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紐約時報
*【葉倫警告說,違反債務限額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再度發出警告,除非國會暫停或提高債務上限,否則聯邦政府可能將於 10 月 18 日用罄手頭資金,導致「歷史性的金融危機。」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business/economy/yellen-powell-senate.html
*【科技股下滑和債券收益率攀升,股市呈現5月以來最糟的一天】
標準普爾 500 指數週二下跌 2%,這是自 5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投資者面臨央行即將放緩大規模購買債券舉措。Forex.com 高級金融市場分析師Fiona Cincotta表示:大幅拋售凸顯了市場對美聯準會動作的緊張程度。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business/stock-market-today.html
*【英國出現汽油危機】
司機加油站外排長隊、超市貨架被搶空。由於脫歐和疫情造成勞動力短缺,運送燃料和物資的卡車司機大批減少,加油站油罐和超市庫存難以得到補充。隨著不安情緒蔓延,英國多地出現恐慌性搶購,危機進一步惡化,更引發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world/europe/why-uk-fuel-shortage.html
*【加拿大將阿富汗難民重新安置目標提高一倍,達到4萬人】
加拿大外交部長表示,加拿大已將計畫接收的阿富汗難民數量增加了一倍,達到4萬人。這實現了總理杜魯多的競選承諾,其政黨在剛剛過去的選舉中贏得連任。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7/world/americas/canada-afghanistan-refugees.html
*【米利為打給中國的電話事件辯護】
美國最高級別軍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Mark A. Milley上將在國會作證,為他在川普政府最後幾個月的行為進行了辯護,堅稱他與中國軍方對等官員的兩次通話是其職責所在,且沒有繞開非軍方領導層。米利還警告稱,美軍撤出阿富汗後,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非常有可能”在那裡重建。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28/us/senate-hearing#milley-trump-china-pelosi
*【大選失敗,德國基民盟陷入混亂】
基民盟在德國大選中失敗意味著什麼?這是基民盟自成立以來最糟的一次失利,梅克爾領導的保守黨正在目睹自己權力的流失。敗選曝露出該黨的艱難處境,也讓人們對保守主義運動的長期生存能力產生擔憂。而傳統上的左右翼政治分野已經陷入混亂,德國的未來仍然難以預測。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world/europe/germany-election-merkel.html
*【美國數千名紐約醫療工作者在截止日期前接種疫苗】
州官員說,隨著疫苗接種要求於週一全面生效,該州超過 650,000 名醫院和療養院工作人員中的 92% 已經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這比一周前有了顯著增加,當時該州 82% 的療養院工作人員和至少 84% 的醫院工作人員至少接受了一次劑量。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nyregion/vaccine-health-care-workers-mandate.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對疫苗態度的最新調查顯示,Delta變異是人們決定在今年夏天接種疫苗的主因,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說他們在符合條件時會接種疫苗的原因。但調查也表明,近四分之三未接種疫苗的美國人,對加強劑的看法截然不同,稱施打加強劑表明疫苗沒有作用。
#輝瑞和BioNTech表示,已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了資料,証明他們的疫苗對5至11歲的兒童是安全有效的。這兩家公司還表示,將正式向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提交申請,要求批准其疫苗對兒童投入使用。
#洛杉磯湖人隊球星LeBron James說,原本對施打疫苗存疑,但他坦言自己最後還是接受施打了疫苗。其他幾個備受關注的NBA球員拒絕在下個月NBA賽季開始前接種疫苗,讓所屬球隊很頭痛。
#CDC報告發現,第三劑疫苗的副作用與第二劑相似。在第三次接種疫苗後,79.4% 的接受者報告了注射部位的反應,如疼痛或腫脹,而第二次接種後這一比例為 77.6%。出現全身反應(如發燒或頭痛)的人數略少:74.1% 的人在第三劑後報告了這些副作用,而在第二劑後為 76.5%。
#在突破性Delta變異案例激增後,哈佛商學院將研究生課程轉移到網上。
#由於每日新增冠狀病毒病例數量下降,且疫苗已覆蓋近 60% 的人口,日本將於週四結束其緊急狀態措施,希望此舉有助於振興該國經濟。這是自 4 月 4 日以來日本第一次沒有任何地區處於緊急狀態。
#敘利亞衛生官員和援助組織說,敘利亞正在經歷冠狀病毒感染的大量激增,因為全國各地的醫院都發現自己沒有能力應對自大流行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病例湧入。
#羅馬尼亞周二創下了迄今以來最高的單日確診病例,同一天,該國政府開始為33%已施種完畢的成年人提供加強劑。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28/world/covid-coronavirus-vaccine
*【孟晚舟回國引發對中國“人質外交”的擔憂】
兩名加拿大人和兩名美國人的獲准離開看起來像是拜登政府的政治決定,一些人對此提出批評,稱這將削弱美國的制裁和起訴等工具。印第安那州眾議員Jim Banks在寫給司法部長Merrick Garland的一封信中寫道:“將她放走,甚至連最輕微的懲戒都沒有,美國是在向任何可能的犯罪分子宣傳,我們對執行制裁並不認真。”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us/politics/huawei-meng-wanzhou.html
*【日本新的首相候選人即將勝出】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今日將舉行總裁選,獲勝者將接任月底離任的菅義偉也將鎖定下一任首相之職。現任疫苗大臣河野太郎在民調中領先,但在自民黨內部並不受青睞。河野不墨守成規,一直在爭取公眾輿論支持,他在Twitter上發佈有趣的推文,有時親自回答疫苗問題。在社會議題上他持左傾立場,反對核電、支持同性婚姻。這都令他與影響力強大的黨內保守派高層格格不入。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world/asia/japan-taro-kono-prime-minister.html
*【恆大與中國曾攜手共進,如今卻被推向懸崖】
許家印曾是中國首富,也是中國經濟崛起的象徵。他通過瘋狂借貸和拉攏政商關係將恆大發展成為中國最多產的開發商,但北京如今不再容忍這種戰略。恆大的成功反映了中國從一個農業經濟體發展至一個擁抱資本主義的國家的轉型,它的掙扎也讓外界得以一瞥這個國家未來的金融新形勢。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business/china-evergrande-economy.html
*【從關塔那摩到阿爾巴尼亞,一名新疆維吾爾人流亡的15年】
9·11事件發生時,凱西姆正在經陸路由中國遷往土耳其的途中,他在阿富汗被賞金獵人抓住並交給了美國人,被美國軍方指控為與塔利班結盟的恐怖分子。在關塔那摩被關押四年後,他被無罪釋放並被送往阿爾巴尼亞。因為主張新疆獨立,凱西姆被中國認定為恐怖分子,一旦回國很可能再次入獄。他只好以“人道主義保護”身份在阿爾巴尼亞生活至今。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928/uyghurs-guantanamo-albania-china/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20的網紅Germany x Taiwan 阿哩沙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兩個人偷閒來到布萊梅約會, 選了阿班喜歡的壽司吃到飽, 想來個浪漫的晚餐, 沒想到在停車場門口 看到兩個少年在注射毒品, 以及大剌剌攤在地上的毒品垃圾, 不禁讓我覺得可怕。 來德國七年, 這兩年可以明顯感覺改變很多, 尤其治安, 其實大城市多多少少都有同樣的問題, 漢諾威的火車站後面 也被新聞評選...
「難民對德國的影響」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Germany x Taiwan 阿哩沙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難民危機,讓德國人受不了梅克爾了?】... - 報導者The ... 的評價
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隨便問個德國人怎麼看外交政策,他可能什麼都講不出來,這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
外交其實是內政的延伸,歐盟的政策,對德國的工業和農業有深遠影響;而歐盟的難民政策,也與德國息息相關。可是大部分德國人也想不到這麼遠,最多是關注歐洲事務,其他地方和國家理不得這麼多。
如一個住在南德阿爾卑斯山麓、日常愛種花養狗的德國大嬸,她關注的多是她工作的穩定、交稅多寡,而在阿富汗、敘利亞的無數生靈塗炭,她最多都是同情,在電視前流淚,不會覺得自己幫得很多。
#德國 #外交 #政策 #選民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香港
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執政 16 年】
由 2005 年默克爾成為德國首位女性總理開始,執政長達 16 年,是歐洲經選舉產生、執政最久的女性政治領袖。她的施政深得民心,權位穩固。
環顧全球,她出任總理的 16 年間,曾出現 8 位日本首相、7 位意大利總理、6 位澳洲總理、5 位英國首相及 4 位美國總統。多個先進國家領袖已經歷多次輪替,但她的地位依舊穩如泰山。默克爾能連續 10 年當選「福布斯」全球最具權力的女性,足證其影響力舉足輕重。
由領導德國渡過金融海嘯、推動核能發展,到接收難民引致國內社會分化等,不少人對這位政治強人功過如數家珍。可是,她也有較鮮為人知的一面。
譬如默克爾其實原本不姓默克爾,默克爾是其前夫姓氏,她原本的姓氏為 Kasner。而在被外間冠以「德國鐵娘子」的外號前,她初涉政壇時,曾被視為政治新手,被稱為「das Mädchen」,意即女孩。在德國國內,現時她較廣為人知的綽號是「Mutti」,意即母親,反映民眾對其觀感已大大轉變,更能體會其施政關懷、具同情心的風格。
不少人相信,默克爾冷靜、務實的施政風格源於其教育背景,物理學家出身、擁有量子化學博士學位,有助其客觀理性地分析問題。
只是這位叱吒風雲的女強人也有弱點,她於 1990 年代曾被狗咬,因此恐懼狗隻。俄國領導人普京便曾利用這個弱點,故意帶同狗隻出席會面,戲弄默克爾。對此,默克爾便曾對記者分析普京所為,「他害怕自己的弱點。俄羅斯一無所有,沒有成功的經濟和政治,他們所擁有的只是這個。」冷靜的分析應對,正是其施政最大象徵。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Germany x Taiwan 阿哩沙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兩個人偷閒來到布萊梅約會,
選了阿班喜歡的壽司吃到飽,
想來個浪漫的晚餐,
沒想到在停車場門口
看到兩個少年在注射毒品,
以及大剌剌攤在地上的毒品垃圾,
不禁讓我覺得可怕。
來德國七年,
這兩年可以明顯感覺改變很多,
尤其治安,
其實大城市多多少少都有同樣的問題,
漢諾威的火車站後面
也被新聞評選為最危險的地方,
所以這次在布萊梅看到的景象
也不足為奇,
但看到有人光明正大當街吸毒
那還是滿震撼的,
總覺得這是電影才會出現的場景啊!
阿班說他也感覺到德國在墮落在改變,
尤其是自從接收難民後,
對德國整體來說是是好的,
但背後帶來的社會問題和文化衝擊
影響才是最深遠的,
要怎麽讓他們融入社會,
以及各種族的宗教和生活習慣的不同,
這些都得慢慢磨合,
在這個過程問題就會很多。
最後吃完飯回家的時候,
突然慶幸我們住在郊區,
面對的是大自然的美景和純樸的環境,
幾乎鄰里間都互相認識,
看不到遊民或是可怕的交易,
如果我是選擇住在大城市,
那該面臨多大的衝擊,
對孩子來說也比較危險...
其實對我而言已經感受不到太多印象中
對歐洲那種既定的浪漫情懷,
反而是體會到更多殘酷的現實面貌,
不管是生活還是婚姻都是這樣,
不是說嫁到歐洲或是來這裡工作念書生活,
都可以看到美好的一面,
那大多都是因為憧憬或是被美化罷了,
身邊的朋友也是很有感概,
其實哪裡都沒有台灣好,
相對來說,
台灣的社會以及治安問題,
都比這裡好很多,
能感受到的幸福感也是多很多的啊。
🔸光台灣美食就可以撫慰人心
🔸台灣的人情味也非常濃厚
🔸台灣美景也不輸給歐洲
🔸這次水管影片有點長,字幕要晚點再補充
手機剪接真的沒有電腦方便啊
全球第一支 兒童專用兒童降噪耳機在這
📍https://linktr.ee/alisang
★即時動態的IG::https://goo.gl/73poix
★影片頻道youtube:https://goo.gl/kKN9KP
★親子好康社團:https://goo.gl/ik8yX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ciFu-Q-d-U/hqdefault.jpg)
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歐洲與俄羅斯關係不好可以看遠因、近因和其中的導火線跟後果。這其中都跟普丁2000年開始擔任俄羅斯領導人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先講遠因,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多數學者都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這大概沒有什麼爭議,但問題就是這個結果是誰造成的。
歐洲議會在2019年通過決議案,指責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二戰爆發主因,在這個條約中,蘇聯和納粹德國決定瓜分波蘭。歐洲議會也說當初是蘇聯資助希特勒侵略西歐。
不過普丁卻認為,英美等國家,從一戰開始就壓榨德國,才導致納粹崛起,英法也在1938年跟納粹德國簽訂《慕尼黑協定》,加上波蘭自私自利,一起犧牲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利益,最後導致二戰爆發。
歐洲就指責普丁想要改寫歷史,達到個人的目的,也就是透過蘇聯在1945年的軍事勝利來激發今天俄羅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對普丁來說,二戰主題是俄羅斯復興的說法、包括俄羅斯如何成為強國、這是他提升國家觀念和團結俄羅斯人的基礎。所以他一有機會就談到這個「偉大的護國戰爭」,在年度新聞發布會上,跟前蘇聯國家領導人的非正式會晤中,在與企業家的會晤中,以及在對將軍們的講話中,都提到了二戰。
某種程度上普丁也沒說錯,蘇聯在二戰中的勝利也為今日的俄羅斯贏得了戰後世界秩序的領導地位,包括新的領土和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
近因有很多,包括敘利亞和烏克蘭戰爭,以及俄羅斯政治干預等動作,也讓歐俄關係逐漸惡化。這裡面有一連串剪不斷理還亂的可怕細節。我們看俄羅斯和歐盟就好。敘利亞的戰爭從2011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進入第9年,其中,俄羅斯支持的是現任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兩國在政治經濟到軍事上傳統以來就有緊密合作。歐盟雖然主要基調是與美國結盟反對阿塞德政權,但是對於要不要派兵強烈對抗有不同意見。這場戰爭導致大量難民逃往歐洲,更是讓歐盟成為受害者,也讓歐洲持續整合出現阻力。
這在烏克蘭政治危機中也展露無遺。歐盟跟美國一樣反對俄羅斯干預烏克蘭主權,併吞克里米亞。歐盟也持續針對俄羅斯的金融、防務、軍民兩用產品及能源領域實施制裁。但是他們也無法放手一博,因為歐洲有四分之一的天然氣來源是來自俄羅斯,如果雙方交惡,俄羅斯切斷天然氣,寒冷的歐洲冬天沒有暖氣那後果會很可怕。
看起來歐盟還有得擔心,因為俄羅斯公投後,很多價值跟歐盟越差越遠。反歐盟的普丁還可以執政到2036年;歐盟針對這個公投也發表聲明嚴厲批評,表示俄羅斯政府不讓選民有機會針對這個公投進行充分的討論,在訊息不平等下,出現了很多違規的狀況,包括有選民被脅迫、還有人多次投票、或是違反投票保密規定,甚至還有警察對在場觀察的記者實施暴力等等指控。歐盟也批評修改憲法讓俄羅斯法律優於國際法,是不尊重國際秩序,包括執行歐洲人權法院判決的義務。
而且很明顯我們看到在美國逐漸失去領導地位的同時,其他民主國家聯盟包括歐盟對於極權國家的興起基本上是束手無策,除了口頭譴責跟有限制裁,基本上就是七嘴八舌拿不出決心切掉爛根。的確,我們從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還有對於普丁的持續掌權,都可以看到價值擺旁邊,利益放中間的國際社會。我一再強調,多知道國際時事除了增進國際觀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我們自己的位置,去思考我們身處的世界正在往什麼方向發展。這些事情其實離我們並不遠,而影響的關鍵可能就是我們某個人手上的一票或是政治參與。歡迎大家跟我們分享這一集關於俄羅斯和普丁討論後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AXktLS2QUo/hqdefault.jpg)
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香港版國安法」。這部法律將針對「反分裂國家」、「反恐怖主義」與「反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為主要入罪方向。等於是在香港立法會無權審核的狀態下,強行成為香港法律,內容甚至賦予中國當局在香港設立國家安全機構的權力。
反對的人認為,北京背叛了香港人民,破壞「一國兩制」,將讓香港自由化為烏有;支持的人則認為,在香港反送中以來,暴力恐怖活動和外部勢力干預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面對北京的強勢,香港民眾再次走上街頭抗爭,許多人擔心這是香港民主的終局。
北京這樣倉促立法主要是因為,香港國安法草案跟基本法23第條立法自2003年以來被長期擱置有關。中國中央政府2002年要求港府設立「基本法第23條」但是香港市民擔心這將危及民主自由,在2003年引發七一大遊行,有超過50萬人上街,讓港府被被迫暫停立法,至今未再提交該法案。所以今年中國趁兩會就直接進行立法,內容還包括中央政府國安機關可依需要在香港設立、香港行政長官應定期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報告等規定。
而且其實這個時間點的確相當敏感,因為香港在9月要舉行立法會選舉,一般過去香港有任何選舉前,北京方面一般會避免採取敏感行動,以免中間選民倒向民主派。選在這時候推香港國安法,表示北京已經露出底線。有許多人認為,北京這次敢這樣搞,代表9月的選舉可能受到影響。
另外這次最大的爭議當然還是過去基本法第23條文中還是指出「香港應自行立法」,也就是考量香港和中國不同的司法體制,但香港國安法為中國人大為香港所制定的法律,直接放在基本法附件三,為香港強制立法,並直接施行生效。嚴重剝奪了香港的立法權和破壞一國兩制。
中國強勢通過立法也讓美中衝突一觸即發,美國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就說,如果中國政府執意通過《港版國安法》的話,美國將對中國祭出制裁。更將拔掉香港的特殊商業地位。但中國外交部也再次搬出主權,要美國不要插手中國內政,表示如果美方執意損害中方利益,中方必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堅決回擊和反制。
德國陸續也有政界人士對中國的做法表示譴責。像是跟總理梅克爾同黨的基民盟政治人物麥茲就要求歐洲和美國發出明確訊號,要叫北京收手,並呼籲世界不能袖手旁觀。歐洲議會最大黨歐洲人民黨黨團主席韋柏也說要讓香港人感覺到「我們是站在他們那邊的」。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更不斷出來發聲,也呼籲英國要確保G7,七大工業國在6月召開會議時,要討論香港國安法。
英國則是有媒體爆料,說英國可能會透過修改法律來擴大接納港人。讓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香港人獲得英國居留權。也可能為香港人提供難民庇護身分,做法將就跟上世紀70年代接收遭烏干達獨裁政府驅離的亞裔難民類似。
香港情勢發展至此,你怎麼看中國以國安為名的香港國安法事件?香港的高度自治,居民的權利和自由,還有外國投資者的意願,是不是一去不復返。歡迎你在下面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意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A16pzfRxys/hqdefault.jpg)
難民對德國的影響 在 【難民危機,讓德國人受不了梅克爾了?】... - 報導者The ... 的推薦與評價
德國 將在今年大選,現任總理梅克爾挑戰第四任期,然而她所領導政黨的民調卻屈居第二,首次被社民黨超越,是什麼讓德國人對她不再放心? ... <看更多>