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想死,只是不知道怎麼活
#廢人與曖昧
#蔡榮裕
「孤獨」的狀態或心境,在許多語文中,是「單一」的延伸。例如英文的「只有」:only,「獨自、孤單」:alone與lone,都來自於「一」:one。而拉丁文的「孤獨」:sōlus,據學者的推測,可能與「分開、分離、分別」的字根有淵源。於是,「孤獨」並非天然的狀態,而是「外力造成」的。它的衍生形容詞:dēsōlātus,「荒蕪、荒涼、渺無人煙」,是把人、把其他人、把原地的生命驅趕走的後果。
這不也是《廢人三部曲》的軸線之一嗎?
榮裕前一部作品的主標:《生命荒涼所在,還有什麼?》(無境文化,2020),不僅在本書的孤獨裡找到延續,找到淵源,也找到了作者所說的「餘地」。
但生命中的餘地,是在生命的荒蕪之中,或者之外?又或者......在閃爍的昏光中?
……
「孤獨」,在工業文明之前的過去,面對的是荒蕪的世界。荒蕪,是一種與文明的相對距離:被文明所遺忘的小島,或是遺棄文明的離群索居。但十九世紀之後,精神醫學漸次興起的時代,人的孤獨,透過文學的表現,變為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異常、面對自己的不為人知、不為己知的一面。
從果戈理的《鼻子》(逃逸的身體殘缺部分)、愛倫坡的《威廉・威爾森》(同名同姓、同年同日生的入侵他者),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分身》(或譯為《雙重人格》)、史蒂文生的《化身博士》,乃至莫泊桑的《歐赫拉》所描寫瘋狂的逐步侵蝕。從荒謬、幻異,到憤怒、驚悚,乃至崩潰,故事中的主角,或遲或早,終將面臨一個孤獨的關鍵時刻:
如果那個人是我,那麼「我」是誰?
如果那個不正常的人,違悖社會規範、人倫禮俗而能活得好好的,為什麼「我」這樣一個正常人,卻活不下去?(摘錄自推薦序〈曖昧也是一張網,葉偉忠〉)
🧑🏽💻 蔡榮裕【廢人心理學三部曲】第二部 廢人與曖昧
《不是想死,只是不知道怎麼活下去——
每個孤獨,都有自己的個性》
👉9/1上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
離群索居英文 在 陳思翰 Hans Ch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不落單卻總是孤單
你是否也不知覺的中了這款現代文明病?
全才唱作人 Hans陳思翰 曲・詞・編・製・混 2020全新 Electropop 單曲 “So Bad At Being Alone” 2020/07/17 全球數位發行
輕描文明社會隨處可見的現象之一,生活生存以為找尋生命的真諦,才發現,在歡樂過後清晰的;在悲傷底下赤裸的,說不上來,是離群索居或朝歌暮宴都可能感受到的,孤獨感。
製造了別人眼皮底下的自己
忽略了自我心靈的真正需要
是坦然是無奈
也是無法自拔的...
利用第三人與第一人視角交替闡述一個人不同面向的思緒
糾結在理性與感性間
編曲在 Trap Beat 裡挖出個洞擲入 Synth Pop
彷彿機械故障的小結巴 Hi-Hat 與掉入低頻深淵的 808
科幻感如星際漂流的 Retro Synth 與 Lo-fi 音效
曲末帶入末日救贖般戲劇化的聲樂與合音 拾起散漫的神經
吶喊告誡著唯有強壯自己的心,才是解藥
-迷幻卻不迷糊
-虛無但不荒蕪
種種情境下不忘本的鋪置 Overdrive 電吉他底來取代常與 Trap 搭配的 Hip Hop Undertone
Hans在音樂元素的設計裡 巧妙的結合了自我意識與專業技術
-
全才唱作人 #Hans陳思翰,原為三次金曲獎入圍樂團 io 的音樂製作人、團長暨吉他手,2010年至今發行過三張錄音室專輯,自2016年其他團員陸續因各自人生規劃暫停或暫緩音樂活動,Hans的樂團身分進而調整為“個人”音樂專業為主的全才音樂人,面對團員四散,Hans不僅未曾對音樂失望,更用力的持續在音樂上的發展,也有著不俗的成績。發行了「傻的為你寫了這麼一首歌」、「我不能陪你活到老」、「SO LONG」三首個人全新唱作中、英文單曲,製作許多線上歌手像是鄭鈞、周杰倫、許魏洲、派偉俊、張真源..等優秀作品的作詞、作曲、編曲、混音與擔任製作人⋯等,2020上半年也在熱播的音樂節目「我是唱作人2」中,受邀為老砲唱作人鄭鈞的最新發表作品擔任編曲人及共同製作人,音樂才能獲得極高的評價,也讓 #全才唱作人 的稱號不脛而走,接下來,除了音樂工作之外,個人的唱作專輯也在持續催生中。
#DoItForHans
#陳思翰 #SoBadAtBeingAlone
離群索居英文 在 陳思翰 Hans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不落單卻總是孤單
你是否也不知覺的中了這款現代文明病?
全才唱作人 Hans陳思翰 曲・詞・編・製・混 2020全新 Electropop 單曲 “So Bad At Being Alone” 2020/07/17 全球數位發行
輕描文明社會隨處可見的現象之一,生活生存以為找尋生命的真諦,才發現,在歡樂過後清晰的;在悲傷底下赤裸的,說不上來,是離群索居或朝歌暮宴都可能感受到的,孤獨感。
製造了別人眼皮底下的自己
忽略了自我心靈的真正需要
是坦然是無奈
也是無法自拔的...
利用第三人與第一人視角交替闡述一個人不同面向的思緒
糾結在理性與感性間
編曲在 Trap Beat 裡挖出個洞擲入 Synth Pop
彷彿機械故障的小結巴 Hi-Hat 與掉入低頻深淵的 808
科幻感如星際漂流的 Retro Synth 與 Lo-fi 音效
曲末帶入末日救贖般戲劇化的聲樂與合音 拾起散漫的神經
吶喊告誡著唯有強壯自己的心,才是解藥
-迷幻卻不迷糊
-虛無但不荒蕪
種種情境下不忘本的鋪置 Overdrive 電吉他底來取代常與 Trap 搭配的 Hip Hop Undertone
Hans在音樂元素的設計裡 巧妙的結合了自我意識與專業技術
-
全才唱作人 #Hans陳思翰,原為三次金曲獎入圍樂團 io 的音樂製作人、團長暨吉他手,2010年至今發行過三張錄音室專輯,自2016年其他團員陸續因各自人生規劃暫停或暫緩音樂活動,Hans的樂團身分進而調整為“個人”音樂專業為主的全才音樂人,面對團員四散,Hans不僅未曾對音樂失望,更用力的持續在音樂上的發展,也有著不俗的成績。發行了「傻的為你寫了這麼一首歌」、「我不能陪你活到老」、「SO LONG」三首個人全新唱作中、英文單曲,製作許多線上歌手像是鄭鈞、周杰倫、許魏洲、派偉俊、張真源..等優秀作品的作詞、作曲、編曲、混音與擔任製作人⋯等,2020上半年也在熱播的音樂節目「我是唱作人2」中,受邀為老砲唱作人鄭鈞的最新發表作品擔任編曲人及共同製作人,音樂才能獲得極高的評價,也讓 #全才唱作人 的稱號不脛而走,接下來,除了音樂工作之外,個人的唱作專輯也在持續催生中。
#DoItForHans
#陳思翰 #SoBadAtBeingAlone
離群索居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常常會跟朋友分享,有時候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不是對或錯,而是適當與否,尤其在我最近讀到的一些哲學理念,得到了一些呼應。
我最近讀到關於印度教的哲學,在印度教的哲學裡面,它把人生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生、學習者、學徒」,它把它說成「人生的早晨」。
在這個時候呢,我們可能要遵守師父的告誡,我們要聆聽教誨、聽從批評、按規定行事。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理解,我們要學習怎樣去適應這個環境、適應這個社會,求得一些生存的基本能力。
然而到了第二個階段,可能人已經長大成人了,這時候處於「生命的正中午」。可能要面對的是「工作、結婚、生子」,所以自然的要去負擔起家庭的責任,也要盡力的去管理自己的財富,並且服從社會的約束。
而且呢隨著你事業的發展,可能你也要把這個「約束」加諸於他人,你可能身為一個管理職,在這個階段裡面,你可能要帶上一些面具,去扮演這個面具所代表的「社會角色」跟「家庭角色」。
然而在第三個階段呢,就是「人生的下午時分」,這個時候因為你有第二階段的累積跟成就,於是呢,你可以不那麼在乎這些,所謂的社會責任跟義務,家庭職責,和經濟上面的顧慮,成為一個在印度教面所說的「隱士」。
他們用一個比方叫做「前往森林」,所謂的「前往森林」呢,就是你關注的焦點,慢慢的從「向外看」,追求一些社會跟財富的一個肯定,而轉向成「向內看」。
可能你可以透過靜坐冥想,去探索、去學著認識,我們每個人內在那些可能沒有改變的本質,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等待自己靈魂真正的覺醒,而這個覺醒對個人的意義是永恆的。
它超越所有的面具、職務、身份認同,還有所謂的自我故事,這是人生的第三階段,而到了最後,到了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我們慢慢的從「隱士」變成是一個「朝聖者」。
隱士的概念喔,就是離群索居嘛!可是「朝聖者」反而是再一次的回到世俗裡面,再一次的回到真實人生裡面。然而這個時候,他回到的真實人生,並不是像第二階段一樣,他去追求很多的功名利祿、身份認同,帶上很多的面具,而是用一個真正的自己投入真實的世界。
在印度教的哲學裡面,叫做「巡遊」的階段,這個時候生命的狀態是一個真正的自在,你活在這個世界上,可是你可以不屬於這個世界,你既不是離群索居,也不是被這些世俗的身份認同所捆綁,這是一個真正的自由自在。
當我很快的跟你分享,印度教哲理當中的四個階段,那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回想過去自己的人生哦,我發現一件有趣的現象,當我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我發現有一段時間,我覺得我自己已經要進入第三階段。
但事實上,我在第二階段的任務並沒有真正的完成,什麼意思呢?我記得那個時候的我,離開了業務的工作,離開了不錯的身份認同跟收入,那個時候我想追求我自己,我想要追求自己真的想做、真的愛做的事。
可是事實上呢,某個角度你可以說,我有意識的離開過去的掌聲,但是從某個角度來看,我也要很誠實的說,其實我離開了一個「我不想去」的地方,但是不等於我真的去了一個「我想去」的地方。
所以那個時候的我還不到30歲,其實在那個狀況底下,我應該好好的、踏實的面對人生的第二階段,就是好好的成家立業、立業成家,好好的再重新建構起世俗的生命認同,好好的去負擔起我的社會責任。
但是那個時候,仗著自己好像在先前有賺到一點錢,有一點小小存款,於是呢,我很想要、很急切的去過第三階段,就是那個「隱士」的生活。是的,我可以過的很隱士,你可以說我的運氣很好,可是那個時候的我,在還不到30歲的時候,我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快樂。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我很清楚知道,我跳過了第二階段我應該做的事,我跳過了我在世俗裡面應該要負擔起的責任。你可以說它一點都不靈性,它是充滿著賺錢,它充滿著你要爭取世俗的功名利祿。
然而事實上,沒有一個步驟是可以被跳過的,當我沒有圓滿我的第二階段,我以為我可以進入第三階段,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我並沒有真正的得到心靈的安靜,我也沒有真正的觸碰到一些本質的東西,反而我充滿著挫折感。
我在過著可能不用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的時候,我充滿著焦慮,一直到我面對了自己的問題,我完成了專業的訓練,我讓自己真正的在生命面前彎腰低頭,好好的創業,好好的進行啟點文化的經營。
就在這幾年的時間,啟點文化慢慢的有一定的品牌認識,我忠誠的去面對我第二階段的任務。然而很奇妙的一件事,當我沒有為自己的第三階段,什麼時候要進入設時間表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心安靜下來了。
我發現我看待很多,不管在經營、不管在市場競爭、不管在未來挑戰的很多事情,我可以平常心,彷彿就是一種在工作裡面修行,在工作裡面覺察自己的一個節奏。
就像一般人所說的吧,生命就是最好的道場。我在這個道場裡面,我做的是世俗的事,不知不覺我卻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內心,我前往了自己的秘密森林,那至於這個階段,會多久我也不知道。
或許在過去的經驗,讓我學到了一件事,沒有一個階段是可以跳過的。我們越想要超車,我們就越有可能卡在原本的地方。所以呢,我常常會說,我左手忙著世俗的功名利祿,但是我的右手不斷的回到自己的內心,去覺察我到底是誰?我想往哪裡去?
或許在某一天的某個時刻,我會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是一個「朝聖者」,我不會為這件事情設下時間表,我只會告訴我自己,今天我在哪一個階段,我就把哪一個階段的事情做好、做滿。
希望有緣分聽到這一段分享給你,永遠別忘了一件事,不管眼前的任務跟挑戰,你多麼的不喜歡、你多麼的抗拒,你永遠要問自己的是「我應不應該去面對這件事」,而不是「我喜歡不喜歡」或「想不想要」的問題。
過去,我花了很多力氣逃避世俗任務,但是事實上不僅逃避不了,還讓自己無比的挫折,我以為我在追求內心的安靜,但是我的心永遠安靜不下來,可是當我好好的迎向我在那個生命階段裡,我就應該要面對的挑戰的時候,生命卻推著我,讓我在世俗裡面得到圓滿,而在內心當中又得到無比的寧靜。
我也不知道成為一個「朝聖者」會是什麼模樣,因為我認為自己還沒到那裡,那麼既然還沒有到,何不關注此刻當下呢?回到你身上,你覺得現在的自己,「應該」活在哪個階段?而你又「真正的」活在哪裡呢?
「思考」與「覺察」永遠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唯有思考覺察才能夠幫助你圓滿自己,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都有相關的連結。
如果你想要好好的認識自己,探索生命,那麼我會很鼓勵你把握9月11號開課的『CIA通達力』的學習機會,它會讓你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力量,期望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