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家型級別影響,爸媽你看懂多少?深究兒童英語教育重要性。
我猜,絕大多數家長對這個新聞是很無感的。
一來,時間還很久;二來,孩子才在念小學,甚至剛要念小學,國家要不要有第二官方語言,跟孩子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的呢!
雙語國家的意思,是2030年起,台灣會開始把英文當做第二官方語言。
這意思是,很多正式的文件與場合,是可以使用英文來表達的。例如說,目前政府機關開會,如果與會來賓只懂英文,不懂中文,會議主辦方是有義務要準備中英口譯的,各級議會的議員也不可以用英文來質詢。
簡單的說,目前你要當公務員或政務官或議員,全程使用中文是個義務,即使完全不懂英文也沒關係的;但如果英文被視為官方語言,那麼使用中英文就是可以自由選擇了。比方說,某個新任長官喜歡用英文,這個時候如果屬下英文程度不好以致於影響工作表現,就是個人的能力問題了。
政府機關如此,大型民營企業也會連帶如此。
類似的道理,目前正式的教科書一定只能用中文編寫,所以台灣的出版社即使教科書寫的再差,也不怕英美來的競爭者。但雙語國家之後就不一樣的,一定有出版社會直接送審國外的教科書,反正108課綱根本就是抄 CCSS 的,所以審過也不會難,然後一定就會有學校採用英文版的教科書,這時候學生看不看得懂就是學生自己的問題了。
然後,大學端兼負培育國家與企業未來人才,與引導中小學教育方向的雙重責任。自然也會大規模的朝向培養雙語人才邁進,因此對入學新生的雙語能力要求標準,自然也會大幅提高。
❚ 遠的先不說,說點短期與現實一點的改變。
這個學年度起,教育部將選擇四所重點大學,提供獎勵與補助,要求這四所大學在四年後,博士班有九成,碩士班有七成,大學部有五成的課程,需要全部用英文來進行。
可以想見的,這四所大學都是所謂的頂大。
但是今天,即使是台大新生的平均英文能力,也還無法執行這樣的授課方式,更別說是其他學校了。可以想見的,#未來四年這四所頂尖大學對入學新生的英文能力最低要求以及影響的比重,一定會是逐年大幅提高的。
高中端呢?
當然也會有所應變。今年起,我們看到很多二線的公立高中已經開始加入了特色英語學程,IFY 國際預科學程,雙聯學制,甚至是IB 中學的行列。很明顯的希望從雙語化及國際化,來與傳統的明星高中做出區隔。這當然也意味著,英語好的學生,在未來的選擇及可以獲得的資源將會越來越多。然後他們在大學入學的競爭中,也會因此有新的優勢。
而上面所提的,只是眼前已經可以看到的改變。未來九年,在政策導引人才需求,人才需求導引大學教育後,整個大學入學,到高中入學,對學生英文能力的要求方向與訓練方式,勢必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這,就是 #國家級政策的力量。
也許有人會覺得9年還很久!
不,如果九年後的大學必須做出重大的改變,那六年後的高中入學就會提早有改變,甚至三年後各地明星私中的入學也會跟著改變。像現在,一般的國中是程度好的學生在畢業前會通過全民英檢初級,但很多知名私中希望學生在國二就要有類似的程度,我相信在前述的趨勢下,三年後這應該會是私中入學的基本門檻了。
問題來了,現在可以在小學階段就通過類似檢定的,多半都是從學齡前就在全美語幼稚園或者使用DWE 的孩子,然後繼續在私小的國際班就讀,或者有神級家長在家帶孩子自學。
至於傳統英文教學方式與密度,不論是學校或補習班,其實都很難讓小學生在畢業之前就通過這個門檻。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甚至已經中年級了,而且你很重視未來的升學,但你卻還在用傳統的角度與方式讓孩子學英文,不斷的背單字,背文法,寫評量...⋯那其實你並沒有多少時間來讓孩子面對這個巨大的衝擊!
這其實就跟當年「108課綱」在討論之際,很多家長覺得反正就是念書,課綱改什麼念什麼而已;卻低估了課綱的精神,其實是要幫大學挑選更有思考與研究能力的學生,而不是只會在考卷上作答的學生。
所以,「108課綱」的落實,必然會涉及大學入學評比方式的變革。果不其然,大考中心做出了一連串的變動,然後很多家長開始抱怨這些變動太突然,不知如何教孩子適應。
關於雙語國家政策,我相信很多類似的抱怨也會在三年後大量出現在沒有警覺也沒有做好準備的家長身上。
最後,讓我們回到 #兒童英語教育 這個主題。基本上,我們預期雙語國家政策會徹底改變我們對什麼是「學好英文」的定義。
事實上,台灣有很多老師與專家都知道台灣的英語教育的成果不好,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在過去十年來,我們發現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在他們的崗位上,默默的為「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與方法」在付出。然而,不論他們多努力,成果其實極其有限,只能改變一小部分的學生。
這中間關鍵原因在於,在教育生態系裡,有三個主要的角色,「政府─老師─學生家長」,而這三者之間,其實位於中間的老師是最無力的。當政策不改變,或者學生家長端的觀念不改變,老師其實什麼也不能做。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年來,我們在中文家庭雙語小孩這個社團裡,選擇從改變家長端的觀念著手。
如今,政策的風向終於變了,時間與改變的壓力回到家長這一邊了。
而你,做好準備了嗎?
(歡迎轉分享)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2030雙語國家 #兒童英語教育
#拒絕填鴨
「雙語幼稚園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存摺 攝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Re: [寶寶] 私幼VS房子?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會讓小孩上雙語幼稚園嗎? - 親子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台南雙語幼稚園ptt :: 台南市補習班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幼兒園選擇重要嗎?需要特別選全美語幼兒園嗎?-媽媽經來談心 的評價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全美語幼稚園+全美語國小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雙語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us kid幼稚園學費 :: 公私立幼兒園評價網 的評價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康橋國際學校ptt 的評價
- 關於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這2種家長不要送孩子去全美或雙語幼稚園! | 多數人不知道的迷思 的評價
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可以同時要求孩子安靜聽話,又期待孩子勇於表達嗎?】
蕃茄說他在學校每天都會找老師說話,我們覺得實在是太有趣了,就多問了他一些細節。
「其他人也會去跟老師說話嗎?還是只有你會?」
「老師會跟每個人說話。」
「所以是說老師會找機會過去,跟同學一個一個說話的意思嗎?」
「有些同學會問問題啊。」
「那你也會問嗎?」
「如果老師問問題的話我會回答。」
所以似乎跟我們想像的不同,不是蕃茄自己會刻意找老師聊天,是老師跟孩子之間原本就很常對話,真好奇是什麼樣的狀況。我跟傑克還在思考,蕃茄話鋒一轉,改問我們問題:
「你們以前也會跟老師講話嗎?」
我跟傑克互看一眼,我簡單說了一句:「嗯,我們以前上課的時候不能說話。」然後就趕快低頭夾菜。
「為什麼啊?」
兩個大人一時不知該說什麼。我的心裡一陣翻騰。我怎麼會知道為什麼,我可是從幼稚園開始聯絡簿上就被寫「上課愛講話」,被盯到後來學會閉嘴改用傳紙條到大學畢業,我從來就不認同上課不可以說話啊!!
最後,我說:「因為,在台灣的學校,覺得小孩聽大人說話比較重要。」
話題後來草草結束,蕃茄吃完就被傑克帶過去洗澡睡覺了,留我一個人在沙發上沈思。
***
很多年以前,當我還在美國的時候,參與了一回performance art. 這是什麼樣的一種藝術作品呢?最粗略的定義算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由人的行為所表現出來的作品」,算是在台灣長大的我相當陌生的一種藝術形態。
當時參與的作品跟「編織」有關。在作品發表日的前三個禮拜,創作者本人就徵求志願者到他的工作室幫忙編織像繩索也像長髮一樣的長條物品。去了幾次之後,某一天的休息時間,創作者(是一個有點年紀,一頭金棕色短髮,圓圓胖胖的阿姨)拿著一張白紙走進來,告訴我們作品本身需要有五位女性在當中參與,我實在是太好奇最後完成的作品究竟會是什麼樣子,於是我就主動報名了。
開幕當天,到現場看見我們努力累積三個禮拜的長髮鐵絲卷一束一束從天花板上垂下來。地面中央擺著一個插著滿滿鐵絲的籃子,周圍有五張被鐵絲層層纏繞的高腳凳,每個凳子前面擺了一個桶子般的編織工具。
展覽時間一到,音響開始播放當初大家在工作時的喃喃自語。我們五個女孩陸續從後場走出來,各自選擇一張凳子坐下來,抽出籃子裡的鐵絲開始編織。先編織好一段的人就站起來,把新織好的長髮鐵絲卷跟中央的那些別再一起,然後先行離開,直到最後一個人也完成為止。
就這樣莫名其妙結束了,是個我自己也不知道在做什麼的作品。我們五人跟著藝術家阿姨一起出來謝幕,滿場掌聲。藝術家接過麥克風,簡單說明了一下今天作品的想法,然後開口問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
三隻手舉起來了,都是小孩子。
「掛在天花板上垂下來的是什麼東西?」一個四五歲的捲髮小女孩問。
「為什麼在台上的都是女生?」這次是一個十歲左右,穿著牛仔褲的男孩。
「剛剛在播的那些奇怪的聲音是什麼?」最後是一個六七歲,手裡拿著一台小汽車的男孩。
接下來的事情我完全不記得了,因為我滿腦袋都在想:「為什麼?為什麼他們舉手了?為什麼他們覺得這個場合他們可以發言?為什麼他們不會覺得自己不懂?」
***
多年後,到我自己生了小孩,開始對孩子的發展有近距離的觀察我才發覺,當年我周遭的大人,只希望小孩在「有用的時候」說話。
「主動叫人」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會說。
「對不起」很重要,也一定要會說。
「唐詩」也很重要,見客人的的時候要背,也一定要學會。
「考試成績」更重要,回家要主動報告。
另一方面,
「為什麼」很多餘,去學校找老師。
「你們在講什麼?」是插嘴,安靜去旁邊。
「今天在學校啊,我⋯⋯」,這種事情不重要,去寫作業。
大人說我沒禮貌,我問什麼是沒禮貌,被當作頂嘴。我被糾正,表達我的不滿,還是被當作頂嘴。
家裡的環境如此,在學校也只能聽課不能說。僅有的發言機會,也是老師問,學生答,通常也都有標準答案。等上了國中高中,突然開始有上台報告的要求,但是也開始有分數的壓力,滿腦袋都是自己的表現好不好,更沒有自在表達的空間。偏偏到這個時候,家長突然開始感嘆,人家歐美的小孩都好會說話,台灣的孩子就是口拙。
到底是為什麼,我們花了三年的時間,費盡心力讓孩子學會說話,但是卻用接下來的十多年,期待孩子用「安靜」的方式學會表達意見?
我是從日本的學生的身上,看見多年下來接受「該說話的時候才說話」教育法的可怕影響。
在當時的語言學校,很多來上課的上班族人士,尤其是主管或者社長階級,因為政府積極鼓勵培育雙語人才,卯足全力要加強自己的口說能力,所以選擇「專題討論」的課本。「歐美人士非常注重意見交流,所以想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他們普遍要求上討論課的原因,但是所有教過討論課的老師,都很想跟他們直說:「其實你們的問題不在英文程度。」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課本上有一個討論主題是「全民學英語的必要性」,而在課堂上的對話通常都會變成這樣:
「你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學英文嗎?」
「當然!」
「為什麼?」
「因為英文很重要。」
「為什麼很重要?」
「這樣才可以跟國際接軌。」
「每個人都需要跟國際接軌嗎?」
「當然。」
「如果是蕎麥麵店的店長呢?」
「可以跟外國客人溝通啊。」
學生對這樣的互動非常滿意,覺得「我表達了好多想法」,但是老師們其實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因為真正足夠形成討論的表達應該是,「在受到邀請表達意見的時候,無論你的想法是什麼,先清楚地表達出來,之後再引用自己個人的經驗或者是聽過的看法,來支持你的看法。」
用這樣的定義來看,對話至少會呈現像這樣的模式:
「你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學英文嗎?」
「恩,我是贊成的。因為現在的公司幾乎都無法只靠日本國內的客戶支撐,必須要向國外發展才行,這樣的話英語能力就會非常重要。例如像我這個產業⋯⋯」
當這一段想法完整表達結束的時候,另一方才有足夠的資訊,根據你所說的內容,提出「我同意你這個產業相當需要,不過所有的產業都有這樣的需求嗎?」或者是「我也覺得這樣最理想,不過要怎麼處理每個人對學習語言的興趣差異的問題?」等等的疑問,讓話題可以繼續深入下去。
那為什麼學生不這麼回答呢?他們的腦袋都是空的,沒有東西嗎?並不是這樣。如果我把問句拆開,一點一點的追問下去,他們是可以被推著思考,慢慢吐出他們的想法的。那他們為什麼不說呢?
「因為你沒有問啊。」學生一臉無辜地說。
是的,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人,已經養成習慣「有問,才答」,而且會自動把回應縮減成最短模式,像是回答簡答題一樣。這件事情本身並不是一種錯誤,有些時候確實需要這種有效率的對話方式,但是當成長的經驗大量偏向這種對話,極少有讓孩子嘗試完整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的時候,口語表達能力並不會隨著年齡增強,只能一直停留在簡答的階段。
表達是一種「運動」,需要非常大量的練習。練習怎麼把咬字說清楚,怎麼挑選精確的詞彙,怎麼把前因後果說得流暢易懂,怎麼把自己腦袋裡破碎的概念組織成有邏輯的想法。
因為文化和教育環境的關係,日本的孩子缺乏這樣的練習機會,所以他們對「討論」這件事情本身缺乏經驗,也不敢「浪費」太多時間好好說明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情況下,長大成人之後,就算這個人的英文程度再好,也沒有辦法參與深入的討論。
回到剛剛說的美國的狀況。之前曾經看到有留學經驗的人分享,說去美國之前聽說他們上課都非常踴躍發言,也很踴躍發問,但是去了之後才知道他們根本都問一些白癡三歲小孩的問題,老師剛剛才講過的觀念也問,明明是自己沒聽課,跟上課沒關係的事也問,不是今天這堂課教的東西也問,台灣的學生都快被他們這種蠢問題逼瘋了。
我個人確實也經歷過課堂上問蠢問題的狀況,但是多年之後,我卻有了不同的思考。
如果為了避免上課/在家問出蠢問題或說蠢話,浪費大家/我的時間,所以要求他們先自我審核想問的問題會不會太蠢,缺點是學生/孩子只要有一點不確定就不敢問問題或是不敢表達,內心的疑惑就這樣擺著不敢說出口。
另一種狀況是,為了避免學生/孩子心裡重要的問題沒有得到解答,所以鼓勵他們什麼樣的問題都可以問,什麼事都可以來討論,缺點是總會有某些沒腦的問題或想法出現。
身為家長或老師的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存摺 攝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化可能大到我都不知道
傳統節慶在才是教育本質
尊重各方國家節慶活動!
但教育體制不得本末導致
套之前有個大哥說的過什麼聖誕節,林北過媽祖生啦!
#我的好友們文長慎入
#這是我凌晨貼在爆怨公社的文章
#一早醒來發現此文已被推爆
#因此將此文發布至個版
我真的要抱怨,
抱怨現在的教育,
到底是怎麼教小孩子的,
我的兒女從小就在所謂的雙語安親班,
從幼稚園一路到國小,
我記得幼稚園的時候,
每逢萬聖節,聖誕節,
學校就會舉辦很多活動,
然後邀請家長一同參與,
這是西化教育下的影響,
我們身為家長當然也接受!
但我雖然讓孩子接受西式的教育,
卻不曾讓他們忘記他們的本,
他們的根是什麼,
正月初九天公生要拜天公,
這是一個從台灣農業社會時代就流傳至今的傳統,
我每年一定讓我的兒女參與,
因為我希望他們知道,
這是屬於我們的文化與信仰,
有拜過天公的,
應該多少都看過那張黃色的疏文,
有發現疏文上有一個很特別的名詞嗎?
今天我兒子剛好問了我,
爸爸,什麼是「蟻民」?
我告訴他,
在玉皇大帝浩瀚神威之下,
我們人類就如同螞蟻一樣的渺小,
所以我們必須謙卑的自稱蟻民,
這是一種對上蒼的敬畏之心...
今天,我不只看到了一篇,
而是很多篇,
有人問說為什麼凌晨有人在燒金紙?
也有人問說為什麼十二點了還有很吵的鞭炮聲?
我真的覺得,
我們現在到底過的,
是中國人,是台灣人的節?
還是只懂得過西洋人的節?
如果問你後天是什麼日子,
我看大概九成九都說的出來,
因為臉書就會整天大洗版了,
但問你今天是什麼日子?
蛤,不知道,
幹嘛拜拜燒金放鞭炮?
問你聖誕節有什麼傳奇人物,
大家都知道聖誕老公公,
也知道平安夜就是耶穌誕生之日,
而問你今天有什麼傳奇人物,
蛤,天公是誰?
玉皇大帝是誰?
一個短短十來天的過年,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放個鞭炮會擾民,會觸法,
有空污PM2.5,有噪音防制法,
親朋好友小聚小酌,
可能又會吵到小家庭的鄰居,
大街小巷熱鬧氣氛不再,
唯一看的到人潮的地方,
大概只剩彩券行了吧...
真的不知道,再過幾年後,
還有人記得「過年」到底是什麼?
補充:
不要動不動就拿時代在進步作為摒棄傳統的藉口,
試問從農業時代發展到現在,
生活上那一樣東西沒有在進步?
但你會因為有車開就放棄走路嗎?
文化傳統他是一種無形的資產,
或許他不一定必須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但有了他,或許我們才能在歷史中,
找到一些所謂的見證,
證明我們曾經存在這一段歷史之中,
更重要的,
他也會是我們跟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
聯繫感情,填補回憶的一個橋樑,
如果少了文化,少了習俗,
那我們跟機器人到底有什麼差別?
然後,真的不要認為傳統完全沒有在改變,
可以問問家裡的長輩,
幾十年前的過年,
鞭炮聲有像這樣稀稀落落嗎?
不是沒有在跟隨環保意識做改變,
而是慢慢的改變,漸漸的改變,
你根本感受不到這些改變,
就像當你成年了,
一年只能長高幾公分,
你還能感受到你在長高嗎?
但如果你拿現在的照片,
跟十年前的做一下比對,
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這股差異,
傳統真的一直有在跟著時代走,
那些感受不到改變的人,
是打從一開始你就根本沒在乎過祂的存在...
有部份網友提出「多元社會」的觀點,
認為我這篇文章有所偏頗,
認為台灣不只有拿香拜天公這麼一個宗教與傳統,
但我想反問,
一直強調多元社會,
我們的台灣,從日常生活,
食衣住行育樂,哪一樣不是多元?
為何這還需要拿出來強調?
我絕對沒有說我不尊重其他宗教信仰,
甚至是無神論者,
我其實只是藉由這樣一個拜天公的習俗,
來反映社會大眾對於過年這樣一個傳統的遺忘!
大家在開心的放著一年最長的連假時,
還記得是為什麼而放這個假嗎?
如果台灣不是多元社會,
那根本連放這個假都不用放了啊,
以後大家都過跨年就好,
然後跟政府建議看能不能從聖誕節直接放假到元旦跨年,
要西化,就西化個徹底,
而不要選擇性的過著華人的節,
放著華人的年假,
卻又要處處跟上西方思想文明,
然後批評傳統習俗,鄙視傳統,
而選擇性的保留對自己有利的習俗,
順便連清明連假,
中秋連假都可以一併取消了,
這樣不是更好?
馬來西亞比台灣更多元,
難道他們有因為這樣就摒棄了華人社會的年節習俗嗎?
當每個人在過著因為老祖先的習俗,
而德蔭後代子孫,
能有一個全年最長的年假可以放時,
卻忘了這個年假是怎麼來的,
忘記從除夕夜到年十五,
每一天幾乎都有祂各自代表的文化意義,
試問,那還有需要放這一個假嗎?
有網友說我說忘本言重,
我所謂的「本」,
不只是宗教信仰上的本,
而是我們正是處於這樣一個多元社會中,
我們有許多的節日,
是中西共融而產生的,
因此 我們更應該多去了解其由來,
這是台灣社會某些人的本,
也因為有了這個本和源,
我們才得以在數百年後的今天,
還能過著這樣一個年,
放著這樣一個西洋世界裡不存在的「年假」...
不要狹隘的把這篇文章定義為對立的宗教文,
又或者只是看到「鞭炮」兩個字就不斷的窮追猛打,
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說我愛放鞭炮,
我只是提出了一個過年可能存在的行為,
好比吃生魚片沾的哇沙米跟醬油,
他不一定要沾,但不沾,
吃起來就是少了這麼一點味道,
功利主義的社會下,
我們的社會,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少了,
人情味也變淡了,
就連過一個「年」,
我們都真的要像是老鼠娶親般,
這個也擔心,那個也禁止,
做什麼都要偷偷摸摸,
這,才是我想表達的,
謝謝部份網友們的指教,謝謝!
#此文重點不是鞭炮不是鞭炮不是鞭炮
#此篇一定會有正反意見請理性討論勿人身攻擊
#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這裡是抱怨我拿我的感受出來抱怨
#你不喜歡我的論點你也可以自己開一篇出來抱怨
#飲水思源吃瓜子拜樹頭
#我們真的還有在過年嗎
#還是只是毫無來由的放了幾天耍廢的年假
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會讓小孩上雙語幼稚園嗎? - 親子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目前正在懷孕中還沒卸貨,前幾天聽到嫂嫂說好的雙語幼稚園在小孩還沒出生前就要排隊了。學費是按月計算,一個月要一萬多。還說現在小學英文課的比例 ... ... <看更多>
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台南雙語幼稚園ptt :: 台南市補習班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台南市補習班評價,台南雙語幼稚園推薦,弋果幼稚園PTT,奇異鳥幼兒園ptt,弋果學費ptt,高雄雙語幼稚園,雙語幼稚園定義,全美語幼稚園學費,何嘉仁幼兒園PTT. ... <看更多>
雙語幼稚園定義 在 Re: [寶寶] 私幼VS房子?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剛好看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疑問。我剛好教過非常多雙語幼兒園的小朋
友。
我自己的觀察
*雙語幼兒園要有成效,就要銜接真正的雙語國小*如果沒有經濟能力能讀這種貴族體系,
直接讀普通幼兒園就好。(並非推薦雙語國小)
為什麼呢?
你覺得雙語幼兒園會學到什麼樣的英文內容?
主要單字,諸如動物、交通工具、顏色。但是會了這些單字怎麼化成長句,還不在幼兒園
的能力。
這些單字對一個高中生來說,不用一個月就能背完。
等到這些單字到國小不再使用,它就是提早學到單字罷了。
那為什麼進入雙語國小有用,因為過去學的單字會直接變成句子來使用了,甚至進入英文
閱讀的範疇。(再一次強調並非推薦雙語國小)
以上簡單解釋,無法清楚完整表達我所觀察到的事情。
直接讀公幼買房子吧。
※ 引述《GunOfWind (問世間情為何物)》之銘言:
: 更新
: 感謝大家的建議 我心底有些執著有點釋懷了^^"
: 每個推文我都有仔細看 對我都很有幫助 謝謝
: 之後應該會先考慮房子 至於英文部份 就從其他地方補強
: 有些事情也補充說明一下
: 1.其實自己跟老婆目前有住的地方 只是跟爸媽的 算是分層但住上下樓這樣
: 2.想念雙語私幼的原因跟底下很多推文想法一樣 主要是希望早點讓小孩接觸自然的
: 英文環境,不需要以後像自己這樣長大了才念得很痛苦
: 3.正是因為 唸完幼稚園 還有國小 國中 等等銜接 才會考慮這樣下去貸款+雙語環境
: 不行,
: 畢竟寬限期五年雖然可以在幼稚園階段減輕經濟壓力,但之後仍會面臨一樣問題
: 4. 其實計畫生二寶就有算過經濟壓力 如果沒有貸款情況下 雙薪 勉強可以打平再
: 多存每年十幾萬 但如果真的買房了 可能別說打平 一些本來比較好的生活品質
: 可能就得考量(就像原本想提供小孩的雙語環境這樣)
: anyway 真的很謝謝大家建議^^
: ---
: 我覺得我一定是有些頭昏了才想發文看別人意見XD
: 最近突然很想買房 應該說前幾年就陸續有在看房
: 但兩年前看到最後無疾而終
: 最近因為一些機緣 又開始看房
: 看著看著看到一間心目中還蠻滿意的 價格也不會負擔太重的房子
: 想著未來也許三五年後 經濟壓力淺了點(目前老婆育嬰全職)
: 可以跟老婆小孩搬去那住 短期也能先出租
: 可問題來了
: 小孩目前一歲多近兩歲 是可以去幼幼班的年紀了 也打算明年就讓小孩上幼稚園
: 之前針對幼稚園這一塊 做了蠻多研究跟功夫
: 可能本人自身經驗影響 一直鑽牛角尖想讓小孩讀雙語私幼 以免未來在英文這塊痛苦
: 也希望增加小孩未來出國機率(好吧 我承認這是我自己的夢想)
: 甚至我們也找好了目標私幼 就等明年可能入學
: 但買房這件事情
: 算是打亂了原本的構思
: 如果買了 雖然短期房貸還可以寬限 但超過寬限期後 突然增加的經濟壓力
: 自認目前是支撐不起雙語私幼+房貸兩邊同時燒的情況
: 面對這情形 自己心裡有些難過覺得是不是剝奪了原本孩子可能擁有的教育資源
: 更何況未來還打算生第二胎...
: 總覺得 有些遲疑
: 但是又安慰自己 買了房也是為了將來能留給孩子一個家
: 這是實話 因為擔心孩子在台灣房價只漲不跌的情況下 以後除非那少數的人中之龍
: 根本難以買房(參考澳門 香港等年輕人)
: 所以買房有一部份是因為這樣
: 總之
: 買房一事應該七八成確定 但卻陷入內心對孩子虧欠的愧疚感
: 不知道版上的爸媽會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或是有甚麼建議可以讓自己轉念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122.3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70002023.A.201.html
※ 編輯: ggcrick (36.234.122.36 臺灣), 12/03/2022 01:31: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