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到哪,我們總是無處容身。因此,我們老想離開目前所在之處,到其他某個地方去。
⠀⠀⠀⠀⠀
關於『容身之處』這個主題,早有各式各樣的探討,也被大家說到爛了,但它還是會讓我們不禁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原點,重新思考這個主題。當容身之處變成問題時,一定是『失去它』或『得不到它』的時候,所以容身之處,必然是以否定的形態存在。當我們待在自己應該在的容身之處時,腦中根本就不會浮現容身之處的問題。容身之處成為問題時,僅限於『沒有』容身之處的時候。
⠀⠀⠀⠀⠀
被稱作『少數族群』、被稱作『當事人』的那些人,更是如此,但連我這些多數族群,也就是所謂的『一般市民』的人,基本上也全都活在沒有容身之處的感覺中。只有腦中被工作、家人、人際關係的問題佔據時,只有忙於雜物無暇思考時,我們才能忘卻容身之處的問題。對我們而言,容身之處只有可能是兩種情況:『沒有容身之處』或『暫時忘記這個問題』。
⠀⠀⠀⠀⠀
無論身在何處,和誰在一起,我們都無處容身。即使和家人或情人在一起,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老想著要到某個地方去。而實際上也有許多人,真的朝外面的世界踏出了一步。」
⠀⠀⠀⠀⠀
⠀⠀⠀⠀⠀
⠀⠀⠀⠀⠀
「不需要實際往哪裡去,其實也能找到『出口』。每個人都有一扇『向外打開的窗口』,藏在某個意想不到之處。以我個人而言,書本就是我的那扇窗。我想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吧。
⠀⠀⠀⠀⠀
四方形的紙本書,恰恰就是一扇向外界打開的四方形窗口。所以,大家只要讀書,就算實際上一直待在家中,或從未離開過居住的城市,也能感覺得到有一個不屬於這裡的『外面』,而我們可以任意地打開門扉,去到任何地方。當時機成熟時,我們就會打開真正的窗戶、真正的門扉,朝自己想去的地方啟程。
⠀⠀⠀⠀⠀
幾天前,我在某個城市認識了一個身為單親媽媽的酒店小姐。她在老街出生長大,周圍盡是不良少年,國中時期的好友,沒一個念到大學,豈止如此,其中半數以上,連高中都沒畢業。她自己也在國中時輟學,和那些朋友們到處閒蕩,過著連家都不回的生活。
⠀⠀⠀⠀⠀
她先是在鬧區,替風月場所做招攬客人的工作,後來在機緣巧合下,接受別人的挖角,成了那一區最頂級的酒店的女公關。於是一流大學畢業的大企業幹部、擁有黑卡的實業家,成了她在那裡招待的對象。
⠀⠀⠀⠀⠀
許多女性在那樣的地方,認識了那樣的顧客後,就會請對方出資贊助自己開店,或者更直接地,就會選擇成為對方的『情婦』,但她看到店裡的這些客人,反而開始想說,自己也要成為那個世界的人。
⠀⠀⠀⠀⠀
現在她為了先取得高中畢業資格,而在高中夜校念書,同時也在進行一些活動,支援單親媽媽或從事『夜生活工作』的女性。
⠀⠀⠀⠀⠀
對她來說,夜生活的工作,成了她對外打開的窗口。夜生活工作是好事壞這個問題,世間大概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聲音,不過這件事,只是單純地讓我感到,窗口真的是無所不在。這會兒,書成了窗口;那會兒,人成了窗口,我想對許多人而言,音樂也是一種窗口。有時,這些窗口會半強迫地,把我們帶向一個我們不曾想像過的地方。
⠀⠀⠀⠀⠀
踏出現在的所在之處,往外頭走去,這麼做雖然帶來強烈的解放感和自由感,但同時也經常會伴隨著孤獨與不安。所以,我們偶爾會產生回去的想法。雖然有些人有處可歸,有些人無處可歸。
⠀⠀⠀⠀⠀
離開所在之處而獲得自由的故事,有多吸引我們,回歸原本所在之處的故事,就有多吸引我們。」
⠀⠀⠀⠀⠀
⠀⠀⠀⠀⠀
⠀⠀⠀⠀⠀
——《#片斷人間:貓、酒店公關
與乘夜行巴士私奔的女子,
關於孤獨與相遇的社會學》岸 政彦
https://bit.ly/3xykowj
⠀⠀⠀⠀⠀
⠀⠀⠀⠀⠀
⠀⠀⠀⠀⠀
#防疫期間讀到驚人好看的一本書
#雖然並無關聯但直覺想拿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當摘文配圖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