雀仔,軍閥父親組織家庭過平靜生活,解散了組織,武力真空,仇人上門打死了愛妻。梁朝偉又戴上十環重出江湖,他想兒子繼承他的武力,能夠保護身邊人就不需要面對失去愛人的痛苦。導致一對子女極度恐懼而逃離祖國,兒子去了最不一樣的美國,女兒也去了澳門做地下格鬥場賺錢。兒子承受期望的重擔,女兒承受被忽略的重擔。
電影的前半段是最 raw 最成功的,編導們將這部片的根基設定為「家庭倫理劇」而不是科幻、超級英雄電影,那是這部片最不 Marvel 的一面,導演也用大片寶貴的一些時間交代新一代 ABC 背負來自中國的家族豐滿期望,但在新環境力爭上游卻是現實骨感。婆婆輩問尚氣何時和女朋友結婚,她越慈祥越真心,作為後輩就越尷尬越有壓力。
劉思慕不像先前人們預計一樣僅是一個路人,他其實會演,但無疑他在戲中是一個 socially awkward 的存在,這個設定在父親大人的閃回劇情中慢慢獲得處置。當你父親是一個恐怖份子,而且精神開始有問題,你自己也是一個殺過人的殺手,而你理論上正在著草,躲在一個遙遠的地方,當然會 socially awkward 和自我封閉。尚氣和疑似女朋友代表著廣義的新一代,有無窮力量但缺乏方向,仙境老人家後來慈祥地教誨:沒有靶而猛射箭,只是無的放矢。
但係
你仍然能夠感受到那種「迪士尼」的 cliché。當尚氣在巴士上勇猛打人,觀眾嫌看不夠,但電影還是要中斷它,鏡頭轉到一個彩蛋角色在現場直播打鬥。當尚氣好像很沉重地交代自己的過去,「適當時」又要插入一些緩和氣氛的笑話。最後的 CG 神獸大戰當然也取代了徒手和兵器搏擊。梁朝偉帶兒子來到一間類似一代宗師茶餐廳的地方,在兒子面前手刃仇人,那一場就相當有化學作用,而可能挖深了氣氛就會很可怕,所以又是交代得點到即止。
尚氣和爸爸的對立與和解也是意料之內。《尚氣》的好在於前期故事設置,它找來梁朝偉、元華、成家班等人,致敬了大量港產功夫片,整件事本來十分生猛,但迪士尼必須置入一些意料之內的發展,對我們來說是打斷情緒的東西,但對美國人來說可能是這種節奏才算老少咸宜。令我聯想到在環球影城坐的 3D 過山車,車上到一個高位,是為了之後急速俯衝,這是我們預期中的事,因而 satisfaction moderately earned。過山車沿路特定路段就會出現催狂魔來嚇你,迪士尼電影的節奏也是這樣一個高度控制和釋放期望的藝術。
效力 DC 多年的 Zack Snyder 經常被問到怎麼看 MCU,他大概是這樣回答:MCU 是另一種電影,但他們全心全意去做,做到極致,他本人也對這種 sophisticated 的技藝表示欽敬。
迪士尼希望多元化,繼彈指大魔王之後,他們終於又能拿出一個道德立場模糊的反派,但種種改變只能成功了一半。改革,不可以革了自己的命。
外國有人這樣歌頌梁朝偉的演出:梁朝偉就算是夢游交出的表演,也足夠令「文武」一角在整個系列彈出。雖然文武已經算是多層次的角色,但梁以前演過的角色複雜得多。他私人貢獻一些角色研究和設定的功夫,已經令整部片飽滿得多。然後你看見他真是游刃有餘,雖然在片中武打風格霸道,但梁朝偉同時是打起演技的太極,片場中的遊戲三味,演得毫不費力。
「梁朝偉指導」的文武這個角色有巨大威脅感,因為他是個情緒有問題而不自知的人,想到妻子會寂寞,子女離家出走會氣結,然後他會在某個時間點將怒火發泄給世界。梁朝偉說,他們不肯從,就把全村燒掉,一點不在乎,又好像清掃蟲子一樣平常,這一下真把角色寫滿,這是一個反社會人格。
文武設定上是一個活了千年的人,一隻不用吸血、可以見烈陽的吸血鬼。吸血鬼活了那麼久,活過所有的滄海桑田,食鹽多過元華食米,他的道德觀、時間觀、人生觀也肯定相當不同。小說中有很多吸血鬼因為不會死而陷入存在和人生無意義的存在主義危機,文武應對存在的空虛便以「汗」的名字東征西討,直至他沒有可以再征服的對象,這不是一個穿西裝的秦始皇或漢武帝?一開場有一些古裝文武攻打西域的片段。文武若有一千歲,他在中國見過甚麼?從西人的角度來看,文武的背後有著成吉思汗的陰影和威勢——唯一有能力征服世界的亞洲人。
一千歲的文武,是一個「活著的中國」,中國傳統和思想就在他身上,他在一千年裡面殺了無數人、攻陷無數國家,被冠以「汗」的稱號。現代來臨之後,文武也「現代化」,採用大量西洋科技。他有大量現代武器,學會了多國語言,穿起好看的恤衫,但他心底裡仍然是一個古代人,古代人就比較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也習慣用絕對父權統治家庭。
如果考慮文武的背景,他在戲中表現的冷酷無情和格格不入,其實只表達了本體的一小部份。美國觀眾如果明白中國人家庭關係,恐怕也會覺得梁已演得十分溫和。兒女的獨立人格、女兒的教育權甚至人權這個概念,可以想像根本不太存在於文武的認知。但梁朝偉自然也像處理易先生一樣處理文武,他是愛子女的,只是用一種蜷曲和強加的方式。「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文武,不是越活越通達而是越活越沉迷。
在電影中有一兩句交代尚氣來自哪裡,尚氣來自中國湖南。這是一個湖南青年的父親得到絕對權力 (十環) 之後走火入魔,最後成為恐怖份子和地下皇帝的故事——聽起來很辱華,但其實迪士尼機關算盡,一個辱華的位置都沒有。十環幫最後倒戈和大羅人民並肩作戰,文武去到最後發現愛妻之情被黑暗生物利用和蒙騙,把十環傳給兒子幫忙收拾局面,所以嚴格來說文武雖然是 super villian,但其實也不是「奸角」,即來自中國的他們並不是美國真正敵人,兩者還是可能停戰或者合作。這真是伸出完美的橄欖支,只是不知會否得到完美的體諒。
當然,美式混血精神還是王道的存在。尚氣去澳門找妹妹,二人打交,妹妹問:美國使你變弱了?尚氣沒有答,後來電影說出這不是「弱」,而是美式英雄精神可以相通於道家的以柔克剛理念。尚氣本來是一個殺手,但在美國過上了「正常生活」,雖然有自我訓練,但日常生活基本沒有動手。尚氣由一個加入爸爸報仇行動的兒子,之後變成一個有正義感 (巴士救人)、有同情心的人,為甚麼?是因為他住在三藩市。雖然他流著華人的血,卻是美國社會和文化製造了作為英雄的尚氣。
如果拋開大羅的中國神獸主題樂園、華人父子大對決表皮,你會發現這也是一套骨子裡的美國電影,它嘗試 (自以為) 理解華人文化,卻沒有紆尊降貴,也同樣歌頌美國理想。這電影本身就是充滿混雜元素的大雜燴,就看廚師這碟炒飯能不能炒得活色生香。在這裡你會看到徐克的武俠電影、成龍的功夫電影、王家衛的抒情電影、李安的家庭倫理電影、功夫熊貓式的仙境中國、還有美式的 Lovecraftian 魔龍作為最終危機。慣穿全片的小心思,是張開了的掌打贏了緊閉的拳頭,呼應對西人最大影響力的《臥虎藏龍》。
父親作為帶來威脅的一極,尚氣靠著美國精神和大羅 / 中國背景將其戰勝,電影試圖接通美國式鋤強扶弱理念和傳統中國的血脈肉身,而產生新物種。美國以個體形成集體,中國以集體形成個體。
作為文化工業,這部電影不只講述了尚氣本身,也講述了美國對吸收外來物駕輕就熟的文明特性 (或優勢)。活了一千年的暴君終於死了,但美國接過了暴君的血脈,將「年輕人」拉了過去。這可能才是尚氣遲遲無法在某些地方上映的深層原因。即使迪士尼有多試圖合家歡、有多不願意得罪各國文化,美國文化崇尚個人超越、崇尚見義勇為這一點,對「文武」而言可能都是頂撞和不孝。
這部片也後設地評論了劉思慕、梁朝偉等人。有人說尚氣在戲中沒甚麼成長。其實劉思慕能接到這個角色,早就於戲外完成了「成長」。尚氣在劇中表示被誤會為韓國人就是自己抽自己水,影射他曾參與的一套由韓國人主演的劇集。而他做泊車仔的部份,則對應了他以前要拍 stock photo 的艱難日子。你以為尚氣打出「如來神掌」還未算大成長,但尚氣的成長早就通過後設評論現實中的演員劉思慕而另類完成。
「文武」也像融合了《英雄》劍客、易先生、王家衛感情宇宙男主角等角色。這些角色對天下、女人、武道的情心款款,在這套美國片裡面也成為了受評論的素材。理想中的傳統男人,在 21 世紀的當下遇到了不能適應的困境,兒子漸長而可能挑戰其權力也是困境,文武面對困境的方法是訴諸屠村和鎮壓,使用十環打碎了「牆」,將背後病毒般的魔鬼散播出去。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集體行動理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在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
集體行動理論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超級歪電影院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
第五集【諾蘭導演系列】:全面啟動電影解析:第二層 / 心靈與榮格
EP5【Nolan Series】:A Jungian Analysis of Inception / Psyche and Jung
超級歪:「有人要一起去逛傘店嗎?」
-
📣分享本影片,並在本貼文下方留言想說的話,就有機會抽《人及其象徵》與《榮格解夢書》任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6.10.3 - 2016.10.10
👏感謝 立緒文化 與 心靈工坊 的熱情贈書
-
本集關鍵字:Nolan / 全面啟動結局 / 盗梦空间 / 字詞聯想 / 積極想像 / 心理分析 / 榮格 / 心理學 / Francis Bacon / 個體化 / 集體無意識 / 原型 / 盜夢偵探 / 迷魂記 / 聖童原型 / 阿尼瑪原型 / 陰影原型 / 愧疚情結
-
參考資料:
Anthony Stevens《夢:私我的神話》2000
Carl G. Jung《人及其象徵》2013
《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2014
James A. Hall《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2006
Murray Stein《榮格心靈地圖》2009
Robert H. Hopcke《導讀榮格》1997
Stephen Sealer , Merrill Berger《夢的智慧》2000
Christopher Hauke, Ian Alister, Jung and Film 2001
延伸閱讀:https://goo.gl/1k8vFr 〈想要解夢?先看心理學家榮格怎麼分析夢〉
#密集恐懼症一定也是集體無意識搞得鬼
#下一集開始會先做其他電影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