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大難之後:留下來的我們如何修復心碎,活出不被悲劇擊垮的人生 #出版社閱讀邀約書籍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能會面臨到一些讓人措手不及的轉變,例如親人驟逝、罹患疾病、遭遇天災人禍等。我們也很常在新聞裡看到這些事件出現在他人生命中,卻很少再從新聞中去得知這些失去摯愛的人們如何再次重建日常。
作者麗.塞爾斯(Leigh Sales)同時也是一名澳洲記者,毫不保留地公開自己雖然喜歡記者的工作,但卻不喜歡追逐救護車或天災人禍、面對悲劇和痛苦。
然而,當她懷孕八個月的時候,子宮破裂使她經歷了一場痛苦的危機,卻也為往後的人生帶來改變。她開始思考:
「我們如何接受意外可能隨時發生的這個事實?當難以想像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接下來該怎麼辦?你如何繼續活下去?有些人無意間成為大眾都想了解的事件主角,做為一個群體,我們是否有責任幫助他們?當我們真的明白自己不是特例,每個人都是一樣脆弱的平凡人,將表示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過日子?」
《大難之後》因此而生。書中有好多麗對於經歷過悲劇的人們的訪問,書末也分享自己在生產過後,孩子們接連罹患疾病,婚姻也無法持續等經歷。種種巨大的改變擊退她了嗎?我想沒有。麗與受訪者們走過的那些痛苦與黑暗,淬鍊出對生命的啟悟,都讓我讀著讀著覺得心頭一陣暖。
另外,其中對於新聞媒體的探討,我也非常喜歡,不分國籍,就某部分來說,新聞報導都是經由被挑選而來的,如同麗在前言提到:
「一百架直升機裡可能有九十九架飛得很安全,會上新聞的只有出意外的那一架。」
更在之後的章節中也說到:
「新聞媒體強化了我們對於風險的恐懼和大腦對特殊事件的重視。媒體就像放大版的人類大腦,排除普通的日常事件,留下少見的事件。」(麗在也有提到:當然也有其他更開心的新聞,但悲劇似乎總是留下更強烈的印象。)
由於網路逐漸發達,新聞報導更是變得無所不在,看到麗以下的這一段話,我深有感觸。
「不斷填空的需求,意味著媒體對內容的胃口成了無底洞,他們需要源源不絕的新訊息跟照片來不斷更新新聞,鼓勵消費者繼續收看或點閱新聞。」
是啊,在大量的新聞資訊中,過多的負面新聞會導致很多人會對日常生活顯得更加恐懼。我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好好去正視的問題。
除了報導之外,對於面臨悲傷事件的當事人,記者或節目主持人的提問方式也是需要智慧的,倘若將訪問的焦點擺錯,不只傷害到當事人,對於事件本身的真相也會越來越遠。
現在全球受到疫情影響,我們過去的日常生活也大大地被改變了,更有不少人因此而與深愛的家人、朋友、伴侶天隔永別。期許這一本書,都能夠為正在悲傷的人們帶來慰藉與溫暖。
好的,來分享我的部分摘要筆記───
.災難發生的地點愈平凡,我們的集體安全感愈被破壞得更嚴重。這樣的悲劇距離我們太近,令人坐立難安。
.有時候你不喜歡自己或別人的某個原因,說不定將來會以某種形式拯救你。
.不喜歡覺得自己很脆弱,所以我們會設法尋找安心的感覺。
.我們每天都在為最隨機、無意義的事件賦予意義,只為了給自己一種掌控世界的感覺。
.人類的生命恰好是個極複雜的系統,生命的走向取決於長年累積的龐大社交連結與無數個微小決定。
.生命中的艱難時刻會讓人過得辛苦,但其實好事、值得做的事也可能讓人過得辛苦。
.我們可以承認生命難熬,這不會讓任何人蒙羞。真的沒有關係。承認,反而會給人空間展現人性。
.在遭逢如此嚴重的創傷之後,人類還是可以找到繼續前進的方法。與了解你的遭遇的人分享心情,顯然有幫助。找到人生目標也有幫助。
.距離災難僅一步之遙的我們,若是透過媒體吸收了太多災難資訊,也有可能受傷。無數的研究發現,媒體持續報導災難事件對大眾心理健康有害。
.約翰.藍儂過世時,當時的澳洲總理馬爾康.弗雷澤(Malcom Fraser)不需要擠出什麼深刻的感想。若這些新聞事件發生在今日,媒體肯定會期待總理說些什麼。
.對無意間捲入不尋常事件的普通人來說,媒體的高度關注會造成壓力跟傷害。大眾著迷於這些新聞,記者也隨之沉淪,但事件主角可能得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記者的聆聽並非無償,只是付錢的人不是受害者。有時候,記者也可以從聆聽倖存者的故事獲得心理學家得不到的利益。
.若記者能有效聆聽,或許能為後來的諮商打好基礎,或至少不要造成傷害。
.當你感受到疼痛,生命才會出現實感。你會得到領悟,進而產生同情心。痛苦使你成為更深刻、更豐富的人類。
.痛苦中,也有喜悅。你不可能只抱持一種想法:人生很美好,人生很糟糕,或人生很悲傷。一定是揉雜在一起。其實這世界有很多好人,很多的仁慈。他們無所不在。
.並非人人都能變成英雄或是啟發人心,我們也不應該對別人懷抱這樣的期待。
.以為腳下踩的地永遠平穩,或是身旁的情況永遠祥和平靜,只是一種集體錯覺。天氣可能瞬間改變,你我都無能為力。
.心理諮商有時會給人一種消極的印象:你去找諮商師,倒垃圾般傾訴感受跟問題,然後離開,下個星期重來一次。但有用的心理諮商必須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優秀的諮商師會溫柔地把你的思路導引到新的方向。
.「創傷後成長」不會取代悲傷與痛苦,它是在身上發生了沒人希望發生的事件後,出乎意料的副產品。
.我們必須意識到生命有限,沒有人能長生不老,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會結束,所以要活得有意義。
.時間不一定能療傷,但時間能賦予你忍受傷痛的工具。
.在良善的人格特質中,最珍貴的是仁慈。
.等你真正明白在生命的變幻無常面前,每個人都一樣脆弱,你就馬上會停止煩惱生命公平與否的問題。災禍的隨機分布,或許是生命中唯一真正公平的事。再多的金錢、名聲、權勢和美貌,都無法把災禍、疾病跟死亡擋在你家門外。
.我們在新聞裡經常看到生命中最糟糕的事,但是在那之後可能出現生命中最棒的事。
.生命比新聞告訴你的要豐富、仁慈、安全得多。人類也比新聞告訴你的更加善良。
-
作 者|麗.塞爾斯(Leigh Sales)
譯 者|駱香潔
出版社|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
#駐點樂讀人專欄 ─── 陳子楹
歡迎追蹤instagram一起來閱讀: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KenHo1勁好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DIY迷你燈籠及視覺錯覺攝影法 DIY中秋節微型燈籠及拍攝(五種) 今次由小曲奇教大家做中秋節最傳統的五種燈籠 而且是超迷你的微型版燈籠 勁好玩指尖陀螺大決戰 小曲奇: https://www.facebook.com/cookieslittlewhite facebook專頁 https://ww...
「集體錯覺」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集體錯覺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集體錯覺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集體錯覺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集體錯覺 在 KenHo1勁好玩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集體錯覺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集體錯覺 在 #集體錯覺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集體錯覺 在 書籍推薦0371 <集體錯覺>-大家的想法,可能不是你以為的 ... 的評價
- 關於集體錯覺 在 心理學/科普《集體錯覺》閱讀心得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集體錯覺 在 分享科普/應用心理學《集體錯覺》心得- 科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集體錯覺 在 【心得】【抽書】《集體錯覺》心理學/科普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集體錯覺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說真話與後真相 | 陳時中部長的政策溝通 | 風險時代的語藝 | 說真話的勇氣 // 李長潔 🗣
.
「#人與人的連結」,這句話突然變成「年度金句」,人們讚嘆,他的講話總是令人同意也可以接受,這句「真話」同時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倫理。回顧這一年多以來,阿中部長的每場言談,總有許多令人欣賞的部分,像是2月時「#部長落淚」、4月時「#部長帶粉紅口罩」,當然還有更多是在直播記者會上與記者們的對話,時而嚴正指明,時而溫馨幽默。
.
許多研究者開始對陳時中部長的「發言」、「政策溝通」進行分析,想要把握阿中部長的「語藝」(rhetoric)技巧。但就筆者自己的研究,部長的個人風格(Charismatic Leaders)應該佔語藝技巧的大部分比例。也就是說,天時地利人和(疫情風險中的領導期待)加上本身的人格特質與說話習慣,讓他的溝通成為某種典範。今天的節目中,我想指出,「#說真話」(parrhesia)的重要性,也簡單討論與之相伴隨的「#後真相」(post-truth),它們同時都指向民主體制,也是在我們這個疾病風險時代,可以深思的事情。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人與人的連結
▶ 部長的政策溝通
▶ 語藝學的傳統
▶ 傅柯的權力與論述
▶ 說真話的勇氣
▶ 說真話與後真相
▶ 疫情時代中最需要說真話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nj5y3w9rpd0816spjpnypl?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Pat9P9A4vBG_v5KsTT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hNr2xExQuCW01m154STIb?si=H6wmKVqJSNiFDbi047ye6w&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5-%E8%AA%AA%E7%9C%9F%E8%A9%B1%E8%88%87%E5%BE%8C%E7%9C%9F%E7%9B%B8-%E9%99%B3%E6%99%82%E4%B8%AD%E7%9A%84%E6%94%BF%E7%AD%96%E6%BA%9D%E9%80%9A-%E9%A2%A8%E9%9A%AA%E6%99%82%E4%BB%A3%E7%9A%84%E8%AA%9E%E8%97%9D-%E8%AA%AA%E7%9C%9F%E8%A9%B1%E7%9A%84%E5%8B%87%E6%B0%A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21650755
|
////// 完整論述 /////
.
這一年中,我們每天都看到部長在談疫情,在危機時刻,或許我們不得不信任,但整體而言,他的講話總是有著特別的說服力。他連續得到前所未有的超高民調,顯示人們對他有著高黏著度的信任與喜愛。有人批評這是一種造神或是偶像包裝,但我覺得不如仔細觀察與分析他的談話,可能對我們的人生更有幫助。
.
▓ #部長的政策語藝
.
今天部長講出「人與人的連結」,真是絕妙,文字精準帶有情感,溫暖幽默又不失正確性。一時間也成為社群媒體上瘋傳的名言佳句(當然有各種解讀啦)。相關的例子很多,他總是可以用沉穩冷靜的語氣,說明數據,鼓舞士氣,像是流下淚說出:「雖然不希望在統計上有相關確診病人,但反過來想,也等於是我們救他一命,讓我們的醫療界盡最大努力來幫助他」,或是,戴上粉紅口罩鼓勵正確的口罩使用習慣與扭轉性別意識形態,其他像是「人與人之間不信任,病毒就有機可趁」,「媒體在做利己利人的事,社會安定很多」等等。
.
在記者會上,他總是非常「真實」,是整個人格氣質、數據論點、口條表達上的真實。這正是語藝學中所強調的可信度訴求(#ethos)、感性訴求(#pathos)、理性訴求(#logos)。
.
▓ #語藝學傳統
.
簡單地介紹一下西方的語藝學傳統。語藝學(rhetoric)是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一門學問,這可說是最古老的傳播學與傳播教育。而我們人類最基本的溝通方式是以語言符號進行溝通。在古希臘誕生的傳播知識我們稱為語藝(rhetoric);在希臘開始的傳播教育我們稱為「語藝教育」,主要以說服為目的。這個語藝傳統包括創作、組織、風格、記憶、演述的技巧內涵。
.
語藝之所以重要,是因當時的公民因在民主體制與精神下,在參與公共事務時可以自由的發揮,因此思辯與表達能力也得以受到重視。語藝可以說是民主的基礎之一,但語藝與真實的關係也時常是哲學爭論的重點。
.
我們可以想像,雄辯滔滔與真實之間可能是有衝突,甚至是水火不容的,語藝技巧並不以真理或事物的本質為基礎:真理,信不信由你,都是語藝的效果。只要你能成功達到說服,那就成為某種真實。正因這個弔詭,法國的哲學家Foucault,在晚年便針對「語藝」與「說真話」進行區隔與辯論,兩者相互衝突,卻又模稜兩可,也同時是民主機制中的基礎與派生現象。
.
▓ #傅柯的論述分析與權力哲學
.
Foucault大概是二十世紀後半最有影響力的歐洲知識份子,有學者認為,他是一位「改變所有學者的工作基礎」的重要思想家;你可以說他是社會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在1955~1969之間,Foucault在法蘭西學院有著一段知識的輝煌時間,而在1984年時,卒於自己的死亡實踐。
.
總括來說,Foucault的的主要學術工作有三,首先是新史學範疇下進行「瘋狂」概念的系譜分析,如《瘋癲與文明》(1961),第二條路線是對人文科學發展史的研究,如《詞與物》(1966),第三條路線是進行知識論述的語言學研究,為《知識的考古學》。此外也有一些單一主題,例如《臨床醫學的誕生》等等。而晚期Foucault則從是《性史》三大卷的艱鉅工作,並轉向自我的倫理技術探究,思考人的存有問題,包含《說真話的勇氣》、《主體詮釋學》等。
.
對於Foucault而言,權力無所不在,這是一個文化中最複雜的論述實踐。因此,他並不會問:「誰是掌權者?」而會是問:「權力如何被配置,以及生了什麼物質效果」。例如,什麼標準被認定為患有精神病?需要如何被治療?這些問題持續成為Foucault工作中重要的興趣。
.
一般而言,我們探究權力問題時常會問的「制定法律者是誰」、「法案如何通過」,傅柯會認為這些問題預設了權力關係是穩定的、可預測的客觀事實;從其觀點來看,權力並非通過社會結構而下放的,相反的,權力是流動的,且透過論述蔓延開來,在特定的學科或實踐範疇內,我們的知識本身構成了經驗世界的真實,也內含了力量的運動。從此來看,Foucault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追尋權力的軌跡。
.
▓ #說真話的勇氣
.
Foucault去世前一年,1983年在法蘭西學院開了一堂討論班:「自我與他者的治理」。課堂中,他進行了此生中的最終回思辨,直指「說真話」(fearless speech)在論述形構、論述實踐、與主體詮釋上的歷史與作用,試圖解開「權力」的謎題與提供一個面對「權力」的解決方案。
.
「說真話」也是古希臘時代的一個政治行為的概念,意旨坦率直言、自由言說、思言不二,面對暴政權力時,依然敢直言不諱。Foucault在他的「主體詮釋學」講座課上,對「說真話」(Parrhesia)的分析已經提出了幾個深具意涵的問題,特別是在論民主體制之時也將是關鍵的:「說真話」與「語藝」(rhetoric)的區辨,以及「說真話」與逢迎者(flatterer)「說好聽話」之間的敵對。
.
簡言之,「說真話」牽涉了我們對自身的主權(egkrateia),也因為作用於他人,而更是一種言說的倫理。但「說真話」必須審慎於情境時機(kairos),需要選擇與決斷可與之言的對象。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掌握說服技藝的人能夠藉著話語而支配他人,「說得好聽」可能成為「講真話」的可怕敵人。另一方面,單是真理本身又未必足以說服人,仍然需要表達的藝術,才能發揮說服力,「令人相信」。(朱元鴻,2016)
.
不過,Foucault認為,「說真話」對真理的擔保,不在於理論與技巧,而是必須對照於說者實際生命格調的態度與行止。相對比,說服群眾的雄辯,不在於訴諸邏輯與真理的判斷,而在於召喚出聽眾的強烈情緒,就如同劇場裡的戲劇成分。以說服為目的,「說得好聽」的逢迎諂媚,看似跟從聽眾的討好姿態,其實在召喚聽眾的跟從。而「說真話」,不僅表現說者對自身的主權,也在鼓勵、支持聽者自主與獨立的判斷,助益而不操控,是一種對他人的慷慨。因此「語藝」說服裡說得好聽的逢迎諂媚,和「說真話」是絕不能相容的敵對者。(朱元鴻,2016)
.
Foucault在1982年3月3日講課結尾時用了很模稜的表述:「說真話」是一種特別的,「非語藝的語藝」(nonrhe- nonrhe torical rhetoric);既是一種技藝,也是一種倫理,既是一種判讀情境對象之藝,也是一種道德態度。
.
▓ #說真話與民主
.
後來,Foucault在「自我與他者的治理」講座課上,提了兩個概念「平等的自由言說」(lsegoria)與「說真話」(parrhesia)之間曖昧的關係。在專裁體制下,我們看見「說真話」的陰影:謊言、遮蔽、言不由衷、集體錯覺,所有人民注定要被擺佈。Foucault說,民主的基本特徵是「說真話」。但,奇怪的是,民主與「說真話」之間的惡質關係也可能毀壞民主,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發表,尤其當多數聲音代表主要意見,甚至我們去討好多數意見,產生民粹,卻也消滅了「說真話」與其主要的區辯能力。
.
我先回到另一個與「說真話」相關的概念:真相。一口氣可以拿出三個層次關於「真」的討論,即事實(fact)、真相(truth)、真實(reality):
.
(一) 事實,就是指實際發生和實際存在的事物狀態或狀況,某個程度上無法解釋,也比較難理解,無論是哪一種制度都無法完全承擔起呈現事實的重量,事實是自己存在在那。
.
(二) 真相,其相對於假象,是現象之下的二級概念,真相是指真實地表現了一定對象的實際情況或本質的現象,因此,真相和本質是一致的;假相則是指沒有真實地表現一定對象的實際情況或本質的現象,相反,假相是那種遮蔽了、掩蓋了一定對象實際情況的現象,因此,假相是和本質不一致的。具有交互主觀性,真相是透過觀察、理解、判斷等詮釋過程所得來的,是在(醫療、媒體等)論述下生產與再生產出來的「事情的面貌」,其包含了假象與真相,而呈現真相、符合事實是這些論述的終極目標。
.
(三) 真實,真實是個認識論概念,是指認識結果與認識對象間的一種關係。如果作為結果的認識與認識的對象符合,就說認識是真實的,如果不符合,就說認識是不真實的。也就是說,當呈現的真相與事實符合時,我們可以說我們創造了一個可以認識到的真實。
.
所以,我們能夠動用的是「真相」層次,主要的著力點也就是呈現真相或是排除假象。但是,真相不是自為的,而是人為的。麻煩的地方就在這裡。我們究竟要的是甚麼真相?如果真相如此多元。
.
所有這裡有一種「真相困境」。所有參與到疫情關係中的我們,都會從不同的角度訴說真相,形成一個程度式的真相,既然真相是一個光譜,那我們老百姓們所期望的是真相嗎?還是,我們要的是希望他們「說真話」?
.
▓ #做一個無畏的直言者
.
所以,問題的癥結點不在於真相如何,因為真相終究是論述的。問題的癥結在於我們是否展現了「說真話」的民主特徵。民粹主義這字眼在當代的語境中有點負面,就像我們表示每個人都有對公共事務發言的權利,可以「平等的自由言說」(lsegoria),不管其知識、美德之類的條件如何,這樣一來,無法區辯是否為真話,無法保證是否為真相論述,淪為民粹盲流。
.
Foucault認為,要確認是否為真話的條件有二,其一是要接受學習與教育(從詮釋學的角度來看,是教養的意涵),其二是要「重返自己」,不僅是有勇氣對他人說真話,還要有勇氣揭露關於自己的真相。
.
我想阿中部長的政策溝通技術,以及前幾波疫情全民的安穩處理,除了語藝的可信度訴求(ethos)、感性訴求(pathos)、理性訴求(logos)外,做為一個「無畏的直言者」,有足夠的「學習」與「重返自己」是非常關鍵的成功因素。疾病議題關乎生死,與「自己」密切相關,而密集的「健康傳播」也讓大家都擁有審時判斷的能力。而部長的「說真話」,不只是一種技巧,更直接地反映了風險時代道德主體的倫理態度。這一切才能運作的如此美好順暢,我相信之後也會是這樣。
.
▓ #後真相與說真話
.
這兩天的疫情升高,比定會相伴隨各種「假訊息」,這些訊息不一定是刻意造假,而是一種「平等的自由言說」下而形成的「後真相」。「後真相」(post-truth)一詞作為前年的代表詞彙,也與風險社會的局勢變化相關。所謂「後真相」指的是「訴諸情感與個人信仰,比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的種種情況」。換句話說,隨意散播驚悚的言論,比起事實真相更為重要。
.
另方面隨著民粹主義的興起,愈來愈多政治人物以此方式對待人民。對政治人物而言,奉行的是「有用者為真!」(what works is true!)(就像語藝學般),對「我的政治利益」有用的就是真理真相,沒有什麼永恆的價值與意義存在。如此的心態,加上大眾傳播媒體也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而推波助瀾,刻意扭曲的造謠、橫空出世捏造及帶風向的假新聞與假資訊等,搖身一變被包裝成為「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而獲得了合理性與合法性的地位。(楊州松,2020)
.
雖說這些「另類事實」經不起時間與查證的考驗,但在資訊氾濫至內爆的網路時代中,根本沒時間去考驗,因為更多、更新的另類事實持續不斷地湧現,覆蓋著前面的另類事實而不斷將其壓縮;且在速率的催趕下,公民及閱聽大眾無力、無心也無時去逐一檢視另類事實是否為事實。但是面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所有的資料與資訊都應該完全公開、透明與真確,並能不經加工製造的真實傳播出去,以讓人民知曉真相,據以自主判斷。在這個「瘟疫蔓延+後真相」的時代中,「說真話」(fearless speech)更顯其價值與重要性,我們必須明白「無懼地說出真話」的真諦。(楊州松,2020)
.
回想一下,阿中部長早在2月13日的記者會上,說過「唯有選擇說真話,防疫工作才有可能成功」。分享給大家,也請大家銘記在心。
|
#參考文獻
.
1. 朱元鴻. (2016). 說真話與民主, 傅柯的最後一課. 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54(2), 57-91.
2. UT, I. C. K. Truth-Telling in the Era of Post-Truth: Two Cases of Parrhesia for Democracy.
3. 楊洲松. (2020). 學在瘟疫蔓延時: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教育思考.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5(1), 1-14.
4. Foucault, M., & 鄭義愷. (2005). 傅柯說真話. Fearless Speech.
|
#一起加油
#很好睡的一集
集體錯覺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電光火石間,他感覺到時間突然放慢,由汽車被撞擊到開始打轉之間,他有足夠時間環顧四周,察覺到緊隨其後的汽車都放慢速度,甚至近乎靜止不動,車廂內無比寂靜,直至汽車撞到護欄一刻,時間才再次回復正常速度。
依據他的觀察,很多人都擁有相似經驗。自從出版著作 Making Time 及撰寫相關文章後,他定期收到讀者來信分享,每當遇到意外或其他突發事故,都感覺到周遭的時間突然放慢。
詳細全文:
http://bit.ly/2kHeZmM
延伸專題:
【時間:是物理還是幻覺?】
https://goo.gl/oCQxdw
【夏令時間將成歷史?】
https://goo.gl/o3qvsy
【爭取「無時間觀念」的挪威小島】
http://bit.ly/2KUZbIW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集體錯覺 在 KenHo1勁好玩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DIY迷你燈籠及視覺錯覺攝影法
DIY中秋節微型燈籠及拍攝(五種)
今次由小曲奇教大家做中秋節最傳統的五種燈籠
而且是超迷你的微型版燈籠
勁好玩指尖陀螺大決戰
小曲奇:
https://www.facebook.com/cookieslittlewhite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enho219/
熱門上傳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SxuTyVp9Y&list=PUvmEITnUDxirhD5VUOFt_4w
DIY自製指尖陀螺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Lv8uueqVYM&list=PLDpZvGpnhXWU5RDme1dhd9kGlOl05ZBdw
勁好玩摺紙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F4S1A7xOw&list=PLDpZvGpnhXWVNAeGZW5RalzWkzB9GFqVG
勁推薦(RECOMMEND)
DIY勁好玩系列(DIY SERI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SxuTyVp9Y&list=PLDpZvGpnhXWVnW7RXMfvLwFSS50ib94Ob
勁好玩和朋友試玩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zMZN7fsi5o&list=PLDpZvGpnhXWUHvuWzVDtB1xZKCDETaXlM
其他(OTHER)
拆解最強指尖陀螺(WHATS INSIDE)十種指尖陀螺大拆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X_ajK7VSQ
三隻小可愛BB(THREE LITTLE CUTE BAB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iBhSRI7908
誰最強指尖陀螺大測試【十個指尖陀螺大測試 】WHO'S ULTIMEATE FIDGET SPINN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mz_j6P7Ng
勁好玩(同朋友唱K有乜好玩)唱K篇FUNNY SING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bj6YTQFcE
勁好玩【錄到意外的一刻】意外直播(ACCIDENT'S MO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8BXIyS3pc
簡單無聊但好玩嘅【磁場引力】指尖陀螺集體遊戲FIDGET SPINNER'S GA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7qC8buFGs
十個市面普遍的指尖陀螺【大測試】Fidget Spinner TE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2ideLKehPE
淘寶開箱【10個指尖陀螺】Opening BOX
https://www.youtube.com/edit?o=U&video_id=3CZm2Fj3XYM
危險系列【測試火紙玫瑰花】Fire Rose TE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m-57LZn1c
勁好玩【露營樂】有趣露營好玩有趣必帶的東西FUNNY Camping THINGS YOU MUST KNO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ws7vu_SHJs
集體錯覺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以BB為原型製作出的『Alter Ego』的其中之一。
她是愛憎的『Alter Ego』。
也是擁有超大胸部和兇惡的巨爪,讓人印象深刻的少女。
雖然不喜歡戰鬥,但由於被虐體質的技能會令自身遭到襲擊,因此不得不進行反擊。
在『Alter Ego』之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力量型角色。
曾經,是將對手包裹、擰斷、直到內心覺得其被獨占為止的盲目追求愛的化身……
但如今,因為某次相遇,她改過自新,認為一方面的求愛並不是好事。
同時小心地不讓自己持有的凶器波及周邊人,成長成了一個雖然膽小畏縮但心地善良的AI。
身高/體重:156cm·1t
出典:『Fate/EXTRA CCC』
地域:SE.RA.PH
屬性:秩序·中庸 性別:女性
「一、一噸,是和通信時所消耗的負荷類似的東西,所以並不是實際的體重!」
性格內向、專一、太過死心眼。
有著一旦發現什麼無法順利去做的事情,就會因對方(周圍)的緣故而躲在殼裡出不來的壞習慣。
在CCC裡……由於其太死心眼,導致自己不能主動接近對方……然後就發揮出了跟踪狂的本領。在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與缺點之後,就開始減少跟踪狂的性質,並以“規規矩矩地努力,好好地變得親密”為目標。
不過懶惰(有了理由就會偷懶不工作)的性格仍是沒有改變,本人也知道者是一個壞習慣,因此正在為了改正而努力著。
〇認知障礙:
她無法正確認知自己雙手的形態。
“大腦”將自身醜陋的姿態
在腦內轉換成為了極其普通的少女的手臂。
所以,在她看來,自己的雙手不過是「普通的東西」。
過去的莉普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會被人們畏懼”,但如今的她已經能夠正確的看待自己的身體,並接受了自己作為怪物的一部分。
『直至死亡將兩人別離』
等級:C 種類:對人寶具 最大捕捉:10人
Brynhild Romantia。
『Alter Ego』們的寶具都是從正規的寶具非法改造出來的,
而本次作為材料的Servant便是《沃爾松格薩迦》登場的女武神—布倫希爾德。
即為了向背叛自己,損害自己名譽的丈夫西各魯德進行複仇,而揮動著的愛恨之槍。
帕森莉普的寶具也有這樣的特性……對他人懷著的愛意越深的話能力就越強……
不過,這是過去的事情了。
她那過去曾呼喚著『直至死亡將兩人分開』的心,如今因為『直至死亡將兩人別離』的心願而改變了。
離別是遲早都會到來的。無論是悲慘的結局還是經歷過的背叛,都無法去否定所愛之物。
「不論會有怎樣的離別,我都永遠相信著,迄今為止的愛都是真實的。」
於是便如莉普所希望的那樣,這股力量成為了保衛所愛之物的力量,而並非憎恨所愛之物的力量。
可謂是純潔無垢,且十分成熟的聖女之力了。
〇高級Servant:A
將復數的神話精髓合成誕生出來的人造Servant。
擁有帕爾瓦蒂(雪山女神)、杜爾迦(難近母)、布倫希爾德的因子。
〇谷間深淵:A
單純的垃圾箱。
是將不必要的數據檔案暫時收納、保管的技能。和回收站是一個意思。
然而帕森莉普的這個回收站圖標,不知為何被設置在了胸部的中心。
簡單來說的話,就是只要是垃圾,無論多少都能儲存進去的虛數空間口袋。
如果是被帕森莉普粉碎的垃圾數據的話,不論多大的容量都能被無限的收納。
雖然乍一看是非常方便的機能,但是被粉碎的垃圾數據是無法恢復的,所以其實是沒意義的技能。
據說,帕森莉普是從將感情填滿在心間,自我崩壞、傷害的少女形像中,獲得這個特殊構造的。
雖然在CCC中,只要墜入這谷間深淵就再也不可能回來,但是在fgo裡,只要是與其定下契約的Master,就可以被立刻救出來。
〇被虐體質:A
帕森莉普的固有技能。
在集體戰鬥中,可以將敵方的敵意(仇恨)集中於自身,將自己成為被攻擊對象的機率提升。
〇壓縮 & 碾碎:EX
固有技能。由『怪力』進化而來的作弊技能。
無論是多麼巨大的容量,只要是“能被手所包住的東西”就可以用爪子進行碾碎,壓縮。
被壓縮的東西雖然大小會變成1厘米單位的立方體,但其質量只能被壓縮到之前的十分之一左右。被壓縮的東西,在這之後會被當作垃圾數據處理。
可壓縮的東西並不局限於比莉普的手掌要小的——只要是她覺得能“用手收納的東西”,都沒問題。
雖然是無視了遠近法則的平面物理干涉,但越是大的物體壓縮的時間越長。是僅存在於電腦空間中的錯覺圖像壓縮技法(Codec)。
莉普進行了破壞特化,如果對方是不能動的物體……地形或是建築的話,甚至能發揮出超出BB之上的破壞力。
不過當Servant及Master作為對手時,他們馬上就會察覺到危險並從莉普的視線範圍中逃離——笨重的莉普就會陷入追不上敵人的困境。
與身為『為了戀愛而戀愛的少女』溶解莉莉絲相對
帕森莉普是『追求愛的少女』。
然而從其外表來看,她並沒有被愛,而是因為無法獲得渴求之物由愛生恨。
愛憎的Alter Ego帕森莉普——雖然她是這樣誕生的,但如今的莉普身上已經看不到這種性質了。
因為其本身就有著純樸的性格,所以在改心後,變得有些接近『BB的原型』少女的性格了。
莉普深知自己是個擁有多麼兇惡,麻煩性能的英靈。
所以她對沒有拋下這樣的自己,願意和自己交流的master,抱有感激之情。
而這份感激也會漸漸化為敬愛與憧憬,甚至到了最後會成為愛的幻想吧。
……但是,對了解自己的出身以及特性的莉普來說,她已經無法再去「天真的渴求愛情」了。
一旦陷入愛河,她就會傷害到這個溫柔的人。
因此,她會一直抱著這份對愛的幻想,在暗處以成為master的力量為目標而努力。
集體錯覺 在 書籍推薦0371 <集體錯覺>-大家的想法,可能不是你以為的 ...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集體錯覺 在 心理學/科普《集體錯覺》閱讀心得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集體錯覺》是本非常有趣的書!通常,個人會盡量避免破題直陳書籍有趣之處,就像講笑話前先說:「嘻嘻我要哈哈跟大家講一個很好笑的笑話呵呵呵~」 ... ... <看更多>
集體錯覺 在 #集體錯覺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日預購 #集體錯覺 #真相不一定跟多數人站在同一邊! 為什麼我們寧可欺騙自己,. 也不敢跟別人不一樣?… See more.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